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7月9日上午,由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北京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聯合主辦的「相互尊重、信任合作——把握中美關係的正確方向」中美智庫媒體論壇在線上舉行,國務委員王毅、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發表了視頻講話。中美前官員、學者20多人參會。觀察者網總編金仲偉應邀參加此次論壇,並代表中國媒體作發言。以下為金仲偉在論壇上的發言全文。
金仲偉:
感謝吳海龍會長邀請,謝謝劉欣(主持人)。看到多位觀察者網專欄作者參會,對你們一直以來對觀網的支持表示由衷感謝。
我發言的題目是:國家間的競爭應該是理性的,但今日美國令人擔心。開始之前先進一段視頻,讓我們一起進入「冷戰的隧道」。
1984年裡根總統在復旦大學演講視頻片段
大家可能沒見過這個視頻,這是1984年4月裡根總統在復旦大學的演講,已經36年了。當時我是復旦大學新聞系一年級的學生。世界尚處在冷戰中,裡根總統來到這所位於上海的大學,是一件不尋常的事。記得當時為迎接美國客人,學校請消防隊將主要道路衝洗了一遍。我當時沒能有機會去現場聽裡根總統的演講。不過學校廣播站好像是直播的。上周我在一個老友微信群裡發現有人上傳了這個近一小時的視頻,我在咖啡館裡靜靜地看了一遍,仿佛進入36年前我想進而未能進的演講現場。
這段視頻穿越時空,放在今天的中國網際網路上,作為一名美國總統的演講來審視,它仍然幾乎無可挑剔。裡根總統是美國贏得冷戰的領導人,這是一篇高揚美國價值觀的演講,但這個視頻在中國的網際網路空間、各大媒體視頻平臺上沒有受到任何限制。這體現了中國人「和而不同」的理性和包容大度的品格;另一方面也是裡根總統的演講尊重歷史、尊重中國的文明傳統,沒有將美國的價值觀強加於人,充滿成熟的理性。他懂得如何對社會主義的中國講好美國的故事。現場頻頻爆發掌聲,演講的效果應該是不錯的。自那以後,復旦大學一直是中國南方每年向美國輸送留學生最多的大學,至今都是如此。
但是,時過境遷,恕我直言,如果今天美國川普政府的哪個官員或民主黨拜登團隊的成員用裡根總統一樣的口徑談中國,那麼他政治前途堪憂甚至會遭到嚴厲的處罰。那麼今天美國官員是如何談中國的呢?讓我們再看一個視頻。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讓我們回望上世紀30年代的德國。收音機這種人類歷史上從未出現過的新媒介突然主導德國人的信息傳播空間。恰好一個具有非凡演講天才的元首降臨德國,他愛死了廣播,他極具蠱惑的演講傳遍每個德國家庭,圈粉無數,很快成為當時德國的新媒體之王。他對內尋找日爾曼種族的敵人,對外尋找復仇的敵國。元首操控「新媒體」很容易搞定這兩件事。再加上一系列民粹式的經濟政策操作,德國自上而下失去理性,隨元首一起瘋狂。
看看今天的美國,川普總統是種族主義者嗎?這個回答已經很容易了。川普總統找到海外的敵人了嗎?找到了,中國。他是新媒體之王嗎?無疑他是超級新媒體之王。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前主任傅高義先生在6月30日演講時說,今天對現狀不滿的美國人,對川普總統指責中國卻很滿意。這個政府還在不斷地破壞國際條約系統卻未付出代價。回顧歷史,這個味道是不是已經很熟悉了?
