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的解密與批判性研究

2020-12-04 澎湃新聞

西方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的解密與批判性研究

2019-09-26 16: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核心提示】資本主義將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都納入到資本的邏輯中,進而造成資本對社會的全面操控,也為資本主義構建新的帝國霸權提供了「良好」條件。這個問題亦是西方馬克思主義沒有意識到的,需要我國馬克思主義學者對其進行深入研究,提出資本主義研究的中國話語範式。

自從馬克思主義誕生開始,對於資本主義的研究就成為其理論的核心內容,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批判的目的就是科學地揭示資本主義的本質、內在矛盾和發展趨勢,在此基礎上構建共產主義。《共產黨宣言》和《資本論》成為批判資本主義的兩本最為經典的文獻,馬克思在其中科學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的運動規律和發展趨勢,提出了「兩個必然」的論斷,這為我們進一步研究資本主義提供了基本的觀點和方向。列寧指出,「馬克思的全部理論,就是運用最徹底、最完整、最周密、內容最豐富的發展論去考察現代資本主義。自然,他也就要運用這個理論去考察資本主義的即將到來的崩潰和未來共產主義的未來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也指出:「學習研究當代世界馬克思主義思潮,對我們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具有積極作用。」西方馬克思主義直接延續了馬克思主義的批判傳統,展開了對資本主義的全面批判。

深度切入西方社會現實

西方馬克思主義在長達9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主要經歷了三個時期,形成了理論觀點各不相同的諸多流派。但是不管是哪一個時期,不管是哪一個流派,對資本主義的批判性研究都成為其主要內容。

第一個階段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這是西方馬克思主義形成時期。以盧卡奇、科爾施和葛蘭西等為代表的西方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為了揭示歐洲革命失敗的原因,探索適合歐洲革命的道路,重新理解馬克思主義,構建了不同於傳統馬克思主義,也不同於列寧主義的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形態。他們注重從總體性的角度來理解當代資本主義,更加重視從哲學和文化意識形態層面對資本主義展開批判,這被稱為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文化批判轉向。這種文化批判轉向反映了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文化一體化發展的趨勢,即文化領域已經完全受資本邏輯操控並為其實現利潤最大化。

第二個階段是20世紀30—60年代末,這是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繁榮時期。這個時期出現了法蘭克福學派、存在主義馬克思主義、弗洛伊德主義馬克思主義、結構主義馬克思主義、新實證主義馬克思主義等流派。他們試圖將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文本同西方的各種社會思潮聯繫起來,挖掘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他們對西方社會中出現的一系列政治、經濟和社會問題從哲學上進行了反思,深入批判了資本主義的啟蒙精神、工具理性、經濟理性、科學技術、大眾文化、消費主義;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全面危機和完全異化,揭露了西方工業文明的弊端。西方馬克思主義在這個時期深度切入西方社會現實,與激進的左派運動深度合作,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思潮。

第三個階段是20世紀70年代以後,這個時期是西方馬克思主義進一步發生分化的時期。除了先前的流派內部出現分化,還形成了分析馬克思主義、生態學馬克思主義、政治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馬克思主義、文化馬克思主義、後現代馬克思主義等眾多流派。他們通過對資本主義產生危機的分析,重點關注科技異化、生態危機、新帝國主義、意識形態和文化霸權等問題。後來其理論關注點逐漸轉向政治經濟學批判,特別是對微觀領域的資本主義的批判性分析。這使得對資本主義的研究更加精細化和全面化,西方馬克思主義呈現出裂變與整合的發展趨勢。

圍繞現實問題展開批判模式

圍繞現實資本主義社會的國家、消費、生態、意識形態、技術、全球化、現代性等議題,西方馬克思主義形成了國家資本主義批判、消費社會批判、晚期資本主義批判、全球資本主義批判、意識形態批判、技術資本主義批判等批判模式。這些批判模式實質上是西方馬克思主義者對當代資本主義的歷史認識。 應該說,西方馬克思主義對於資本主義的矛盾和規律的分析證明了資本主義不是一個凝固的結構,而是一個不斷變動的空間結構,只要資本主義不終結,對於資本主義的解密和批判就不會停止。

