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圖:張芳曼 |
含—3脂肪酸可以抗癌? 和其他植物油相比,橄欖油顯得相對「高檔」,也日漸成為不少消費者的健康飲食追求。除了被視為「最健康食用油」外,一些文章更宣傳橄欖油具有抗衰老、降血脂、防癌、防輻射等功效。橄欖油,啥功效都敢攬嗎?人民日報「求證」欄目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
【回應】橄欖油中—3脂肪酸含量極少,且抗癌作用無證據
有文章稱:橄欖油中含有的—3脂肪酸能降低癌腫從血液中提取的亞油酸的數量,使癌腫戒除一種非常需要的營養物質,降低腫瘤發病率。
橄欖油真能抗癌嗎?大連市中心醫院營養科主任王興國告訴記者,雖然有調查結果表明以橄欖油為主要食用油的希臘和義大利等國心血管系統疾病和癌症發病率較低,但這還不足以得出橄欖油抗癌的結論。
「科學松鼠會」成員、食品工程博士雲無心說,其實這些地區的「地中海飲食」中「多蔬菜水果、五穀雜糧、魚類」本身就是健康的食譜。
據介紹,橄欖油主要成分為55%—83%油酸(—9系列),屬於—3系列的α—亞麻酸,低於1.5%。「—3脂肪酸與癌症的關係目前尚不明確。況且橄欖油中—3脂肪酸含量極少。」王興國指出。
有網文稱,「實驗表明,橄欖油含有的抗氧化劑可以消除體內自由基,恢復人體臟腑器官的健康狀態,能防止腦衰老,並能延年益壽。」西班牙脂肪研究所研究員、橄欖油營養學專家溫瑟斯勞·莫雷達說,橄欖油中包含的抗氧化劑等成分有助於幫助修復小的皮膚創口和防止皮膚過敏,但沒有充分的研究證明可以預防衰老和抗癌。
脂肪酸比例適合嬰幼兒?
【回應】尚無證據表明嬰幼兒需要食用橄欖油;首先應考慮富含亞油酸和亞麻酸的其它油脂如芝麻油、玉米油等
有關橄欖油功效的宣傳還包括:「橄欖油中油酸、亞油酸、亞麻酸所含比例最接近母乳,6個月以上嬰兒輔食中就可以添加橄欖油了。」對此,雲無心直言「純屬胡扯」。一般母乳的飽和脂肪佔總脂肪40%左右,構成相當獨特。
王興國說,母乳的脂肪酸構成中油酸的含量的確比較多,這一點與橄欖油相似。但這並不能得出結論說,嬰兒輔食要添加橄欖油。因為橄欖油中亞油酸和亞麻酸的含量不高,而這兩種脂肪酸才是必需脂肪酸,即人體無法合成,必須由食物攝入。添加輔食時(6個月以後)應首先添加富含這兩種必需脂肪酸的油脂,如核桃油、芝麻油、玉米油、大豆油等。
還有網文稱,橄欖油含有多酚和脂多糖成分,所以橄欖油可以防輻射。「橄欖油含有脂多糖,我還是頭一次聽說,也從未看到這樣的學術研究。」王興國告訴記者,橄欖油含有的角鯊烯等抗氧化物質屬於多酚,但多酚和脂多糖沒有防輻射功能。雲無心說,多酚在各種蔬菜水果中都有,橄欖油中並非更優越。
每天喝一勺能降血脂?
【回應】很多植物油都可預防心血管病,正常飲食外吃一勺油的做法反而影響健康
有文章建議,「每天清晨起床或晚上臨睡前,直接飲用一湯匙橄欖油可以降血脂」。這一建議的依據是,美國食藥局(FDA)曾表示:「有限而非結論性的科學證據顯示:由於橄欖油中的單不飽和脂肪酸,每天吃兩勺(23克)橄欖油有利於減少冠心病的風險。為了獲得這一可能的益處,橄欖油需要被用於代替相似量的飽和脂肪並且不增加全天的卡路裡攝入」。
雲無心認可橄欖油是健康食譜的觀點。但他認為,正常飲食之外再吃一勺橄欖油的做法沒有意義,還很有可能造成油脂總量增加,反而影響健康。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高工俞寧博士強調,橄欖油畢竟是一種油,不是藥品,吃橄欖油防病治病,是不現實的。
「需要注意的是,美國的這一認可具有限定。」雲無心解釋說,這意味著,如果你原來是吃豬油等飽和脂肪的,現在不吃了,換成等量或者比它量少的橄欖油,長期堅持,有助於降低冠心病的風險。但如果豬油照吃,只是額外增加橄欖油,不會有這一「可能的益處」;而且,「有限而非結論性的科學證據」是說有一些科學證據支持這一點,但尚非「定論」。FDA對橄欖油、卡羅拉油(即雙低菜籽油)的認可內容基本一樣。
王興國認為,雙低菜籽油也是高油酸的菜籽油,這表明FDA認可的主要是「油酸」的作用。理論上,橄欖油、山茶油(油茶籽油)、雙低菜籽油、高油酸大豆油等能提供較多油酸的植物油都可以預防心血管病,但研究較多、證據較充分(有人群流行病學調查、幹預實驗等)的只有橄欖油。
莫雷達告訴記者:「研究證明,油酸是單不飽和脂肪酸,是高密度膽固醇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幫助人體排出成分較差的低密度膽固醇,這對於預防心血管疾病是有幫助的。」
該怎麼選怎麼吃?
【回應】初榨橄欖油適合生吃,普通橄欖油適宜煮或炸,人均每天攝入橄欖油不宜超過25克
橄欖油如何吃?西班牙橄欖油協會總經理拉法爾·皮克告訴記者,市售橄欖油主要分為初榨橄欖油和普通橄欖油兩種,初榨橄欖油味道濃鬱,適合生吃,比如拌沙拉等;而普通橄欖油則適宜煮或者炸。此外,西班牙飲食中使用葵花籽油、豆油和花生油等也較多。
專家認為,橄欖油營養價值很高,初榨橄欖油相當於油橄欖果榨汁,其他營養成分比起精煉的油要多,但差距並不像一些宣傳中那麼大。北京朝陽醫院主管營養師宋新建議,要經常更換烹調油的種類,食用多種植物油。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員鄧乾春說,既要控制油脂攝入量,也要平衡油脂攝入結構;同時儘量避免長時烹炒、煎炸。
鄧乾春說,按照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合理膳食模式,一般成年人每天攝入的脂肪以60克—85克為佳,其中一部分來源於動物性食物、豆類、堅果,烹調油的合理攝入量不應超過25克。而200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城鄉居民平均每天攝入烹調油就達到了42克。
專家指出,目前我國飽和脂肪酸攝入量過多,—3系列脂肪酸攝入不足。鄧乾春說,亞油酸和α—亞麻酸是人體必需脂肪酸,其攝入量比例以4—6∶1為好。就此而言,比例最為符合的其實是低芥酸菜籽油。王興國認為,我國大多數居民食譜中油酸的攝入量偏低。因此,橄欖油、油茶籽油、高油酸大豆油、低芥酸(高油酸)菜籽油、高油酸葵花籽油、芥花油等都值得推薦。除油酸外,食譜中應多選富含亞麻酸的植物油。
業內人士特別提醒,橄欖油造假相當猖獗,消費者應當注意包裝、產地標識等信息。
本期欄目統籌:胡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