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沒死,中國人獲得諾貝爾獎恐怕還要提早很多年

2021-01-09 與君看歷史

2021年1月7日,小史第一篇文章。

2021年1月7日,王小波離開人世過去二十多年了。

每當到了王小波逝世的時候,總會有不少以「王小波沒死的話會怎樣」的話題引起熱議。

王小波沒死的話,他一定會是當代最偉大的作家。

王小波沒死的話,那根本就沒有陸琪什麼事。

王小波沒死的話,他一定會成為當代最牛逼的情感導師,微博大V坐擁千萬粉絲,無數少男少女拜倒在他的筆下,想當他的門下走狗。

(斯人已逝,浪漫主義精神永存)

關於王小波的評價,一直以來都有兩種聲音,一種將他的話奉為圭臬,將他推上至高無上的地位,另外一種則是將他的文字視為流氓文學,離不開性、愛。

那麼王小波究竟能不能拿諾貝爾文學獎?

我們先來看看諾貝爾文學獎的評價標準,一共有五個:

一、要對人類有重大貢獻;

二、作品候選人的標準必須是在前一年有舉世矚目的工作成就;

三、不考慮國籍;

四、必須在文學上有極其出色的貢獻;

五、作品必須趨向於理想主義色彩;

諾貝爾獎不僅重視純文學作品(詩歌、小說、劇本),文學領域其他類型的作品也可以獲獎。

諾貝爾文學獎是世界上最高的文學獎距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然而對於中國這樣一個歷史悠久才人輩出的文明古國,卻很遺憾一直與諾貝爾文學獎無緣。

1927年,魯迅本有資格獲得這一文學獎,但他自以為不夠格,遂放棄。

在1968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原本是要頒發給老舍,但不幸的是老舍在1966年便逝世了,所以把這個獎項發給了日本作家川端康成。

還有1988年,沈從文憑藉《邊城》也是有機會獲得諾獎的,但沒等到頒獎的10月份,於五月份便逝世了。

直到2012年中國作家莫言成為中國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

(莫言獲得諾貝爾獎)

他的諾貝爾文學獎的獲獎理由是:通過魔幻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

也就是說,讓世界讀懂了中國文學之美,讀懂了中國本土特色。

那麼王小波,能不能獲得諾獎?

先來看看他的創作特點

(王小波手繪畫)

王小波的小說,第一次集中地用「愛情」,特別是「性愛」,公開挑戰了革命邏輯。

王小波既繼承了年代對愛情與革命權力關係的思考,具有強烈啟蒙意味,也順應了年代世俗化潮流。

王小波出生於革命時期,成長於改革開放時期,這或多或少影響他的思想。

以人為本

王小波的《白銀時代》、《黑鐵時代》, 這些反烏託邦小說都凸顯出作家對國人生存狀態的關懷。張揚人的價值,人的尊嚴以及人的自然本性的人本主義思想。

人權意識已經成為世界性問題。

反烏託邦小說所揭示的正是「個人」的危機。無論《白銀時代》,還是《黑鐵時代》,主流群體中的每個人都已失去了一個個體的地位, 處於一種被奴役的地位。

人性在這個特殊的時代中遭遇前所未有的抑制,這是極權, 是那種被置於至高無上的絕對權力造成的。

王小波以這個文革這個特殊的時代為突破口揭示出了 民族傳統文化中存在的荒謬的生存體驗, 作者對這段荒唐歷史進行了反思與批判。

顯然王小波的作品是符合諾貝爾文學獎的評價標準的,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只是時間問題罷了。

但遺憾的是,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病逝於北京,年僅45歲。

關於王小波,我還有很多話想說

從諾貝爾文學獎的角度來說,王小波自然是有資格獲得這一獎項的,他的作品,代表著當代中國小說的天花板,是白話文的金字塔尖,但是他死的早,遂和這一獎項無緣。

喜歡文學的人都可以感受到他的作品的魅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人不一定知名度很高。

很多優秀的作家如餘華、格非、賈平凹、海島、端川康成、村上春樹,他們都沒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但你能說他們不優秀嗎?不是數一數二的作家嗎?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不僅僅依靠的是實力,還有很多因素,比如評委的個人喜好。

王小波如果不死,不管他變成什麼樣子,憑藉他死前的那些作品,足以讓他在文學界擁有一席之地。

很多人只是從雜文、幽默、浪漫、自由、大膽、開放這些簡單的次匯去認識王小波,但對於他在文學上的造詣以及支撐他文學造詣的思想內涵認識不足。

甚至現在很多看似褒揚王小波的標籤,實際上也是在把王小波狹隘化,比如有逼格、政治正確、反文革等等。

其實,王小波比很多人想像中的,要深刻的多。

(王小波和他的妻子李銀河)

