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新知速遞 第299期|李軍民主任醫師發表急性早幼粒白血病鞏固治療中使用三氧化二砷替代或減少化療的多中心臨床研究結果

2021-02-15 瑞金醫院圖書館

[Abstract]

As all-trans retinoic acid (ATRA) and arsenic trioxide (ATO) are widely accepted in treating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 deescalating toxicity becomes a research hotspot. Here, we evaluated whether chemotherapy could be replaced or reduced by ATO in APL patients at different risks. After achieving complete remission   with ATRA-ATO–based induction therapy,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1:1) into   ATO and non-ATO groups for consolidation: ATRA-ATO versus ATRA–anthracycline for low-/intermediate-risk patients, or ATRA-ATO–anthracycline versus ATRA–anthracycline–cytarabine for high-risk patients. The primary end point   was to assess disease-free survival (DFS) at 3 y by a noninferiority margin   of –5%; 855 patients were enrolled with a median follow-up of 54.9 mo, and 658 of 755 patients could be evaluated at 3 y. In the ATO group, 96.1% (319/332) achieved 3-y DFS, compared to 92.6% (302/326) in the non-ATO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3.45% (95% CI –0.07 to 6.97), confirming noninferiority (P<0.001). Using the Kaplan–Meier method, the estimated 7-y DFS was 95.7% (95%   CI 93.6 to 97.9) in ATO and 92.6% (95% CI 89.8 to 95.4) in non-ATO groups (P=0.066). Concerning secondary end points, the 7-y cumulative incidence of relapse (CIR)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ATO (2.2% [95% CI 1.1 to 4.2]) than in non-ATO group (6.1% [95% CI 3.9 to 9.5], P=0.011). In addition, grade 3 to 4 hematological toxicitie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the ATO group during consolidation. Hence, ATRA-ATO in both chemotherapy-replacing and -reducing settings in consolidation is not inferior to ATRA–chemotherapy (https://www.clinicaltrials.gov/, NCT01987297).

【中文摘要】

隨著全反式維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TO)在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中的廣泛應用,減少毒副反應成為APL治療的研究熱點。本研究針對不同危險分層的APL患者,擬評估ATO是否可以替代或減少化療。所有患者在接受ATRA聯合ATO為基礎的誘導治療並獲得完全緩解後,按1:1被隨機分配至ATO組或非ATO組進行鞏固治療:低/中危患者分別接受ATRA-ATO或ATRA-蒽環類化療;高危患者分別接受ATRA-ATO-蒽環類化療或ATRA-阿糖胞苷-蒽環類化療。主要研究終點是3年無病生存(DFS),預設的非劣效性界值為-5%。研究共納入855例患者,中位隨訪54.9個月,最終755例隨機患者中有658例可進行隨訪滿3年的評估。在ATO組中,96.1%(319/332)的患者獲得3年DFS,非ATO組為92.6%(302/326),差值為3.45%(95%CI -0.07~6.97),證實非劣效性(P<0.001)。採用Kaplan–Meier方法,ATO組7年DFS為95.7%(95%CI 93.6~97.9),非ATO組為92.6%(95%CI 89.8~95.4,P=0.066)。次要終點中,ATO組7年累積復發率為2.2% (95%CI 1.1~4.2),顯著低於非ATO組(6.1% [95%CI 3.9~9.5],P=0.011)。鞏固治療期間,ATO組的3至4級血液學不良反應顯著降低。因此,本研究說明在鞏固階段使用ATRA聯合ATO替代或減少化療非劣於ATRA聯合化療方案。(https://www.clinicaltrials.gov/,註冊號:NCT01987297) 

