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星際雲中發現了手性分子,那麼它究竟是什麼?和手有關嗎

2021-01-16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手性分子首次在太陽系之外被發現,科學家們距離了解地球上的生命將會有更進的一步的突破。在生命化學中起關鍵作用的手性分子存在於兩個互為鏡像的不同結構中。儘管檢測到的分子類型(環氧丙烷)不是生物分子,但其發現表明與生物有關的分子可能存在於太陽系之外。除了暗示最初的生命體可能存在於宇宙的其他地方外,這一發現還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手性分子以及生命本身是如何在地球上出現的。

就像人的手(彼此互為鏡像,但不完全相同)一樣,手性分子是用左手和右手來表示的。手性是生命的重要屬性,大多數生物過程都是「同胚性的」——它們在分子的旋向方面具有高度選擇性。例如,在生物體中發現的大多數胺基酸是左旋的,而自然界產生的大多數糖是右旋的。

許多科學家認為,手性分子是生命起源前的重要前體。比地球本身更老的手性分子被發現在流星和彗星中,這表明生命可能起源於地球外。因此,研究其他星球上生命可能出現的天體生物學家渴望了解宇宙中益生元手性分子的形成位置。

缺失的線

這一最新發現是由「前生命期星際調查」的科學家們發現的。他們在人馬座B2(N)星際雲中發現了環氧丙烷,這距銀河系中心約390光年。環氧丙烷的化學式為CH3CHCH2O,用於生產塑料。該小組首先使用格林銀行望遠鏡(位於西維吉尼亞州的射電望遠鏡)發現了該分子。研究人員檢測到兩條與環氧丙烷吸收無線電波有關的譜線。

但是,這並沒有足夠的證據被認為是一個發現,因為他們無法檢測到與該分子相關的第三條線。這條缺失的線是在北半球難以檢測到的射頻下,因此該團隊與在澳大利亞帕克斯天文臺工作的天文學家合力發現了第三條譜線。

這是……我們對宇宙中生命起源前分子的產生方式及其對生命起源可能產生的影響的了解方面的開創性飛躍。手性的特性,使其成為我們了解宇宙中生命起源前分子的方式及其對生命起源可能產生的影響的開創性跨越。」維吉尼亞國家射電天文臺的化學家布雷特·麥奎爾(Brett McGuire)說,與加州理工學院的布蘭登卡羅爾及其同事進行了這項研究。卡洛爾補充說:「環氧丙烷是迄今為止在太空中檢測到的最複雜,結構最複雜的分子之一。」他說,這一發現「為進一步的實驗打開了大門,這些實驗決定了分子旋向性的出現方式和位置,以及為什麼一種形式可能比另一種形式更為豐富」。

天文學家認為,諸如CH3CHCH2O之類的複雜有機分子會通過幾種不同的過程在星際雲中形成。一種方法是將更小,更簡單的分子粘附到覆冰的塵埃顆粒的表面,小分子可以在那裡結合在一起以形成更大的結構。如果冰融化,大分子便可以自由與雲中的分子進一步反應,形成更大,更複雜的結構。

偏振光

用於檢測環氧丙烷的放射光譜技術無法區分左旋分子和右旋分子,因此研究小組無法判斷是否有一種旋向主導了星際雲。但是,有可能通過研究偏振光與環氧丙烷的相互作用來計算雲的手性。手性分子組成的氣體會使光通過時的偏振發生旋轉,這就是19世紀首次發現手性的原因。一些科學家認為,暴露於太空中的圓偏振光可以導致產生具有特定手性的分子,然後可以通過流星和彗星找到通往地球和其他行星的方式。

