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竟長出了「小尾巴」 捏一下還會冒氣泡(圖)

2020-11-25 搜狐網


 

  「雙黃蛋、三黃蛋、軟皮蛋我都見過,但長『尾巴』的雞蛋,在後廚工作10多年來我還是第一次看到。」 3月3日,在安陽市鐵四路與清風路交叉口,某酒店後廚主管汪先生向記者展示了一個長「尾巴」的怪雞蛋。記者看到,這是一個紅皮蛋,大小與正常雞蛋無異,但長了條長約3釐米的「小尾巴」。「小尾巴」呈肉色,摸上去軟軟的,捏一下還有氣泡冒出。一位大媽猜測說,怪蛋可能是由於沒鈣化好導致的。汪先生說他打算把這隻雞蛋孵化一下,看會有什麼變化。

精彩科學頻道新聞推薦 (點擊進入科學頻道)

   · 化妝品被疑含有「蘇丹紅」 可能出現在腮紅裡 ·中國文物賠償第一案六年未決

   · 生活中委屈、悲傷、太壓抑 夢裡大哭象徵什麼? ·文徵明墓大修背後藏隱情

   · 美植物人生死牽動人心 參院要求延續其生命·各國航天服各有千秋(圖)

   · 吸血蝙蝠具有令人吃驚的奔跑能力(圖) ·曾呈奎院士的海洋人生:我的事業在中國

   · 母乳餵養亮出紅燈?微量汙染物無潛在危險·為何童年讓他們變成木頭人


來源:[國際在線]

( 責任編輯:孫陽 )

