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員發現老化的黑碳顆粒是山帽雲活性雲滴的重要凝結核

2021-02-25 中科院之聲

大氣氣溶膠顆粒可以吸收環境中的水汽形成雲滴,改變雲層對太陽輻射的反射率以及雲層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繼而影響大氣能量輻射平衡和氣候變化。由於氣溶膠顆粒組分多樣性,時空分布多變性,以及氣溶膠顆粒-雲-輻射存在複雜的非線性關係,氣溶膠與雲之間的相互作用一直是評估氣候系統輻射強迫作用的最不確定因子。如何減少這種不確定性以及評估氣溶膠顆粒對雲滴形成的影響依然是預測氣候變化的難點和挑戰。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王新明學科組研究員畢新慧和博士林欽浩在國際上率先使用地用逆流虛擬撞擊器—單顆粒氣溶膠質譜儀(GCVI-SPAMS)聯用技術實現了在地面對單個活性霧滴的在線觀測,首次發現黑碳可以作為活性霧滴的重要凝結核,成果在 J. Geophys. Res (2016) 上發表。之後,該團隊將同樣的技術應用於海拔1690米的高山上,對山帽雲單個活性雲滴顆粒進行了在線觀測。研究分析了三個雲事件23611個雲滴殘餘物顆粒:發現老化的黑碳顆粒(Aged EC)在雲滴殘餘物中佔比最大,約50%;其次是生物質燃燒顆粒(K-rich),約34%;其它顆粒類型包括 Dust,Amine,Fe,Pb,OC 以及 Na-rich 等所佔的比例較小,在0.5-4.1%之間。而且雲滴殘餘物當中不同類型顆粒的佔比受氣團來源影響非常大。當氣團來自中國北方時,老化黑碳顆粒的佔比高達60%。當氣團來自西南方向的東南亞地區時,老化黑碳顆粒的佔比降低,生物質燃燒顆粒的貢獻大幅增加,達到50%以上;有機胺顆粒的比例也顯著上升(圖1)。充分證實即使在沒有任何人為活動的高山上,黑碳顆粒仍是活性雲滴的重要凝結核。

研究還發現:雲滴殘餘物中硫酸鹽與 K-rich (91%), OC (100%), Aged EC (98%), Fe (93%)和Amine (99%) 顆粒的混合程度較高,而硝酸鹽與 Pb (95%), Fe (92%), Na-rich (89%) 和 Dust (88%) 的混合程度較高(圖2)。雲滴殘餘物中硝酸鹽的強度明顯高于晴天環境顆粒,但弱於間隙顆粒;而硫酸鹽的強度明顯弱于晴天環境顆粒。該研究的觀測結果為深入研究氣溶膠顆粒的雲活性及模型預測其間接氣候效應提供了重要信息。該研究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廣東省領軍人才項目的資助。相關論文發表在 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雜誌。

