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第4課的學習,我們知道月相,是指地球上看到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
我們先來了解幾個典型的月相:
1.新月
時間:農曆三十,初一
原因:月球位於太陽和地球之間。人們看月球背對太陽的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見月相。
新月與太陽同升同落,只有在日食時才可以覺察到它的存在。
2. 娥眉月
時間:農曆初三,初四
原因:月球向東繞地球公轉,月球被太陽照亮的月面朝西
娥眉月,日出後月出,日落後月落,與太陽同在天空,在明亮的天空中,故看不到月相。只有當太陽落山後的一段時間才能在西方天空中看到娥眉月。
3. 上弦月
時間:農曆初七,初八
原因:月球與地球的連線與太陽地球連線成90度。地球上的觀察者正好看到月球是西半邊亮。
上弦月約正午月出,子夜從西方落入地平線之下。
4. 漸盈凸月
時間:農曆十一、十二
原因:地球上的觀察者看到月球西邊被太陽照亮部分大於一半
漸盈凸月正午後月出,黎明前從西方地平線落下,大半晚可見。
5.滿月
時間:十五、十六
原因:地球在太陽和月球中間。
6. 漸虧凸月
時間:農曆十七、十八
原因:在地球上的觀察者看到月球東半邊亮且大於一半。比太陽早升先落。
7.下弦月
時間:農曆二十二、二十三
原因:地球上的人們看到月球東半邊亮呈半圓形,月面朝東。子夜時它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正午時從西方地平線落下,下半晚可見。
總結來說
新月:與太陽同升同落--徹夜不見
上弦月:與太陽遲升後落--前半夜可見(正午月出,午夜月落)
滿月:與太陽此起彼落——徹夜可見
下弦月:與太陽早升遲落——下半夜可見(午夜月出,正午月落)
說了這麼多, 下面我們簡單的規納一下月相變化的規律:上上上西西、下下下東東
意思是:上弦月出現在農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於西半天空;
下弦月出現在農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東,位於東半天空。
在家也可以用桌球做模擬實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