相關焦點

  • 急急如律令,血拼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四部曲
    ,目前形態分類已經不是最終診斷,如果可以簡化到AML, APL, ALL 等大框框診斷,那麼APL(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始終是診斷的重中之重,診斷必須快上加快,早一天診斷,早一天治療,結局完全不一樣,陰陽之隔一線間。
  • 用砒霜治療白血病,獲未來科學大獎,96歲的王振義能等來諾獎嗎
    ,白血病也不例外,通常採取殺滅腫瘤細胞的化療策略達到治療目的。APL的早幼粒細胞分化,發育成為成熟的中性粒細胞,首創了全反式維甲酸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歷史,並在臨床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不過該方法聯合化療治療的許多病人在幾個月後出現了復發和耐藥性。在經過多次研究之後,王振義和自己的學生陳竺、陳賽娟提出使用全反式維甲酸和三氧化二砷兩藥聯合治療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從而杜絕了復發和耐藥性出現,使這種曾經最為兇險的白血病五年生存率從10%提高到97%以上,成為第一個可被治癒的白血病。
  • 魏輝教授: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療變遷
    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血液病醫院白血病診療中心 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委員 白血病淋巴瘤學組副組長 主要從事白血病的基礎和臨床研究 國際上AML的治療變遷
  • 「砒霜治療白血病」獲未來科學大獎!為什麼「毒藥」也能治癌症?
    張亭棟和王振義的獲獎理由是:他們發現了三氧化二砷(砒霜)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而且,骨髓移植的時機也很重要,一般在第一次緩解期中間進行骨髓移植,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以達到70%以上。如果是病情復發後再緩解後進行骨髓移植的話,5年生存率只有30%。所以在臨床上,患者第一次復發並緩解後,是骨髓移植的最佳時期。臨床上,目前針對白血病的治療方法也就是這兩種。而砒霜的參與,是聯合其他化療藥物一起進行的。砒霜(三氧化二砷)如何會用於治療白血病?
  • 2020未來科學大獎昨揭曉 有兩位老爺爺讓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治癒率達90%
    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張亭棟、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王振義摘得「生命科學獎」;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主任盧柯獲得「物質科學獎」;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摘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單一獎項獎金為100萬美元。
  • 兒中心血液腫瘤團隊最新研究成果:助力兒童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
    中新網上海新聞1月8日電(夏琳) 國家兒童醫學中心、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血液腫瘤科李本尚教授
  • 人物·軼事 | 張亭棟與三氧化二砷的故事
    ,以表彰他們發現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 上海的專家們是有研究資金和國際聲望的科學家,他們嘗試了來自哈爾濱的三氧化二砷,結果讓人大吃一驚。此後,他們開始對該藥進行了更多的研究,並且把這個消息傳播到國外。 1997年,美國紐約的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開始了第一個小型的三氧化二砷臨床研究,結果讓美國的專家印象深刻。
  • 一例「獨特」的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
    骨髓增生明顯活躍,異常細胞胞體圓或類圓形,核圓,可見扭曲、摺疊,染色質細緻,核仁清晰或隱匿,胞漿量豐富,布滿顆粒,漿內可見柴捆狀奧氏小體,考慮異常早幼粒細胞(圖A、圖B所示),腦海中初步診斷意見為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ML-M3)。
  • 瑞金新知速遞 第249期|王侃侃研究員發現長鏈非編碼RNA CRNDE促進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發生的分子機制
    【中文摘要】研究表明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的發生需要PML/RARα融合蛋白與其他協同因素共同作用才能發生。然而,協同PML/RARα致癌的長鏈非編碼RNA(lncRNAs)知之甚少。在本研究中,我們首先應用資料庫中急性髓細胞白血病(AML)患者和正常人群骨髓/外周血樣本的RNA-seq數據,鑑定了一組在APL中異常表達的lncRNAs。然後聚焦其中進化上保守的lncRNA CRNDE(Colorectal Neoplasia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進行深入研究。
  • 饒毅曾寫論文力推屠呦呦:中藥的科學研究豐碑
    有三個重要問題值得討論:1)張亭棟等是否確切知道治療癌症的作用來源於「癌靈一號」,而不是同時使用的其他中藥和化療西藥;2)他們是否意識到「癌靈一號」的作用來源於三氧化二砷,而無需汞;3)他們是否知道三氧化二砷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作用。
  • 「無化療」治療常見白血病,創新組合療法有望開啟新時代
    近日,《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了義大利GIMEMA協作組Robin Foà教授團隊領銜進行的一項多中心2期臨床研究。《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同日發表社論,指出這一「無化療」的組合療法有望為治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開啟一個新時代。
  • 「感冒」20多天,22歲女孩查出白血病!醫生竟給她吃「砒霜」
    醫生說急性白血病中有一個獨特的類型很大一部分患者是可以治癒的這就是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初入職場的她居然得了白血病周女士到浙江杭州入職新公司沒多久,本來大好人生藍圖正在眼前徐徐展開,沒想到卻遇到這個有些殘酷的「插曲」。
  • 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緩解期一線維持治療新藥!百時美CC-486(口服...
    2020年05月04日訊 /生物谷BIOON/ --百時美施貴寶(BMS)近日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受理CC-486(口服阿扎胞苷)的新藥申請,這是一種口服低甲基化劑,用於維持治療強化誘導化療後病情處於緩解期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成人患者,具體為:用於在強化誘導化療(有或無鞏固化療)後實現首次完全緩解
  • 中國科學家的砒霜和p53研究意味著什麼|三氧化二砷|靶向治療|p53|...
    近一周,有關中國科學家盧敏教授的砒霜抗癌研究突破受到了很多關注。那麼這個研究意味著什麼?盧敏教授現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上海血液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p53靶向治療課題組組長,上海市教委上海高校特聘教授(東方學者)。
  • 一文讀懂│急性白血病MICM分型及臨床意義
    ⑵  M1即急性原始粒細胞白血病未分化型):骨髓增生極度活躍或明顯活躍,少數病例可增生減低,骨髓中I型加II型原始粒細胞大於90%,可見小原粒細胞。⑶  M2即急性原始粒細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骨髓增生極度活躍或明顯活躍,骨髓原粒I型II型大於30%-90%,單核細胞小於20%,早幼以下各階段大於10%,約50%病例的白血病細胞內可見Auer小體。又分為兩個亞型:M2a和M2b。
  • 【科普】剛入職,22歲女孩竟查出白血病!醫生用它給治好了...
    急性白血病中有一個獨特的類型,很大一部分患者是可以治癒的,這就是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周女士入職新公司沒多久,本來大好人生藍圖正在眼前徐徐展開,沒想到卻遇到這個有些殘酷的「插曲」。前段時間,因為「感冒」20多天未愈,周女士到醫院就診,一番檢查下來後,她被確診為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
  • ...黃曉軍團隊研究成果在美國癌症學會(AACR)《臨床腫瘤研究》上發表
    》,影響因子10.199)以論著形式發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黃曉軍教授團隊的「中危急性髓系白血病第一次緩解期清髓單倍型造血幹細胞移植優於化療」的前瞻研究成果,為中危急性髓系白血病第一次緩解期鞏固治療選擇提供了高級別循證醫學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