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中提到: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有一些動物它是通靈性的。比如說有一種燕子看到花落了之後,就會撲騰著翅膀表達自己的憂傷。鳥兒是大自然中的動物一員,動物的種類也有很多。現在受寵程度比較高的一些動物就是小狗,小貓等等。
但是一提到狗狗,又有一句話叫做犬無八年,雞不六載,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犬不八年這句話的意思並不是說狗狗的壽命平均下來,是8年的壽命,同樣,雞的壽命也不會超過6年,畢竟和人相比,動物的生命要短暫多了,而還有另外一種解釋,就是說狗狗這種動物非常的通靈性,在和主人日以繼日的相處之下,狗狗通了靈性之後必然會模仿人類的一些行為。
而這些行為在沒有受過教育的情況下,會在狗狗的體內產生一種排斥的心理,最後給整個家庭釀成大禍。公元1662年,蒲松齡就已經開始寫狐鬼故事。從這個題材當中大家可以看出蒲松齡最開始寫的,就是用一些動物的角度去控訴當時朝代的缺陷問題。
在公元1679年時,蒲松齡開始將《聊齋志異》落實成一本書。在公元1700年前後進行了修改,最終於公元1707年時完成了定稿。這本書當中就講述了兩個關於狗狗的故事,第1個故事叫做《義犬》。這個故事主要是講述一名男子,名字叫做張生,他的父親因為犯了罪被抓了起來。
聽完這個消息之後,張生就趕緊想著要送一些錢到縣衙裡,然後幫助父親打通一下關係,最起碼可以讓父親在牢獄中過得舒服一些。但是在送錢的路中,有一條黑毛小狗一直在跟隨著張生。
張生這個時候就非常不耐煩,一直想要驅趕這條黑色的大狗。這條狗不論張生如何拳打腳踢,就是不願意離開。可是到了衙門時,張生卻發現自己的錢不見了,這時候返回途中繼續去尋找。發現當初那一直跟隨著自己的狗狗已經沒了性命,而狗狗身體下面卻壓著自己要送往縣衙的錢財,頓時心裡不是滋味。
第2個和狗狗相關的故事,名字叫做《犬奸》。說有一隻狗狗長得非常俊美,又高大又健康,全身的毛髮都是白色的。但是這隻狗狗的主人卻不是一個忠誠的男人,處處在外面沾花惹草,也不顧慮家中妻子的感受。
這時候這時候這隻大白狗就化身成為了一名男子,與這主人家的妻子發生了關係。但是當狗狗的主人要與自己妻子發生關係時,這隻狗狗又接受不了,幻化成了最兇猛的模樣,撲到床上去加主人給咬死了。
這兩則故事看起來都非常的離譜。但其實是用狗狗的視角去抨擊當時的時代醜陋面。而用這兩個故事去結合犬不八年這4個字,其實大家就更好理解這4個字背後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了。也就是說,狗狗非常通靈性,如果主人家不好好管教,不給狗狗立規矩,很有可能就會壞了家裡的運氣。
俗語來源很廣,既來自人民群眾的口頭創作,也和詩文名句、格言警語、歷史典故等有關聯,最早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附褚少孫補寫的《西門豹治鄴》一文:「民人俗語日:『即不為河伯娶婦,水來漂沒,溺其人民』雲。」是指民間流傳的說法,這本《不可不知的民諺俗語》,其中就講述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民間俗語,同時也隱藏老祖宗們的大智慧,原價168,現價僅98元,喜歡的朋友點擊下方的連結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