「通過發現太空中的手性分子,我們終於有了一種方法來研究這些分子在進入隕石和彗星之前在何處以及如何形成,並了解它們在同手性和生命起源中的作用,」 麥奎爾說。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Hamish Johnston-任思齊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研究人員首次在星際空間探測到手性分子
    新華社華盛頓6月14日電(記者林小春)美國研究人員14日報告說,他們在太陽系外的星際空間中首次發現一種被稱為「手性分子」的有機分子,這將有助於破解手性分子乃至生命在宇宙中的最初起源之謎。當兩種化合物的分子結構像人的左右手呈鏡像對稱,但又不能互相重疊,它們互為手性分子。這種特性讓兩種化合物在物理性質上相同,但在毒性等化學性質方面往往存在很大差異。互為手性分子的兩種分子結構中,根據結構方向被定義為左手手性或右手手性,通常有一種在自然界中居統治地位。
  • 人類首次在太陽系外的人馬座B2星雲中發現手性分子
    該發現被認為,將有助於破解手性分子乃至生命起源之謎。 所謂手性分子,是指兩種化合物的分子結構像人的左右手一樣呈鏡像對稱,但又不能互相重疊。一個頗為有趣的事實是,包括人類在內的已知生命,組成蛋白質的胺基酸都是左旋的。這是偶然還是宇宙中的某種必然?是否存在「右手性生命」?科學家認為,對於手性分子的研究,有助於揭開「地球上生命最深的秘密」。
  • 生命不息,「手性」不止?漫談有機化學中「手性」的起源
    哈哈~你的右手掌與他/她的左手掌不能舒適地握合,這是因為手是具有非重疊鏡像的手性物體。「手性」一詞也是來源於此。所有的物體(objects)均有一個鏡像(吸血怪除外,哈哈),但是只有當物體本身與其鏡像不重疊時才稱之為手性的。若物體本身與鏡像可以發生重疊,這意味著如果能把物體在鏡子後面的圖像「拽出」,那麼兩者完全一致。因此,任何的三維對象要麼具有手性,要麼不具有。
  • 城市快報:科學家發現手性分子拆分利器
    有望降低手性藥物生產成本  (本報訊)南開大學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藥學院陳瑤研究員課題組與化學學院張振傑教授、美國南佛羅裡達大學馬勝前教授攜手利用生物分子誘導的策略,設計合成了一類手性共價有機框架材料,並成功地應用於多種藥物、胺基酸等小分子的手性分離。
  • 手性有機分子之最新天文觀測
    圖片來源:NASA/JPL-Caltech/ESA/CXC/STScI這種新發現的有機分子是環氧丙烷(CH3CHOCH2),它具有手性——也就是說它有左手性和右手性兩種構型,兩種構型互為鏡面對稱(見下圖),它們具有完全相同的物理性質。對於上過生物學入門的人而言,手性分子並不是一個陌生的概念,它們是構成DNA和蛋白質的基礎。
  • 科學家提出了生命分子的手性起源新假說,源自宇宙射線
    磁極化輻射優先電離一種「手性」,從而導致兩種互承鏡像的原始生命體之間的突變率略有不同。隨著時間的流逝,右旋的分子超越了右旋的的分子。圖片:西蒙斯基金會左手右手我們日常見到絕大多數生物,包括我們自己,都是左右對稱的。我們的左手和右手看起來完全一樣,左右手重疊到一起又完全不一樣,怎麼回事?
  • 構成生命的手性分子被隕石帶到早期地球上?
    科學家們繼續研究生命的組成部分來自哪裡,以及它們在整個宇宙中有多普遍。對於我們所識別的每一個構成元素,從碳和磷到蛋白質和核酸,我們還必須問,它是什麼時候到達這裡的?如何到這裡,從哪裡到這裡?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分子科學學院的Sandra Pizzarello和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行星科學系的Christopher Yarnes研究了Murchison隕石的提取物。
  • 新方法確定分子「左右手」手性
    原標題:確定分子手性有了新方法   分子就像手套一樣,也有所謂的左手和右手手性。但到目前為止,要確定某一分子具有左手還是右手手性是很困難的。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上,一隊來自加拿大、德國和瑞士的研究人員為這個具有150年歷史的古老難題提出了一個新的解決方案,這或將成為醫學研究的一項重大進展,為避免藥物的有害副作用帶來希望。
  • 歷時20年,發現手性螺環催化劑,將手性分子的合成效率提至新高度...
    新華網北京1月10日電 題:歷時20年,發現手性螺環催化劑,將手性分子的合成效率提至新高度——訪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獲得者周其林 新華網 趙秋玥手性螺環催化劑是新世紀不對稱催化領域最重要的發現,已被廣泛應用於不對稱合成反應,成為合成手性分子的重要工具。