對資本主義的批判是西方馬克思主義者的共同旨趣。面對資本主義由自由資本主義進入到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或金融資本主義時期,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結構都發生了重大變化。特別是始於21世紀初的資本主義金融危機,使得人們不約而同地轉向馬克思主義,希望能從馬克思主義那裡找到解決資本主義金融危機的答案。因此,如何在這個劇烈變化的新時代重新認識資本主義,把握當代資本主義的本質和特點,回應西方右翼學者對馬克思主義的詰難和攻擊,彰顯馬克思資本主義批判理論的當代價值就尤為重要。

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正是根據變化了的資本主義社會的實際情況,反對所謂「歷史的終結」,力圖對當代資本主義進行全新的批判性分析。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圍繞西方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展開研究,他們將當代資本主義稱為賭場資本主義、債務資本主義、災難資本主義、技術資本主義等,從不同方面和層次揭示了資本主義的最新變化和特徵,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資本主義研究。他們開展了對新自由主義、新帝國主義、生態危機、資本主義制度的批判等,深入分析了當代資本主義是如何在資本邏輯的操控下實現了空間的擴張和霸權。一方面,他們專注於微觀的政治經濟學分析,深入勞動群眾的日常生活,詳細分析了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全面異化。另一方面,他們圍繞經濟理性和工具理性,從勞動、工作、醫療、教育、科技、消費、生態、國家、文化等多個層面對資本主義展開了總體性批判。在此基礎上,西方馬克思主義進一步論證了馬克思的「兩個必然」論斷的科學性。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世界格局正處在加快演變的歷史進程之中,產生了大量深刻複雜的現實問題,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論課題。這就需要我們加強對當代資本主義的研究,分析把握其出現的各種變化及其本質,深化對資本主義和國際政治經濟關係深刻複雜變化的規律性認識」。應該說,習近平總書記抓住了馬克思主義的真諦和主要目的。從這個意義上講,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秉承了馬克思主義的批判傳統。在面對當前資本主義社會的問題時,西方馬克思主義只是把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資本邏輯操控解釋為單向度社會、景觀社會和消費社會,其解決辦法仍然是在資本主義內部進行調整。在面對資本邏輯主張資本的積累、增殖和利潤的最大化,以及利潤的最大化勢必促使資本家一切以利潤的多少來衡量社會價值等深層問題時,他們的解釋和解決辦法就顯得十分乏力。 可以說,資本主義將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都納入資本的邏輯中,進而造成資本對社會的全面操控,也為資本主義構建新的帝國霸權提供了「良好」條件。 這個問題亦是西方馬克思主義沒有意識到的,需要我國馬克思主義學者對其進行深入研究,提出資本主義研究的中國話語範式。

(作者單位:湖北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所)

