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性有機分子之最新天文觀測

2021-01-19 中科院物理所

在全球最精密的望遠鏡的幫助下,兩名天文學家在數千光年外一片正在形成恆星的星雲中發現了一種新型有機分子。這項史無前例的發現可能會幫助揭開地球上生命起源的神秘面紗。




我們所在的銀河系中心的複合視圖。圖片來源:NASA/JPL-Caltech/ESA/CXC/STScI


這種新發現的有機分子是環氧丙烷(CH3CHOCH2),它具有手性——也就是說它有左手性和右手性兩種構型,兩種構型互為鏡面對稱(見下圖),它們具有完全相同的物理性質。對於上過生物學入門的人而言,手性分子並不是一個陌生的概念,它們是構成DNA和蛋白質的基礎。但奇怪的是,生物體內的手性分子都是單一手性的,或「左」或「右」,從來沒有同時存在過。


地球生命的這種「單手性」現象是如何出現的?這一直是一個謎。不過現在,在太陽系外第一次發現的手性分子可能會給這個問題一個答案。


 「對於生命體來說,手性是非常重要的,」這項研究(發表於6月14日的Science)的第一作者之一Brandon Carroll說,「地球上所有胺基酸都是左手性的,它們可以組合形成眾多體量龐大且功能多樣的蛋白質分子,而DNA之所以能形成雙螺旋結構,也完全依賴於它的骨架全都由右手性的脫氧核糖構成。」



第一次在太陽系外被發現的手性分子——環氧丙烷的兩種構型。圖片來源:B. Saxton/NRAO/AUI/NSF


 「單手性」(homochirality)的生物學優勢是顯而易見的,但對於這種特殊性質是如何產生的,以及為什麼同種分子只存在單一手性,我們還知之甚少。鑑於構成生命體的簡單碳氫氧鏈可能來源於外太空,那麼研究地外的手性分子便是窺視地球過去的一種新方法。


目前為止,天體生物學家已經在隕石中和彗星表面發現了手性分子。「從隕石中發現的左手性胺基酸比右手性胺基酸略多,這讓我們將太空中與地球生命中的手性分子聯繫了起來,」Carroll說,「如果你想知道多出來的左手性胺基酸從何而來,研究星雲將是第一步。」


 「如果你在其他星球吃了一個由與地球上手性相反的分子組成的奶酪漢堡,你可能會中毒,也可能只是消化不良,總之,它和我們的身體不兼容。」


這就是Carroll和這篇論文的共同作者Brett McGuire近幾年在做的事情,他們把研究重點放在Sagittarius B2上,這是一片距銀河系中心28000光年,質量為太陽250000倍的星雲。從某種意義上說,SagB2是天體生物學家追求的「聖杯」,因為天文學家此前發現的所有星際分子中,大多數都能在這個星雲的懸臂和塵埃中找到。「這是已知宇宙中發現分子的最好地點。」McGuire說。


得益於美國國家射電天文臺近幾年收集的SagB2星雲的無線電數據,Carroll和McGuire開始尋找環氧丙烷這種小而簡單的手性分子。通過將澳大利亞帕克斯射電望遠鏡收集的光譜與資料庫中的進行比對,他們證實了環氧丙烷分子的存在。


 「如果把已發現的所有環氧丙烷分子的質量相加,大概相當於五分之四個地球。」Carroll補充說,這雖然聽起來很多,但和SagB2星雲的大小相比實為滄海一粟,而且這已經是設備目前能夠檢測的極限。更大且更複雜的手性分子更少,並且更難被發現。


但我們也沒必要在宇宙中尋找更大、更複雜的手性分子。「即使我們不能探測到其他手性分子的存在,如果可以檢測出某種手性的環氧丙烷比另一種手性多,對我們理解手性單一化的進程也是至關重要的。」Carroll說。


或許星際塵埃中產生有機分子的方式就影響了生命形成的過程,使生物分子偏向某一種手性模式;也許左手性的蛋白質和右手性的遺傳物質是整個宇宙中所有生命所共有的基本特性,但也有可能地球生命產生的過程更多地受到地球本身的影響,或者地球的生命選擇了這一種手性只是隨機結果。


為了區分每種假設的可能性,McGuire和Carroll開始著手測量他們所觀測到的環氧丙烷的手性。「即便現有技術是可以實現的,觀測也將花費許多時間和精力。」McGuire說。在實驗室,化學家們一直運用偏振光來確定有機分子的手性,不過目前為止還沒有人將其應用在天文學領域。


但這項挑戰是值得的,不僅因為它可以幫助了解我們的過去,也因為它可以影響我們的未來。如果我們發現了宇宙中的其他生命,它們產生並演化的藍圖和我們是相同還是不同?或者說,它們會與我們在生物學上「兼容」麼?


