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表面風光,背後裝孫子,沒落旗人那大爺在窮講究個啥?

2020-12-02 楊角風發作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第221篇文章:

在《雍正王朝》中,有這麼一群人,沒有正式工作,沒事就是端著鳥籠子到處亂晃。茶館裡喝喝茶,吹吹牛,溜溜狗,鬥鬥蟈蟈,更重要的是,他們敢妄議朝政。

沒錯,這群人就是沒落旗人,祖上曾經為大清立下了汗馬功勞,從而後代享受特權,一代一代傳了下來。

而在劇中,這類人的佼佼者,又非那大爺莫屬,只要他一出場,基本都是享受眾星捧月般的待遇,用現在的話講,說他是明星,是網紅,也不為過。

那麼這個那大爺究竟是什麼來頭,為什麼這麼講究?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第221期:雍正王朝最無腦的一群人,沒落旗人那大爺,為什麼深受眾人追捧?

一、

提到那大爺,就不得不提一下那大爺經常出沒的伯倫不歸酒樓,這個酒樓可不一般。

可以說整個京城內,除了皇宮和各王爺的王府以外,這個酒樓是最重要的地方,它是宮裡跟民間的接觸點。

劇中的很多重大事件也是在這裡發生的:

比如雍正帝即位之後,開了一場恩科,副考官李紱就是在這座酒樓裡遇到了賣試題的人;比如還是這場科舉,一甲前三名的王文昭、尹繼善、劉墨林就是在這裡遇到了神秘道士預測了恩科結果;再比如,當初李衛被年羹堯帶走後,坎兒就是跑到了伯倫不歸酒樓買醉,被老八胤禩的管家收買的;甚至於,老九、老十、老十四還在伯倫不歸酒樓聽小黃曲,得知消息的雍正帝大罵:

「多行不義必自斃!」

這個伯倫不歸酒樓,在劇中可謂是京城第一酒樓,就類似於現在北京的北京飯店,上海的和平飯店,南京的金陵飯店一樣。

當然,一般人是吃不起的,能到這裡吃飯的都是達官貴人,或者是文人雅士。話說當初王文昭、尹繼善、劉墨林三人就是在伯倫不歸酒樓二樓吃飯,跟老九、老十、老十四是同一個屋子,所以,我前面就講過了,這三個人不簡單哦。

而作為伯倫不歸酒樓的常客那大爺,其身世就更加不一般了!

二、

我們再來看一下那大爺的出場,就明白其身份之高貴了:

當時在伯倫不歸酒樓吃飯的,也是一群有身份的旗人,比如那個常七爺,進門的時候店老闆還給他請安呢。其他人也是圍著他轉,說盡了奉承之話,那小譜擺的,那叫一個講究。

可是,那大爺一出場,不僅其他人都站起來迎接,連這個有譜的常七爺也趕緊去巴結,甚至在得知剛贏的那隻蟈蟈是那大爺的後,馬上掏出來要還給他。

而那大爺的講究就更甭提了!

這傢伙出門是自帶茶葉的,不僅自帶茶葉,還自帶鏤空棗紅茶壺,連小二都親切地問:

「那大爺,您今兒又帶什麼茶了?」

今天那大爺帶的茶可不了得,當然,這也是他自己講的:

「這是『松針兒』,全福建一年也就產那麼三四斤!」

不過那大爺說這話的時候,除了小二在聽以外,其他的人仿佛不怎麼在意,於是那大爺提高嗓門一把拉住了小二:

「記住,要用銀碳熬水,要用蟹眼火。」

火分大火、中火、小火、微火、魚眼火、蟹眼火……不用我(楊角風)解釋了吧?

顯然,周圍的人仍然不怎麼鳥他,不過,有一個細節就是,閔四跟那大爺講借的蟈蟈輸了。那常七爺立馬就聽到了,趕緊跑過來請罪,可見大家雖然不認同那大爺顯擺的話,但暗中還是在聽著的。

三、

連裝蟈蟈的葫蘆都是「奪天地造化之功」的那大爺,這次到伯倫不歸酒樓來為的什麼呢,難道就為了被追捧?

