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特改良蒸汽機後,提高蒸汽機效率,更加適合於工業應用,引領著第一次工業革命。而應用蒸汽機的蒸汽機車,駛在鋪設的軌道上時,也代表著人類交通運輸的一次革命,人們陸地交通終於從畜拉人推,進入了鐵路時代;也將人類社會發展拉入了快車道。
最重型的蒸汽火車頭4884
發明蒸汽機車的人卻沒有瓦特那麼知名,發明蒸汽機車,改變陸地交通的偉大科學家也是幼年貧苦,自強成才。
1781年,喬治·史提芬遜出生在一個英國的礦工家庭,家境貧寒,他很小就跟隨父親到礦上打工,操作礦井拉礦車的牽引裝置,繁重的體力勞作讓快成年的他意識到了教育的價值,拿著積蓄付費進夜校掃盲,以學習閱讀,寫作和算術。18歲的喬治只得跟著七八歲的孩子一起坐在教室裡聽課,忍受著來自周圍的嘲笑。過早的工作經歷、貧苦的家庭環境也讓他早熟。
通過當卷揚機工,看管礦井蒸汽抽水機,維護機器,熟悉了各種礦用機械。21歲成家後,仍然貧困,和妻子住在碼頭附近的小屋中,白天操作碼頭機械,晚上做鞋子修鐘錶以增加收入。不幸總是緊跟著不幸,1805年他的女兒夭折,年輕的妻子一年後患病去世,幾個月後父親又在一次礦難之後雙目失明。
得益於自己的上進與努力,機會來臨時有能力抓住機會。30歲時,一個機會突然找上門來,基林沃思煤礦的抽水機總出現故障,需要修理,史提芬遜憑著維護機器,熟悉了各種礦用機械的經驗,修好並作出了改進,大幅提高了抽水機的工作穩定性;令頗為抽水機故障所困擾的煤礦老闆高興,聘請喬治做礦上機器的檢修工,依靠著豐富的修理機會,很快成為蒸汽驅動機械領域的專家,在收入上有了保障。
在煤礦工作的喬治也開始嘗試作出自己改進,提高其它機器的效率,雖然蒸汽機已經發明了百餘年,但應用仍然較窄,主要用於煤礦抽水,逐步引入工廠,但十九世紀初期,煤礦的開採依然靠人力,運輸靠馬拉。馬拉鋪設在軌道上的罐車或車廂,運力低且費用高,喬治立即想嘗試使用固定發動機改善了煤礦的煤炭運輸。1814年,他說服煤礦老闆資助,證實了布萊克特的結論,即在沒有鋸齒的鐵軌上,車輪的摩擦是足夠的,但仍使用齒輪系統向車輪傳遞動力,車頭以每小時五公裡的速度拖著14輛輕型貨車,每個車廂裝載約兩噸煤;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通過更換蒸汽機節省了14匹馬的費用,由於戰爭而玉米價格創歷史新高,但與使用馬匹相比,總體而言,它節省的錢很少。
到1815年2月28日,史提芬遜進行了充分的改進,申請了專利,改進行走裝置,這規定氣缸活塞閥通過閥杆與連杆與驅動輪之間連通,車輪與驅動輪使用鏈條連結,後來改為齒輪,基於這些原理的新型機車投入運營,效率大幅度提升,先後為煤礦製造了16輛蒸汽機車頭用於拉煤。而在之後五年的改進中,蒸汽機功率越大,重量也越大,實驗中的機車太重,木質軌道承受不起,鑄鐵軌道太脆同樣難以承受。最終改進懸掛,使用鍛鐵軌道得以解決。受僱於1820年建造13公裡的黑頓煤礦運輸鐵路,首次在貨車道上使用的1422毫米的軌距。
1819年,英國從斯託克頓-達靈頓鐵路開建,計劃用馬拉車廂,史提芬遜用自己的蒸汽機車進行合作,設計及建造史託頓-達靈頓鐵路的喬治·史提芬遜提出4英尺8.5英寸的軌距,並成功說服火車製造商生產4英尺8.5英寸(即1435毫米)軌距的機車及車輛。由於史提芬遜成功設計的鐵路是眾人模仿的對像,亦使這軌距變得流行。蒸汽機車也在改進,終於設計製造成功第一輛載人的蒸汽機車,起名為&34;。火車由1號機車拉著11節運煤貨車廂,20節&34;客運車廂載著五百餘名乘客,最高時速達到19 km / h。
鐵路兩旁人山人海,許多人跟著火車跑,還有一行人騎著馬並行。1826年,史提芬遜創建了自己的機車製造廠,繼一號機車後製造了蒸汽機車&34;&34;&34;新型機車。如日中天的日不落帝國覺察到了新技術的巨大力量,英國政府開始全力支持鐵路建設,1830年9月15日,從利物浦到曼徹斯特的英國首條大動脈鐵路建成。英國當時七列火車發車運行在這條鐵路線上,轟動整個歐洲,登上各大報紙的頭版頭條。英國政府指派史提芬遜擔任了英國鐵路系統的總工程師,負責鐵路選線以及分段修建的工作,窮小子成為了弄潮兒,英國在他的帶領下進入鐵路運輸的大發展時代。
在當時世界霸主英國的帶領下,西方各國掀起來建設鐵路的熱潮,史提芬遜成為了各國關注的大忙人。英國是工業革命最早,鐵路建設最迅速的國家。到了1850年,英國已經建成鐵路6000千米,到了60年代,基本上完成了全國鐵路網的建設。鐵路的發展推動了英國工業革命的進一步發展,降低了運輸成本,提升了勞動力的流通與活動範圍,對英國及全球工業與社會發展功不可沒。
而第一條客運鐵路使用的軌距4英尺8.5英寸,在1845年被英國皇家專員建議作為標準軌距。1846年英國通過法案,要求將來所有的鐵路都使用標準軌。
從貧苦的礦工家庭,成年前一字不識,到發明蒸汽機車,成為鐵路建設的開創者,工業革命的先驅,時代因技術而進步,而人也因自強改變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