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6日第一屆中科院先導杯並行計算大獎賽落幕,由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組成的「渦解析度海洋環流模式LICOM」團隊,獲得了開放應用賽道一等獎。團隊成員主要來自「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海洋模式研發團隊,包括王鵬飛、林鵬飛、姜金榮、劉海龍等專家、學者和多名研究生。
2020年3月啟動的中科院先導杯並行計算大獎賽,旨在突破計算機軟體環境與學科應用方面的瓶頸,充分發揮超級計算對於科學發現以及科技創新的驅動力。大賽由曙光公司協辦和技術支持,目標計算平臺與國家「十二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相同。大獎賽吸引了全國200多個重點高校、科研機構、知名企業的近500支戰隊、601名選手參賽,最終46支參賽戰隊從中脫穎而出進入決賽。依託於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重點基金《渦分辨全球氣候海洋模式及海洋氣候效應研究》(41931183)和中科院先導專項,團隊成員通力合作,於2020年4月將LICOM3在崑山超算中心等系統上移植成功,5-7月繼續優化和測試,進入歷次月度應用賽道排行榜,並最終取得應用賽道一等獎的好成績。
LICOM3是我國唯一自主發展的海洋環流模式,其發展已有30年歷史,在大氣物理研究所和LASG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大力支持下,歷經5次更新換代,現已發展成為適應不同研究場景的高低解析度可選、全球-區域可選的模式系統,應用於海洋科學研究和海洋環境預報等方面。同時,LICOM3是地球系統模式CAS-ESM和物理氣候系統模式CAS-FGOALS的海洋分量模式,廣泛應用於氣候模擬和氣候變化預估等研究領域。
在此次比賽中,使用C++/HIP/F90混合編程的方式將CPU版本LICOM3改寫,成功實現了LICOM3模式的HIP版本(LICOM3-HIP),其中90%以上的模式計算量由GPU完成。基於LICOM3-HIP實現了一個1/20度(約5km)的全球海洋模式版本,基準規模(384卡)測試計算速度可以達到CPU版的42倍;全機規模(26200卡)測試,可以實現2.7(模式年/天)的模擬速度;並初步完成了14年的積分。結果分析表明,模擬得到的海表高度和海表面溫度等結果正確,可以有效加強未來各方面應用,並為模式分辨能力向公裡級挺進奠定基礎。這是國際上首個利用C++/HIP語言移植到異構平臺上的海洋環流模式,為今後數值模式系統更好地利用異構體系結構的超級計算機平臺提供了重要參考。
—END—
信息來源: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劉海龍、鄭偉鵬等
轉載請註明信息來源及海洋知圈編排
海
洋
書
屋
推
薦
熱
點
海洋知圈
知曉海洋 | 探知海洋
宣傳海洋 | 服務海洋
如您喜歡,請「點讚」並點亮「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