圖1. 雲滴殘餘物中不同類型顆粒的佔比

圖2. 雲滴殘餘物顆粒類型與不同二次離子的混合狀態

來源: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相關焦點

  • 雲中過程在重塑活化顆粒化學和微觀物理性質方面的作用
    了解雲中過程中如何影響顆粒物的理化性質,對於深入認識氣溶膠大氣化學過程及其效應具有重要意義。儘管已有研究報導雲中過程對氣溶膠整體性質(如質量、化學組分)的影響,但對於單個氣溶膠粒子微觀物理特性(如形狀、混合結構)的影響尚不明確。考慮到雲中過程對二次氣溶膠(特別是硫酸鹽和有機物)的重要貢獻,該過程可能對氣溶膠理化特徵產生重要影響。
  • 合肥研究院在大氣黑碳氣溶膠光化學老化的光吸收增強研究中取得進展
    黑碳是大氣氣溶膠中最大的光吸收體,對氣候系統的輻射平衡有重要影響。排放到大氣中的黑碳會經歷複雜的老化過程,如與其他氣溶膠粒子的碰並、蒸汽在表面的凝結和大氣研究發現:黑碳的光吸收增強依賴於殼層的厚度和殼層的光吸收能力;在高氧化條件下,殼層的光吸收會增強。
  • 近150年三江平原黑碳沉積通量漸增
    黑碳由化石燃料和生物質不完全燃燒產生,廣泛存在於各類環境介質。在大氣環境中,黑碳不僅可對氣候變化產生影響,而且可作為載體影響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傳輸。相關研究表明,大氣中的黑碳最終將沉降到土壤中,並可以保存上千年。
  • 導致珊瑚白化的有很多原因,其中重要的因素是全球氣候變暖
    比如澳大利亞的科研人員最近正在嘗試雲彩增亮技術。由雪梨海洋科學研究所和南十字大學的科學家領導的研究小組,帶著人工增雨的原型渦輪機,來到大堡礁的水域進行了一些小規模測試。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災害天氣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郭建平告訴記者,雲彩增亮其實就是雲播撒技術,與人工增雨技術類似。
  • 往變壓器油中加入納米顆粒,有啥好處?西安交大科研人員發布成果
    將納米顆粒添加到變壓器油中形成納米改性變壓器油,不僅可以改善變壓器油的散熱能力,還可以提高其絕緣水平。研究納米改性變壓器油的載流子輸運特性,對納米改性變壓器油性能提升原因的解釋和納米改性機制理論的完善具有重要意義。
  • ...新聞網】中國科研人員首次在實驗上觀察到金屬納米液滴成核過程
    【中國新聞網】中國科研人員首次在實驗上觀察到金屬納米液滴成核過程 2016-03-02 中國新聞網 孫亭文 】 語音播報   記者3月2日從中科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獲悉,該所科研人員首次在實驗上觀察到金屬納米液滴的成核過程
  • 歐盟科研人員利用金剛石納米顆粒應對抗生素耐藥性
    歐盟科研人員利用金剛石納米顆粒應對抗生素耐藥性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歐盟使團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5-10-13   今日/總瀏覽:1/2360
  • 研究發現:宇宙中冰覆蓋的塵埃顆粒,有重要的化學反應影響!
    現在,耶拿大學MPIA實驗室天體物理學小組的Alexey Potapov和同事們的新實驗結果表明,在現實條件下,冰層很可能非常薄,以至於塵埃顆粒本身的表面結構起著重要作用。當思考生命以及我們自己是如何進入這個宇宙的時候,有幾個重要的步驟,包括物理、化學和生物學。據我們所知,生命起源的最早生物學故事發生在地球上,但無論是物理還是化學都不是這樣:大多數化學元素,包括碳和氮,都是由恆星內部的核聚變產生。
  • 研究發現:宇宙中冰覆蓋的塵埃顆粒,有重要的化學反應影響!
    在深空中創造複雜的分子絕非易事,據目前所知,進行必要反應的自然實驗室是表面結冰的星際塵埃顆粒。現在,耶拿大學MPIA實驗室天體物理學小組的Alexey Potapov和同事們的新實驗結果表明,在現實條件下,冰層很可能非常薄,以至於塵埃顆粒本身的表面結構起著重要作用。
  • 化石燃料與生物質燃燒源對青藏高原東南邊緣黑碳的影響
    隨著人類活動的增加,人為排放黑碳也隨之增加,從而加重了黑碳對環境和氣候的影響。
  • 太陽能高溫科技集熱器顆粒老化和流化性能研究
    故,本文可以研究下,眾多研究者比較認同的能夠用於太陽能光熱電站的三種固體顆粒在高溫老化以及流動狀態下物理參數、熱學性能以及光學性能方面的變化情況顆粒密度:用先前校準的氦比重瓶測微儀進行了表徵,Acuu-Pyc 1330顆粒尺寸分布:雷射衍射粒度分析儀進行測量,Beckman Coulter LSTM 13 320顆粒表面紋理:用掃描電子顯微鏡進行表徵,FEI Quanta-200顆粒熱學性能(Cp比熱):差示掃描量熱法,DSC822e顆粒光吸收能力
  • 中國科大科研人員揭開藍藻光合作用關鍵面紗
    中國科大供圖中新網合肥5月27日電 (吳蘭 楊凡)記者27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科研人員在藍藻光合作用功效調控機制研究上獲重大突破,揭開藍藻光合作用的「關鍵先生」神秘面紗——催化酶RuBisCO的組裝調控機理。藍藻作為地球上最古老的原核生物之一,是一種神奇的存在,不是植物卻能進行光合作用並放出氧氣。
  • 中科院科研人員集體辭職後續:已低調處理,涉事所長添重要職務
    今年7月,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集體離職事件引發關注,90多名科研人員在6月集體離職,其中大多數是博士畢業,並擁有事業編制,一度引發輿論軒然大波。7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牽頭成立專項工作組入駐調查,「中科院核所集體離職事件」後續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