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摩爾雕塑作品現身TEFAF25周年慶典

2020-12-07 魯網

側臥像:斜倚》亨利•摩爾, 1977年,黑色大理石, Landau Fine Art。漢堡的FrankC.M öller Fine Arts帶來了一系列最新發現的柏林玻璃藝術大師維爾納—米特(Werner&Mieth)的藝術作品。

 

  《側臥像:斜倚》亨利•摩爾,1977年,黑色大理石,Landau Fine Art。

  馬斯垂克,2012年3月15日。今年是世界頂級藝術品與古董展會----歐洲藝術與古董博覽會(馬斯垂克)TEFAF Maastricht創辦二十五周年,為了慶祝這一特別的時刻,參展商們帶來了他們的特別珍藏。其中包括一座獨一無二的亨利·摩爾(Henry Moore)的雕塑;200幅從未公開過的安迪·沃霍爾(AndyWarhol)的畫作;一件將世界著名的荷蘭畫家博斯查多特(Bosschaert)的作品改編成電影的當代藝術作品;一枚曾經屬於神聖羅馬帝國皇后的吊墜。上述這些展品只是將在博覽會上亮相的精品中的一小部分。第二十五屆歐洲藝術與古董博覽會將於2012年16日至25日在荷蘭南部馬斯垂克會展中心MECC舉辦。因恪守對品質和鑑定的絕對承諾,博覽會二十五年來獲得了卓越的聲望,因此參展商們希望能用更多特別的展品來表達對展會的支持與感謝。

  來自蒙特婁的Landau Fine Art正在展出一件獨特的從未在公開市場露過面的亨利·摩爾黑色大理石雕像《側臥像:斜倚》(Reclining Figure:Curved),這座長144釐米、重600公斤、製作於1977年的雕像是摩爾出售給一位美國私人收藏家的作品,羅伯特·朗道(Robert Landau)從這位藏家手中購得了它。這座標價約為3,500萬美元的大理石側臥像是這位英國雕刻家最出色的作品之一。倫敦和紐約的Dickinson帶來了文森特·梵谷(Vincent van Gogh)的畫作《挖土豆的人》(The Potato Diggers),這幅標價約為400萬美元的畫作標誌著梵谷畫風發展的一個關鍵性時期,是他將精力從素描轉回到油畫時的代表作。有趣的是,Landau Fine Art也帶來了一幅梵谷的素描作品《彎腰的女人》(A Stooping Woman),正好完成於油畫《挖土豆的人》之前的同一年。《彎腰的女人》標價75萬美元。

  老安普羅修斯·博斯查多特(AmbrosiusBosschaert the Elder)的《窗內的瓶中花》(Vase with Flowers in a Window)是海牙莫裡斯皇家美術館最著名的繪畫收藏之一,當代藝術家羅伯(Rob)和尼克·卡特(Nick Carter)將這幅荷蘭繪畫大師的經典作品改編成了21世紀的新版本。這部他們設計、倫敦電影公司錄製的三小時數碼電影讓博斯查多特的油畫場景經歷了日與夜的變換。天空改變了顏色,星星在夜晚出現,花朵開放又合攏,毛毛蟲爬上花莖、蝸牛從殼中探出了頭。這一極具開創性的十二版之一的作品由倫敦The Fine Art Society帶來參展,標價約8萬歐元。歐洲藝術與古董博覽會在展出經典藝術大師作品方面有著極好的聲譽,因此Johnny van Haeften ofLondon也帶來了一幅博斯查多特(Bosschaert)的作品《窗上的瓶中花及窗外遠景》(A Vase of Flowers in a Window with a distant Landscape beyond),這是博斯查多特僅存於世的六幅作品之一,描繪了在開闊的戶外背景下的一束放在拱形窗戶上的花。卡特們用於數碼改編的莫裡斯藏畫正是另外五幅博斯查多特真跡中的一幅。凡·海夫頓(Van Haeften)為這幅最近發現的巨作標價195萬英磅。

