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息,「手性」不止?漫談有機化學中「手性」的起源

2021-01-19 材料人



 組成生命的基礎分子大多來自於遙遠而神秘的空間,大多數分子都是具有手性的。


嘗試用你的右手去握同伴的左手,結果怎樣、是不是怎麼著都感覺不對?哈哈~你的右手掌與他/她的左手掌不能舒適地握合,這是因為手是具有非重疊鏡像的手性物體。「手性」一詞也是來源於此。


所有的物體(objects)均有一個鏡像(吸血怪除外,哈哈),但是只有當物體本身與其鏡像不重疊時才稱之為手性的。若物體本身與鏡像可以發生重疊,這意味著如果能把物體在鏡子後面的圖像「拽出」,那麼兩者完全一致。因此,任何的三維對象要麼具有手性,要麼不具有。


生命的基石是手性的


分子也是微小的三維物體,而且許多分子是手性的,這是《有機化學》中的一個常識,是由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在1848年發現的。手性分子本身與其鏡像被稱為一對對映體。大多數學者認為,在無生命的宇宙中,手性分子對映體是等量的,被稱為外消旋混合物。


至今為止,已經在星際塵埃和氣體雲中檢測到的手性分子有過氧化氫,最近又有報導檢測到環氧乙烷。另外一些生命中最重要的分子,如構成DNA和RNA的基本單位核苷酸,原則上存在被稱為D或L的對映體,表示「左旋」和「右旋」兩種形式。


一直困擾著數代科學家的一個事實是:活性有機體只含有D型核苷酸!換句話說,生命是同手性的!


怎麼說呢?單單就其本身而言,生命形式的這種同手性並不起眼。科學家們已經在實驗室證實:左右異向的DNA和RNA不能發揮其本身的功能,甚至在生物體內根本無法形成。不過,問題是:為什麼生命體是D型而不是L型的手性形式?



像蝸牛殼這類螺旋物體就是鏡像非重疊的實例。


在生命的起源中,D型核苷酸聚合物究竟以何種方式被選擇出來並不斷手性增強,而L型最終消失,這種機制到底是什麼?


生命體的其他眾多組成分子,譬如胺基酸也是手性的,胺基酸只存在L型對映體。去年,有科學家提出一種特殊的L型甘氨酸(胺基酸最簡單的一種分子形式,普通甘氨酸不具有手性)可能有助於產生其他L型胺基酸。但是這種機制不能指導DNA和RNA等D型核苷酸。


漫談過氧化氫


去年年底,澳大利亞國立大學(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的Rowena Ball等學者提出:過氧化氫可以調解低過量D型聚核苷酸同手性的擴增。


過氧化氫分子是在38億多年前伴隨生命的出現而出現,現也存於火星、土衛一、木衛二上。上文提到,太陽系外也有檢測到過氧化氫的存在。


Rowena Ball等人之前的研究表明,過氧化氫可能為前細胞原始生命(「RNA世界」)提供了必要的周期性驅動。而最近的研究則專注於過氧化氫另一個顯著的特性:過氧化氫本身是最小、最簡單的手性分子,以一對對應體(M和P)的形式出現。


居裡原則指出,原因的對稱性總是反映在結果中。放在當下環境中,可以理解為手性引起手性。換句話說,為了實現手性的選擇性合成、分離及擴增,需要提供手性劑,或者外加力。


事實上,在目前實驗室中,已經有學者使用手性有機過氧化物來調解手性分子的生產。這樣來看,從原則上來說,或許過氧化氫也可以採取類似的方式。



M型(左)和P型(右)過氧化氫對映體的3維結構表徵。插圖為製作P型對映體模型


目前普遍為人接受的一種解釋是,隕石轟擊導致少過量的L型胺基酸落在古老的地球上。並且,低過量的L型氨基可以催化產生少量D型核苷酸前軀體。在這種情況下,導致D型多核苷酸超過L型多核苷酸。值得一提的是, RNA中,相比L型鏈,D型鏈傾向於具有更長的平均長度。


