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生物活性pDNA複合物的電紡明膠基質

2021-01-20 易絲幫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含生物活性pDNA複合物的電紡明膠基質

DOI:10.1016/j.ijbiomac.2020.01.252

靜電紡絲技術的最新進展為再生醫學提供了一系列複雜的支架。為了探索構建具有功能基因表達系統的生物活性支架的可能性,研究了帶有質粒DNA(pDNA)複合物的電紡明膠墊。首先將pDNA與脂質修飾的聚乙烯亞胺(PEI)進行縮合,以形成包含聚天冬氨酸(pAsp)添加劑的複合物,然後將複合物在明膠溶液中混合後進行電紡。pDNA複合物大小為82 nm,ζ電位為+20 mV,均勻地包裹在纖維直徑約150至350 nm的墊子中。基於對人成肌細胞(C2C12)和小鼠成骨細胞(MC3T3-E1)的GFP表達,含pAsp的添加劑複合物在溶液中顯示出顯著提高的轉染活性,將其包封在電紡纖維墊中後,該活性也得以保留。明膠與聚乙二醇的靜電紡絲可提高轉染效率,這是由於pDNA包封率的增加(約71%)。為了進一步驗證基因激活的墊子,編碼BMP-2的pDNA在C2C12和MC3T3-E1細胞中顯示出強大的鹼性磷酸酶(ALP)誘導作用,作為成骨分化的標誌。得出的結論是,使用含生物活性的pDNA複合物構建明膠纖維墊是可行的,並且這種纖維墊有助於多種組織的再生修復。

圖1.不含(A)和含pDNA複合物(B)的電紡凝膠(PBS:EtOH)纖維墊的SEM圖像;不含(C)和含pDNA複合物(D)的凝膠(TFE)纖維墊;不含(E)和含複合物(F)的Gel-PEG50纖維墊(比例尺=2μm)。

圖2.含Cy3-pDNA複合物的電紡纖維墊的共聚焦螢光顯微鏡圖像;凝膠(PBS:EtOH)(第一行),凝膠(TFE)(第二行)和凝膠-PEG50(第三行)。所有比例尺均為20μm。

圖3.4和8μg pDNA負載的3種不同墊子的pDNA包封效率(A)。在墊子中電紡的游離pDNA、游離pDNA複合物和pDNA複合物的粒徑和ζ電位(B)。

圖4.C2C12細胞的體外轉染。含或不含pAsp添加劑的GFP複合物負載電紡凝膠(PBS:EtOH)轉染率的螢光顯微鏡圖像(A)和流式細胞術分析(B)。

圖5.MC3T3-E1細胞的體外轉染。含或不含pAsp添加劑的GFP複合物負載電紡凝膠(PBS:EtOH)轉染率的螢光顯微鏡圖像(A)和流式細胞術分析(B)。

圖6.C2C12細胞的體外轉染。電紡pDNA複合物負載Gel-PEG纖維墊的螢光顯微鏡圖像(A)和流式細胞術分析(B)。與GFP負載Gel(TFE)墊相比,*p<0.05。

圖7.電紡pDNA複合物負載Gel(PBS:EtOH)和Gel-PEG50纖維墊對(A)C2C12和(B)MC3T3細胞的ALP活性。與未處理的相比,*p<0.05,與游離BMP-2聚合物相比,#p<0.05。