  在歐洲藝術與古董博覽會二十五周年慶上亮相的精品跨越了世界文明史。倫敦的Rupert Wace Ancient Art展出了一座罕見的古埃及石灰巖浮雕,浮雕描繪的是哈特塞普蘇特女王(QueenHatshepshut)----埃及歷史上憑自己的實力當上法老的女性之一。她統治下的公元前1479年至1457年,埃及十分繁榮,但她的肖像卻很少存世。這幅石灰巖浮雕可能來自於她的墓葬神殿,標價68萬歐元。一座精美的黑色大理石頭像擺放在阿姆斯特丹Kunsthandel Mieke Zilverberg的展臺上,這座頭像雕刻的是奧古斯都大帝(Augustus)的妻子、羅馬皇后利維亞(Livia)---- 和哈特塞普蘇特女王一樣,利維亞也是她那個年代最重要的女性之一。這座雕刻於公元50年的珍貴頭像標價200萬歐元。

  來自布魯塞爾的Gisèle Croës帶來了一座重量級的中國古代青銅鼎,這座鑄造於公元前771年至475年東周朝代的青銅」升鼎」標價300萬美元,到目前為止僅有三座這樣的青銅鼎被世人發現。繼續展會的全球古代文明之旅----倫敦的Entwhistle展出了一件用藍綠翡翠製成的奧爾梅克(Olmec)面具,奧爾梅克文明存在於公元前900年至300年的中美洲瓜地馬拉。這個與真人面部一樣大小的面具刻畫了一個貓頭鷹人(Owl Man)----結合了貓頭鷹與人類的超自然形象,標價220萬美元。

  從古代繼續前行至中世紀,《伊姆霍夫祈禱書》(the Imhof PrayerBook)---- 這一時期最著名的手繪本之一,布魯日彩繪師西蒙·本寧(Simon Bening)繪製的注有日期的最早的祈禱用書,由倫敦的Sam Fogg帶到了歐洲藝術與古董博覽會。這本書從1511年開始屬於紐倫堡的伊姆霍夫家族(Imhof),伊姆霍夫家族在香料貿易中賺了大錢,這是一本他們隨身攜帶的私人祈禱用書。《伊姆霍夫祈禱書》標價350萬歐元。紐約的The Blumka Gallery展出了一件維也納皇家雕刻家馬提亞·史丹尼爾(Matthias Steinl)的作品《普魯特和普羅塞耳皮娜》(Pluto and Proserpina),史丹尼爾是那一時期最優秀的雕刻家之一,而這座創作於1690年至1700年的象牙作品也是他極少數存世作品之一,標價290萬歐元。

  另一名工藝大師是偉大的銀匠師保羅·拉米熱(Paul de Lamerie),來自倫敦的Koopman Rare Art帶來了保羅為英國第一位首相羅伯特·沃波爾(Sir Robert Walpole)製作的「沃波爾墨水瓶」( Walpole Inkstand)。保羅僅製作了兩件這樣的銀器傑作,另一件現屬英格蘭銀行所有。紐約的Michele Beiny展出了一枚16世紀的吊墜,這枚吊墜原屬於瑪麗亞二世皇后(DonaMaria)----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利安二世(Emperor Maximilian II)的妻子。巴黎的Pelham帶來的是一張「貝多芬寫字桌」( Beethoven Secretaire)----桌內安裝有一架用發條驅動的管風琴,可以用來演奏貝多芬交響樂的一部分。還有一件傑出的作品是法國外交部長路易·巴爾杜(Louis Barthou)定製的完全印刷在木頭上的奇書《夜》(Les Nuits),1934年,南斯拉夫國王亞歷山大一世(Alexander I)被刺殺,路易·巴爾杜也在交火中身亡。該作品由倫敦Thomas Heneage Art Books帶來參展。