在原始湯中,容易發生一個或其他過氧化氫對映體的局部過量。而多核苷酸間的特殊作用傾向破壞較短的L型鏈,保留下來較長的D型鏈。


隨著更多的L型鏈被破壞,過氧化氫能夠 「持續被殘殺」,即通過一個對映體(M)優先氧化破壞L型鏈。


總的來說,這一過程消耗了L型多核苷酸,換之D型鏈增多且平均長度增加。不過在此過程中過氧化氫仍是外消旋混合物, M型和P型對映體在時間和空間上保持平衡。所以得到一個微妙的強化效果:隨著時間推移,D/P比例增加,而L/M比例降低。


因此,本身手性均一性(同手性)的出現賦予了RNA物種重複再生的優勢。那麼,在宇宙的其他地方,是否存在由L型核苷酸構成的鏡像生命體呢?這一疑問恐怕短期內無人能夠解答。


澳大利亞著名學者Rowena Ball表示,或許從某種意義上說人類都是「吸血鬼」。因為人體都是分子組成的反映,而在世界上沒有與之相應的自然鏡像。那麼人類的鏡像是如何消失的呢?這或許又是一個值得永生探索的奧秘。


參考連結:The riddle of life's single-handedness

(見下方「閱讀原文」)


本文由材料牛Jason、糯米編輯整理。



長按二維碼訂閱材料人了解更多科技服務

招聘平臺|儀器設備|產品測試|項目對接|求報導

請進入公眾號右下角菜單提交

合作電話:010-82810279   

郵箱:kefu@cailiaoren.com

相關焦點

  • 手性物質化學發展趨勢
    在漫長的生命形成和演變過程中,手性物質往往只有一種構型受到偏愛。例如,自然界中的糖都是 D 構型,胺基酸都是 L 構型,DNA 的雙螺旋結構都是右手螺旋。正因為如此,自人類誕生以來,手性物質就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命和生活,影響著我們的健康。今天我們所使用的藥物多數是手性藥物。此外,手性材料也得到廣泛應用。例如,手性液晶材料為我們提供了更加清晰的視屏;手性傳感材料、手性仿生材料等為我們帶來了許多憧憬。
  • 科學家提出了生命分子的手性起源新假說,源自宇宙射線
    手性也存在於生命體內,如生命體內的一些糖類、蛋白質和胺基酸都具有手性的:生命體只能代謝右旋糖;組成蛋白質的胺基酸幾乎都是左手性(甘氨酸無手性);核糖核酸(RNA)和脫氧核糖核酸(DNA)中的核糖卻全都是右手性的。
  • 構成生命的手性分子被隕石帶到早期地球上?
    科學家們不確定這是為什麼,但一些人認為答案可能與分子的宇宙起源有關。2016年研究人員在人馬座B2中發現了環氧丙烷,一種手性分子。人馬座B2是一個巨大的分子氣體雲,距離地球大約25000光年,靠近銀河系中心。這些發現表明,生命所需的手性分子可能來自太空,尤其是恆星形成區域。
  • 矽基、氨基、還是不同的手性,外星生命會是怎樣的?
    地球上的所有生命,也就是我們在宇宙中已觀測到的所有生命,它們都具有一些相似的基本特徵。它們的分子結構都是由碳構成的,即都是碳基生命。它們依靠水作為溶劑,以促進化學反應。並且,它們都使用DNA或RNA作為自身的藍圖。我們能找到的大多數含碳化合物都被稱為有機化合物,碳是地球生命的化學基礎。
  • 手性有機分子之最新天文觀測
    這項史無前例的發現可能會幫助揭開地球上生命起源的神秘面紗。我們所在的銀河系中心的複合視圖。「從隕石中發現的左手性胺基酸比右手性胺基酸略多,這讓我們將太空中與地球生命中的手性分子聯繫了起來,」Carroll說,「如果你想知道多出來的左手性胺基酸從何而來,研究星雲將是第一步。」 「如果你在其他星球吃了一個由與地球上手性相反的分子組成的奶酪漢堡,你可能會中毒,也可能只是消化不良,總之,它和我們的身體不兼容。」
  • 研究人員首次在星際空間探測到手性分子