當然不是,他是來替老八胤禩一夥,來散布謠言,來打輿論戰的。

他讓大家眼睜睜看著自己手中的「大將軍」獲勝,隨後再解釋獲勝的原因。原來那大爺作弊了,通過作弊捏葫蘆,這才讓蟈蟈叫了五聲,由此告訴大家:

「你我都同在這北京城,有些事情我知道,你們就未必知道了。」

意思就是說,很多事我們大家都看到了,但是眼見不一定為實,只有像我這樣有小道消息的人,才知道真相。

隨後,那大爺就傳播了「先帝遺詔」的謠言,說當今的雍正帝其實篡改了遺詔,將「十四」改成了「第四」,眾人恍然大悟。

就這麼一群不學無術的八旗子弟,自視清高,遊手好閒,不種地,不納稅。身為大清寄生蟲的他們,沒事還敢妄議朝政,終於惹得雍正帝不高興了,一怒之下讓他們都去種地。

消息一出,那常七爺都抹開的眼淚了,說著大清江山就是他老爺爺,他爺爺,他爸爸打下來的,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憑什麼讓自己去種地啊?

有人講,這可是皇上親自下的命令,立馬眾人閉口不言了……

此時的那大爺又不適時宜的出現了!

這時候有一個細節,那就是老八、老九、老十他們三個也在伯倫不歸酒樓二樓喝酒呢。

四、

那大爺這次出現後,跟眾人講了一個道理:

他提到雍正帝此舉是違反了祖制,祖宗是天,皇上是地,順治帝定下的規矩,連康熙帝都不敢違背,雍正帝算什麼,我們要堅決抵制!

那大爺最後一次出現,仍然是在伯倫不歸酒樓,不過這次就不裝爺了,開始裝孫子了。幾乎是一直追著老九和老十,一口一個九爺、十爺的叫著,低頭哈腰地向老九和老十請教,種地的事到底該怎麼辦?

最後老九胤禟告訴他:

「這不會種地,還不會租給別人嗎?」

由此可見,那大爺就是老八胤禩一夥的輿論代言人,是用來引導輿論的:

那大爺,漢姓姓那,排行老大,故稱呼那大,因為身份「尊貴」,人們稱呼他一聲「爺」,當然在老九胤禟面前,他只能叫那大。

常七爺,漢姓姓常,排行老七,因為身份「尊貴」,人們稱呼他為常七爺。

還有一個旗人,叫閔四,就是輸給常七爺蟈蟈的那個,漢姓姓閔,排行老四,但實力不行,所以人稱閔四,沒有「爺」。

而這三個人中,真正能代表沒落旗人的,並不是那大爺,也不是閔四,而是常七爺。他才是旗人的代表,這也是雍正帝和老八胤禩一夥,爭奪的關鍵人物。

在雍正帝做表率耕地的時候,常七爺和另一位旗人就赫然在列,顯然他才是真正有身份的人,而不是那個什麼那大爺,不然,雍正帝不會請他前去觀摩。

五、

其實,現實中,那大爺這種人真的是太多太多了:

祖上富裕不富裕這不清楚,但到他們這一代,肯定是沒落了,但肚子裡多多少少還有有一點貨的,但絕不會太多。

這類人,往往自稱有什麼內部消息,或者跟朝廷某某大員關係好,到處賣弄,以此謀取私利。但其實,他所謂的內部消息並不代表是朝廷消息,他所謂的某某高官,也代表不了政策。

但人們不願意相信正規的消息來源,偏偏愛聽信這種人的小道消息,最終被他坑了,還不自知。

而那大爺這類人又非常的講究,他所謂的講究,可不是說他真的有錢,或者真的有才,不過是花架子,忽悠人的把戲。像什麼「松針兒」,誰知道,誰見過,是不是地攤上買的?什麼葫蘆,什麼蟹眼火,什麼鏤空棗紅茶壺,估計把家裡值錢的東西全帶在身上了。

比如,這些年風靡各大平臺的大師,舉個小領域的,比如畫畫的,你正兒八經的擺開架勢,拿著筆畫畫行不?

