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澄江動物群——寒武紀大爆發之實證
,是「雲南澄江國家地質公園」的一部分,是自然性相對最好,人類活動影響最小的區域。澄江化石地是因中國雲南省澂江縣帽天山於1984年發現的5.3億年前早寒武世動物群化石而得名。澄江化石地以保存「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最好實證澄江動物群化石而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
-
「澄江小蟲蟲」引熱議 聞名世界的古生物化石地
對於網友們的不同看法,9號下午,記者也來到了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遺產管理委員會了解情況。工作人員介紹,標語上所說的澄江小蟲蟲,其實是指聞名世界的澄江化石。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遺產管理委員會黨組書記 陳泰敏:「是5億多年前的澄江生物群化石,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重要見證,澄江化石裡發現了16個門類,200多個物種,因為個體比較小,所以我們叫他澄江小蟲蟲。」
-
中國澄江化石庫發現棘皮動物始祖化石
東方網8月4日消息:一種名為「古囊動物」的珍稀化石在中國澄江化石庫被發現,並被證實是現代海洋中的代表性動物———棘皮動物的始祖化石。國際權威學術刊物英國《自然》雜誌7月22日以最高研究論文規格「Article」形式發表了由中國地質大學、西北大學教授舒德乾等與英國劍橋大學康威莫裡斯教授合作完成的這一重大突破性成果。
-
回到寒武紀:雲南澄江展出2萬多件古生物化石
8月10日,位於雲南澄江市的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首次向公眾開放,展示了2萬多件寒武紀時期珍稀的古生物化石。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建在雲南玉溪澄江市境內的澄江化石地遺址上,這個遺址是亞洲唯一的化石類世界自然遺產。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內展出的2萬多件化石,大部分發掘自澄江化石地,這些化石是5億年前寒武紀時期生命大爆發的重要實證。
-
雲南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成生物多樣性科普基地
2021年元旦期間,每天有數千名來自省內外的觀眾來到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人們在觀看之際,紛紛讚譽點評,該館已成為生物多樣性的科普基地,成為各年齡層次了解地球生物進化的學習大教室。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建于澄江動物群古生物國家地質公園內,投資6.3億元,佔地面積近200畝,建築面積4.2萬平方米。該館以「生命大爆發、生命大演化、生物多樣性」為主要脈絡,講述地球生命宏大的演化故事,突出澄江化石重要的位置。遊客在博物館外合影留念 項目包含博物館主館、球幕影院和遊客接待中心、科研中心、研學中心、文化創意中心等。
-
雲南澄江:2萬多件寒武紀時期古生物化石展出
原標題:雲南澄江:2萬多件寒武紀時期古生物化石展出央視網消息:暑假期間去博物館參觀學習是不錯的選擇,不僅能重溫歷史,還能增長知識、陶冶情操。8月10日,位於雲南澄江市的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首次向公眾開放,展示了2萬多件寒武紀時期珍稀的古生物化石。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建在雲南玉溪澄江市境內的澄江化石地遺址上,這個遺址是亞洲唯一的化石類世界自然遺產。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內展出的2萬多件化石,大部分發掘自澄江化石地,這些化石是5億年前寒武紀時期生命大爆發的重要實證。
-
澄江化石VR影片《寒武紀家園》亮相威尼斯電影節「聚焦中國」
8月29日,在第76屆威尼斯電影節「聚焦中國」主題活動「最美外景地」環節,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遺產管理委員會代表魏威向觀眾介紹世界遺產澄江化石地古生物群所在地的景區,以及以澄江化石古生物群為主題製作的VR影片《寒武紀家園》(新華網發,聚焦中國活動供圖)
-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魅力何在?