相關焦點

  • 化學與雞蛋——趣味小實驗雞蛋篇,真滴有趣
    下面是化學君收集整理的高中化學趣味小實驗以供大家學習~ 用雞蛋做的趣味實驗 趣味實驗一:雞蛋入瓶 將雞蛋浸在10%的醋酸中,待雞蛋殼變軟後,將蛋取出,找一個瓶口略比雞蛋小的廣口瓶,往廣口瓶中投入一燃著的酒精棉球,火焰熄滅後,迅速將雞蛋的小頭對準瓶口
  • 雞蛋水煮後怪事發生:蛋黃捏不碎 能當球打(圖)
    怪事  雞蛋蛋黃煮熟後 可當桌球來打  1月14日,南寧市民黎女士到華聯超市江南店買了一盒小土雞蛋。21日早上,她用水煮雞蛋約5分鐘後,在煮蛋鍋裡放入兒童麵條。麵條煮熟後,她將雞蛋撈出,剝開蛋殼一看發現,蛋黃軟軟的,彈性十足,很像軟糖。
  • 課堂小知識三:小時候超喜歡捏氣泡袋上的泡泡,那它是怎麼生產出來的呢?
    小的時候,那時還沒有現在那麼的手機,也沒有更多可以玩耍的東西,每次父母買雞蛋回來或者買什麼貴重的東西
  • 快遞盒裡的氣泡膜 為什麼捏完很爽?心理學教授給出答案
    都市快報 記者 金弘彬 綜合報導氣泡膜大概是最常見的快遞盒填充物。我們都知道它是拿來給物品減壓用的,但煩躁的時候,總會忍不住捏一捏,好像壓力如空氣一樣被趕跑。氣泡膜是在美國發明的,甚至成為了美國文化的一部分。每年1月最後一個星期一,是「氣泡膜感謝日」。1月23日,美國《史密森尼》雜誌發布一篇報導,講述了氣泡膜的發明過程。
  • 「魯珀特之淚」連子彈都打不動,為什麼卻害怕被人「捏尾巴」?
    人們發現,它的「尾巴」非常脆弱,只需要隨便一掰就碎掉了,更離譜的是,「魯珀特之淚」的「尾巴」一旦出現破碎,其整體就會瞬間爆裂。 這就有點意思了,「魯珀特之淚」連子彈都打不動,為什麼卻害怕被人「捏尾巴」呢?
  • 寶寶長了一條三四釐米長的小尾巴 萬人中只有一人
    謝教授說,小軍的小尾巴連到了神經脊髓,奶奶的好奇舉動造成他的脊髓化膿性感染,導致下肢癱瘓了。謝教授說,化膿性感染除了導致下肢癱瘓、腦膜炎外,還會導致死亡。  屁股長尾巴腦袋卻變大  一年前,14歲的小玲(化名)從江西趕到中山一院小兒外科求醫,她生下來就有一個尾巴,隨著身體漸漸發育,由於中樞神經受到牽拉,導致出現腦積水,小玲的腦袋開始越來越大。
  • 花生地裡怎麼長出了「雞蛋」?
    家住山東省煙臺市牟平縣的老孫家裡有一大片花生地,去年秋天的一天,他突然發現,地裡的花生還沒長出來,卻接二連三長出來幾個怪蛋,而蛋裡面竟然有像雞蛋清一樣的液體,並且據他說,這些怪物長几天之後還會變形,這蛋究竟是什麼?為什麼又偏偏只出現在老孫家的花生地裡呢?
  • 燒開水時冒出的氣泡是水蒸汽嗎
    當我們用水壺或者鍋燒水時,在水沸騰之前總會看到水壺或者鍋的器壁上會有很多小的氣泡產生,這些情況隨著水溫的升高不斷增多,臨界沸騰之前基本全部排除水面。有人知道這些氣泡是什麼氣體嗎?那麼水在沸騰之前產生的氣泡和沸騰時產生的氣泡是同一種氣體嗎?答案是否定的。我們通過觀察可以看到,水在沸騰時產生的氣泡基本是在不挨著容器壁的水中直接產生的,容器壁上反倒沒有氣泡。至於水沸騰之前產生的氣泡是完全相反的。所以水在沸騰時產生的氣泡幾乎全是水在容器底部直接受熱變成水蒸氣一出水面的現象。
  • 人長出「尾巴」,是返祖現象嗎?
    導讀 長尾巴是一種病,可防可治。 有一個男孩,剛過完14歲生日不久,屁股後面就長出了一條小「尾巴」。4年後,男孩18歲,這條「尾巴」長到了20多釐米(8英寸)長。
  • 17歲少年屁股長尾巴 專家稱並非返祖是疾病
    圖為正在接受醫生檢查的「尾巴少年」。17歲嘉魚少年來漢「割尾」專家說:這不是返祖,是罕見的先天性脊柱裂一出生屁股後就長著一條長約5釐米的尾巴,因家中境況不好,直到17歲他才到醫院治療。昨天,術後5天的嘉魚少年小李躺在病床上,面無表情。當時手術後剛醒的他曾興奮地對爸爸說:「我沒有尾巴了,能感覺到痛了。」
  • 一個雞蛋放多少水,精確到克,蒸出的雞蛋羹才能鮮嫩爽滑
    雞蛋羹本來是想用冷水和溫水對比,試驗一下哪個蒸雞蛋羹效果更好,沒想到在餐具上就跌了跟頭!雞蛋羹實圖蒸雞蛋羹小知識一、雞蛋要先打散,再加入清水攪拌,不要直接加水一起攪拌。二、雞蛋和水的比例為一顆雞蛋兌80克左右的水,因為我用的雞蛋偏小,原計劃是三個雞蛋兌水300克,實際上是100克雞蛋,只放了250克清水。這樣的嫩度正合適,如果雞蛋較大,適量增加水的用量。三、餐具的選擇上,以瓷的器皿為主,塑料和密胺餐具不能用,密胺餐具隔熱性較強,透氣性和傳導性較差,致使溫度傳導不能同步,才造成雞蛋羹受熱不均勻,所以不要使用密胺餐具做蒸的菜餚。