不行啊,那樣顯得我多俗,我就得用屁股畫畫,就得用注射器畫畫,就得用鬍子,甚至胸部畫畫。不管畫的畫好不好,陣勢得擺開,最好畫之前先打一陣太極拳,先唬住別人再說,而這類人,還總是有一大群無腦粉絲追隨。

這類人,靈魂沒學到,細節卻窮講究,留個小鬍子,戴個西瓜帽,穿個復古的衣服,走起路來仙風道骨一般,說起話來,雲裡霧氣,不過是奪人眼球罷了。

這類人代表不了群眾,也無法引導社會輿論,以為自己有特權,但往往在一聲聲的阿諛奉承中迷失了自我,不用說,那大爺的結局一定很慘。

當然,那大爺們也是有後代的,骨子裡還是有特權意識,以為自己說的話就是真理,連唱什麼歌都能給扣個農民(意思是低俗,當然農民這個詞可不低俗)的帽子。

這些人的東西,俺是欣賞不了,就像那些用屁股,用注射器,用鬍子畫出來的畫,俺是看不出有啥意義。同理,那大爺的銀碳、蟹眼火熬水,泡出來的茶真的就好喝?

有這工夫去種種地多好,究竟在窮講究個啥呢?

倒是很多很多無腦旗人,卻一直在追捧著那大爺,只是那大爺不會明白,這些人表面是一套,背後又是另一套。就像常七爺,嘴上喊著絕不種地,回頭,就屁顛屁顛跑去學習雍正帝種地去了……

