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阿爾泰打了敗仗,卻向朝廷邀功,雍正為何會妥協?

2020-12-04 達摩說

在《雍正王朝》中,在新疆駐守的阿爾泰被竄逃的羅布藏旦增端了大營,燒了糧食,還連帶著戰死了80多人。但阿爾泰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在奏摺上一通粉飾,反倒成了他打的一場大勝仗,還申請朝廷再調撥一萬石糧食給他。

而對於這件事的處理,雍正同軍機處的幾個大臣產生了分歧。雍正認為,阿爾泰戰敗不算什麼,但諱敗冒功卻是欺君行徑,主張將其交部議罪。

但是,軍機處的幾個大臣都沉吟半晌,不置一詞,顯然是有難言之隱,不敢說出來。張廷玉試探地提出:「倘若因為小敗而大懲,那麼大敗呢?即便撤換了阿爾泰,目前也沒有更合適的人選替代他。」

但雍正執意要處置阿爾泰,這時八爺胤禩終於開口了,他也認為不應處置阿爾泰,理由是:

第一,諱敗冒功是邊將積習,換了誰都是一樣的,想要輕易根除,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第二,阿爾泰是康熙爺西徵時的老軍務,不可謂不知兵。他能在大漠中堅守多年,足以證明他是忠忱之士。倘若因小過而重懲他,必然會寒了邊疆將士的心;

據此,胤禩提出一個可行性方案,即立即調撥糧食給阿爾泰,準其立功名單,然後令其相機乘勝追擊,並在密折上點明,這樣可以令其畏威懷德,為國盡忠。

雍正沉吟半天,雖然有些不情願,但他還是認可了胤禩的提議,並撥發糧草給阿爾泰。

之所以雍正會在這件事上向胤禩妥協,其原因有二:

第一,雍正雖然一直忌憚和懷疑胤禩,但在這件事上,胤禩的處理的確是最佳的。所以,這時的雍正還是充分展現出自己作為帝王的理性和隱忍,及時克制了自己的偏見,認可了胤禩的做法。

第二,軍機處所有大臣的集體意見也傾向於支持胤禩,就連一向支持雍正且謹言慎行的張廷玉都罕見地站在胤禩一邊,向雍正進言,雍正雖然是帝王,但幾位軍機大臣都不支持他,他也是胳膊擰不過大腿,只好妥協。

第三,雍正當然明白,阿爾泰該當處置,但從阿爾泰一事上,雍正卻看到了當時大清朝整體吏治敗壞的現狀。如果僅僅處置阿爾泰,而不徹底整頓吏治,像這種諱敗冒功、粉飾太平的行為仍會繼續出現,防不勝防。但是,整頓吏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必須贏得百官尤其是軍機處官員的支持,而強行處置阿爾泰不僅於事無補,勢必也會造成張廷玉等軍機大臣的離心離德,所以,雍正也只好在阿爾泰一事上暫時妥協,以贏得張廷玉、馬齊等官員的支持和信任,才能騰出手來徹底整頓吏治,扭轉官場不正之風。