精彩推薦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劉星 排版編輯:劉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西方馬克思主義對我國哲學學科的影響
    西方馬克思主義思潮的引進契合了我國思想解放的現實需要,對我國改革開放實踐,尤其是對我國哲學學科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西方馬克思主義在我國哲學論域的積極影響在於,它促使了國內學者後形上學世界觀的形成、批判性哲學思維方式的塑造,並且提供了新興哲學論題,但是西方馬克思主義思潮影響也有消極方面。我們應該在充分肯定西方馬克思主義對當代中國哲學發展積極意義的同時,在批判性的反思中克服它可能帶來的消極影響。
  • 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思潮流變與新動向
    西方馬克思主義對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對當代資本主義、對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中國與世界、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都有激烈的討論和研究,這些探討對於我們深入研判當今國際局勢,分析西方資本主義新特徵新問題、推動世界社會主義的繁榮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
  • 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的「三重回歸」
    【摘要】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圍繞幾個基礎理論問題,出現「三重回歸」現象,即辯證唯物主義回歸、新政治經濟學批判回歸、新共產主義理想回歸。我們應及時、準確並系統地觀察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新動向,這對發展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要意義。
  • 經典西方馬克思主義在當代西方的理論效應及其當代價值
    由於社會歷史條件和研究範式的限制,我國學術界對經典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研究還存在著若干不足,甚至空白點。經典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性和其對國外馬克思主義新思潮理論建構的影響,決定了我們必須重新深入研究經典西方馬克思主義並重估其價值,並在深化經典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和強化對國外馬克思主義新思潮的追蹤研究的有機互動中,深化我國的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
  • 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狀況及前沿
    當前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主題 目前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主題,是對當代資本主義、自由主義以及帝國主義的分析批判。報告特別推出兩篇重要論文,即大衛·哈維的《「新帝國主義之新」新在何處》與齊澤克的《多眾、剩餘與妒忌》。
  • 西方馬克思主義對物質主義幸福觀的批判
    面對資本主義實踐中出現的一系列現代性問題,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從資本的本性和資本維繫政治統治兩個維度分析了建立在現代性價值體系上的物質主義幸福觀為何在西方社會得以盛行。  物質主義幸福觀盛行的後果  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家認為,物質主義幸福觀盛行造成了當代西方社會包括人自身的異化、人與自然的異化和社會關係的異化在內的「總體異化」現象的發生,當代西方人處於「總體異化」的生存狀態。具體說:  第一,人自身的異化。在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家看來,真正意義上的人原本應該是具有自主情感和個性的人。
  • 恩格斯晚年對資本主義變化的認識及其時代意義
    (51)與恩格斯晚年生活的年代交感相通、智識相應,當代資本主義在積累形式、生產方式、社會關係等各方面進行調整和更新,但同樣是激化社會矛盾和醞釀全面危機的失序時代。正如西方左翼學者施韋卡特所言:「驅逐這個正困擾著我們的資本主義聖靈將是21世紀人類面臨的課題。」(52)在這一「危機—衰退—修復—增長—更嚴重危機」的「小時代」背後,是資本主義不斷孕育新社會因素,向更高形態過渡的「大時代」的運動。
  • 感悟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
    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光輝  《共產黨宣言》作為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誌,不僅闡明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闡明了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而且展示了無產階級政黨的先進性、馬克思主義的批判性和無產階級運動的不斷革命性。  闡明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
  • 日本馬克思主義研究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
    當然,日本馬克思主義的存在方式十分多樣,遠不止以上三個方面。第三,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隨著馬克思主義在西方發達國家的衰落,馬克思主義在日本的影響也大為減弱。不同於其他西方哲學流派僅僅關注個人、個體的問題,馬克思哲學關注的是宏大敘事,特別是民族意識的覺醒、階級團結、人類歷史使命等主題,這些主題牽涉的是集體、整體、共同體的利益和價值。馬克思哲學傳入日本,正值日本剛剛擺脫封建割據、力圖統一國家並向西方列強要求獨立自強的時期。輸入日本的馬克思哲學不斷得到新的闡發,很快成為日本人的民族自我意識的一部分,並提供了重要的歷史主義的分析立場。
  • 全面認識西方馬克思主義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不斷深入,著眼於新的實踐和發展,積極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是我們這個時代最為重要的課題之一。西方馬克思主義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在西方社會中的繼續,對他的認識和研究無疑將有助於我們自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
