2020年06月22日訊 /
生物谷BIOON/ --羅氏(Roche)近日公布了PI3K/AKT通路抑制劑ipatasertib治療前列腺癌III期IPATential150研究的結果。該研究是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在無症狀或輕度症狀、先前未接受治療的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成年男性患者中開展。
數據顯示,在
腫瘤中抑癌蛋白PTEN功能缺失的mCRPC患者中,研究達到了放射學無進展生存期(rPFS)的共同主要終點。在這組患者中,與目前的標準護理(阿比特龍+強的松/強的松龍)+安慰劑相比,ipatasertib+標準護理將疾病惡化或死亡風險在統計學上顯著降低。
然而,在整個研究群體(ITT)中,研究沒有達到rRPF,這是另一個共同主要終點。該研究中,ipatasertib與阿比特龍聯合用藥的安全性與之前的分析和已知的風險一致。IPATential150研究的結果將在即將召開的醫學
會議上公布。
雖然初步數據令人鼓舞,但總體生存益處和額外的次要終點尚不成熟。該試驗將繼續進行,直到下一次計劃分析,研究數據將與監管機構分享。
羅氏首席醫療官兼全球產品開發負責人Levi Garraway醫學博士表示:「前列腺癌仍然是全世界男性死亡的主要原因,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很難治療。目前,我們正在為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開發多種新的治療方案,來自IPATential150研究的早期結果令人鼓舞。」
ipatasertib分子結構式(圖片來源:Wikipedia)
ipatasertib是在羅氏旗下基因泰克與Array BioPharma公司(已於2019年7月30日被
輝瑞收購)的合作中發現,該藥是一種口服的、高度特異性的研究藥物,旨在靶向並結合AKT(蛋白激酶B)的所有三種亞型,阻斷PI3K/AKT信號通路,這是前列腺癌中癌細胞生長和增殖的關鍵驅動因素。PI3K/AKT通路也與抗雄激素療法的治療抵抗有關,因為雄激素受體(AR)抑制與AKT通路激活的增加相關。
PTEN是一種抑癌蛋白,是AKT的負調節因子。腫瘤內PTEN的功能缺失,被發現存在於約40-60%的mCRPC患者中,導致PI3K/AKT的過度激活,並與增加的
腫瘤分級和分期、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後早期生化復發、轉移、前列腺癌特異性死亡和雄激素非依賴性進展等不良預後相關。
ipatasertib的臨床開發項目聚焦於PI3K/AKT通路激活的
腫瘤,除了前列腺癌外,該藥也正在評估治療某些類型的
乳腺癌,包括三陰性乳腺癌(TNBC)、激素受體陽性(HR+)/HER2-乳腺癌。 乳腺癌研究的結果預計今年晚些時候公布。
2019年4月,羅氏在第110屆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ACR)年會上公布了ipatasertib聯合抗PD-L1療法Tecentriq(泰聖奇,通用名:atezolizumab,阿替利珠單抗)和化療(紫杉醇或nab-紫杉醇)一線治療局部晚期或轉移性TNBC患者Ib期臨床研究的初步數據。結果顯示,無論腫瘤
生物標誌物狀態如何,該組合療法均表現出了強勁的抗
腫瘤活性。
這些數據來自首批26例患者(18例紫杉醇組,8例nab-紫杉醇組),中位隨訪6.1個月(範圍:3.1-10.6),聯合治療的客觀緩解率(ORR)為73%(n=19/26,95%CI:53-88%)。重要的是,觀察到的緩解與
腫瘤生物標誌物狀態無關,包括PD-L1狀態(9/11[ORR=82%]PD-L1陽性,6/8[ORR=75%]為PD-L1陰性,4/7[ORR=57%]PD-L1狀態未知)和PIK3CA/AKT1/PTEN改變狀態(5/7[ORR=71%]Dx陽性,9/11[ORR=82%]Dx陰性,5/8[ORR=63%]Dx未知)。(生物谷Bioon.com)
原文出處:Roche’s IPATential150 study evaluating ipatasertib in combination with abiraterone and prednisone/prednisolone met one of its co-primary endpoi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