相關焦點

  • 嶽鍾琪是嶽飛的後人,他敢向雍正承認麼?雍正為何敢讓他手握重兵
    但是不管你承不承認,查一查你的祖上,這是朝廷用人的手段之一。嶽鍾琪是嶽飛的第二十一世孫,是嶽飛的第三個兒子嶽霖的後人。 雍正百分之百知道嶽鍾琪的身份,但是他還是敢用嶽鍾琪,這就是雍正的特別之處了。畢竟嶽飛和女真族的祖先們,那可是水火不容的關係。
  • 雍正王朝中弘晝為何玩了出荒唐的「活出喪」?他是在扮豬吃大象!
    在雍正王朝中有一個「荒唐」阿哥,他就是雍正帝第五子弘晝,八王議政逼宮失敗以後,他也玩了一場「活出喪」的鬧劇,那麼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本期楊角風談雍正王朝:雍正王朝中弘晝為何搞了一出「活出喪」?背後隱藏他的奪嫡策略!
  • 雍正王朝:血洗江夏鎮,嶽鍾琪為何劃破臉?導演:噁心年羹堯
    導讀:作為「民族英雄」嶽飛的後人,歷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名將嶽鍾琪,在《雍正王朝》中的出場次數和橋段演繹並不多,對於其能夠在年羹堯之後接替大將軍一職,也沒有給予明確原因說明。但,作為雍正皇帝用以制衡年羹堯,確保其無法製造有效武裝政變的關鍵人物,嶽鍾琪的政治智慧和政治站位選擇,絕對不容小覷。
  • 雍正王朝:胤禵是「斃鷹事件」的最大輸家,為何卻最終選擇沉默?
    雍正王朝:胤禵是「斃鷹事件」的最大輸家,為何卻最終選擇沉默? 原標題:雍正王朝:胤禵是「斃鷹事件」的最大輸家,為何卻最終選擇沉默?
  • 無論是雍正皇帝,還是乾隆皇帝,為何都不敢重用嶽鍾琪?
    在四川的時候,和當地的其他官員發生矛盾,最終對方不是被斬首,就是被解職,只有嶽升龍一路高升,最主要原因還是在於他比較會打仗,而且比較識時務。所以成名就之後,就主動乞休,退下來了一直活到了康熙51年。
  • 雍正王朝:八爺以為勝券在握,結果八爺漏算一人,此人其實很機靈
    大家好十月今天接著給大家講述雍正王朝的故事,在上一回中我們說到八爺想趁老十三無暇外顧之際,一舉拿下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的兵權,以此來架空雍正。弘時在八爺面授機宜之後便拉著弘晝一起去見雍正,他拿弘晝當槍使是自己的小算盤。想著萬一東窗事發有一個人可以墊背,我們今天接著往下看。
  • 雍正王朝:叫花子出身的雍正頭號寵臣李衛,在歷史上果真如此嗎?
    歷史上的李衛人高馬大還是一個富二代出身李衛這個人物其實隨著《雍正王朝》和《李衛當官》等電視劇熱播,大家對他都有一定了解,尤其是二月河先生在小說中將李衛塑造成了乞丐出身,卻機緣巧合的李衛成了還是皇子的雍正手下的包衣奴才,替還是皇子的雍正辦了幾回事,展現出聰明機智一面從而成為了雍正手下得力幹將。那麼歷史上也是如此嗎?
  • 雍正王朝:李紱結黨亂政所說的「唯上智與下愚不移」是什麼意思?
    《雍正王朝》電視劇中有很多聖人之言。康熙也非常推崇聖人之言。在李紱、田文鏡互參案中,李紱朋黨一派所說的「唯上智與下愚不移」就是出自《孔子》,究竟是電視劇中所表達的那個意思麼?雍正:國庫空虛,百姓獨擔賦稅,這樣的成例,這樣的祖制,難道不應改麼?李紱一黨:不應該改,唯上智與下愚不移,這是聖人的話。雍正:那麼民為重呢,又是誰的話?
  • 雍正王朝:表面風光,背後裝孫子,沒落旗人那大爺在窮講究個啥?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第221篇文章:在《雍正王朝》中,有這麼一群人,沒有正式工作,沒事就是端著鳥籠子到處亂晃。茶館裡喝喝茶,吹吹牛,溜溜狗,鬥鬥蟈蟈,更重要的是,他們敢妄議朝政。沒錯,這群人就是沒落旗人,祖上曾經為大清立下了汗馬功勞,從而後代享受特權,一代一代傳了下來。
  • 雍正登基,收拾了老八、老九,為何放過老十?雍正:朕並不是怕他
    再加上雍正皇帝繼位初期,以皇八子胤禩為首的「八爺黨」始終對錯失皇位耿耿於懷,對雍正皇帝百般詆毀和掣肘。於是,本就「陰鷙熊猜」的雍正皇帝便開始了一場血腥殘酷的清算行動。 雍正元年,雍正皇帝將皇九子胤禟調出京城、駐守西寧;幾乎在同時,將皇十子胤俄「奪爵、逮京師圈禁」。 自此,雍正皇帝將皇八子胤禩徹底孤立,剩下的就是雍正皇帝為「刀俎」,而「八爺黨」為「魚肉」的過程。