相關焦點

  • Molecules:摻氧化鋅/氧化石墨烯的電紡明膠墊的製備及其抗菌活性
    Molecules:摻氧化鋅/氧化石墨烯的電紡明膠墊的製備及其抗菌活性DOI:10.3390/molecules25051043當前的傷口敷料抗菌活性較差且難以降解。因此,迫切需要可生物降解和抗菌的敷料。在本文中,研究者使用水熱法和並排靜電紡絲技術製備了摻有氧化鋅/氧化石墨烯(ZnO/GO)納米複合材料的明膠墊。通過場發射環境掃描電子顯微鏡(FESEM)、能量色散X射線光譜(EDX)、X射線衍射法(XRD)和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FTIR)對所製備纖維進行了表徵。結果表明,明膠纖維具有良好的形貌,ZnO/GO納米複合材料均勻地分散在纖維上。
  • 電紡纖維在生物傳感器方面的研究進展
    生物傳感器是一種使用生物元素來識別環境中的目標,並發出可處理成可用讀數信號的分析裝置。電紡纖維的高表面積使其可用於將生物元素暴露於環境中以進行更靈敏的檢測。將生物元素負載到電紡纖維上,包覆技術都有其優缺點。除了作為生物元素的載體之外,電紡纖維還可以用作提高生物傳感器性能的組分。
  • 【實驗方法】明膠酶譜法檢測 MMP 活性
    細胞外基質( extracellular matrix , ECM )是由大分子構成的錯綜複雜的網絡。為細胞的生存及活動提供適宜的場所,並通過信號轉導系統影響細胞的形狀、代謝、功能、遷移、增殖和分化。基質金屬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可以降解細胞外基質成份,需要Ca2+、Zn2+等金屬離子作為輔助因子,是一組具有許多共同生化性質的可降解細胞外基質的酶。基質金屬蛋白酶2(MMP2)主要降解IV型膠原,基質金屬蛋白酶9(MMP9)可以降解彈性蛋白、膠原蛋白、明膠和纖維蛋白等細胞外基質的成分。
  • 基質金屬蛋白酶MMP2/9活性檢測試劑盒,基本原理及注意事
    基質金屬蛋白酶MMP2/9活性檢測試劑盒,基本原理及注意事 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 2015/6/23 10:51:22 圍觀340次
  • Sci:電紡聚合物生物材料
    這些顯著的特性賦予電紡基質廣泛的理想性能以滿足先進生物醫學應用的要求,如藥物載送、組織工程支架、傷口癒合、傳感器、增強、吸聲和過濾等。與其他形態相比,由微/納米纖維組成的電紡基質具有極高的比表面積,可以與細胞相互作用,是細胞粘附和增殖的理想材料。
  • 含天然GAGs、GAG模擬物電紡支架用於MSCS軟骨形成的比較研究
    :含天然GAGs和GAG模擬物的電紡支架用於人間充質幹細胞軟骨形成的比較研究DOI:10.1007/s10439-020-02499-9關節軟骨具有有限的癒合和自我修復能力。關節軟骨的損傷變得不可逆轉,從而導致骨關節炎,這可能會影響一個人的生活質量。
  • 電紡赤鐵礦/紫杉醇複合材料的微觀結構和磁性
    :電紡赤鐵礦/紫杉醇複合材料的微觀結構和磁性DOI:10.1007/s10854-020-03526-0研究了電紡赤鐵礦/紫杉醇複合材料的相組成、顯微結構和磁性。以相對於鐵為0至10mol%的銅開始合成樣品。在空氣中加熱到600℃時,參照電紡纖維的圓形保持不變,而在700℃時,額外形成了中空子結構。在這些參照樣品中,通過XRPD檢測到赤鐵礦相的存在。
  • 電紡纖維作為一種治療骨疾病的新型方法
    :電紡纖維作為一種治療骨疾病的新型方法DOI:10.1080/17425247.2020.1767583現有的外科手術治療材料對高能量創傷造成的損傷的治療效果較差,這些疾病包括長時間的骨缺損、神經纖維斷裂以及修復後血管肌腱反覆痙攣或粘連。由於其三維結構,載有藥物的電紡纖維已成為治療骨科疾病的新型聚合物材料,具有良好的控釋性能和與局部組織的高親和力。
  • 視野| Bruce Rittmann教授 --生物膜、活性基質與我
    他開發了活性汙泥法的相關計算方法,也是最早提出微生物燃料電池(Microbial Fuel Cell, MFC)的學者之一。作為微生物研究的國際領導者,目前他專注於可再生生物能源的創新研究,包括運用厭氧微生物將生物質轉化成甲烷、氫氣或者電能,另一大方向就是運用光合細菌生產液態燃料。
  • 何紅兵:松力誘導組織再生的親水性靜電紡生物材料具有四大特點
    中新網上海新聞4月16日電 (記者 繆璐)「遠見未來創見」第七屆東方疝論壇近日舉行,中國生物材料學會理事,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客座教授,上海松力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何紅兵在其「材料與前沿—材料學專題論壇」上,發表了題為《軟組織誘導性生物支架材料的臨床前和臨床研究》的演講,揭示了松力誘導組織再生的親水性靜電紡生物材料的四大特點。