  • 《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 中國極大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共產黨宣言》幫我們更好詮釋世界沃夫拉姆·阿多菲位於德國特裡爾市的馬克思故居陳列著各種《共產黨宣言》的最早版本、早期譯本及重要版本我從中學就開始接觸閱讀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後來從事國際關係研究,也一直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尤其是關於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著作為研究支撐
  • 新中國七十年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歷程與發展
    與此同時,譯介西方哲學著作的工作也已經展開。總的來說,這一階段尚未真正展開研究性工作,但是這個階段發揮了準備期的重要作用,即在人員的儲備以及理論的初步認識兩個方面為後續的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奠定了基礎。發展為「顯學」的興起階段。
  • 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及其學科建設研究
    三是以馬克思的「兩大發現」為核心內容而闡述馬克思主義的基礎理論,特別是以《資本論》等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為文本對象,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論述馬克思所發現的人類歷史發展規律和資本主義的運動規律,形成關於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的系統化的研究成果。
  • 新馬克思主義的城市空間構想
    筵方環非周子鈺新馬克思主義城市理論延伸了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辯證法、資本積累等概念,並著重探討了當代資本主義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的關係,形成了一種對城市社會空間的新構想。於是,新馬克思主義城市理論產生,它以城市為主要研究對象,將馬克思主義與城市空間分析相結合,主張將城市發展放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理論框架下加以研究,並從多重角度闡釋了20世紀60年代以來城市空間變化的基本狀況、趨勢及其原因。
  • 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貢獻
    寫於1843年10月的《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首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之先河。這是恩格斯站在無產階級立場上研究資本主義社會經濟制度和批判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初步成果。在書中,恩格斯從「當前的經濟事實出發」,研究經濟關係和社會物質關係,通過對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一些理論觀點和方法的批判性分析,揭示其實質是被資產階級壟斷的、為資本主義制度辯護的非科學性的「私經濟學」,也顯示了用無產階級立場和觀點研究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方法,顯示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鮮明的理論品格。
  • 西方資本主義是如何奴役世界的?
    此時,西方在資本原始積累方面具有明顯的負面特徵。從本質上講,資本主義文明是吸血鬼、海盜和掠奪者的世界。它的目標是徵服、掠奪和奴役其他世界。大多數情況下,被西方掠食者入侵的部落、民族、國家和文明都迅速退化或死亡。西方的海洋文明一直將其殖民地、海外省份視為消費的外部對象,並源源不斷向西方國家輸送利潤,最終完成資本積累。
  • 李培根院士:我們應該如何培養批判性思維?
    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就是批判性思維,包括當時對資本主義世界,對德國古典哲學的批判,沒有批判性思維實際上不會有馬克思主義。並不信仰馬克思主義的某些西方學者都給予馬克思的批判精神高度評價。 法國學者德希達有一段話:不能沒有馬克思,沒有馬克思,沒有對馬克思的記憶,沒有馬克思的遺產,也就沒有將來,無論如何得有某個馬克思,得有他的才華,至少得有他的某種精神。
  • 於沛:馬克思主義是邏輯和歷史相統一的科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史學理論研究中心主任於沛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提出,馬克思主義是關於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體系,是歷史和邏輯相統一的科學,把馬克思主義說成歷史虛無主義是毫無根據的謬論。   於沛:實際上,早在20世紀上半葉,被西方尊奉為「20世紀最重要的思想家」的卡爾·波普爾,在《歷史主義的貧困》等著作中,就攻擊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和黑格爾一樣的「神諭哲學」,是「歷史宿命論」,是「形上學的教條或宗教式的信念」;認為馬克思主義歷史觀「和中世紀的神學史觀一樣,只不過中世紀的神學史觀寄希望於選民,法西斯代之以特選的種族,馬克思代之以特選的階級而已
  • 馬克思主義哲學(二)馬哲及其特徵
    四、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1、社會發展產物:資本主義的發展和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社會歷史條件。2、自然科學產物:19世紀上半葉自然科學的巨大進步,最主要的三大發現,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細胞學說,生物進化論。
  •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 世界...
    直至馬克思主義產生,人類才真正找到了認識世界的科學工具。馬克思創建的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說,科學揭示了資本主義運行規律和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歷史趨勢,為人類指明了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的科學路徑。歷史是最好的試金石。馬克思主義創立170年以來的世界風雲變幻,反覆證明了馬克思對人類歷史發展的深刻洞察。  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為人類實現自身的解放指明了正確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