  • 《雍正王朝》裡,康熙為何挖苦胤禛「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經典古裝劇《雍正王朝就以基層的府縣來說,官員們最常規的摟錢方法,就是「耗羨」,每年朝廷日常的錢糧徵收,被官員們以「耗羨」的名義玩命加徵,多出來的部分當然進了自己腰包。康熙前期時,「耗羨」通常不過加三四成,到了康熙晚期時,「耗羨」甚至加到了三四倍甚至十倍。以《清聖祖實錄》形容,康熙晚期的農民們「不苦於正額之有定,而苦於雜派之無窮。」
  • 雍正王朝:公選太子,鄔思道讓老四推舉胤礽,一箭三雕手段高明
    《雍正王朝》中胤礽被廢除後,康熙要求文武百官推選新太子,上書房三大元老重臣佟國維、馬齊都支持八爺,為何張廷玉支持廢太子胤礽,而四阿哥胤禛有爭位的想法,卻也要推舉廢太子胤礽呢?(此文只說劇,不說史!)讀懂帝王心術的高手在《雍正王朝》中,「九王奪嫡」實際上只分為兩派:太子黨和八王黨,老四胤禛和老十三阿哥是太子一黨,而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是一黨,而當時朝中呼聲最高的是八爺一黨。
  • 《雍正王朝》3場飯局,雍正的四菜一湯,太后奢華到沒邊了
    文/阿宏不管是楚漢爭霸時的「鴻門宴」,還是宋太祖的「杯酒釋兵權」,飯局總是古代帝王的一種手段,《雍正王朝》中除了康熙給佟國維設定一場精彩的飯局外,還有3場飯局對比,也相當的精彩。第一場是雍正的私人晚宴,宴會極為簡單,參與者只有雍正和李衛兩人。菜品極為簡單四菜一湯,外帶一窩米飯。我們來看這4道菜:燒豆筋,炒芹菜,紅燒素丸子,清炒豆芽,全是現在百姓的家常菜,湯就更簡單只是飄著幾個菜葉子的清湯。御膳房要做這菜說實話屈才了。雍正是出了名的冷麵皇上,狠起來連自己都不放過。
  • 乾隆為何不敢公布雍正死因?國家曾想發掘雍正陵寢後被專家叫停?
    誰會毒害雍正帝既然雍正帝是中毒而亡,那麼誰會毒害雍正帝呢?雍正帝繼位後,大肆收拾自己的兄弟,連他的親兄弟十四阿哥允禎都沒有放過,可以說雍正帝在繼位之後,他當初的政治對手這些兄弟和那些王公貴族基本都被他整垮,不存在還有能力給他下毒的可能性。
  • 《雍正王朝》裡壞水最多的老九胤禟,正史上最後到底什麼結局?
    看過電視劇《雍正王朝》的朋友,對於裡面的那個老九胤禟,應該是印象十分深刻的。在這部劇裡,好像八爺黨所有的壞招,都是他提出來的,簡直就是一個壞透了的壞胚。但實際上,正史上的九阿哥胤禟,其實和電視劇裡表現的還真不太一樣。
  • 《雍正王朝》演員集錦,配角雖沉寂,配音那是相當給力
    人說,一將功成萬骨枯。這話放在很多影視劇裡也一樣,有的大紅的劇火了導演、火了主演、火了反派,同樣表現出色的大部分配角卻一個個歸於沉寂。在這方面,87版《紅樓夢》算一個,大部分演員一輩子的影視劇巔峰就是《紅樓夢》。筆者今天要說的《雍正王朝》也算一個。
  • 影視劇題材死啃雍正 展現觀眾的另類歷史觀
    閻王籤上自己的名字,嘆了口氣,「雍正比我這個閻王還忙。」前年,雍正向「閻王」頻頻告假,到橫店兢兢業業拍了一整年的電視劇。去年,電視螢屏上從年初的《宮鎖心玉》、年中的《步步驚心》、年底的《甄嬛傳》,眼看著今年,他還會在湖南衛視將播的《宮鎖珠簾》裡坐鎮。
  • 雍正王朝中五個意味深長的小細節,個個都是人精一舉一動大有深意
    《雍正王朝》是一部經典的劇作,劇情精彩、細節豐富,裡面的演員貢獻出了極為精湛的演技,其中細節更是意味深長,讓人回味無窮。只有反覆觀看,仔細分析,才發現一舉一動皆有深意,個個都是人精,一舉一動大有深意。一.雍正的細膩心思因為重新舉薦廢太子,十三爺與十四爺打了起來,因為言語衝撞,氣得康熙拔劍要殺了老十四。這時四爺前去制止,徒手抓住了康熙的劍。事後,德妃帶著老四老十四兩個兒子去給康熙請罪,四爺這時候故意把受傷的手放在了門檻上,好讓康熙看到。
  • 雍正王朝:年羹堯對胤禟前倨而後恭有何用意,他不怕得罪八爺黨嗎
    在《雍正王朝》中年羹堯殺掉富寧安後樹立軍威,穩做大將軍之位,成了西北地區的土皇帝。但同時,他也成為了雍正的心腹之患。當初年羹堯出任四川巡撫,雍正就擔心他居功自傲。現如今,他手握二十萬大軍,更是讓雍正坐立不安。為了制衡這位大將軍,雍正派出十名御前侍衛前往西北大營。
  • 清朝道教大衰落,只有雍正還信道
    清初的皇帝之中,順治、康熙、乾隆對道教殊無好感,只有雍正皇帝還算篤信道教。雍正自幼信佛,自號「圓明居士」。他後來信道,有一定的機緣巧合因素。在康熙晚年的時候,雍正家臣戴鐸到福建任知府,經過武夷山時,遇到道士賈士芳。戴鐸早聽說過賈士芳道法高深,於是向他詢問雍正的前程。賈士芳只是默默地寫下一個「萬」字。戴鐸將這事匯報給了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