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摩爾雕塑落戶哥大校園 學生進行靜坐抗議

2020-12-07 藝術中國

亨利·摩爾,《側臥的人》(Reclining Figure)

哥倫比亞大學又一次受到學生抗議的衝擊。學生們往往是在與現代政治景觀中埋藏最深的敵人間進行正義對決之時,最喜歡挺身而出發出自己聲音的群體。當然,我指的是抽象藝術。

具體來說,就是一群學生在社交媒體直言不諱,聯手抗議原計劃安置在校園內的英國雕塑家亨利·摩爾(Henry Moore)的《側臥的人》(Reclining Figure)。很難想像,現代雕塑家中還有誰會比摩爾更田園式、更溫和,但顯然,並不是所有人都相信現代藝術入門課程中說的那套道理。

據《哥倫比亞觀察者報》(Columbia Spectator)的報導,超過1000名學生已經籤署了一份請願書,公開抵制這件「醜陋的雕塑"。請願稱「這個位於巴特勒圖書館(Butler Library)前的雕塑會打破這一片清新、呈幾何狀對稱的景觀。"

對於不對稱的恐懼降臨哥倫比亞大學了!

3月31日晚間,在《側臥的人》的安裝地點將舉行一場「靜坐示威"活動。臉書(Facebook)上一場針對摩爾「醜陋、怪異的雕塑"的活動邀請,已經約有200人報名參加。發起人之一克裡斯·波頓(Chris Bolton)對他的支持者們說:「趕緊!趕緊!趕緊!加入這個請願,將這個醜陋的巨型金屬垃圾清除出我們的草坪。"

反對亨利·摩爾請願活動發布的一張名為「即將安裝的雕塑的原比例合成圖"照片。

這件雕塑將落戶哥倫比亞大學的新聞是3月28日爆出的,不過這個抗議活動似乎是在過去的24小時之內才發生。《觀察者報》的網站發布了一篇名為《雕塑的局限性》的專欄評點,使得這場反現代主義的爭論被放至最大。其中最有意思的部分寫道:

這件名為《側臥的人》的青銅雕塑,是知名英國藝術家亨利·摩爾的作品,不過很有可能是他從噩夢中醒來後的創作。作為我們美麗校園的繼承者和保衛者,我們反對這種破壞我們家園的行為。同時,我們譴責學校的行政部門私自決定了施行這種冒犯性的項目。

文章還繼續歌頌了新古典主義,還引用了《芝麻街》(Sesame Street)當中的內容:

我們無法忽視,《側臥的人》將會被與我們校園內最重要的雕塑,尊貴的《Alma Mater》相提並論。以林肯紀念堂的林肯坐像而聞名的雕塑家丹尼爾·切斯特·法蘭奇(Daniel Chester French)以我們大學標誌的理念設計了《Alma Mater》。《側臥的人》讓人想到的卻是一塊被咀嚼的口香糖。《側臥的人》的視野之內還有建國功勳託馬斯·傑弗遜(Thomas Jefferson)以及亞歷山大·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的雕像。任何一件東西都是與眾不同的。

最後,是擲地有聲的結尾:

我們意識到《側臥的人》也許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地基已經挖好,聲明也已經宣布了,只不過這一切都是在悄無聲息中完成的。但是,正如我們寫到的,《側臥的人》還沒有真正出現在我們熱愛的巴特勒圖書館前。我們仍抓住一絲希望,現在還為時未晚——不要讓《Alma Mater》在接下來天知道有多長的日子裡一直面對著這麼一大塊金屬破玩意兒。

三位在讀學生在這篇文章上署了名,分別是艾利克斯·蘭達(Alex Randa)、丹尼爾·斯通(Daniel Stone)以及哈莉·內爾·斯旺森(Hallie Nell Swanson),另外2013年畢業的校友傑瑞米·利斯(Jeremy Liss)也籤上了自己的名字。

哥倫比亞大學校園裡的丹尼爾•切斯特•法蘭奇作品《Alma Mater 》,1903-04

將《側臥的人》放在巴特勒圖書館外的消息是在行政管理博客上公布的。作品捐贈人是大衛與蘿拉·芬(David and Laura Finn,大衛是藝術公關公司Ruder Finn的聯合創辦人)。那篇博文寫道:「這件捐贈是藝術財產委員會(Committee on Art Properties)以及大學行政部門在20年前就接受的,只是目前才決定了永久陳列的地點,"但文中卻沒有對如何做出這個決定進行如何的相關介紹。

一方面,這場校園抗議活動對於自由藝術的捍衛者們來說顯得驚人的保守,另一方面,這也顯現出了在眾多校園抗議活動當中那些故作姿態的無病呻吟變得越來越多。值得一提的是,這個請願的作者們將自己狹隘的藝術品味與一些更重要的問題混淆起來了。