無論拿不拿諾獎,都沒有人能否定王小波的成就。

王小波就在那,喜歡的人自然喜歡,無需多言。

相關焦點

  • 他是錢學森侄子,12年前獲得諾貝爾獎後,卻直言:我不是中國人
    在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之後,有記者問到,您是中國人,獲得諾貝爾講是不是就意味著中國有了諾貝爾獎呢?當時中國還沒有一個諾貝爾獎的存在,後來又過了幾年,莫言才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但是錢永健卻當場直言:我不是中國人,我在美國出生、成長。錢永健認為自己祖輩雖然實中國人,但是是一個土生土長的美國人,中國也不是他的故鄉。他表示,從小生活在美國的他接受的是美國的教育,中國之於他是陌生的。
  • 很多人都不知道,獲得諾貝爾獎的第一個中國人竟然是她!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開獎周,作為舉世矚目的世界大獎似乎總是與中國人沒有多大關係,幾乎每年我們都抱著看熱鬧的心態,去看諾貝爾獎的獲得情況。然而,實際上早在1938年就有中國人獲得諾貝爾獎,她的名字就叫賽珍珠!而且獲獎者竟然是在美國出生的美國人,到底怎麼回事?且容細細道來。
  • 為什麼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那麼少
    看到網上很多高考狀元那令人驚訝的分數,真是讓人讚嘆不已。學霸,學神。這些成績放到其他國家我想那也是一騎絕塵,技壓群芳。為什麼每年那麼多天才學生就出不來一個諾貝爾獎得主呢諾貝爾獎得主華人還真有好幾個,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崔琦,錢永健。這些因為得獎的時候是外國國籍,而且人家受的教育與研究環境也是在國外,所以只能是華人。
  • 為什麼中國人難以獲得諾貝爾獎?還有搞笑諾貝爾獎?
    這兩天諾貝爾獎相繼公布了,關於諾貝爾獎,你究竟了解多少,為什麼發了這麼多年,獎金還是沒有發完,為什麼還有一些奇怪的獎項,為什麼獎項裡沒有數學,為什麼中國人難以獲得諾貝爾獎。這麼多疑問,跟著阿貓一起了解一下吧!
  • 他是錢學森侄子,他獲得諾貝爾獎後,卻說:我不是中國人
    錢學森先生是中國近代最有名的科研工作者,他明明可以在美國享福,卻故意放棄自己在美國的一切,回到了相對艱難的祖國,用自己在美國學到的先進知識,幫助祖國發展技術。有很多人認為,錢學森先生的回國,讓整個祖國的基礎發展順利許多,少走了幾十年的彎路。
  • 他是錢學森侄子,獲諾貝爾獎時,不承認是中國人,只因在美國長大
    錢老曾留學美國,在多所世界名校讀過書,金子總是閃閃發光的,錢老學成的歸國之路受到了重重的阻礙,但最終在國家和自己的堅持努力下榮耀歸國,將中國的飛彈和原子彈發射時間最起碼提早了20年,是我國科研的一代領軍人物。
  • 王小波妻子:如果小波不死,最早獲得諾獎的中國人或許就是他
    正是這一個不起眼的小事件慢慢在他心裡發酵,讓文學開始在他心中生根發芽。  1966年王小波開始上初中,但只上了一年。1968年他在雲南兵團勞動的時候就開始了他的寫作生涯,後來他在母親的老家山東省牟平縣青虎山插隊,之後便做了民辦教師。
  • 他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卻受到許多人的誤解
    而楊振寧,他所提出的著名的宇稱不守恆定律,在粒子物理和統計物理方面做了大量開拓性工作,提出楊-巴克斯特方程,開闢量子可積系統和多體問題研究的新方向。這個理論有多麼創新呢。用一句話來形容吧後來的一些物理學家,僅僅依靠作出證明他一些理論中的實驗就能獲得諾貝爾獎。
  • 進入新時代了,中國人為什麼還要看諾貝爾獎的臉色
    、科技、奉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最高榮譽,而中國卻一直因諾貝爾獎沒有中國人而失落、糾結,幾十年前,為了實現中國人諾貝爾零的突破,成了大多數中國人的心結。而且,把諾貝爾獎的有與無,看做了中國科技、文化、思想方面的取得的成就與世界先進水平掛鈎。本質來說,這是完全錯誤的。近年來,我國有兩個諾貝爾獎,一個是文學獎莫言,說實話,他的名字在諾貝爾獎後,才熟知,一直覺得那年諾貝爾獎,和當年挪威為了緩和中挪關係有關。
  • 愛因斯坦如果活著,按照他的貢獻能獲得幾次諾貝爾獎?
    能獲多少次諾貝爾獎這得看諾貝爾獎委員會怎麼評,所以這個真說不準……反正現在為止同一個人獲諾貝爾獎好像還沒超過三次的,獲同一獎項好像還沒超過兩次的……能獲多少次我們說不準,但有多少次機會能獲我們還是可以算一算。
