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花兒的發文,說到節後好友帶給你的那些年貨,看到朋友們各種議論,還真是挺有意思的。因為大家來自五湖四海,飲食習慣的差異挺大的,所以有些我們引以為傲、習以為常的家鄉美食,若是寄給朋友吃,還真有可能不知道怎麼吃、也可能吃不習慣。
花兒之前就鬧出過笑話,記得前年,好友從外地給我寄過來臘魚。在南方,很多人習慣把鯽魚、草魚、鯉魚洗淨醃製曬乾,這樣不僅保存時間長,還因為在風乾過程中複雜的各種化學反應,讓魚肉具有獨特的風味和營養。朋友給寄過來的魚,有1.2米長,真是好大的一條,我想著這風乾後還這麼大條,真是感謝好友如此貼心的饋贈。
可這硬邦邦的一條魚,我怎麼吃啊。當時我真是找來家裡最大的斬骨刀,這費勁的一陣剁啊,最後手都麻木了。其實當時有微信問朋友,不過朋友沒有及時回復,我這急脾氣就沒等。後來朋友說,只需要中間剁開,入鍋裡煮,然後再切,就特別容易了。後來想想自己真是好二啊。「沒吃過豬肉,竟然也沒見過豬跑」,那是我第一次吃臘魚,連怎麼加工都不知道呢。
隨著我吃南方美食的增多,自己也開始適應這種口感獨特的各種臘製品。就像臘肉,除了搭配尖椒、洋蔥、土豆片、蒜苔等,你完全可以搭配各種自己喜歡的食材,還可以用不放一滴油的烹製方式,更可以按照北方人的燉菜習慣來加工。
以前,我父母特別不適應臘肉的味道,不怕大家生氣。一開始,老兩口特別反感,我給他們拿過去的臘肉,老人吃一口就不接受,於是煮了多遍去掉鹽分給家裡的狗狗吃了。後來我糾正他們把臘肉當五花肉的燉菜法,親自給他們做過幾次。臘肉得切薄片,炒的時候放些辣椒更香;燉菜的話可以搭配豆腐、豆芽、絲瓜等,這些風乾的醃肉肯定是比鮮肉硬很多的。所以煮的半熟後再加工,切小片而不是大塊,味道更香更好吃。燉菜的方式,可以讓臘肉軟一些,更適宜老人和孩子吃。
這次花兒用好友年後給拿來的臘肉,做了這道臘肉絲瓜燉豆腐,臘肉切的小、豆腐鮮嫩、絲瓜多汁,再加入幾個小米椒增香。漸漸的,父母也能適應了,舀上幾勺拌飯吃,說還真是挺香的。
現做現賣,因為這道菜味道真是不錯,所以花兒趕緊拿出來和大家,尤其是北方的朋友分享。別輕易否定這種美食,試試不同的做法,你就能發現臘肉的魅力。
【臘肉絲瓜燉豆腐】
需要準備:
臘肉200克
絲瓜1根
豆腐400克
小米椒2個
生抽、料酒、鹽
做法:
1、準備好需要的食材,豆腐切塊,小米椒切斜段,臘肉切薄片。
2、豆腐放入沸水,焯半分鐘撈出備用。
馬上要炒菜的時候,再給絲瓜去皮切塊,這樣絲瓜不容易變色氧化。
3、炒鍋放在灶臺上,開火後就放入臘肉,不要等油鍋燒熱,那時候再煸炒臘肉的話,油溫太高,臘肉很容易焦糊了。煸炒過程中,不放油,臘肉反而還會析出不少油。如果油溫高了,就加入1大勺的料酒,防止臘肉糊鍋。
4、等臘肉煸炒出油後,放入絲瓜塊和辣椒段,加1大勺的生抽,快速翻炒。
5、接著放入豆腐,加入1小碗的溫水,中火燉煮5分鐘。期間嘗嘗味道,酌情放鹽。
利用顛鍋或者炒勺背的方式,輕輕翻動豆腐,這樣豆腐就不會碎了。
6、5分鐘的時間,食材熟了,還能有些許的湯汁,味道相當棒呢。
【花兒】
資深美食原創撰稿人
國家一級公共營養師
多媒體平臺籤約作者
全球自媒體權威管理機構克勞銳籤約媒體人
健身達人(2017香山50超級越野賽女子組亞軍)
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陝西電視臺等
多檔美食節目特邀嘉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