這些問題是科幻作家津津樂道多年的,而問題的答案關乎我們能否較為容易地在其他星球上生存下來。就像Carroll所說:「如果你在其他星球吃了一個由與地球上手性相反的分子組成的奶酪漢堡,你可能會中毒,或者只是消化不良,但總之,它和我們的身體不兼容。」


 「手性單一化是很實用的工具,所以我們可以很自然地設想任何生命都會善加利用它,」McGuire說,「通過研究這些天體物理過程,我們或許最終可以仔細觀測一顆恆星,並揭示它周圍行星上的生命是由哪種手性構成的,以及為什麼。」


想像一下,在未來這樣的研究或許能夠告訴我們哪些行星系統適合居住,哪些行星上只有難以消化的午餐肉,你也會覺得這是很靠譜的投資吧!


翻譯 牛天宇

審校 程翔

原文連結:

http://gizmodo.com/a-strange-new-molecule-in-space-could-solve-a-major-mys-1781918444


論文連結: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52/6292/1449

DOI:10.1126/science.aae0328


本文由微信公眾號「環球科學」(ID:ScientificAmerican)授權轉載


編輯:HWQ


近期熱門文章Top10

↓ 點擊標題即可查看 ↓

1. 五位死於自己發明的發明家

2. 一個屁的推力有多大?

3. 你是如何掉入物理這個「坑」的

4. 不用公式推導,21張GIF動圖讓你秒懂數學原理!

5. 諾貝爾物理學獎是頒給什麼人的?

6. 原來電子云如此驚豔!

7. 手插液氮背後故事多多滴!