  • 傳奇女性吳健雄:如果沒有她,李、楊能否獲得1957年的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自1901年開始每年頒發,半個世紀過去了,就從來沒有出現過華人、華裔的面孔。為此,西方某些另有用心的人甚至以此污衊攻擊我們中國人、華人是「智力低下的民族」。我國歷史上的科技在明朝中葉以前一直遙遙領先於整個西方,但這些帶有灰色眼鏡的西方人無視這個事實,甚至污衊我們已經不是古代真正中國人的後裔,說什麼「真正的中國人早就沒有了」。
  • 先後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都有哪些?
    她也是唯一同時獲得普立茲獎和諾貝爾獎的女作家,是作品流傳語種最多的美國作家,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以寫中國題材的作品而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賽珍珠生前曾加入中國國籍,1934年中國政局陷入了混亂,賽珍珠被迫離開中國、回到了美國。
  • 誰說中國人獲不了諾貝爾獎?我們無數人可以獲得諾貝爾管理獎……
    跟他一起學習,你的生活會有巨大改變! 這幾天,有5名中國人獲得了諾貝爾獎,而且是最高獎項諾貝爾管理獎。 當然,此諾貝爾獎又被稱之為搞笑諾貝爾獎,由美國人馬克創辦,從1991年開始,每年頒獎一次,至今30個年頭了。
  • 中國有多少人獲得過諾貝爾獎提名?他竟然獲得諾貝爾獎跨界提名!
    我們大家都知道諾貝爾獎是國際上最重要的獎項之一,被公認當時科學成就的最高榮譽。逐漸反映出整個國家或地區整體科學水平,最大程度地代表了所在領域的最高水平。諾貝爾獎創立於1900年,在這100年中有哪些華人華僑和中國人獲得諾貝爾獎呢?他們當中有多少受過民國教育呢?
  • 錢學森的侄子,在獲得諾貝爾獎之後,為何聲稱自己並非中國人
    科學雖沒有國界,但是學者卻有他自己的國家。——巴斯德在全世界各地,分布著很多的華人,他們都有著東方的面孔,然而生長環境卻決定了他除了身體以外的一切事情,比如語言,信仰,以及文化歸屬。往往初代移民都對於中國這片故土有著深深的眷戀,然而隨著其在國外生活年數的增加,他的子孫後代雖然繼承了他的基因,但是卻成為了土生土長的外國人。
  • 諾貝爾獎正在頒發:中國人獲獎究竟有多難
    為了噁心中國,以前頒發了諾貝爾和平獎給中國人,但這兩個中國人,卻並不認可自己的祖國。當然我們也不認可瑞典頒發的這兩次諾貝爾和平獎。早在民國時期,就有人在議論中國人得諾貝爾獎的事情了。比如他們希望林語堂得諾貝爾獎,因為林語堂擅長用英文寫作,但是其有影響力得作品,今天沒幾個中國人知道。當然了,魯迅也是推薦對象,但是魯迅卻沒有長篇小說,基本都是短篇,所以也是不行的。
  • 諾貝爾獎統計,哪些國家獲得的獎項最多,到底有多少中國人得獎?
    又到了一年一度頒發諾貝爾獎的時候了,諾貝爾獎的歷史大家都清楚了,根據「炸藥天王」諾貝爾的遺囑獎金設定的獎項,但沒有數學獎,具體的原因也是眾說紛紜。百年以來,諾貝爾獎從一個只在歐洲有影響的小獎項變成如今在全球都有影響力的大獎,相信很多人都關心,這100年來,到底哪些國家獲得的獎項最多?
  • 楊振寧、李政道才是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代表著科學界的最高學術水平的諾貝爾獎誕生已一百多年了,獎勵在各個領域中「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900多個,而獲獎的中國科學家或華人科學家卻屈指可數。就這寥寥無幾的幾位,大多數國人也難述其詳,不過對楊振寧和李政道這兩位科學家倒是比較熟悉。
  • 日本又雙叒叕拿諾貝爾獎了,中國人到底輸在哪裡?
    2019年的諾貝爾獎獲得者陸續公布了,這次日本又雙叒叕獲得了諾貝爾獎。日本研究員、71歲的吉野彰因鋰電池研究獲得諾貝爾化學獎,至此,日本諾貝爾獎得主增至27位。來源:朝日新聞網站可以說從1949年日本第一次獲得諾貝爾獎開始,就像開了掛一樣,尤其是進入到了20世紀後,平均一年一個。截止已經有19人獲得了諾貝爾獎。
  • 中國人的諾貝爾獎情結
    獲得諾貝爾獎,一直以來,是國人的一個心結,覺得只有得了諾貝爾獎,中國的科技、文化、醫療等相關領域才算是世界第一流。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受到的追捧,取得的榮譽,都是巨大,連莫言的故鄉高密也都成為了一個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