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月神話變現實,中國夢想話輝煌——中國探月首次落月成功金銀幣

2020-08-18 YuTsui


九天攬月不是狂,五洋捉鱉寫華章

嫦娥歸故頌神州,蛟龍入海耀炎黃

定天神針數北鬥,衛國旗艦出瓦良

神舟助我遊太虛,軒轅感吾立榮光

當年毛澤東主席重遊革命聖地井岡山,曾經寫下氣勢磅礴的一句詞「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抒發中華兒女戰天鬥地的革命熱情。如今這一帶有浪漫主義色彩的詞句不幸被言中,中國人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了五星紅旗的身影,並且在此之前我們實現了「蛟龍號」的首次深潛作業、自主研發了首套「北鬥」全球定位系統、首次實現太空行走作業和建成首艘「遼寧號」航母…..,太多的「第一」讓中國人感動和自豪。

登月成功見證了我國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和經濟運行的健康穩健,沒有強大地國力支持這樣龐大的工程是難以實現的。為了記錄這一航天史上裡程碑式的事件,讓十幾億中華兒女為祖國強盛而自豪,中國人民銀行定於2014年1月22日發行中國探月首次落月成功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紀念幣共2枚,其中金幣1枚,銀幣1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金銀幣正面沒有繼承「中國探月首飛成功」紀念幣正面的設計理念,而是應用了現在大部分金銀幣正面的圖案內容——國徽、國名和年號。這樣的設計表明這不是一次簡單的科學事件,而是帶有重大意義的政治性活動,暗含只有國力強盛才有資格向宇宙邁進,這極大地增強了華人世界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1/4盎司圓形金質紀念幣背面圖案為「月球車」在月面巡視勘測造型,配以地球組合設計,並刊「中國探月首次落月成功紀念」字樣及面額。「玉兔號」月球車,是我國自行研製的具有最高智能的巡視器,它可以實現自我導航、避障、選擇路線、選擇探測地點、選擇探測儀器等,在它上面還安裝了一臺雷達,可以邊走邊探測月球內部的結構變化,這在世界上尚屬首次。幣面上的月球車雕刻精細,圖案角度比例布置合理,動感十足栩栩如生。四隻攝像頭是它的眼睛,雷達好像它的耳朵,太陽能翼板仿佛它的翅膀,各種探測設備構成了它的身體,六個輪子是它通過性極強的腿腳,胸前佩戴鮮豔的五星紅旗,整個就像一個滿懷信心戰無不勝的變形金剛。這個姿態的成功刻畫其實是所有炎黃子孫強大民族自信的精神寫意。幣面十點到十二點間呈現了小半面地球,從月球上看這個藍色星球也是那樣的渺小,尤其在上半部分鏡面的襯託下,地球在整個深邃的宇宙中也是滄海一粟,表達了時空概念的無極。「玉兔號」的背景是噴砂處理的鬆軟不平的月壤,邊沿部分勾勒了連綿起伏的山巒,車後面是蜿蜒曲折的輪印,這也是中國人航天夢曲折歷程的縮寫。


1盎司圓形銀質紀念幣背面圖案為「著陸器」與「月球車」在月面互拍造型,配以地球組合設計,並刊「中國探月首次落月成功紀念」字樣及面額。銀幣與金幣不同之處為地球的位置換到了1點至3點間,月球表面主圖為「玉兔」與「嫦娥」依依惜別之景。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包括著陸器和巡視器,探測器軟著陸月面後,控制著陸器釋放巡視器,巡視器和著陸器開始互拍成像,月表形貌和地質構造、月面物質成分和可利用資源、地球等離子體層等科學探測。金銀幣組合共同演繹了天體之運行晝夜之更替。其實如果按照時間先後排列,銀幣部分應該是「嫦娥三號」剛到月面時候的工作場景,而金幣是稍後時候的運行畫面。

這一組金銀幣的發行即將帶動一批「航天夢」、「強國夢」、「中國夢」系列之收藏,其中包括神舟系列、北鬥導航、航母等,每一枚紀念幣都是一個美好夢想的實現,一個民族崛起的銘記,如若先人泉下有知定會為我們自豪。