  19世紀的英國藝術家約翰·馬丁(John Martin)是最近倫敦一場重要展覽的主題,曾在泰特英國美術館展出的油畫作品之一----《天國與福佑河》(The Celestial Cityand the Rivers of Bliss)目前正呈現在歐洲藝術與古董博覽會Dickinson的展臺上,標價800萬美元。這幅作於1841年的油畫描繪的主題取材於約翰·彌爾頓(John Milton)的《失樂園》(ParadiseLost),在泰特英國美術館的目錄介紹中稱之為馬丁的「巨大成就」。歐洲藝術與古董博覽會(馬斯垂克)的現代藝術部分正在迅猛發展,日內瓦的Galerie Krugier & Cie展出了一幅1917年巴勃羅·畢卡索(Pablo Picasso)為他第一位俄國妻子畫的肖像畫《奧爾加·柯克洛娃像》(Portrait d』Olga Khokhlova)。巴黎的Applicat-Prazan帶來了一幅尼古拉斯(Nicholas de Staël)的肖像畫,肖像畫於1954年,當時的尼古拉斯正處於權力的巔峰。另一件是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2008年用塞拉克、油漆和鉛創作的作品《摩卡巴》(Merkaba)。紐約的Van de Weghe Fine Art展出了一件格哈德·裡希特(Gerhard Richter)的巨型油畫《抽象畫報》(Abstraktes Bild),標價550萬美元。在歐洲藝術與古董博覽會設計展區,來自紐約的Sebastian + Barquet展出了一張出生於荷蘭的設計師本·斯維德斯(Ben Swildens)和他的拍檔馬克斯·安格蘭(Max Ingrand)製作的不鏽鋼書桌,書桌1966年定製於巴黎,這樣的書桌僅存世三張,標價35萬美元。來自倫敦的Yves Macaux帶來的是一套十把椅子,1904年至05年由約瑟夫·烏爾本(Joseph Urban)設計,曾經擺放在俄國芭蕾舞蹈家魯道夫·紐瑞耶夫(Rudolf Nureyev)家的餐廳中。

  為歐洲藝術與古董博覽會(馬斯垂克)二十五周年慶帶來特別展品的參展商還包括來自慕尼黑的DanielBlau,他帶來的展品是安迪·沃霍爾(AndyWarhol)在1950年至59年創作的200幅素描作品。這些從未公開過的作品來自於沃霍爾的遺產,是第一次進入市場出售。另外還有巴黎的TornabuoniArt帶來了35件盧西奧·馮塔那(Lucio Fontana)的作品;蒙特婁的LandauFine Art帶來了五件海蒂·韋伯(HeidiWeber)收藏的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畫作,而海蒂正是柯布西耶的創作靈感;安特衛普的MarcelNies Oriental Art的展臺設計了成廟宇的形象;來自倫敦的The Weiss Gallery展品系列集合了20幅英國早期肖像畫,其中包括最近重新發現的標價250萬英磅的英王亨利八世(Ditchley Henry VIII)的畫像;來自紐約的家具和藝術品展商CarltonHobbs展出的是皇室用品;馬德裡的Coll& Cortés帶來了16世紀反對宗教改革的雕刻家古列爾莫·德拉·波爾塔(Guglielmo Della Porta)的作品;倫敦HamiltonsGallery的展臺陳列的是赫爾穆特·牛頓(HelmutNewton)、理察·阿維頓(Richard Avedon)和歐文·佩恩(Irving Penn)的攝影作品。在歐洲藝術與古董博覽會的設計區,GalerieDowntown Francois Laffanour展出了法國設計師簡·普魯威(Jean Prouvé)的作品;另一家同樣來自巴黎的展商Jean-Francois Heim則致力於展示19世紀的荷蘭繪畫;漢堡的FrankC. Möller Fine Arts帶來了一系列最新發現的柏林玻璃藝術大師維爾納—米特(Werner & Mieth)的藝術作品。