事實上,哥倫比亞大學管理層的專橫和高高在上使得這些反對雕塑的支持者們聚集在了一起,因為他們在回應學生質疑方面的表現一直乏善可陳。在這樣的背景下,摩爾的雕塑突然出現在綠化緊缺的校園中央地帶,便使得此事件變得不堪一擊,成為了校園制度中對學生聲音充耳不聞的標誌性事件。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會覺得這是進行爭辯的最好理由:「如果你有時間和精力去抗議一件抽象藝術作品的話,為什麼不轉變方向,針對校園內一些更急需解決的問題做出認真而有效的改變呢?"Facebook上,有個被惹惱的活動反對者發表了一條這樣的意見,作者要求管理層賣掉摩爾的雕塑,用這筆款項來建立一所24小時強姦應急中心。該文則把讀者直接引到了「No Red Tape"——一個反抗校園性騷擾的活動組織的頁面,看到他們的訴求。

相關焦點

  • 哥倫比亞大學學生抗議校內 安放亨利·摩爾雕塑
    深圳特區報訊 日前,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在校生和畢業生共同抗議校方在巴特勒圖書館外安放亨利·摩爾雕塑的決定,這一決定公布在行政管理博客上。其中四名學生還在《哥倫比亞觀察者日報》上發表文章表達了他們的不滿,文章開頭寫道:「周一,哥倫比亞大學計劃在巴特勒圖書館前永久擺放一個醜陋的雕塑。」
  • 亨利·摩爾:雕塑擁有自己的生命
    ——英國雕塑家亨利·摩爾今年夏天,倫敦舉辦三場重要展覽聚焦英國雕塑家亨利·摩爾(Henry Moore,1898-1986)的作品。首先是帝國大街(Britannia Street)的高古軒畫廊名為「亨利·摩爾:晚期巨作」(5月31日-8月18日)的展覽,畫廊從亨利·摩爾基金會借得大量鑄銅雕塑,其中有很多作品非常龐大,此前從未被擺放到室內畫廊展出。
  • 頂尖藝術家眼中的亨利·摩爾
    展覽除了呈現亨利·摩爾的雕塑作品,還包括約瑟夫·博伊斯、安尼詩·卡普爾、安東尼·葛姆雷、達明·赫斯特等18位藝術家作品。探討當代藝術家如何受到摩爾的影響,並對其藝術探索進行反饋。展覽開幕前,幾位參與者就此進行了陳述。
  • 簡約的高貴:亨利·摩爾現代雕塑啟示
    亨利·摩爾(Henry Spencer Moore),一位享譽世界藝術領域的西方現代雕塑大師,其作品曾在中國北京展出。與平常多數美術作品,都集中在展覽館這種室內空間展示的方式完全不同,他的這十幾件現代風格造型雕塑,就以北海公園的長堤或草坪為展示場所,隨意不加擺設地置放在觀眾面前。
  • 雕塑大師亨利·摩爾:張國榮、貝聿銘都是他粉絲,作品中藏著世界
    貝聿銘和張國榮都曾說過,他們最愛的現代雕塑家就是亨利·摩爾,尤其是盛行極簡風格建築的今天,貝聿銘早就將抽象雕塑作為現代建築的標配,以抽象雕塑的藝術性衝淡現代建築的平直寡淡。 亨利·摩爾,1898年7月30日出生於英國西約克郡卡斯爾福德的一個大家族中,那時的約克郡很難看到雕塑作品,但摩爾會去當地的教堂,觀摩諾曼式雕刻,或許還能找到可以臨摹的明信片,也得到了主日學校老師的支持。
  • 英國將舉辦雕塑大師亨利·摩爾作品展
    新華網倫敦4月29日電(記者張建華夏曉)英國雕塑大師亨利·摩爾大型雕塑作品展將於5月1日在其故居開幕,展覽將首次集中展示摩爾的雕塑作品對世界當代藝術所產生的影響。摩爾生於1898年,1986年逝世,是英國著名雕塑家,也被視為20世紀最重要的雕塑家之一。
  • 英國雕塑大師亨利·摩爾作品《面具》拍賣 325萬英鎊落錘
    &nbsp&nbsp&nbsp&nbsp當地時間2018年11月19日,英國倫敦,英國雕塑大師亨利·摩爾(Henry Moore)的作品《面具》在邦瀚斯拍賣行以近325萬英鎊的價格落錘,該作品是80多年來首次參加拍賣。
  • 亨利·摩爾雕塑將亮相邦瀚斯
    原標題:亨利·摩爾雕塑將亮相邦瀚斯   「基座斜倚像」在1959年前,他的這類雕塑最大和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作的「斜倚像」(1957),該作先於「基座斜倚像」 前3年完成。   摩爾曾指出「斜倚像」的基座元素涉及到女性特質和大地。這件「基座斜倚像」臥式的構造,加之起伏的身型和自然的形狀可以讓人識別出女性的體韻,與東方傳統中斜躺的裸體形成對照。像拱和洞穴的形狀製造了一個帶有張力的效果,在作品中形成了一個有機的韻律。
  • 名其名,藝其藝,亨利·摩爾的雕塑《斜臥的人體》
    亨利·摩爾《斜臥的人體》1969 - 1970年亨利·摩爾的《斜臥的人體》不像米開朗基羅的《哀悼基督》那樣有著極為鮮明的模特。即便米開朗基羅的聖母與基督並非一定是真實模特的影像,但有一點我們是必然明確的,米開朗基羅的想像一定是基於物質的。