2001年5月10日,玉溪市人民政府決定設立「澄江動物化石群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委員會」。2004年4月,玉溪市成立申遺機構,正式啟動澄江化石地申遺工作,踏上了一條漫長而艱辛坎坷的申遺之路。聖彼得堡時間2012年7月1日下午6點22分(北京時間22點22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大會執行主席埃萊奧諾拉·米特羅法諾娃敲響了手中的小錘,標誌著澄江化石地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填補了化石類世界遺產在中國遺產領域的空白。2017年7月1日,雲南省人大常委會正式頒布實施《雲南省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遺產保護條例》。
-
澄江化石地發現過程:一錘子砸出一個新物種
7月1日晚,在俄羅斯聖彼得堡舉行的第36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中國澄江化石地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一個化石類世界遺產,填補了中國化石類自然遺產的空白。 巧合的是,28年前,也是在7月1日,青年科研工作者侯先光發現澄江動物化石群。當時,侯先光是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一位科研人員,如今他是雲南大學的教授。
-
雲南澄江化石群最珍貴的早寒武紀地球生命大爆發的化石遺蹟
南澄江化石群距今5.3億年,被譽為「20世紀最驚人的古生物發現之一」。「寒武紀早期,種類繁多的多細胞動物突然在海洋裡大量出現。澄江化石記錄了這段特殊時期生物群的全貌,成為迄今地球上發現的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種類最豐富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例證。
-
雲南澄江5億年前古生物化石展出 VR再現寒武紀生命大爆發
8月10日,雲南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首次向公眾開放,這也是我國首個建在化石遺址上的大型自然博物館,館內展示了6萬多件寒武紀時期珍稀的古生物化石和現生動物化石,通過「生命大爆發、生命大演化、生物多樣性」為主要脈絡,講述了地球生命「從魚到人」的宏大演化故事。
-
五隻眼「蝦」化石?澄江動物群又有新發現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科學家最新發現一種5億多年前長相奇異的化石化石上的「蝦」就長有五隻眼睛其身體還兼具巨型捕食動物奇蝦和節肢動物的多種特徵被譽為寒武紀的「麒麟」命名為「章氏麒麟蝦」是打開這是我國雲南「澄江動物群」中又一最新發現,給生物進化論增添了一個強有力的化石證據。在地球這個充滿生機的星球上,生命經歷了約40億年的漫長歷史。然而,直到5億多年前的寒武紀時代,複雜多樣的生命才在地球上突然出現。這一裡程碑式的重大生命演化事件,被稱為「寒武紀大爆發」。
-
雲南澄江5億年前古生物化石展出 VR再現寒武紀生命大爆發
8月10日,雲南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首次向公眾開放,這也是我國首個建在化石遺址上的大型自然博物館,館內展示了6萬多件寒武紀時期珍稀的古生物化石和現生動物化石,通過「生命大爆發、生命大演化、生物多樣性」為主要脈絡,講述了地球生命「從魚到人」的宏大演化故事。
-
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之二 講述地球生命多樣性的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
、「昆明魚」化石標本......這些來自全國及世界各地各個地質時期的6萬餘件珍稀化石和現生動植物標本,集中收藏在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裡,採用VR、AR、OLED 柔性屏幕等現代聲光電和先進的多媒體展示技術,鮮活地講述地球生命多樣性的起源及演化,突出澄江化石的重要位置。
-
刺向達爾文進化論的匕首――中國澄江古生物化石群
因為他知道他的這套進化論必須是連續、無數微小的漸變進化,根據他的理論,必然在動物化石上有物種之間進化的中間環節。比如貓和狗,就應該有既像貓又像狗的中間環節化石,叫「均變」理論。如果沒有,那就是「災變」,跳躍式的突變,從一個物種突然跳到另一個物種,這已經是創造論了。他必須站在堅信「無神」信仰的立場上,繼續把他的道路走下去。
-
雲南澄江化石研究再傳喜訊:「多子多福」繁衍策略起源寒武紀
圖為卵形川滇蟲化石。玉溪師範學院提供中新網昆明5月7日電 (歐強 王曉東)記者7日從雲南玉溪師範學院獲悉,澄江古化石研究近日又傳出喜訊:科研人員基於對中國澄江生物群及加拿大布爾吉斯頁巖生物群的一千多枚寒武紀瓦普塔蝦類節肢動物化石標本的研究,揭示生命「多子多福」的繁衍策略起源於寒武紀。該研究成果於近日發表在國際科學期刊《科學·進展》上。
-
聚焦「澄江生物群」的高肌蟲類化石 雲南大學侯先光團隊發表雙瓣殼...
原標題:聚焦「澄江生物群」的高肌蟲類化石 雲南大學侯先光團隊發表雙瓣殼類節肢動物研究成果 9月3日,Nature出版集團子刊Communications Biology(通訊生物學)在線發表了雲南大學雲南省古生物研究重點實驗室侯先光研究團隊與英國萊斯特大學、牛津大學、曼徹斯特大學、中國科學院的同行共同完成的題為
-
澄江生物群考古又有新發現 首次發現威瓦西亞蟲
澄江生物群中Wiwaxia骨片化石與布爾吉斯頁巖動物群中Wiwaxia骨片對比 最近,澄江生物群考古中又有新發現。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員與劍橋大學合作,在澄江生物群(寒武紀早期古生物化石群)中發現了稀有的威瓦西亞蟲化石,此前,這類化石最早發現在寒武紀中期加拿大布爾基斯頁巖動物群地層中,這次發現代表了這類動物最早的化石紀錄。 威瓦西亞蟲,是一類寒武紀大爆發時期出現的生物,造型非常奇特,它們身體背部覆蓋著鱗狀硬片。這個特徵,使得科學家對它在動物系統分類上的位置一直存在爭議。
-
玉溪澄江,已被昆明繞城高速納入,未來會劃給昆明嗎?
澄江與呈貢之間有直達的高速(呈澄高速)、國道(G245)。根據澄江的地理位置、發展現狀,未來的澄江還是有可能劃給昆明,而且此種情況國內也有先例,如成都代管簡陽、長春代管公主嶺。澄江市區對于澄江市,可能許多人都沒有聽說過,但說到撫仙湖,許多人或許都有所耳聞。撫仙湖位于澄江、華寧、江川之間,澄江市區即坐落在撫仙湖北岸。其實,除撫仙湖外,澄江還有一個十分冷門的世界自然遺產,即澄江化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