  • 科學網—左右大不同的手性分子
    手性現象在自然界廣泛存在,大到宇宙星雲,小到日常的螺殼。在微觀世界裡,有一大類分子存在手性異構體,它們互為映像,但不能重疊,這類分子被稱為手性分子。 大多數藥物的活性成分是手性分子,手性分子的兩個鏡像異構體可能具有明顯不同的生物活性,對人體的作用也截然不同。如何實現對手性分子的控制合成,成為擺在科學家面前的一道難題。
  • 中國科學報:左右大不同的手性分子
    周其林在作主旨演講  本報記者 張晶晶  攬鏡自照,鏡中人跟隨我們的一顰一笑;雙手相合,左右手彼此互為鏡像。但看似相同的兩個事物,卻無論如何旋轉都不會重疊。手性現象在自然界廣泛存在,大到宇宙星雲,小到日常的螺殼。在微觀世界裡,有一大類分子存在手性異構體,它們互為映像,但不能重疊,這類分子被稱為手性分子。
  • 科學家在400光年遠的氣體雲中發現重要分子
    科學家在氣體雲中發現重要分子,為推測地外生命的存在提供了一種可能性人類是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命?其他星球上到底存不存在其他生命形式?關於這樣的問題數千年來一直困擾著我們,即使當今的科技發展已十分迅猛,可觀察和探測的手段及途徑也越來越多,但始終仍未能解決人們心中的困惑,也未能拿出具有說服性的證據。
  • 新研究認為:星際天體「奧陌陌」不是分子氫的冰山
    分子雲核心是分子雲中密度最大、最冷的部分,即使分子氫分子在六開爾文(約合零下267攝氏度)時升華,也能以固態生長。「奧陌陌」是已知的第一顆經過太陽系的星際天體。它於2017年10月18日在距離地球約0.2天文單位 (30000000公裡)處被泛星1號望遠鏡發現,並在極端雙曲線的軌道上運行。起初它被認為屬於一顆彗星,但經過長時間觀測研究後後,發現其不具有彗發構造,也不是小行星。
  • 體手性分子成功合成:化學家創造生命的起點?
    手性無處不在。除了左右手之外,比如原子筆裡面的彈簧也具有手性:如果你拆出來的彈簧是符合右手螺旋定則的,那麼它的鏡像則符合左手螺旋定則,二者永遠無法重合在一起。當然彈簧無論左旋還是右旋都可以成就一桿質量過硬的原子筆,但在生命體內互為鏡像的兩個分子卻往往可以起到完全不同的效果:別忘了,構成生命體的核心分子,可能都是手性的。
  • 全新手性表徵光能準確區分鏡像分子
    德國非線性光學和短脈衝光譜研究所(MBI)、以色列理工學院以及柏林工業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創建和表徵了一種全新的光,這種合成的手性光使分子的螺旋清晰可見。相關研究發表在最近的《自然·光子學》雜誌上。就像人的左右手一樣,自然界中某些分子具有「鏡像孿生子」。儘管這些孿生分子看起來相似,但它們的某些特性可能有很大不同。
  • 手性的顏色,利用光譜法區分手性分子
    四十年前,東安格利亞大學化學教授大衛安德魯斯認為,手性分子在散射光時會產生自己的「諧波」,這些「諧波」與色彩有關,而不是與聲音有關。安德魯斯認為,散射光中觀察到的顏色變化有助於區分分子扭曲的方式。雖然該理論具有邏輯基礎,但仍未得到證實。科學家們試圖用天然分子來證明這一理論,但是其手性結構的光學性質一直未被觀察到。
  • 科學家們通過觀察行星星雲,終於發現了宇宙中第一個分子鍵
    科學家們通過觀察行星星雲,終於發現了宇宙中第一個分子鍵(氦氫化物)。氦氫化物離子(heh+)的發現,最終結束了太空發現編年史的另一個篇章。以前在太空中探測氦氫化物離子的嘗試受到現有分光計在適當波長下分辨能力有限的限制。這一次,科學家們設法找到了克服這一限制的方法。
  • 手性技術開掘分子合成新路
    □科學時報記者 黃辛 張建成    自然界是由各種各樣的物體構成的,手性是自然界的普遍特徵。構成自然界物質中的一些手性活性分子雖然從原子組成來看是一模一樣,但其空間結構完全不同,它們構成了實物和鏡像的關係,和人照鏡子一樣,也可以比作左右手的關係,所以叫手性分子。
  • 科學家探測到宇宙生命分子生物進程關鍵步驟
    科學家利用綠岸射電望遠鏡探測到距離地球25000光年處的巨型氣體雲。它位於我們銀河系中央附近,氣體雲中存在特殊的分子結構,是DNA分子形成的關鍵組成部分,同時暗示其可形成胺基酸等物質,如丙氨酸。  新發現的分子可參與腺嘌呤的產生,由此形成的含氮雜環物質可演化出不同的互變異構物,作為DNA分子的鹼基對之一。而另一種成分被認為可形成丙氨酸物質,是組成人體蛋白質的胺基酸之一。
  • 新型「分手」利器可高效分離手性分子
    化學世界中,有一大類分子存在手性異構體,它們就像左右手,雖然看上去一模一樣,但完全不能重疊,這類分子被稱為「手性分子」。一些藥物中的手性分子的兩個鏡像異構體存在生物活性、代謝過程、毒性的顯著差別,有的更是「治病」和「致病」的天壤之別。因此,如何更為經濟、高效、便捷地將手性分子的「左右手」分開,獲取其中有益部分,成為化學界競相攻關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