  • 基質金屬蛋白酶抑制劑的研究進展
    基質金屬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一類鈣、鋅離子依賴的蛋白水解酶。研究表明,牙本質中含有明膠酶(MMP-2和MMP-9)、間質溶解素1(MMP-3)、釉質素(MMP-20)和膠原酶-2(MMP-8)等。全酸蝕和自酸蝕粘接系統都能夠激活MMPs,活化的MMPs能降解暴露的膠原纖維,導致混合層完整性被破壞。
  • 角膜基質等效物的高通量生物3D列印|3d列印|顯微鏡|細胞|螢光_網易...
    將人角膜基質細胞(Hcks)加入到優化的生物墨水中,列印出含有細胞的角膜基質等效物。印跡結構用100 mM氯化鈣交聯,用Hanks『s平衡鹽溶液洗滌,在37℃的成纖維細胞培養液中孵育。對列印的角膜進行活體死亡試驗、Alamar試驗以及纖維連接蛋白和肌動蛋白綠色標誌物的表達分析。列印的角膜能夠保持其結構、完整性和清晰度。
  • 年度重磅*頂刊Nature|生物3D列印構建新一代含基質類器官,首次揭示...
    然而,當前類器官與體內疾病的相關性仍然受到質疑,因為這種模型系統沒有考慮到大量因素,包括原生組織結構,微環境和基質(Stroma)等,當它們從組織的原生環境中移除時,大多數細胞的特徵都會發生變化。所以,含Stroma,免疫細胞及多細胞結構仿生的類器官構建一直是領域難題。
  • 無交聯絲素−明膠生物墨水用於軟骨組織工程的生物3D列印
    在功能組織替代物的製造方面,3D生物列印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然而,因為大多數生物墨水材料需要有毒的化學交聯,導致軟骨組織再造面臨巨大挑戰。絲素和明膠通過纏結和物理交聯相互作用。生物墨水在流變學和結構上進行了優化,以便在列印網格狀結構中提高列印效率。
  • 線粒體呼吸鏈複合物V活性檢測方法原理
    ATP酶主要有兩個結構域:F0為質子通道,由幾個膜蛋白構成,包括a、b、c、d、e、F6、A6L、OSCP(oligomycin sensitive conferring protein)等;和F1催化活性結構域,由水溶性的α3β3γδε蛋白構成。其最特徵性的酶活性是寡黴素敏感的ATP合成酶。複合物V的主要功能在於產生大部分細胞所需的能量ATP。
  • 東華大學莫秀梅教授等人:3D列印電紡纖維基軟骨再生支架
    三維(3D)纖維支架因為其纖維網絡可以有效地模擬ECM結構,調節細胞生物學行為,包括粘附、分化和基質沉積備受關注。靜電紡絲作為一種用途最廣泛的纖維製造技術,可用於製備可控制的納米纖維,可準確模擬ECM結構(如纖維膠原)。
  • AM 結構與功能的完美結合:絲素蛋白+明膠3D列印
    絲素蛋白和明膠作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材料,目前受到廣泛關注。鑑於絲素蛋白的列印性能較差,而明膠的機械強度較差,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敖英芳團隊研發製備出一種新的絲素蛋白-明膠墨水,通過這種墨水列印出具有最佳結構和功能的支架,其機械性能可達到半月板軟骨的強度,並成功修復兔半月板損傷。
  • 生物酶法明膠(上)
    改變明膠製備工藝早已是國際上明膠大公司關注的焦點。很多明膠公司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研究,希望可以縮短傳統明膠製備工藝周期,從而你達到節約水源、保護環境、提高效益、提升產品質量的最終目的。從20世紀50年代起,世界各國紛紛開展酶法明膠製備技術開發,其主要原理是採用生物酶作用於動物的骨和皮,降解其中的膠原大分子進行明膠生產。
  • 2020年15個心衰生物標誌物全面大盤點!
    心肌肌鈣蛋白 I (cardiac troponin I,cTnI)在游離狀態下極其不穩定,生理條件下,常同TnC形成複合物或形成cTnI-cTnT-TnC三元複合物。心肌損傷時釋放到血循環中後,cTnI-C-T可進一步分解為cTnI-C複合物和游離cTnI,而且cTnI-C是其在血液中的主要形式。
  • 《先進功能材料》:電紡納米纖維複合材料用於心臟組織工程
    Enge教授研究團隊,近日報導了一種模擬心肌細胞外基質微結構和導電性的新型複合纖維膜。為了實現對心肌細胞外基質的仿生,該複合纖維網由靜電紡絲技術製造而成,包含了膠原蛋白、透明質酸(HA)、導電聚合物聚苯胺(PN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