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師生追思吳文俊:「始終覺得他是一個純粹的數學家」

2020-12-04 澎湃新聞

數學大師吳文俊去世後,5月8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學數學與科學學院組織了現場追思會,紀念吳文俊的離去。多名教師、學生到場,回憶了與吳文俊的點滴記憶。

學生們排隊悼念吳文俊。上海交通大學 供圖

開場前,現場播放了吳文俊生前談話的畫面。下午3點半,追思會準時開始,全程無人接打電話,根據事前安排,途中無人鼓掌。

上海交大數學科學學院院院長勵建書介紹吳文俊的生平後,首個發言回憶的是退休教師李喬,他曾在中國科技大學給吳文俊做過助教。

李喬用「化境」來形容吳文俊當年上課時的狀態。「他本人和他要講的內容完全是融合成一體。」李喬說,他聽過不少數學家上課,但「達到吳先生這個境界的,進入數學化境的絕無僅有」。

5月8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學數學與科學學院舉行紀念吳文俊追思會。澎湃新聞記者 周航 圖

李喬回憶,他當時大學剛畢業,對於吳文俊講的代數幾何也不是很懂,寫信去問,得到了吳文俊滿滿兩張紙的認真回答,讓他非常感動,留下深刻印象。

數學科學學院教授王維克回憶了兩次和吳文俊打交道的經歷。他尤其感觸吳文俊的平易近人。

上海交大110周年和數學系80周年時,他分別兩次赴京,探望吳文俊,贈送紀念品,並請他題字。王維克回憶,同行的學生懷著崇敬的心情前往,回來則感慨「大數學家也住在這樣的房子裡」。

他回憶,吳文俊住的房子很小,但很乾淨,就像普通城市人家。在家裡,吳文俊和夫人平常用上海話對話。只有牆上的題詞,以及一些和國家領導人的合影,才能讓旁人意識到這個老人的不平凡。

王維克說,談話過程中,絲毫不會感受在和一個學術巨人對話,「就跟一般的老人對話,你會感覺非常舒服。」出門的時候,吳文俊也堅持送到門口。

「我們知道吳先生擔任過數學界的領導,但是他的言語中始終看不出是一個領導,始終讓你覺得他是一個純粹的數學家。」 王維克說。

學生們寫下哀思之語。上海交通大學 供圖

上海數學科學學院數學系系主任章璞回憶,2000年吳文俊獲得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獎第二天就回到了中國科技大學,「說要來感謝同事、同學們,就回到了科大。」

章璞當時在中科大負責教學方面的事務,參與了陪同,對於吳文俊的言行同樣印象深刻,「吳先生為人就像一個慈愛的長輩,非常的謙虛。」上海交大數學科學學院數學研究中心主任武同鎖特別提到了吳文俊在中國古代數學史上的貢獻。

「現在看來吳先生在中國古代數學史研究上做出非常大的貢獻,還主編了一系列的關於中國數學史方面的一些專著,為中國古代數學爭得榮譽。」 武同鎖說,他這一代人很多人,對中國古代數學的了解,正是從那時候開始的。

「後面當我們做了教師給學生上課的時候,我們只要有機會就會在課上面引述吳老的觀點。」 武同鎖還認為,吳文俊在拓撲學上舉世矚目的吳(第一)公式,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變得具體可算,便和中國古代數學思想方法一脈相承。

青年教師代表王增琦回憶,自己第一次知曉吳文俊是在大學的暑期拓撲班上,老師帶來一本書,吳文俊剛剛出版的《數學機械化》,「書寫的思路簡明扼要,對於初學者來說是欲罷不能的挑戰,那門課進者和聽者都感到酣暢淋漓。」

後來,從別人口中,王增琦也聽到了更多關於吳文俊的故事。20世紀70年代,吳文俊快60歲了,卻天天上機房,每天都是排隊練習上機最早的人,也是離開機房最晚的人。

「就這樣一步步的積累、驗證,使得他開創了偉大的數學機械化證明這一個新領域、新方向。」 王增琦說,吳文俊雖然已經故去,但書還在,不斷創新開拓的故事也會傳誦下去,激勵一代代的學子奮鬥。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對吳文俊孩子般的笑容印象深刻,「從他的笑容當中可以體會到他精神世界的富裕,好像特別滿足。」林忠欽勉勵在座的師生,傳承吳文俊的科學精神和報國情懷,勇攀高峰、再創輝煌,不負吳文俊一生的希望。