8. 這20位物理學家,顛覆了我們對宇宙的認知

9. 光為什麼砸不死人 |No.29

10. 趣談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的真功夫

點此查看以往全部熱門文章



相關焦點

  • 研究人員首次在星際空間探測到手性分子
    新華社華盛頓6月14日電(記者林小春)美國研究人員14日報告說,他們在太陽系外的星際空間中首次發現一種被稱為「手性分子」的有機分子,這將有助於破解手性分子乃至生命在宇宙中的最初起源之謎。當兩種化合物的分子結構像人的左右手呈鏡像對稱,但又不能互相重疊,它們互為手性分子。這種特性讓兩種化合物在物理性質上相同,但在毒性等化學性質方面往往存在很大差異。互為手性分子的兩種分子結構中,根據結構方向被定義為左手手性或右手手性,通常有一種在自然界中居統治地位。
  • 人類首次在太陽系外的人馬座B2星雲中發現手性分子
    原標題:生命起源之謎或被揭開 人類首次在太陽系外的人馬座B2星雲中(圖中圓圈所示)發現手性分子,被認為將有助於破解生命起源之謎該發現被認為,將有助於破解手性分子乃至生命起源之謎。 所謂手性分子,是指兩種化合物的分子結構像人的左右手一樣呈鏡像對稱,但又不能互相重疊。一個頗為有趣的事實是,包括人類在內的已知生命,組成蛋白質的胺基酸都是左旋的。這是偶然還是宇宙中的某種必然?是否存在「右手性生命」?科學家認為,對於手性分子的研究,有助於揭開「地球上生命最深的秘密」。
  • 生命不息,「手性」不止?漫談有機化學中「手性」的起源
    生命的基石是手性的分子也是微小的三維物體,而且許多分子是手性的,這是《有機化學》中的一個常識,是由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在1848年發現的。手性分子本身與其鏡像被稱為一對對映體。大多數學者認為,在無生命的宇宙中,手性分子對映體是等量的,被稱為外消旋混合物。
  • 城市快報:科學家發現手性分子拆分利器
    有望降低手性藥物生產成本  (本報訊)南開大學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藥學院陳瑤研究員課題組與化學學院張振傑教授、美國南佛羅裡達大學馬勝前教授攜手利用生物分子誘導的策略,設計合成了一類手性共價有機框架材料,並成功地應用於多種藥物、胺基酸等小分子的手性分離。
  • 新型「分手」利器可高效分離手性分子
    化學世界中,有一大類分子存在手性異構體,它們就像左右手,雖然看上去一模一樣,但完全不能重疊,這類分子被稱為「手性分子」。一些藥物中的手性分子的兩個鏡像異構體存在生物活性、代謝過程、毒性的顯著差別,有的更是「治病」和「致病」的天壤之別。因此,如何更為經濟、高效、便捷地將手性分子的「左右手」分開,獲取其中有益部分,成為化學界競相攻關的課題。
  • 手性技術開掘分子合成新路
    □科學時報記者 黃辛 張建成    自然界是由各種各樣的物體構成的,手性是自然界的普遍特徵。構成自然界物質中的一些手性活性分子雖然從原子組成來看是一模一樣,但其空間結構完全不同,它們構成了實物和鏡像的關係,和人照鏡子一樣,也可以比作左右手的關係,所以叫手性分子。
  • 研究:生物分子的手性偏向或受宇宙射線影響
    科學家好奇的是,在實驗室人工造出的糖和胺基酸分子,卻是左手性和右手性平均分布的,為什麼在自然界這些分子的手性呈現一種偏向性?高能天體物理學家格洛布斯(Noémie Globus)在史丹福大學作為訪問學者期間進行的一份研究提出,這可能是地球上造就生命的時期,受到宇宙射線手性的影響。
  • 軌道對稱性、電子自旋與分子手性
    我對前線軌道理論用於解釋不對稱反應時的軌道對稱性之說一直存在困惑。
  • 新型「分手」利器可高效分離手性分子—新聞—科學網
    生物分子COF 1作為手性固定相用於手性拆分(南開大學供圖) 化學界中,有一大類分子存在手性異構體,它們就像左右手,雖然看上去一模一樣,但完全不能重疊,這類分子被稱為「手性分子 南開大學藥學院研究員陳瑤課題組與該校化學學院教授張振傑、美國南佛羅利達大學教授馬勝前合作,利用生物分子誘導的策略設計合成了一類手性共價有機框架材料,並將其成功應用於多種藥物、胺基酸等小分子的手性分離。該材料具有造價低、效率高、普適性強等特點,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作為新型「分手」利器,它將大幅降低手性藥物的生產成本。相關研究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德國應用化學》。
  • 科學家提出了生命分子的手性起源新假說,源自宇宙射線
    磁極化輻射優先電離一種「手性」,從而導致兩種互承鏡像的原始生命體之間的突變率略有不同。隨著時間的流逝,右旋的分子超越了右旋的的分子。圖片:西蒙斯基金會左手右手我們日常見到絕大多數生物,包括我們自己,都是左右對稱的。我們的左手和右手看起來完全一樣,左右手重疊到一起又完全不一樣,怎麼回事?
  • 確定分子手性有了新方法
