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無限可能模式的第二步是,創造強大的、可持續的動力。我們很多人做事都脫不開「三分鐘熱度」的魔咒,或者是目標制定一籮筐,真正達成的近乎零。其中很大一個原因是,我們沒有找到內在動力。
大腦教練吉姆·奎克在《無限可能》的第三部分中介紹了如何創造動力的內容。
他提出一個公式:內在動力=目的×精力×三個步驟。(三個步驟是他總結的三個簡單的小方法)
吉姆·奎克認為,動力的最終形式是:心流狀態。進入心流狀態,代表著沉浸式體驗。
什麼是「內在動力」,吉姆·奎克的解釋是:內在動力是一系列(痛苦或愉悅的)情感,它們是我們行動的燃料。
關於內在動力,書中澄清了幾個誤區:
①內在動力並非固定不變的;
②動力不是「擁有」的,而是「創造」的;
③當人們說沒有動力時,事實並非如此,比如可能有十足的動力在玩手機、看電視劇。
如何找到核心目的?為自己2個為什麼:
①為什麼要做所在做的事情?
②為什麼這件事非做不可呢?
想出答案了,也就找到核心目的了,動力正是源於目的。
目的和目標如何區分呢?
目標是一個人想要到達的位置,目的是一個人想要實現目標背後的原因。
換句話說,目標決定我們「去哪裡」,而目的讓我們想清楚「為什麼去」。如何制定目標,用最經典的「SMART」法則,即:具體的、可衡量的、可行動的、現實的、有時間限制的。
我們可以從熱愛的事情著手,找到目的,進而建立目標。
熱愛與目的又不可混淆。熱愛傾向於我們本人喜歡做的事情,而目的,是分享,是與他人的關係。書中說,我們承擔的最偉大的任務就是分享我們積累的知識和技能,這就是我們的目的。
由此,我們可以建立「熱愛-目的-目標」軸線,從熱愛的事情出發,找到目的,建立目標,創造動力,堅持不懈地行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