    新華社華盛頓6月14日電(記者林小春)美國研究人員14日報告說,他們在太陽系外的星際空間中首次發現一種被稱為「手性分子」的有機分子,這將有助於破解手性分子乃至生命在宇宙中的最初起源之謎。例如在組成生命的有機分子中,胺基酸以左手手性為主,而糖分子卻以右手手性為主,這種現象被稱為純手性。一些科學家認為,攜帶了純手性分子的彗星碎片和隕石墜落在地球上,最終導致生命不對稱性的出現。但此前,太空中一直未發現手性分子。在最新研究中,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和美國國家射電天文臺研究人員利用高靈敏射電望遠鏡在人馬座B2星雲中探測到一種叫做環氧丙烷的手性分子。
  • 從悲劇到功臣,手性化學的進階之路
    宇宙是非對稱的,如果把構成太陽系的全部物體置於一面跟隨著它們的鏡子面前,鏡子中的影像不能和實體重合。.….生命由非對稱作用所主幸。我能預見,所有生物物種在其結構上、在其外部形態上,究其本源都是宇宙非對稱性的產物。
  • 從悲劇到功臣,手性化學的進階之路
    宇宙是非對稱的,如果把構成太陽系的全部物體置於一面跟隨著它們的鏡子面前,鏡子中的影像不能和實體重合。.….生命由非對稱作用所主幸。我能預見,所有生物物種在其結構上、在其外部形態上,究其本源都是宇宙非對稱性的產物。
  • 手性物質化學學科發展的必然趨勢丨中國學科發展戰略
    在漫長的生命形成和演變過程中,手性物質往往只有一種構型受到偏愛。例如,自然界中的糖都是 D 構型,胺基酸都是 L 構型,DNA 的雙螺旋結構都是右手螺旋。正因為如此,自人類誕生以來,手性物質就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命和生活,影響著我們的健康。今天我們所使用的藥物多數是手性藥物。此外,手性材料也得到廣泛應用。例如,手性液晶材料為我們提供了更加清晰的視屏;手性傳感材料、手性仿生材料等為我們帶來了許多憧憬。
  • 廣州生物院在有機小分子催化構建手性季碳中心研究中獲進展
    廣州生物院在有機小分子催化構建手性季碳中心研究中獲進展 2015-09-10 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 人類首次在太陽系外的人馬座B2星雲中發現手性分子
    原標題:生命起源之謎或被揭開 人類首次在太陽系外的人馬座B2星雲中(圖中圓圈所示)發現手性分子,被認為將有助於破解生命起源之謎該發現被認為,將有助於破解手性分子乃至生命起源之謎。 所謂手性分子,是指兩種化合物的分子結構像人的左右手一樣呈鏡像對稱,但又不能互相重疊。一個頗為有趣的事實是,包括人類在內的已知生命,組成蛋白質的胺基酸都是左旋的。這是偶然還是宇宙中的某種必然?是否存在「右手性生命」?科學家認為,對於手性分子的研究,有助於揭開「地球上生命最深的秘密」。
  • 有機化學「顛覆性」成果登Nature封面:SN1 反應的手性之路
    慧聰化工網訊:近日,哈佛大學一教授在實驗中找到實現了反應對映選擇性的高水平調控,該成果發表在Nature雜誌上。     飽和碳原子的親核取代反應是有機化學中最經典的反應之一,通常指連接在飽和碳原子上的某一原子或基團被親核試劑的另一原子或基團取代的過程。
  • 無溶劑手性有機π液體的圓偏正光
    無溶劑手性有機π液體的圓偏正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4 16:26:42 中國科學院化學所劉鳴華團隊揭示了無溶劑手性有機π液體的圓偏正光發生機制。
  • 科學家在星際雲中發現了手性分子,那麼它究竟是什麼?和手有關嗎