所以,老八胤禩一夥利用那大爺傳播謠言,還真不一定能唬得住老百姓哦。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看雍正王朝,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喜歡就關注吧!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中弘晝為何玩了出荒唐的「活出喪」?他是在扮豬吃大象!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第97期)   上一期我們講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旗人那大爺,他還是一個知識分子,不過就喜歡窮講究,喜歡顯擺,也是他傳播了雍正帝是篡位的謠言。   當然,這背後其實是一股力量在推動,目的也是極其兇惡的。
  • 《雍正王朝》演員集錦,配角雖沉寂,配音那是相當給力
    這話放在很多影視劇裡也一樣,有的大紅的劇火了導演、火了主演、火了反派,同樣表現出色的大部分配角卻一個個歸於沉寂。在這方面,87版《紅樓夢》算一個,大部分演員一輩子的影視劇巔峰就是《紅樓夢》。筆者今天要說的《雍正王朝》也算一個。客觀說《雍正王朝》整部電視劇裡幾乎沒有短板演員的存在,每一個演員不論角色大小普遍表現很好,這和導演有關也和演員本身素質有關。
  • 《雍正王朝》裡,康熙為何挖苦胤禛「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經典古裝劇《雍正王朝康熙這輩子,常把「清勤慎」作為考核官員的標準,「清廉」更是頭等標準,但發展到康熙晚期,大清各級官員,卻是相互請託送禮成分,只要逢年過節,就要找個名目送一送。比如見上司要有「見面禮」,過節要有「年禮」,離任就任要有「別禮」。那不送行不行?那可是「以饋送之厚薄,定官評之賢否」?想升遷?就得咬牙往外送。
  • 《雍正王朝》3場飯局,雍正的四菜一湯,太后奢華到沒邊了
    文/阿宏不管是楚漢爭霸時的「鴻門宴」,還是宋太祖的「杯酒釋兵權」,飯局總是古代帝王的一種手段,《雍正王朝》中除了康熙給佟國維設定一場精彩的飯局外,還有3場飯局對比,也相當的精彩。第一場是雍正的私人晚宴,宴會極為簡單,參與者只有雍正和李衛兩人。菜品極為簡單四菜一湯,外帶一窩米飯。我們來看這4道菜:燒豆筋,炒芹菜,紅燒素丸子,清炒豆芽,全是現在百姓的家常菜,湯就更簡單只是飄著幾個菜葉子的清湯。御膳房要做這菜說實話屈才了。雍正是出了名的冷麵皇上,狠起來連自己都不放過。
  • 歷史上的「斃鷹事件」,遠比《雍正王朝》精彩,事件真相到底如何
    問:歷史上的「斃鷹事件」,遠比《雍正王朝》精彩,事件真相到底是什麼?答:歷史上的「斃鷹事件」不精彩,只悲涼;不複雜,只是有點髒。先打個底,再分析:「斃鷹事件」電視劇《雍正王朝》版:康熙61年,康熙壽誕68,這個壽還加個背景板,「千叟宴」,表示大清在康熙治理下天增歲月人增壽,人順天垂壽,君有道民有福。
  • 雍正王朝:康熙撞破太子姦情,鄭春華唱那首歌是什麼意思?奇女子
    《雍正王朝》在熱河狩獵當晚,太子和鄭春華繼續私會,被康熙無意撞破,隨後鄭春華唱了一首歌四句話:阿媽阿媽月光光,阿兒阿兒在夢鄉; 東照流水西照河,莫驚夢中小兒郎。這首歌是原創歌曲,從字面上看前面兩句話是哄孩子入睡,唱給阿兒聽的安眠曲:孩子看著窗外的月亮說「阿媽快看,月光光」,阿媽輕輕拍著孩子說「快睡吧,做個美夢」。
  • 雍正王朝:叫花子出身的雍正頭號寵臣李衛,在歷史上果真如此嗎?
    歷史上的李衛人高馬大還是一個富二代出身李衛這個人物其實隨著《雍正王朝》和《李衛當官》等電視劇熱播,大家對他都有一定了解,尤其是二月河先生在小說中將李衛塑造成了乞丐出身,卻機緣巧合的李衛成了還是皇子的雍正手下的包衣奴才,替還是皇子的雍正辦了幾回事,展現出聰明機智一面從而成為了雍正手下得力幹將。那麼歷史上也是如此嗎?
  • 雍正王朝:血洗江夏鎮,嶽鍾琪為何劃破臉?導演:噁心年羹堯
    導讀:作為「民族英雄」嶽飛的後人,歷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名將嶽鍾琪,在《雍正王朝》中的出場次數和橋段演繹並不多,對於其能夠在年羹堯之後接替大將軍一職,也沒有給予明確原因說明。但,作為雍正皇帝用以制衡年羹堯,確保其無法製造有效武裝政變的關鍵人物,嶽鍾琪的政治智慧和政治站位選擇,絕對不容小覷。
  • 雍正王朝:李紱結黨亂政所說的「唯上智與下愚不移」是什麼意思?
    《雍正王朝》電視劇中有很多聖人之言。康熙也非常推崇聖人之言。在李紱、田文鏡互參案中,李紱朋黨一派所說的「唯上智與下愚不移」就是出自《孔子》,究竟是電視劇中所表達的那個意思麼?雍正:國庫空虛,百姓獨擔賦稅,這樣的成例,這樣的祖制,難道不應改麼?李紱一黨:不應該改,唯上智與下愚不移,這是聖人的話。雍正:那麼民為重呢,又是誰的話?
  • 雍正王朝中五個意味深長的小細節,個個都是人精一舉一動大有深意