學生們祝福吳文俊老先生一路走好。上海交通大學 供圖

除了追思會現場,學生們也在校園裡集體緬懷這位數學大師。在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文俊路,學生們自發前來悼念。在帶有吳文俊頭像的路牌前,學生們擺上一束束雛菊,並寫道「吳老一路走好」。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緬懷| 數學家吳文俊
    由於他在拓撲學示性類及示嵌類方面的出色工作,吳文俊與華羅庚、錢學森一起榮獲 1956 年國家第一屆自然科學獎的最高獎——一等獎,並於 1957 年增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院士)。1958 年吳文俊被邀請到國際數學家大會作分組報告(因故未能成行)。 1976 年,吳文俊在中國古算研究的基礎上,開拓了機械化數學的嶄新領域。
  • 西電焦李成教授榮獲2020年吳文俊人工智慧傑出貢獻獎
    12月10日,2020年吳文俊人工智慧科學技術獎正式揭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部主任、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人工智慧學院教授焦李成榮獲吳文俊人工智慧傑出貢獻獎。踐行西遷精神,奮戰科研、教育第一線焦李成自上海交大本科畢業後就在西安交大攻讀研究生
  • 上海交大師生寄語黨代會,共話學校發展新願景
    在全校師生醫務員工的熱切期盼中,中國共產黨上海交通大學第十一次代表大會即將召開。值此大會到來之際,學校師生紛紛寄語、表達期盼,預祝大會圓滿召開,共話學校發展的美好藍圖。
  • 他屢次被外國質疑,為中國多次贏得世界級數學成就,自認為是笨人
    他就是享譽世界的數學家,人民科學家——吳文俊。從「吳公式」到「吳方法」,取得如此多的成就,吳文俊卻自稱「笨人」,他在很多地方不求甚解,一輩子只研究數學一件事。今天,我和你聊聊「笨人」數學家吳文俊的人生傳奇。
  • 追思夏禹生先生!他曾連續多年登臺指揮《東南大學校歌》
    追思夏禹生先生!他至今記憶猶新的是在四牌樓大禮堂內師生演出交響合唱《黃河大合唱》以及之後在南京巡演時的輝煌時刻。每次去夏老師家拜訪,他也總愛翻出黑白舊照分享青年往事,大學時代的老師身著西裝,玉樹臨風,顯出一派清秀儒雅。2012年,東南大學舉辦首屆「東南大學新生文化季」閉幕式暨新生文藝匯演,邀請夏禹生教授首次登臺指揮中央大學時期校歌《襟江枕海甲東南》和《東南大學校歌》作為重磅壓軸。
  • 「上海交大特色」社會服務合作體系愈發完善
    廣大師生醫務員工始終保持著積極向前、求真務實的態度,將使命記心上,將任務扛肩上,將汗水灑地上,將成果用在重器上,為國家發展貢獻了交大智慧,投身基層、融入區域發展,向實踐學習,向人民群眾學習。  擔當責任,始終心系駐守師生  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心繫長期在外駐守開展科研工作的交大師生。上海交大雲南(大理)研究院的核心團隊是學校牽頭實施的國家水專項洱海項目團隊。學校領導多次赴當地考察和指導研究院的發展,對研究院重點工作給予了指導。
  • 《一個數學家的辯白》:真正純粹數學家的數學思想
    作者從自己的角度談論了數學中的美學,給眾多數學「門外漢」一個機會,洞察工作中的數學家的內心。作者還討論了數學的本質與特點、數學的歷史及其社會功能等諸多話題。該書被稱為是「用優雅的語言對數學真諦進行了充分的揭示」,原汁原味地向讀者展示了一位真正、純粹的數學家的數學思想,是數學的經典讀物。
  • 上海交大校長畢業致辭為製衣女工點讚:敢於夢想的人始終堅強
    凌文談到,母校上海交大不僅教會了他知識和技能,更給予了他一往無前的勇氣和從容不迫的心態:「欲成一等學問、一等事業、一等人才,必先砥礪一等品行。」沒有金融學歷,卻成長為中國工商銀行總行第一位全國勞動模範;沒有財會學歷,卻成長為全球500強公司的財務總監;沒有能源、礦業學歷,卻成長為世界最大的煤炭綜合能源公司的總經理。
  • 上海交大師生堅信:終能撥開雲霧見青天,在最美好的季節裡重逢
    人民網上海3月9日電(葛俊俊)為將高校思政課教學優勢轉化為防疫鬥爭的強大力量,3月9日下午,教育部社會科學司、人民網聯合舉辦了「全國大學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課」。上海交通大學師生「雲端」相聚,準點收看了這場思政課。
  • 清華、上海交大、大連理工師生接力講述追夢之旅|...
    作為清華男籃隊員,他在2020年獲CUBA全國總冠軍。年初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清華男籃隊員們在各自家中進行線上訓練。最終,他們一場場拿下比賽,捧回CUBA全國總冠軍獎盃。他說:「因為疫情,我們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家、在線上完成訓練。之前我可能是因為熱愛籃球而去打籃球,慢慢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可能覺得在校隊裡打球是為清華大學爭榮譽。」張禮,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
