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大學:攻關膜分離技術助力破解「溫室效應」
來源:經濟日報日前,天津大學大氣環境與生物能源團隊針對「膜分離法捕集二氧化碳」取得重大進展,成功研發新型混合基質膜製備技術,大幅提升膜材料二氧化碳捕集性能。相關成果已作為國際權威期刊《溫室氣體:科學與技術》封面文章發表。
-
膜分離技術助力破解「溫室效應」
膜分離技術助力破解「溫室效應」新型混合基質膜製備技術示意圖。本報訊 記者商瑞報導:日前,天津大學大氣環境與生物能源團隊針對「膜分離法捕集二氧化碳」取得重大進展,成功研發出新型混合基質膜製備技術,大幅提升膜材料二氧化碳捕集性能。相關成果已作為國際期刊《溫室氣體:科學與技術》封面文章發表。「溫室效應」是困擾人類發展的重大環境問題,二氧化碳排放則是造成「溫室效應」的元兇。
-
天津大學膜分離技術助力破解「溫室效應」
天津大學大氣環境與生物能源團隊針對「膜分離法捕集二氧化碳」 日前取得重大進展,成功研發新型混合基質膜製備技術,該技術製備的膜材料具備優異的二氧化碳捕集性能。相關成果已作為國際權威期刊《溫室氣體:科學與技術》封面文章發表。
-
天津大學膜分離技術取得重大進展,助力破解「溫室效應」
天津大學大氣環境與生物能源團隊針對「膜分離法捕集二氧化碳」日前取得重大進展,成功研發新型混合基質膜製備技術,該技術製備的膜材料具備優異的二氧化碳捕集性能。相關成果已作為國際權威期刊《溫室氣體:科學與技術》封面文章發表。
-
天津大學膜分離技術助力破解「溫室效應」!
-
天津大學研究新技術讓二氧化碳捕集材料「深呼吸」
圖為新型混合基質膜製備技術原理示意圖。天津大學供圖圖為新型混合基質膜製備技術原理示意圖。天津大學供圖中新網天津7月16日電 (記者 張道正 通訊員 陳錚傑)日前,天津大學大氣環境與生物能源團隊針對「膜分離法捕集二氧化碳」取得重大進展,成功研發新型混合基質膜製備技術,該技術製備的膜材料具備優異的二氧化碳捕集性能。相關成果已作為國際權威期刊《溫室氣體:科學與技術》封面文章發表。
-
...節特刊:中科院院士、天津大學教授餘國琮:破解新中國重水生產難題
——編者中科院院士、天津大學教授餘國琮:破解新中國重水生產難題1943年,我從西南聯大化工系畢業,不久後赴美留學,1947年獲得匹茲堡大學博士學位後留校任教。1948年,26歲的我開始擔任助理教授,一邊授課,一邊從事化工熱力學及蒸餾理論研究。
-
趙林——天津大學——環境生物技術及環境汙染生態修復、水環境與...