相關焦點

  • 奔月:人類夢想之旅 - 解放軍報 - 中國軍網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人類對月球的探索,還常常具象為令人浮想聯翩的神話故事。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不但中國有許多關於月亮的傳說與典故,西方人也同樣對夜空中的這個銀盤充滿了想像。 千百年來,人們對月球的嚮往與探索從未止步,人類一直懷著飛出地球的想法,並用行動續寫著神話與詩篇。從風箏、氣球到飛艇、飛機、火箭、衛星,人類對飛天夢想一路追尋。 繞月,站在宇宙鳥瞰月宮 神話詩詞賦予了人類對月球的美好願景。人類真正的探月之旅,時刻充滿危險,走得異常艱難。
  • 羅瑾 ‖ 嫦娥奔月的地方——《迪山日記》研究之三⑦:探月
    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 嫦娥一號」在中國西昌衛星發射基地成功發射升空,首次繞月探測取得圓滿成功。從奔月神話到太空「網紅」——嫦娥、玉兔和鵲橋的故事浩瀚星空,皎潔明月,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隨著我國航天事業不斷前進,「奔月」的神話傳說有了變成現實的可能。2004年,我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作為中國航天的又一裡程碑,首個探月工程的開啟,除了承載非凡的意義,並且還擁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嫦娥工程。嫦娥工程裡嫦娥姐姐不止一個,目前公布的有8個呢!
  • 奔月:人類夢想之旅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人類對月球的探索,還常常具象為令人浮想聯翩的神話故事。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不但中國有許多關於月亮的傳說與典故,西方人也同樣對夜空中的這個銀盤充滿了想像。千百年來,人們對月球的嚮往與探索從未止步,人類一直懷著飛出地球的想法,並用行動續寫著神話與詩篇。從風箏、氣球到飛艇、飛機、火箭、衛星,人類對飛天夢想一路追尋。繞月,站在宇宙鳥瞰月宮神話詩詞賦予了人類對月球的美好願景。人類真正的探月之旅,時刻充滿危險,走得異常艱難。
  • 尋蹤人類探月之旅——賞月 奔月 望月 探月
    在中國古代,人們還會將這些區域稱為嫦娥居住的宮殿——廣寒宮。後來,隨著望遠鏡解析度的提高和航天技術的發展,人們才發現月球是一個靜寂的荒涼世界,那些被稱作廣寒宮的暗黑色區域,實際上是顏色較深的玄武巖,而月陸上那些看起來比較亮的地方,則是顏色較淺的斜長巖。千百年來,人們對月球的嚮往與探索從未止步,人類一直懷著飛出地球的想法,於是就有了嫦娥奔月的神話詩篇。
  • 中國探月,六戰六捷!
    「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幾千年來埋在每一個中國人心底,如今,「欲上青天攬明月」的夢想已經變成中國科學探索的事實。2019年2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參研參試人員代表時指出,在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徵途上,每一個行業、每一個人都要心懷夢想、奮勇拼搏,一步一個腳印,一棒接著一棒,在奮力奔跑和接續奮鬥中成就夢想。這正是中國探月工程的真實寫照。中國探索月球的藍圖謀劃長遠、落實精準,步子更大、邁得更穩。
  • 中國探月「四箭客」
    11月24日凌晨,長徵五號遙五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起飛,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至此,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所有發射任務全部完成。中國探月工程於2004年1月立項並正式啟動。在嫦娥五號任務之前,探月工程已連續成功實施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和嫦娥四號等5次任務。
  • 解放軍報探月特刊|上九天攬月:人類夢想之旅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人類對月球的探索,還常常具象為令人浮想聯翩的神話故事。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不但中國有許多關於月亮的傳說與典故,西方人也同樣對夜空中的這個銀盤充滿了想像。千百年來,人們對月球的嚮往與探索從未止步,人類一直懷著飛出地球的想法,並用行動續寫著神話與詩篇。從風箏、氣球到飛艇、飛機、火箭、衛星,人類對飛天夢想一路追尋。繞月,站在宇宙鳥瞰月宮神話詩詞賦予了人類對月球的美好願景。人類真正的探月之旅,時刻充滿危險,走得異常艱難。
  • 中國探月「四箭客」 成功率100%!
    11月24日凌晨,長徵五號遙五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起飛,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至此,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所有發射任務全部完成。中國探月工程於2004年1月立項並正式啟動。在嫦娥五號任務之前,探月工程已連續成功實施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和嫦娥四號等5次任務。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奔月,落月,再到返回嘗試
    嫦娥三號探測器成功軟著陸月球。本文圖片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嫦娥一號:拉開中國人「奔月」大幕1994年,我國科學家開始進行探月活動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2004年1月23日,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批准繞月探測工程立項,我國月球探測工程全面啟動。作為「繞、落、回」三步走的第一步,首期繞月工程就是研製和發射探月衛星嫦娥一號。中國探月工程用「嫦娥奔月」神話傳說中的人物來命名,弘揚了中國傳統文化,表達了中國人「奔月」的決心。