  • 賣1.8元一枚的雞蛋,煮熟後蛋黃一直捏不碎,怎麼回事?
    雞蛋黃怎麼捏都不碎↓↓↓就像彈球一樣彈性十足↓↓↓據陳女士介紹,這些雞蛋的品牌是「蟲草雞蛋」,平均每枚1.8元,她已經連續訂了三年,之前吃著都沒有什麼問題。這次突然出現這樣的事兒,讓她非常想不通。陳女士:「我就想著稍微貴一點,應該比市場上的雞蛋好,沒想到會發生這種問題。娃吃了我心裡一直很後怕,這幾天都沒睡好,我也想把這個查一下,這雞蛋到底是怎麼回事。」隨後,記者跟隨陳女士一起來到了陝西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準備在這裡對雞蛋進行檢測。而在檢測大廳,記者也見到了這批雞蛋的供應商。
  • 雞蛋最好吃的20種做法,多吃可比肉營養,出鍋香味四溢特解饞
    將雞蛋打入碗中,加鹽,用筷子充分攪打均勻待用,鍋裡放3湯匙油燒熱,倒入雞蛋液,用鏟子不停的攪和雞蛋,直到凝固成雞蛋塊兒,不要炒的時間太長,剛一凝固即可。出爐前用牙籤扎一下,如果沒有帶出蛋液就是烤熟了。從模具裡拿出來,放涼,切塊就好。
  • 烏龜怎麼長出綠「尾巴」?漲知識!專家這麼說
    烏龜長出了綠「尾巴」烏龜長出綠「尾巴」昨天,家住定慧巷的一讀者給記者打來電話,稱他家養了兩年的烏龜,背殼上長了一撮「長鬚」,很像是尾巴,「很奇怪,越長越長,最初發現時只有1釐米,現在都有七八釐米了。」王日智說,養的時間長了,也有了感情,「看到我站到它面前,馬上就活躍起來。」在餵食的時候,烏龜還會把頭伸出水面,等待人餵食,「烏龜食一下去,就大口大口地吞,有時一吞幾粒,食物吃完後,就會潛下去休息。」「古人把烏龜跟龍一樣相比,稱之為吉祥的『四聖』之一。」因為養了烏龜,王日智還查詢了很多有關烏龜的知識,並一一記錄下來。
  • 寶寶一出生就拖著小尾巴 是「返祖」現象?
    專家稱,小小尾巴如不及時「處理」便會帶來大小便失禁、下肢癱瘓、腦積水等一系列可怕後果,寶寶長尾巴萬人中有一例。小尾巴牽著中樞神經,「割」尾巴不是簡單手術,據悉,中山一院近年已成功醫治了60多例長尾巴病兒。
  • 韓國「氣泡膜少女」有多變態?放大10倍後再看,網友:想捏爆
    他的超寫實畫風在國際上享有盛譽,之前日本一幅水中少女圖,還在外網上引起了爭議,就因為很多人覺得比冷軍還要厲害。而現在韓國的衣服氣泡膜少女,更是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和收藏。 我們可以看得出來,所謂的氣泡膜少女,就是在氣泡膜的背後會有一位絕色少女,從圖片上我們就能看見這位少女擁有潔白細膩皮膚。
  • 翠鳥尾巴短很難看,你錯了,翠鳥認為尾巴長了是累贅
    翠鳥,在我國分布很廣,我們都知道它是捕魚能手,羽毛漂亮,就是身材短小了點,尤其是那條短短的尾巴,總有讓人感覺不是很完美。事實上長尾巴對翠鳥來說真沒有好處,反而壞處很大。我們今天就來找找為什麼。翠鳥俯衝飛向水面
  • 12個材料超簡單的科學小實驗,保證孩子們從此愛上科學!
    材料:雞蛋若干(建議每顆小雞蛋用保鮮膜包好,這樣就跟孩子們承諾,實驗完畢之後,沒有摔碎的雞蛋可以保存,摔碎了的雞蛋在用餐環節中可以吃掉)、一切生活中的材料放置1天後,小心更換醋,要注意不要把雞蛋殼弄破。
  • 嬰兒屁股長尾巴 返祖了嗎?(圖)
    術前,佳佳的屁股上有一條五六釐米長的粉紅色小尾巴。今天上午在南院小兒科做的一臺三月大嬰兒骶椎裂合併脊髓拴系(手術)……」小嬰兒為什麼會長尾巴?難道人類返祖了?記者來到醫院一探究竟。  記者直擊  「小猿人」尾巴長5-6釐米,根部有白斑  在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南院的兒科病房,記者看到小佳佳(化名)時,她正窩在奶奶懷裡睡得香甜。
  • 啤酒泡泡物理學:氣泡為何往下沉?
    炎炎夏日,最愜意的事情就是來杯冰啤酒透心涼爽一下了。打開啤酒,直衝而上的啤酒泡泡看上去就很清涼。 不過你知道嗎?有些啤酒的泡泡會唱神曲《忐忑》——它們不但可以向上冒,還能往下沉。啤酒泡泡向下走的現象雖然算不上什麼奇蹟,不過也並不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