2001.08 ― 2001.09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 Visiting fellow 1999.03―2002.03 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副教授 1997.02―1999.03 天津大學化學工程與工業化學博士後流動站工作 1990.10―1997.02 中國礦業大學,講師、副教授,教研室黨支部書 教研室副主任兼實驗室主任 1988.09
-
人民日報海外網:天津大學研發新型光催化材料
日前,天津大學教授封偉團隊成功合成新型帶隙可調的二維層狀鍺矽烷材料。這種新材料可用作性能優異的光催化劑,在常溫光照條件下高效製備氫氣,還能將二氧化碳高效還原成一氧化碳。相關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通訊》。
-
天津大學研發新型光催化材料 可將二氧化碳變廢為寶
央廣網天津3月26日消息(記者陳慶濱 通訊員焦德芳)日前,天津大學封偉教授團隊成功合成新型帶隙可調的二維層狀鍺矽烷材料。這種新材料可用作性能優異的光催化劑,在常溫光照條件下高效製備氫氣,還能將二氧化碳高效還原成一氧化碳。相關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通訊》。
-
日本試驗海底儲存二氧化碳 或成應對溫室效應有效手段
據《日經新聞》報導,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暖,世界主要國家都在積極進行二氧化碳回收及儲存技術的研究。作為一個國土面積狹小且地震多發的國家,日本正在全力推進符合本國國情的二氧化碳回收及儲存技術。其中,日本東芝公司計劃在明年夏天啟動日分離回收500噸二氧化碳的大規模實證試驗。
-
溫室效應的定義
溫室效應是指透射陽光的密閉空間由於與外界缺乏熱交換而形成的保溫效應,就是太陽短波輻射可以透過大氣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後放出的長波輻射卻被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質所吸收,從而產生大氣變暖的效應。如果沒有大氣,地表平均溫度就會下降到-23℃,而實際地表平均溫度為15℃,這就是說溫室效應使地表溫度提高38℃。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增加,阻止地球熱量的散失,使地球發生可感覺到的氣溫升高,這就是有名的「溫室效應」。 破壞大氣層與地面間紅外線輻射正常關係,吸收地球釋放出來的紅外線輻射,就像「溫室」一樣,促使地球氣溫升高的氣體稱為「溫室氣體」。
-
2020年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排名:天津大學穩居榜首,大連理工第4
一直以來,化學工程與技術都是大家關注的熱點學科,該學科開設院校比較多,學科競爭比較激烈,清華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等高校化學工程與技術均為國家一級重點學科。
-
天津大學提出模擬抹香鯨叫聲的通信技術方法
新華社天津10月31日電(記者張建新)天津大學精密測試技術及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副教授蔣佳佳日前提出模仿抹香鯨叫聲串規律的新型仿生偽裝隱蔽水聲通信方法。這一方法借用鯨魚的「語言」實現深海隱蔽通信,具有信息傳輸高度隱蔽、通信距離遠的特點,具有廣闊應用前景。
-
天津大學召開合成生物學生物安全研究交流研討會
為了聚焦合成生物安全這一國家重大需求,綜合運用生物學、管理學、法學、計算機科學等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技術,深入分析合成生物安全領域中的關鍵問題和破解思路,針對「合成生物學」重點專項2020年度項目申報指南徵求意見稿中的合成生物學生物安全研究問題,天津大學於12月21日在衛津路校區召開了合成生物學生物安全研究研討會。
-
商人投資2.6億元被騙:天津大學技術團隊學術造假
2012年,卡布爾公司準備轉型,尋找項目時,有信息說天津大學教授張衛江有一項硼穩定同位素分離技術。 天然硼元素(B)有兩種穩定同位素,即10B和11B。10B有很強的中子吸收能力,含有較高豐度(指該同位素在這種元素的所有天然同位素中所佔的比例——記者注)10B的富集硼酸可應用於軍工、核電領域,高豐度11B可用於電子特氣。
-
連棟溫室-溫室效應篇
溫室效應是指透射陽光的密閉空間由於與外界缺乏熱交換而形成的保溫效應,就是太陽短波輻射可以透過大氣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後放出的長波輻射卻被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質所吸收,從而產生大氣變暖的效應。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層厚厚的玻璃,使地球變成了一個大暖房。
-
知識點 | 什麼是溫室效應與陽傘效應?
大氣能使太陽短波輻射到達地面,但地表受熱後向外放出的大量長波熱輻射線卻被大氣吸收,這樣就使地表與低層大氣溫度增高,因其作用類似於栽培農作物的溫室,故名溫室效應。太陽的短波輻射能夠透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使地表增溫;同時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又能吸收來自地面的長波輻射,減少地表熱量的外散,使氣溫升高。
-
...常溫光照高效制氫 二氧化碳變廢為寶 天津大學研發新型光催化材料
(焦德芳、記者王敏)日前,天津大學封偉教授團隊成功合成新型帶隙可調的二維層狀鍺矽烷材料。這種新材料可用作性能優異的光催化劑,在常溫光照條件下高效製備氫氣,還能將二氧化碳高效還原成一氧化碳。相關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通訊》。隨著工業社會發展,「溫室效應」成為了人類面臨的重大環境挑戰。
-
季民——天津大學——環境生物技術,汙泥厭氧消化新技術,垃圾滲濾...
姓名: 季民 性別: 男 出生年月: 1957-01 所在院校: 天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