    《雍正王朝》是一部經典的劇作,劇情精彩、細節豐富,裡面的演員貢獻出了極為精湛的演技,其中細節更是意味深長,讓人回味無窮。只有反覆觀看,仔細分析,才發現一舉一動皆有深意,個個都是人精,一舉一動大有深意。在康熙死後,隆科多果然給雍正保駕護航。後來,即使隆科多決定背叛雍正,也明確對前來勸說的老九、老十表態:事先說明,我只扶弘時。絕不是給八爺鋪路,讓他當皇上。確保雍正登基後不會報復兄弟,手足相殘。
  • 雍正王朝:阿爾泰打了敗仗,卻向朝廷邀功,雍正為何會妥協?
    在《雍正王朝》中,在新疆駐守的阿爾泰被竄逃的羅布藏旦增端了大營,燒了糧食,還連帶著戰死了80多人。但阿爾泰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在奏摺上一通粉飾,反倒成了他打的一場大勝仗,還申請朝廷再調撥一萬石糧食給他。
  • 《雍正王朝》裡壞水最多的老九胤禟,正史上最後到底什麼結局?
    看過電視劇《雍正王朝》的朋友,對於裡面的那個老九胤禟,應該是印象十分深刻的。在這部劇裡,好像八爺黨所有的壞招,都是他提出來的,簡直就是一個壞透了的壞胚。但實際上,正史上的九阿哥胤禟,其實和電視劇裡表現的還真不太一樣。
  • 雍正王朝:公選太子,鄔思道讓老四推舉胤礽,一箭三雕手段高明
    《雍正王朝》中胤礽被廢除後,康熙要求文武百官推選新太子,上書房三大元老重臣佟國維、馬齊都支持八爺,為何張廷玉支持廢太子胤礽,而四阿哥胤禛有爭位的想法,卻也要推舉廢太子胤礽呢?(此文只說劇,不說史!)讀懂帝王心術的高手在《雍正王朝》中,「九王奪嫡」實際上只分為兩派:太子黨和八王黨,老四胤禛和老十三阿哥是太子一黨,而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是一黨,而當時朝中呼聲最高的是八爺一黨。
  • 雍正王朝:胤禵是「斃鷹事件」的最大輸家,為何卻最終選擇沉默?
    雍正王朝:胤禵是「斃鷹事件」的最大輸家,為何卻最終選擇沉默? 原標題:雍正王朝:胤禵是「斃鷹事件」的最大輸家,為何卻最終選擇沉默?
  • 雍正王朝:八爺以為勝券在握,結果八爺漏算一人,此人其實很機靈
    大家好十月今天接著給大家講述雍正王朝的故事,在上一回中我們說到八爺想趁老十三無暇外顧之際,一舉拿下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的兵權,以此來架空雍正。弘時在八爺面授機宜之後便拉著弘晝一起去見雍正,他拿弘晝當槍使是自己的小算盤。想著萬一東窗事發有一個人可以墊背,我們今天接著往下看。
  • 清朝北京城住房僅旗人能買 各地均有旗人居住區
    如果不幸被淘汰出官場,那就得想辦法另謀生路或者回老家過日子。  唐末以後,退休的官員有幸能領到一半的俸祿,但退休後的住房問題,政府還是不管。  宋代辦公用房不大講究  到了宋代,官員想佔用公家的房子難度就大了。當時的制度規定,凡州軍常例之外的財務,不能由地方擅自決定,需要事先稟報代表中央財政的轉運司,申核上奏。
  • 由新版《鹿鼎記》中的「鰲府」看滿清旗人的「稱名不道姓」
    這一片段遭到了很多人的吐槽,一個滿族旗人怎麼可能在自家的大門上掛著「鰲府」的牌匾呢?今天小編我就借著「鰲府」這個錯誤的常識來說說滿族旗人的「稱名不道姓」傳統。鰲府影視劇中對滿族人姓名的稱謂在眾多的關於清朝的影視劇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對朝廷高級官員的稱呼,如《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紀曉嵐對和珅的稱呼經常是「和中堂」、「和二」;《康熙王朝
  • 俗語「娘送女,窮到底;姐送妹,窮三輩」是啥意思?有無科學依據
    俗語「娘送女,窮到底;姐送妹,窮三輩」是啥意思?有無科學依據現如今中國的農村還流傳著很多民間俗語,這些俗語都是一些地方文化的標誌,很多標誌都是一些生活智慧的體現。所謂的入鄉隨俗就是這樣的一個道理,而且,在很多農村的地方,都有著不同的習俗和文化。
  • 雍正王朝:年羹堯對胤禟前倨而後恭有何用意,他不怕得罪八爺黨嗎
    在《雍正王朝》中年羹堯殺掉富寧安後樹立軍威,穩做大將軍之位,成了西北地區的土皇帝。但同時,他也成為了雍正的心腹之患。當初年羹堯出任四川巡撫,雍正就擔心他居功自傲。現如今,他手握二十萬大軍,更是讓雍正坐立不安。為了制衡這位大將軍,雍正派出十名御前侍衛前往西北大營。
  • 他演《宰相劉羅鍋》和《雍正王朝》沒火,演《大宅門》算是走紅了
    1996年播出的《宰相劉羅鍋》,他飾演了小角色六王爺外甥;1999年播出的《雍正王朝》,他飾演了李衛,這個角色戲份不少,而且很出彩;2000年播出的《西遊記》續集中,他飾演了闢暑大王等。這三部戲如今依然很經典,但他卻沒有火起來,像《雍正王朝》他比杜志國等戲還多,人家杜志國紅了,他沒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