  • 擁抱數學純粹的本質—《一個數學家的辯白》
    《一個數學家的辯白》(英語:A Mathematician's Apology)是一篇由英國數學家G·H·哈代在1940年所寫文章,在當年11月首次出版。這篇文章可以說是哈代本人的自傳。哈代從自己的角度,談論了數學中的美學,給了門外漢一個機會以洞察工作中的數學家的內心。
  • 上海交大黨委書記率隊去西安交大交流了
    上海交大黨委書記率隊去西安交大交流了 2020-12-01 20: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深度解密上海交大安泰新銳EMBA招生項目
    基於此,交大安泰經管學院院長助理、EMBA項目主任任建標坦言:「在新技術驅動下快速變革的時代,商學院只有不斷創新變革,才能生存與發展。交大安泰EMBA始終在進行創新變革。我們項目的精神、願景、使命和培養目標將與課程體系形成完整映射關係,為持續創新提供更多動力。」
  • 從考「零」分開始的數學家:吳文俊
    在作曲家手中會變幻出扣動心弦的樂章;在計算機專家的手中,除了計算還可作畫筆;在數學家的手中,可以精確解讀、解答、解決世界的變化與玄機。數字,這是多麼偉大而間接的符號!這是人類最偉大的創造發明!上初中後,學習幾何知識,老師講:古希臘數學家歐幾裡得寫出了《幾何原本》,還有畢達哥拉斯也是大數學家……總之,在數學發展的長卷中,在數學教科書裡,中國人的名字少之又少,因此,在這些著名數學家名字中方塊字尤為顯眼。今天讓我們了解一位這為數不多的中國人中一位,他就是吳文俊。《讓數學回歸中國:吳文俊傳》這本書讓我們看到數學領域中中國的驕傲。本書作者何琳娟,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
  • 獨家專訪 | 純粹數學家——認識許晨陽
    這位在代數幾何領域以突出的研究成果飽受國際同行讚揚的數學界新一代領軍人物,儘管已有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中國青年科技獎、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拉馬努金獎等諸多榮譽加身,但他卻始終謙虛地強調:「我不是什麼數學家,只是一名數學工作者,探索數學是我的興趣所在。」
  • 上海交大醫學院戰「疫」系列書籍發布
    圖說:上海交大醫學院戰「疫」系列書籍發布新民晚報訊(通訊員 雷禹 童寬 記者 易蓉)昨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交醫戰疫》畫冊和《交大醫學戰疫2020》《醫路聆聽交醫最美逆行紀事》正式發布,該戰「疫」系列書籍是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全體醫務師生員工自除夕夜以來,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忠實見證
  • 上海交大志願者齊心服務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高齡研究生」在進博重返青春經層層選拔此次進博會交大志願者一共239名,其中交大醫學院102名志願者,參與迎博辦博的各項服務保障工作。在最終上崗服務的171名志願者中,碩博士研究生超六成。在上海11名博士志願者中,交大更是佔有4席,可以說是一支高學歷高知識的隊伍。
  • 上海交大醫學院發布戰疫畫冊及叢書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雷禹、童寬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燁捷)日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正式對外發布《交醫戰疫》畫冊和《交大醫學戰疫2020》《醫路聆聽交醫最美逆行紀事》系列叢書。據悉,劃策和叢書由黨委宣傳部、學生工作指導委員會於今年3月起組織編寫,通過交流採訪、專題約稿等形式集結成冊。
  • 美國科學院院士朱健康做客第118期大師講壇與交大師生交流「如何...
    3月13日,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學術所長,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美國科學院院士朱健康在閔行校區圖書信息樓做客第118期大師講壇,為交大師生帶來題為「如何建立好的生物學研究體系」的精彩報告。本次講座也是農業與生物學院六十周年院慶系列學術活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