  • 冷落亨利·摩爾是我們的遺憾
    來自中國、新加坡、澳大利亞、義大利、韓國的40餘位雕塑家、建築學家、畫家和美術理論家進行了高水平的交流。專家們一致認為,亨利·摩爾在雕塑史上的地位是無可替代的。在西方雕塑史上,古希臘以菲迪亞斯為代表,文藝復興時期以米開朗基羅為代表,十九世紀以羅丹為代表,到了二十世紀,亨利·摩爾則是一個高峰。世界上幾乎每個雕塑公園都有亨利·摩爾的作品。
  • 擁抱亨利·摩爾的世界
    擁抱亨利·摩爾的世界在亨利·摩爾·摩爾的作品前準備為展覽剪彩       本報廣州12月19日訊  廣東美術館從今天開始直到明年2月11日,隆重展出英國藝術大師亨利·摩爾的雕塑作品———「亨利·摩爾
  • 亨利·摩爾作品出展上海
    去年在北京展出獲得巨大反響的亨利·摩爾大型雕塑展,終於將露面申城了。上海美術館新館將面臨開館後最大的挑戰———如何在館內合理布置大師的118件雕塑作品。  亨利·摩爾1898年出生於英國,1996年逝世,堪稱最傑出的英國雕塑大師之一。摩爾簡潔、渾厚的藝術風格,和他賴以成名的抽象及象徵手法,將人類與自然的形象融入藝術創作中。
  • 視界|比爾·布蘭特和亨利·摩爾的相遇:平行或相交的道路
    來源:澎湃新聞 英國雕塑家亨利·摩爾(Henry Moore)是二十世紀世界最著名的雕塑大師之一,其作品介於傳統與抽象之間、一生都在探索人體、雕塑與空間的關係
  • 鄭州106中學東校區校園景觀雕塑設計彰顯校園文化內涵
    鄭州106中學校園的《上帝嬌子》雕像鄭州106中學校園的《破萬卷》雕塑從學校校園溫馨色調的設計到教學樓間屹立的藝術雕塑,都體現了該校以美育人、以美立人的設計理念,學校處處彰顯藝術文化內涵,讓人感覺步入了藝術殿堂。    據悉,鄭州106中學蘇芳校長專門聘請清華大學專家教授進行校園文化景觀設計,以中國最高學府的美學文化理念來引領學校美育文化發展趨向。
  • 昌都校園入口不鏽鋼主題雕塑加工廠
    校園不鏽鋼主題形象雕塑校園雕塑介紹:給大家帶來啟發。Jeffrey從自身的感受出發,在作品中關注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係,作品常常折射出美國的時代背景。Ronda有豐富的公共藝術和金屬雕塑經驗,以超強的毅力完成過很多大型雕塑作品。
  • 密蘇裡大學存在種族主義 校長因學生抗議被迫下臺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派記者 張朋輝】「密蘇裡大學校園確實存在種族主義,這令人不能接受。」10月10日,美國密蘇裡大學的校長蒂姆·烏爾夫曾對近期出現在校園中的種族歧視事件做出上述評論。然而,就在一個月後,他本人就因為學生對種族主義的大規模抗議而被迫辭職。
  • 創意落葉雕塑扮靚校園獲網友點讚
    奇思妙想讓落葉「變廢為寶」以落葉作畫,留聲機、靴子、書籍、落葉、雨傘、兔子……甚至還有巨大的恐龍和階梯,這是九江學院在11月底展出的三維空間形態的雕塑裝置作品,被學生傳至網絡上,引起眾人圍觀,紛紛點讚,「創意十足!」
  • 亨利·摩爾:不能說的秘密(組圖)
    作者:Waldemar Januszczak(泰晤士報The Sunday Times)    除了他那紀念碑式的雕塑和大空襲中倫敦人鬥志昂揚的素描,這位虛張聲勢的約克夏人還有點別的東西。在亨利·摩爾的戰時記錄背後隱藏著一份黑暗的秘密文檔。  我能想像他現在就站在我的面前。
  • 英國將於3月底舉辦摩爾和羅丹雕塑展
    英國將於3月底開始在雕塑家亨利·摩爾的故居舉辦「摩爾和羅丹雕塑展」,讓這兩位分別成名於19世紀和20世紀的傑出雕塑家進行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   「這是首次在摩爾居住了40多年的赫特福德郡故居展出另一個雕塑家的作品,也是羅丹的傑出作品首次在英國自然景觀中被展出,」亨利·摩爾基金會負責人理察·卡沃科雷西說。
  • 亨利·摩爾雕塑作品現身TEFAF25周年慶典
    其中包括一座獨一無二的亨利·摩爾(Henry Moore)的雕塑;200幅從未公開過的安迪·沃霍爾(AndyWarhol)的畫作;一件將世界著名的荷蘭畫家博斯查多特(Bosschaert)的作品改編成電影的當代藝術作品;一枚曾經屬於神聖羅馬帝國皇后的吊墜。上述這些展品只是將在博覽會上亮相的精品中的一小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