    手性分子首次在太陽系之外被發現,科學家們距離了解地球上的生命將會有更進的一步的突破。在生命化學中起關鍵作用的手性分子存在於兩個互為鏡像的不同結構中。儘管檢測到的分子類型(環氧丙烷)不是生物分子,但其發現表明與生物有關的分子可能存在於太陽系之外。除了暗示最初的生命體可能存在於宇宙的其他地方外,這一發現還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手性分子以及生命本身是如何在地球上出現的。
  • 湘潭大學在超分子手性反轉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近日,湘潭大學化學學院青年教師葉強博士課題組與國內外課題研究組合作,在單手性分子超分子手性的調控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研究發現,S或者R構型分子都可得到左旋和右旋的超分子結構,獲得左旋或右旋的圓偏振發光,並可在不同的溶劑組合中取得類似的結果,證明通過構象實現超分子手性調控具有普遍性。
  • 關於手性化合物的檢測
    總之,遇到具有手性的藥物要特別小心謹慎,尤其是那種有嚴重不良反應的手性藥物,檢測手性純度顯得尤為重要。一般可通過從天然產物中提取、外消旋體拆分法獲取手性藥物,近年來,隨著合成法的發展和先進分析技術的出現, 越來越多的手性化合物可通過化學合成法得到不對稱合成己成為獲取手性物質的重要手段,與此同時,隨著生物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生物技術與有機化學的交叉融合也使得生物合成成為手性藥物生產取得突破的關鍵技術。
  • 手性化合物絕對構型的確定方法
    手性分子絕對構型的確定是一個極其重要且長期存在的問題。目前確定手性分子絕對構型的方法主要有四類:(1) 有機化學法;(2) 核磁共振法;(3) X射線衍射法;(4) 光譜法,如旋光光譜法、圓二色譜、振動圓二色譜等。1. 有機化學法有機合成是最早的確定分子手性的方法,主要為化學相關法。
  • 歷時20年,發現手性螺環催化劑,將手性分子的合成效率提至新高度...
    據介紹,構成生命體的基本物質如蛋白石、DNA、糖等都具有手性,所以能夠識別客體手性分子的對映異構體,這是手性化合物對映異構體具有不同生理活性的根本原因。市售藥物中,50%是手性藥,在研的1200種新藥中有820種是手性藥,約佔研發藥物總數的70%。除了手性醫藥、農藥外,手性已涉及香精香料、精細化學品和液晶材料等諸多領域。
  • 上海有機所手性核磁共振「色譜」技術研究獲進展
    手性分子廣泛應用於醫藥、材料及生命等領域,快速確定手性樣品的組成對手性相關科學的發展十分重要。目前,常用的手性色譜分析技術基於分離,相對耗時,難於滿足高通量手性分析的需求。基於光譜方法(如圓二色光譜)可以避免分離,實現原位快速分析,但分析準確性易受微量雜質的幹擾。
  • 何川課題組JACS:如何流水線般的構建矽中心手性?
    ,這些碳中心手性化合物在生命的演化進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有趣的是,作為同一族的矽,以其為手性中心的有機矽化合物在自然界中並不存在。這激發了科學家們創造並研究這一特殊物種的極大興趣。科幻作家甚至大膽推測,與地球的「碳基」生命不同,地外世界可能存在相應的「矽基」生命。近年來,隨著不對稱化學的蓬勃發展,矽中心手性化合物的構建除了傳統的化學拆分、底物手性誘導之外,也逐漸湧現出了一些更為高級的不對稱催化合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