相關焦點

  • 英國將舉辦雕塑大師亨利·摩爾作品展
    新華網倫敦4月29日電(記者張建華夏曉)英國雕塑大師亨利·摩爾大型雕塑作品展將於5月1日在其故居開幕,展覽將首次集中展示摩爾的雕塑作品對世界當代藝術所產生的影響。摩爾生於1898年,1986年逝世,是英國著名雕塑家,也被視為20世紀最重要的雕塑家之一。
  • 英國雕塑大師亨利·摩爾作品《面具》拍賣 325萬英鎊落錘
    &nbsp&nbsp&nbsp&nbsp當地時間2018年11月19日,英國倫敦,英國雕塑大師亨利·摩爾(Henry Moore)的作品《面具》在邦瀚斯拍賣行以近325萬英鎊的價格落錘,該作品是80多年來首次參加拍賣。
  • 亨利·摩爾:雕塑擁有自己的生命
    ——英國雕塑家亨利·摩爾今年夏天,倫敦舉辦三場重要展覽聚焦英國雕塑家亨利·摩爾(Henry Moore,1898-1986)的作品。首先是帝國大街(Britannia Street)的高古軒畫廊名為「亨利·摩爾:晚期巨作」(5月31日-8月18日)的展覽,畫廊從亨利·摩爾基金會借得大量鑄銅雕塑,其中有很多作品非常龐大,此前從未被擺放到室內畫廊展出。
  • 雕塑大師亨利·摩爾:張國榮、貝聿銘都是他粉絲,作品中藏著世界
    貝聿銘和張國榮都曾說過,他們最愛的現代雕塑家就是亨利·摩爾,尤其是盛行極簡風格建築的今天,貝聿銘早就將抽象雕塑作為現代建築的標配,以抽象雕塑的藝術性衝淡現代建築的平直寡淡。 亨利·摩爾,1898年7月30日出生於英國西約克郡卡斯爾福德的一個大家族中,那時的約克郡很難看到雕塑作品,但摩爾會去當地的教堂,觀摩諾曼式雕刻,或許還能找到可以臨摹的明信片,也得到了主日學校老師的支持。
  • 簡約的高貴:亨利·摩爾現代雕塑啟示
    亨利·摩爾(Henry Spencer Moore),一位享譽世界藝術領域的西方現代雕塑大師,其作品曾在中國北京展出。與平常多數美術作品,都集中在展覽館這種室內空間展示的方式完全不同,他的這十幾件現代風格造型雕塑,就以北海公園的長堤或草坪為展示場所,隨意不加擺設地置放在觀眾面前。
  • 亨利·摩爾作品出展上海
    去年在北京展出獲得巨大反響的亨利·摩爾大型雕塑展,終於將露面申城了。上海美術館新館將面臨開館後最大的挑戰———如何在館內合理布置大師的118件雕塑作品。  亨利·摩爾1898年出生於英國,1996年逝世,堪稱最傑出的英國雕塑大師之一。摩爾簡潔、渾厚的藝術風格,和他賴以成名的抽象及象徵手法,將人類與自然的形象融入藝術創作中。
  • 亨利·摩爾雕塑落戶哥大校園 學生進行靜坐抗議
    具體來說,就是一群學生在社交媒體直言不諱,聯手抗議原計劃安置在校園內的英國雕塑家亨利·摩爾(Henry Moore)的《側臥的人》(Reclining Figure)。很難想像,現代雕塑家中還有誰會比摩爾更田園式、更溫和,但顯然,並不是所有人都相信現代藝術入門課程中說的那套道理。
  • 亨利·摩爾雕塑將亮相邦瀚斯
    原標題:亨利·摩爾雕塑將亮相邦瀚斯   「基座斜倚像」屆時,亨利 摩爾的作品「基座斜倚像」(Reclining Figure on a Pedestal)將上拍,估價1-2百萬英鎊,是此次拍賣會的焦點拍品。   這件作品自從1959-60被構造後,曾在歐洲和美國的很多地方展出過,也備受讚譽。亨利 摩爾喜歡將作品放在一個完整的基座裝置上,他在很多場合都採用這樣的方式。
  • 名其名,藝其藝,亨利·摩爾的雕塑《斜臥的人體》
    亨利·摩爾《斜臥的人體》1969 - 1970年這也是為什麼現代藝術的作品總是難以理解,因為其拷貝的東西本身就是難以理解的事物。名字的被給予,就是把這著實很難的事物賦予一個可以拿來與他人溝通勉為其難的中介之物罷了。亨利·摩爾的《斜臥的人體》不像米開朗基羅的《哀悼基督》那樣有著極為鮮明的模特。即便米開朗基羅的聖母與基督並非一定是真實模特的影像,但有一點我們是必然明確的,米開朗基羅的想像一定是基於物質的。
  • 冷落亨利·摩爾是我們的遺憾
    來自中國、新加坡、澳大利亞、義大利、韓國的40餘位雕塑家、建築學家、畫家和美術理論家進行了高水平的交流。專家們一致認為,亨利·摩爾在雕塑史上的地位是無可替代的。在西方雕塑史上,古希臘以菲迪亞斯為代表,文藝復興時期以米開朗基羅為代表,十九世紀以羅丹為代表,到了二十世紀,亨利·摩爾則是一個高峰。世界上幾乎每個雕塑公園都有亨利·摩爾的作品。
