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第一財經
原標題:央行苟文均:反洗錢監測分析將在國家治理中發揮更大作用
11月21日,在2019第九屆中國反洗錢高峰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反洗錢監測分析中心主任苟文均表示,從世界範圍內國家治理的實踐來看,建設一個強大的金融情報機構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對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從反洗錢的視角來看,貪汙腐敗、逃稅騙保、走私等經濟違法犯罪時有發生。有組織的民族分裂勢力,製造暴力活動,非法傳銷和非法集資、金融詐騙、電信網絡詐騙行為活躍。轉移非法資金、洗錢犯罪問題非常突出,嚴重損害了市場生態、金融秩序,威脅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給國家和人民財產造成重大損失。迫切要求探索建立以金融情報為紐帶,以資金監測為手段,以數據信息共享為基礎的反洗錢、反恐怖融資、反逃稅監管體制機制。
苟文均介紹,2004年4月中國政府根據聯合國反腐敗公約的原則,在中國人民銀行設置了中國反洗錢監測分析中心,作為行政性的國家金融情報機構。15年來,該中心在監測分析方法、基礎設施建設、案件協查和主動分析、犯罪線索挖掘與移送以及國際金融情報交流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支持執法機關打擊洗錢和違法犯罪,監測和處置重大風險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一些重大複雜的案件,在其他手段不起作用的時候,反洗錢的監測分析發揮了關鍵性作用,成為追蹤犯罪線索和管控金融風險不可或缺的一環。
目前,中國反洗錢資料庫基本實現了所有經營機構和部分體制內非金融機構大額和可疑數據的報送,但是獲取的數據、信息的廣度和深度還遠遠不足。金融機構的數據報送尚處於起步階段,監測信息所需要的匹配信息共享還有較大缺口。
苟文均提到,大量案例顯示腐敗行為是金融風險和金融亂象形成的重要因素,儘管金融監管的力度在不斷加強,但是在監管與市場的博弈中,不可避免存在視野盲區和監管缺位,我們將致力於從資金的日常交易流動當中,揭示金融交易的風險和趨勢,及時準確地提示重大風險點,為金融監管和風險處置提供精準指向,把防範金融風險的關口前移。
苟文均稱,要針對金融機構和金融控股公司資金流動中異常行為的監測分析,逐步將更多的金融活動和資產擴張行為納入監測分析範疇。將探索建立金融機構外幣市場、房地產金融、債券市場、跨境資本流動等領域風險的監測框架,深度開展戰略分析研判,及時識別各種風險漏洞和威脅,為國家宏觀決策和管理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此外,隨著全球化、信息化和網絡化使跨國洗錢和犯罪更加突出,需要各國攜手合作,共同打擊。
苟文均表示,面對洗錢和各類犯罪行為的全球化、網絡化,中國人民銀行反洗錢監測分析中心將繼續推進與各國金融情報機構的交流與合作,目前中心與55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金融情報的交換機制,在國際的追逃追贓、打擊恐怖融資和跨國犯罪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面對海量且不斷增長的金融數據和信息,將不斷提升反洗錢監測分析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充分運用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技術,實現反洗錢數據採集、統計、分析、預警、信息交互的一體化和智能化,同時加快建設一支強大的反洗錢監測分析科學家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