  • 中國夢——嫦娥奔月
    這是中國探月工程的標誌。你覺得它像什麼?」「我覺得有點像月亮的月!」心心湊過來說道。「沒錯,這是以中國書法的筆觸勾勒出的一輪圓月,而圓月中間的這一雙腳印,象徵著月球探測的終極夢想——登陸月球,建設月球基地。而起筆處狀似龍頭,象徵中國航天如巨龍騰空而起,落筆處由一群自由飛翔的和平鴿構成,表達了中國和平利用空間的美好願望。」「這個標誌的創意實在太好了。
  • 嫦娥五號即將奔月!100秒回顧中國探月之路
    11月17日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垂直轉運至發射區嫦娥五號探測器計劃11月下旬擇機發射探月,中國人的千年夢想2004年,我國探月工程立項實施確定了「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規劃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任務的成功實施已圓滿完成三步走戰略的前兩步嫦娥五號即將奔月目標是獲取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屆時「繞、落、回」三步走發展戰略將圓滿完成加油,中國航天!
  • 嫦娥五號探月任務發射在即,一起回顧中國探月工程
    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到月亮上觀光探秘,成為千百年來人們的憧憬和追求,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中國人的浪漫想像開始成為現實。  【嫦娥工程,中國的探月之旅啟航】  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並命名為「嫦娥工程」,從此,中國的探月工程誕生了。
  • 中國探月故事 劇情格外精彩
    2020年11月24日凌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金色火焰,映透山海,比任何科幻大片更動人心魄。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託舉下,嫦娥五號探測器升空入軌,承載著中華民族探月夢想,奔向月球。由此,2020年最令人期待的航天「大片」正式拉開序幕。有人說,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夢想與現實的距離。對於許多普通中國人而言,月球的確很遙遠。
  • 探月工程的艱難立項——中華民族千年的奔月夢想成為現實
    時任國家科委主任的宋健給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的院長閔桂榮打電話:「研究院是否可以組織一下探月的論證?」隨即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和航空航天部分別召開了探月專題討論會,部署從技術上探討探月的可能性。欒恩傑被任命為國防科工委副主任兼國家航天局局長,欒恩傑非常清楚,如果沒有突破和創新,就不可能有中國航天的輝煌一頁。
  • 天目觀察 「嫦娥五號」將月面著陸 中國探月工程幹得有多漂亮?
    30日,據中國探月工程官方消息,經過兩次制動,「嫦娥五號」探測器已實現組合體成功分離,將擇機實施月面軟著陸。「嫦娥五號」任務仍在進行中。此上九天,「嫦娥五號」不僅要登陸月球,還要採集約2000克月球樣品送回。
  • 盤點中國探月成就
    歷史的長河裹挾著人類的探月希冀滾滾向前,中國在2004年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 她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嫦娥」,寄託著中華兒女的無限憧憬。接下來,小太邀請夥伴們一同盤點一下我國「嫦娥」的探月成就。 「嫦娥」以無人探測為主,分「繞」「落」「回」三步走策略實施。
  • 嫦娥五號奔月,揭探月工程背後的那些秘密
    11月24日4時30分,當天眼妹還在睡夢中時,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即在2013年發射攜帶月球車的落月探測器,進行首次月球軟著陸和自動巡視勘測。 發射成功後,「嫦娥五號」將經過著陸器落月、月表採樣,月球起飛,軌道對接,樣品轉移,返回器返回等11個階段,
  • 「嫦娥」奔月圓夢廣寒,「玉兔」落月首屈一指,國人登月此期可待
    中國首位登月的太空人,完全可以在第一次踏足月面時,吟誦這句詩文,比「一小步,一大步」更能彰顯中華底蘊與人類情懷。詩情畫意的美好場景總是令人神往,但是把思緒拉回面對現實。中國離載人登月確實還有一段距離,不過我國現今也已發射了多個探測器造訪神秘廣寒宮,一探嫦娥仙子容。2004年,我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命名為「嫦娥工程」。主要分三大步,「繞」、「落」、「回」。
  • 探月收官之戰:「嫦娥」奔月「挖土」
    根據計劃,嫦娥五號探測器將於11月下旬登陸月球,在月球最大的月海風暴洋北部呂姆克山脈附近著陸,採取約2公斤重的月球土壤樣品,實現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這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同時也是中國目前技術難度最大、系統組成最複雜的航天任務之一。如果嫦娥五號能夠圓滿實現任務,我國將是世界上第三個在月球上採樣返回的國家。
  • 探月四期·月球基地·載人登月——趙小津委員解碼中國探月時間表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兩會訪談)探月四期·月球基地·載人登月——趙小津委員解碼中國探月時間表中新社北京5月28日電 題:探月四期·月球基地·載人登月——趙小津委員解碼中國探月時間表兩會期間,記者採訪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趙小津,解碼中國探月時間表。 探月四期還有3次任務 按照規劃,中國探月工程規劃為「繞、落、回」三期,此前中國通過發射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探測器,完成了「繞」「落」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