  • 頂尖藝術家眼中的亨利·摩爾
    展覽除了呈現亨利·摩爾的雕塑作品,還包括約瑟夫·博伊斯、安尼詩·卡普爾、安東尼·葛姆雷、達明·赫斯特等18位藝術家作品。探討當代藝術家如何受到摩爾的影響,並對其藝術探索進行反饋。展覽開幕前,幾位參與者就此進行了陳述。
  • 擁抱亨利·摩爾的世界
    擁抱亨利·摩爾的世界·摩爾的作品前準備為展覽剪彩       本報廣州12月19日訊  廣東美術館從今天開始直到明年2月11日,隆重展出英國藝術大師亨利·摩爾的雕塑作品———「亨利·摩爾
  • 哥倫比亞大學學生抗議校內 安放亨利·摩爾雕塑
    深圳特區報訊 日前,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在校生和畢業生共同抗議校方在巴特勒圖書館外安放亨利·摩爾雕塑的決定,這一決定公布在行政管理博客上。其中四名學生還在《哥倫比亞觀察者日報》上發表文章表達了他們的不滿,文章開頭寫道:「周一,哥倫比亞大學計劃在巴特勒圖書館前永久擺放一個醜陋的雕塑。」
  • 視界|比爾·布蘭特和亨利·摩爾的相遇:平行或相交的道路
    來源:澎湃新聞 英國雕塑家亨利·摩爾(Henry Moore)是二十世紀世界最著名的雕塑大師之一,其作品介於傳統與抽象之間、一生都在探索人體、雕塑與空間的關係
  • 香港鱷魚恤60周年慶典 終端主打香港精神
    周年慶成為很多品牌回顧歷史、推廣品牌文化的好時機,在很多品牌以一場秀、一次VIP活動等方式慶祝10周年或15周年的生日時,香港鱷魚恤將60周年慶典貫穿了2012一整年,並力圖在終端更好地體現品牌主打的香港精神。  2012年8月5日,香港太古城,一幅大型三維立體畫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 大師作品激活世界城市能量
    歷經25年,1995年6月17日,克裡斯託夫婦終於完成了這件驚世之作。他用超過10萬平方米鍍鋁防火聚丙烯面料以及1.5萬米繩索,把德國國會大廈整個包裹起來,被包裹的大廈通體閃爍著銀色光芒。短短兩周內,「包裹德國國會大廈」吸引了500多萬遊客前來觀看。   「大蜘蛛」雕塑   自由女神像和華爾街金牛是紐約最重要的公共雕塑。
  • 亨利·摩爾:不能說的秘密(組圖)
    作者:Waldemar Januszczak(泰晤士報The Sunday Times)    除了他那紀念碑式的雕塑和大空襲中倫敦人鬥志昂揚的素描,這位虛張聲勢的約克夏人還有點別的東西。在亨利·摩爾的戰時記錄背後隱藏著一份黑暗的秘密文檔。  我能想像他現在就站在我的面前。
  • 英國將於3月底舉辦摩爾和羅丹雕塑展
    英國將於3月底開始在雕塑家亨利·摩爾的故居舉辦「摩爾和羅丹雕塑展」,讓這兩位分別成名於19世紀和20世紀的傑出雕塑家進行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   「這是首次在摩爾居住了40多年的赫特福德郡故居展出另一個雕塑家的作品,也是羅丹的傑出作品首次在英國自然景觀中被展出,」亨利·摩爾基金會負責人理察·卡沃科雷西說。
  •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東西醫學中心25周年慶典活動在北京舉辦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東西醫學中心由許家傑(Ka-KitHui)教授在1993年12月創辦,2019年舉辦了系列的25周年慶典活動。2019年10月16日在北京五洲皇冠國際酒店舉辦的是系列慶典活動的第三站。
  • 倫敦藝術家聯名阻止亨利摩爾雕塑出售
    倫敦塔村市市長 Lutfur Rahman 將在明天與議會監管與審查委員會討論亨利·摩爾經典銅雕塑《穿披肩坐著的女人》的出售事宜。市政府希望能籌到一筆資金應對大幅的預算削減。「做出這個決定是很遺憾的,但是我們在這個衰退的時期裡只能這樣,」Rahman 在上月對 BBC 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