    原標題:確定分子手性有了新方法  科技日報多倫多9月17日電 (記者馮衛東)分子就像手套一樣,也有所謂的左手和右手手性。但到目前為止,要確定某一分子具有左手還是右手手性是很困難的。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上,一隊來自加拿大、德國和瑞士的研究人員為這個具有150年歷史的古老難題提出了一個新的解決方案,這或將成為醫學研究的一項重大進展,為避免藥物的有害副作用帶來希望。  最為人熟知的分子手性現象體現在酸奶中,細菌培養物會產生左旋或右旋乳酸。在這兩種類型中,左旋乳酸要比右旋乳酸對腸道菌群產生更有益的影響。
  • JPCL熱點評述 | 手性光電材料
    Lett.)近期發表的5篇手性光電材料方面的工作為基礎,簡單介紹一下手性光電領域的最新進展,希望能夠引起相關領域研究者的關注,進一步推動手性光電材料的發展。手性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結合了手性和鈣鈦礦材料優異的光學、電學和自旋性能,近期獲得了廣泛的研究興趣:在自旋調控[4,5],自旋濾波和手性自旋閥[6],非線性手性光電子學[7],鐵電[8,9]和圓偏振探測器[10,11]等領域已經得到了初步的研究。
  • 無溶劑手性有機π液體的圓偏正光
    無溶劑手性有機π液體的圓偏正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4 16:26:42 中國科學院化學所劉鳴華團隊揭示了無溶劑手性有機π液體的圓偏正光發生機制。
  • 手性的顏色,利用光譜法區分手性分子
    四十年前,東安格利亞大學化學教授大衛安德魯斯認為,手性分子在散射光時會產生自己的「諧波」,這些「諧波」與色彩有關,而不是與聲音有關。安德魯斯認為,散射光中觀察到的顏色變化有助於區分分子扭曲的方式。雖然該理論具有邏輯基礎,但仍未得到證實。科學家們試圖用天然分子來證明這一理論,但是其手性結構的光學性質一直未被觀察到。
  • 新方法確定分子「左右手」手性
    原標題:確定分子手性有了新方法   分子就像手套一樣,也有所謂的左手和右手手性。但到目前為止,要確定某一分子具有左手還是右手手性是很困難的。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上,一隊來自加拿大、德國和瑞士的研究人員為這個具有150年歷史的古老難題提出了一個新的解決方案,這或將成為醫學研究的一項重大進展,為避免藥物的有害副作用帶來希望。
  • 構成生命的手性分子被隕石帶到早期地球上?
    在萃取物中發現了一種手性分子的證據,在遙遠恆星形成區域也發現了這種分子。手性是指分子中原子的排列,想想對稱物體的鏡像,比如椅子或訂書機。它的鏡像可以完美地疊加在原始圖像上。然而,手這樣的手性物體的鏡像是不能疊加在原物上。同手性,或者說是單手性,在細胞化學反應中起著關鍵作用,所有的生物(我們所知道的)都含有「左手性」分子。
  • 科學家在星際雲中發現了手性分子,那麼它究竟是什麼?和手有關嗎
    手性分子首次在太陽系之外被發現,科學家們距離了解地球上的生命將會有更進的一步的突破。在生命化學中起關鍵作用的手性分子存在於兩個互為鏡像的不同結構中。儘管檢測到的分子類型(環氧丙烷)不是生物分子,但其發現表明與生物有關的分子可能存在於太陽系之外。除了暗示最初的生命體可能存在於宇宙的其他地方外,這一發現還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手性分子以及生命本身是如何在地球上出現的。
  • 瑞士華嘉總有機碳分析、手性物分析及最新顆粒表徵技術應用及進展...
    茲真誠邀請您及相關人員參加瑞士華嘉公司於2008年5月29日在 石家莊西美酒店舉辦「總有機碳分析、手性物分析及最新顆粒表徵進展及應用技術交流會」。 瑞士華嘉公司儀器部,專業提供各種分析儀器及設備,獨家代理眾多歐美儀器品牌,負責其產品在中國區推廣。
  • 歷時20年,發現手性螺環催化劑,將手性分子的合成效率提至新高度...
    新華網北京1月10日電 題:歷時20年,發現手性螺環催化劑,將手性分子的合成效率提至新高度——訪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獲得者周其林 新華網 趙秋玥手性螺環催化劑是新世紀不對稱催化領域最重要的發現,已被廣泛應用於不對稱合成反應,成為合成手性分子的重要工具。
  • 全新手性表徵光能準確區分鏡像分子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10月31日電 (記者顧鋼)利用光是區分分子手性的最快方法,但普通光對分子手性僅能做出微弱反應。因此,分子手性在化學、生物學和藥物開發中至關重要。分子的一種變體可以治療疾病,但其鏡像分子(也稱為對映異構體)可能具有毒性甚至致命。區分鏡像手性分子極其困難。而光的電磁場振蕩沿其傳播方向繪製出螺旋形狀,根據光波的轉向是順時針還是逆時針,就可確定它是右旋還是左旋。手性分子可以不同的方式與其相互作用,但由光的波長給出的螺旋線的寬度大約是分子大小的10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