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人是從哪裡來的」、「人是什麼」、「我要到哪裡去」,這三個長期困擾人類的千年天問,一直沒有被找到明確的答案。人雖然貴為存在界唯一智慧體,也是這個世界的管理者,然而面對浩瀚宇宙,卻只能算是滄海一粟。人之於宇宙,人的知識就好比一個圓圈,圓圈裡面是已知的,圓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得越多,圓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
「人」怎麼定義?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最熟悉同時也最陌生的就是人本身了。說熟悉是因為我們就是人本身,說陌生是因為我們至今對於人還沒有一個準確的定位。
按機體機能,人是會動的生物,被歸類於動物,但不能簡單定義為動物,一棵樹就是一棵樹,一朵花就是一朵花,老虎是老虎,老鷹是老鷹,我們很清晰就給出心中的定位,甚至連想都不必多想。但人為什麼沒法給出直觀的定義呢?
「人是高等動物?」
「人是智慧型生物?」
「人是由水,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礦物質組成的有機體?」
…… ……
古代中國人在造漢字「人」的時候,按象形一撇一捺就是「人」來形容,不像一些表意字,比如「福」字,有一口田,旁邊有神同在就很有福的意思,「人」按象形沒有字義在裡面,可見,中國人的祖先對「人」是什麼,從早期就沒有給出定義。
斯芬克斯之謎
在希臘神話故事裡,有一個獅身人面的怪獸,名叫斯芬克斯,它性格非常怪異,它有一個謎語,詢問每一個路過的人,謎面是:「什麼東西早晨用四隻腳走路,中午用兩隻腳走路,傍晚用三隻腳走路。」
據說,這便是天下最難解的斯芬克斯之謎,如果你回答不出,就會被它吃掉,它吃掉了很多人,直到俄狄浦斯給出謎底。
俄狄浦斯的謎底是「人」,他解釋說:「在生命的早期,人是一個嬌嫩的嬰兒,用四肢爬行;到了中午,也就是人的青年時期,他用兩隻腳走路;到了晚年,他是那樣老邁無力,以至於他不得不藉助拐杖,作為第三隻腳。」
斯芬克斯之謎,就是人的謎,人的生命之謎。
斯芬克斯聽了答案,就大叫了一聲,從懸崖上跳了下去摔死了。
俄狄浦斯雖然猜對了答案,但這個答案只是描述了人在生命的不同階段,所體現出來的形態,並沒有回答人到底是什麼的問題。
關於人是什麼,在歷史上仍有眾多的哲學家,嘗試對人作出自己的定義。
拉美特利:人是機器
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拉美特利,他的代表作就是《人是機器》,拉美特利根據對自己病情的觀察,獲得這樣的信念:人的精神活動決定於人的機體組織,思想只不過是大腦中機械活動的結果,當體力上變得更虛弱時,精神功能也會衰退。
笛卡爾認為動物是機器,是沒有感覺能力的自動機。
拉美特利則主張用有感覺、有精神的、活的機器這一新概念來說明人,認為人的身體狀況毫無例外地決定人的心靈狀況,人的機體組織則是類似鐘錶那樣,人是純粹由物質的機械規律支配的自動機。人就是像機器那樣的活著。
類似的,有霍布斯更進深的觀點。
霍布斯:世界和人都是機器
英國哲學家、政治家、社會學家認為:世界是由因果鏈條組成的大機器,世界只有物體存在,物體的因果聯結為整體,物體分兩部分:自然物體和人工物體,人屬於自然物體,人是世界這個大機器中的小機器,人和鐘錶一樣,心臟是發條,神經是遊絲,關節是齒輪,這些零件一個推動一個,造成人的生命運動。
尼採:人是尚未定型的動物
人的本性是尚未定型的,正由於人是尚未定型的動物,他沒有一成不變的既定本質,所以,他可以自己改變自己、塑造自己、超越自己和創造自己。
「我們人類是唯一的這樣的創造物,當其有錯誤時,能將自己刪改,如同刪掉一句錯誤的句子,人應當看到自己的力量是可大可小的,他的能力如在良好環境下也許可以發展到最高。」
人是什麼?「人是尚未定型的動物」,尚未定型,意味著人的不完善,同時正是藉此而同其它動物區別開來,並且戰勝其它動物的,其它動物在物種上都已固定,沒有發展的自由了。人卻不然,他沒有一成不變的既定本質,他可以改變,塑造自己,創造自己的本質。
費爾巴哈:人是他所吃的東西
人不是什麼思維的抽象物,而是有血有肉的人,人在本質上區別於動物,但人也包含有自然的本質,當人脫離自然界懷抱的時候,他只是個自然人,而不是人。
人不是天生的人,乃是人、文化、歷史的產物。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費爾巴哈才說:「人就是他所吃的東西。」當然,人吃的不僅僅有物質食糧,還有文化、歷史等精神食糧,正是後者,才使人與動物區別開來。
亞里斯多德:人是政治動物
亞里斯多德在《政治學》第一卷中,關於人的定義中有這樣一句名言:「人類在本性上也正是一個政治動物」。人按其本性必須結合成共同體才能生存,國家或城邦就是由此而來的。人不可能單獨存在,人首先是生活在一個家庭之中,家庭就成為人類滿足日常生活需要而建立的社會基本形式。
人總是處在一定的家庭、部族、國家當中,個人與國家的關係就像人的身體一樣,不可分。只有個人作為國家的一部分,才能發揮能力,實現自己,脫離社會和國家的人就不能稱為真正意義上的人。
費爾巴哈和亞里斯多德所定義的人,是「社會人」,強調人的群居性,離開了群體,人無法單獨生存,因此人人彼此相互依賴,就有了社會,人具備了社會屬性,由此產生了思想、文化,有了文明。你很難像給一隻貓下定義那樣,給人也這樣下定義!
阿奎那:人只不過是過路的旅客
義大利中世紀哲學家、神學家託馬斯阿奎那認為,人無法選擇自己,人不可能永遠活在世上,無論你是富豪,還是一介平民,都逃脫不了人生之大限-------死亡。人生在世,不過是過路的旅客,自然的道德生活可以使人得到塵世的幸福,但這種幸福是暫時的、虛幻的。幸福不是美德本身,而是美德的最終報酬。只有神性的德性生活,才能使人換得永恆的、真正的幸福,就是來世的天國幸福。
人到底是什麼沒有答案
關於「人是什麼」眾所紛紜,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大多從單一的視角進行闡述。人到底是什麼?可能就像斯芬克斯之謎一樣,永遠也得不到答案!
事實上,「人從哪裡來」、「人是什麼」、「我要到哪裡去」,在這三個千年天問裡面,「人是從哪裡來的」屬於先驗的範疇;「人要到哪裡去」屬於超驗的範疇;只有「人是什麼」是一個經驗的問題,然而,就是這個看得見摸得著,經驗得到的現在的自己,「人是什麼?」,我們也還未能搞清楚! 我們經常說:人很聰明。然而我們也太聰明了,聰明到沒有自知之明,就是驕傲,驕傲使人心蒙蔽。
可見,人的問題不在外界,而在於自身。
一個高性能的蘋果手機,它一頭鑽進自己精密的機件裡面尋找意義,穿梭在代碼森林裡面尋找意義,這樣的情形,就像在一個黑屋子裡面尋找一隻不存在的黑貓,永遠也找不到!而它應該跳出自己,找到設計它的工程師,才能找到答案。
筆者本人認為,只要謙卑,探索人的來源、現在、去向,從而定位人生意義,獲得終極幸福,依然有跡可循!
#人是從哪裡來的#
#人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