今天的美國會不會變成上個世紀失去理性的德國?我們不確定,但是網際網路上,中國人開始擔心。昨天7月8日中國著名作家、《大秦帝國》作者孫皓暉先生在觀察者網發表了兩萬字的長文,題目就叫《瘋狂的非理性對抗,被歐美資本主義復活了》。我們讀者反響強烈。
令人欣慰的是,我們還有不少美國的朋友和我們一樣懷有擔心。當納瓦羅對鏡頭胡言亂語時,MSNBC主持人進行了反駁;我看到我們的同行如CNN,最近在報導北京的疫情防控情況時變得更積極更有建設性;一些智庫學者也在努力發聲,增加中美之間理性的供給。但是如果這些聲音僅僅是出於美國國內政黨政治的需要,平衡川普團隊的影響,那是遠遠不夠的。
如今「推特之王」只要動動手指,美國的網際網路空間就會開出一片針對中國的惡之花。川普總統之所以能輕易汙名化中國,將中國說成新冠病毒,國家安全的威脅,這與美國主流媒體長期對中國片面甚至妖魔化的報導導致美國公眾被誤導是分不開的。
我從事網際網路媒體運作近十年,深知用戶粉絲很容易在短時間內被誤導、被操縱。但網際網路也一再證明,沒有人能一手遮網,長時間欺世盜名。某種力量能玩弄網際網路一時,但網際網路一定會強制恢復理性。網際網路與上世紀的廣播有本質區別,它不僅是媒介,它正在改變一切,包括人類自身。正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所說的,它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變量。更寬泛地說,中美兩國都在經受網際網路帶來的巨大考驗。也許這個巨大的變量最後能給我們帶來一點恢復理性的希望。
藉助網際網路,人類觀察世界的顆粒越來越細。同樣,因為網際網路,我們對歷史的了解越來越通透。歷史告訴我們,國家之間的競爭應該是理性的,只有偶爾的例外,那都是悲劇。裡根總統36年前在復旦演講時說:兩國長時間隔絕代價太大了。讓我們共同努力,讓中美之間的國家競爭,從人民到政府,永遠都守住理性的底線。
以上是我的發言,謝謝!
圖為1984年4月裡根總統訪問復旦大學。圖片由中國外文局前局長周明偉提供,當時周明偉是裡根總統與復旦學生座談會的主持人之一。
附中美智庫媒體視頻論壇參會嘉賓名單
中方嘉賓:
1、 王毅國務委員(視頻主旨發言)
2、 趙啟正 國務院新聞辦原主任
3、 傅 瑩 外交部原副部長
4、 吳海龍 中國公共外交協會會長
5、 郝 平 北京大學校長
6、 魏建國 商務部原副部長
7、 周明偉 中國外文局原局長
8、 黃惠康 中國駐馬來西亞前大使
9、 阮宗澤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10、 王 文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
11、 劉麗娜 新華社高級記者
12、 金仲偉 觀察者網總編輯
13、 王 棟 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執行主任
14、 劉 欣 中國國際電視臺主持人
15、 王 冠 中國國際電視臺主持人
美方嘉賓:
1、 基辛格 (Henry Alfred Kissinger) 美國前國務卿(視頻致辭)
2、 陸克文 (Kevin Rudd) 澳大利亞前總理、美國亞洲協會政策研究院院長
3、 坎貝爾 (Kurt Campbell) 美國前東亞、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
4、 董雲裳 (Susan Thornton) 美國前代理助理國務卿
5、 張之香 (Julia Chang Bloch) 美國首任亞裔大使
6、 芮效儉 (J. Stapleton Roy) 美國前駐華大使
7、 何瑞恩 (Ryan Hass) 前白宮國安會中國事務主任、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
8、 歐倫斯 (Stephen A. Orlins) 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會長
9、 李 成 布魯金斯學會桑頓中國中心主任
10、 拉 莫 (Joshua Cooper Ramo) 基辛格諮詢公司副主席
11、 柯偉林 (W. C. Kirby) 哈佛大學中國基金會主席、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前主任
12、 馬偉寧 (Brendan S. Mulvaney)美國國防大學中國航空航天研究院院長
13、 劉 悅 (Liu Yue)彭博新聞社大中華區總編
14、 埃力克(Ericson Baculinao)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駐京負責人
15、 蔣 欣 (Steven Jiang)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國際公司駐京負責人
16、 尹哉媛 (Eunice Jaiwon Yoon) CNBC亞太頻道駐京負責人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