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規為「器」守護鄉愁——《保山市昌寧田園城市保護條例》實施概述

2020-12-05 掌上保山

2017年10月13日,保山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正式公告發布《保山市昌寧田園城市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經保山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於2017年8月30日通過,雲南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七次會議於2017年9月28日批准,《保山市昌寧田園城市保護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保山市昌寧田園城市保護條例》公布實施三年來,昌寧縣始終堅持按照「環山脈水,田城相擁」的思路,把握統籌城鄉發展的關鍵,正確處理保護與建設的關係,以生態化引領城鎮發展,守住田園景,突出茶主題,打好生態牌,做足水文章,著力推進「美麗縣城」建設,「環山脈水,田城相擁」的山水田園城市品牌效應不斷提升,宜居、宜業、宜商、宜遊的環境,正成為昌寧縣吸引人流、聚集產業的「關鍵詞」。

傳承與創新

鄉愁情結有法定格

昌寧縣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縣,山區面積佔縣域總面積的97%,縣內山高谷深、山多地少,水田更是被昌寧人視為珍寶。也正因為如此,昌寧人一直具有強烈的耕地、水田保護意識,並且一代代堅持著、傳承著。

公元1639年8月,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遊經昌寧縣,把當年昌寧城郭田園呼應、人與自然和諧的自然風貌寫入遊記中,為世人勾勒出了昌寧第一映象:「右甸之城中懸南坡之下,甸中平疇一圍,聚落頗盛……四面環山不甚高,甸中自成一洞天……」

清光緒十五年,人們在龍潭河邊立石碑,敘述戰火及開荒破壞生態和水源給生產生活帶來的影響,劃定水源保護地,倡導人們保護生態。數百年來,這種尊重自然、愛護自然的理念一直未曾改變。

昌寧縣最寶貴的資源是優美的田園風光和良好的生態環境。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如何有效保護農田成為了昌寧山水田園城市建設的一道考題擺在昌寧人的面前。昌寧縣積極探索,以更嚴的保護制度、更力的保護措施、更大的保護力度,加強田園風光保護。2011年,出臺了《昌寧縣田園風光保護暫行規定》,編制了《田園風光保護規劃》,對田園風光保護區的範圍、所涉單位的責任、違反規定的懲處等做了明確規定。同時,調整優化了縣城工業布局,發展生物資源加工工業,禁止二類、三類工業進入右甸壩區。2012年開始,連續開展了違法用地治理、違章建築清理、石灰窯拆除、河西水庫徑流區採石場整治等田園風光保護專項整治行動,持續提升人居環境。同時,依託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對右甸壩區的農田進行全面治理,建成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設施配套、田間道路暢通、林網建設適宜、科技先進適用、優質高產高效、阡道綠化美化的高標準農田,讓農田變成了景觀花園。

雖然出臺了相關規定和規劃,但由於缺乏系統有效的法律法規保護,田園城市保護管理主體及職責不明確,對各類生產、建設、經營活動的約束力不足,各種破壞田園城市景觀風貌的行為時有發生,田園城市保護面臨的形勢日益嚴峻,社會各界對田園城市立法保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越來越深刻,人民群眾對立法保護昌寧田園城市的呼聲也越來越大。

向日葵盛宴

2013年,昌寧縣人大通過向市人大常委會申請立法,將昌寧田園城市保護提升到法律的層面,對田園城市的保護範圍、對象、措施、機制等作出明文規定,界定有關行為主體的權利義務,規範各類生產、經營、建設行為和活動,有效提高依法保護田園城市的能力和水平,在發展中切實保護好現有的農田、水域、村落、城市、自然山體、森林植被、村莊風貌、歷史文化遺蹟等風景風貌。申報立法的目標,是要實現「四個有利於」,即:有利於突出昌寧山水田園城市建設的個性和特色,有利於促進昌寧旅遊生態化和城鎮特色化發展,有利於增強昌寧經濟社會發展動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有利於正確處理經濟社會發展與田園城市保護之間的關係。

2014年,省人大常委會將《保山市昌寧縣田園城市保護條例》列為省人大II檔立法計劃。新修訂的《立法法》賦予設區的市人大常委會部分立法權後,在省市人大常委會和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通過廣泛徵求意見,反覆修改完善,《條例》於2016年12月26日,通過了市人大常委會的預審。2017年8月30日,市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全票通過了《保山市昌寧田園城市保護條例》。同年9月28日,省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七次會議對《保山市昌寧田園城市保護條例》進行了合法性審查,並獲全票通過,於2017年10月13日起實施。

時至今日,徐霞客筆下的右甸城依然坐落於昌寧右甸壩西側的緩坡山地,與周邊的村落連為一體,「城」依山而建,「民」伴山而居,留出甸中廣闊平坦的田疇作為農業的豐收園、城市的景觀園。敬畏山水、珍愛田園的理念,因為《條例》更深地融入到了昌寧城市規劃建設之中,植根到了每一個昌寧人的心裡。

櫻花村莊

保護與發展

建設管理有法可依

《保山市昌寧田園城市保護條例》是全國第一部關于田園城市保護方面的立法。《條例》頒布實施,正式開啟了昌寧縣田園城市保護工作的新篇章。

《條例》共分總則、規劃和建設、保護和管理、法律責任、附則五章三十二條。第一章總則,闡述了立法目的和立法依據,規定了田園城市管理適用的範圍、田園城市的定義、田園城市保護的理念和原則、保護的範圍,以及縣、鄉兩級人民政府和相關部門的職責,明確田園城市保護範圍實行三級分區保護;第二章規劃和建設,規定了昌寧田園城市規劃和建設要遵守的規則、村莊規劃建設的重點內容,各級保護區內的可行性、鼓勵性和禁止性事項,在約束有關企業、組織和個人行為的同時,更多的也在規範和約束著政府的自身行為;第三章保護和管理,明確了田園城市保護的相關措施;第四章法律責任,按照國家法律法規有規定的依照有關規定、國家法律法規未做規定的結合實際進行設置的原則,規定了違反條例需要承擔的法律後果;第五章附則,基於條例執法工作的實際可操作性,規定了昌寧縣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工作需要,依照本條例制定具體實施辦法。

翻開《條例》,昌寧田園城市建設和保護的相關事宜歷歷在目,每一個方面都能找到相關的依據:

《條例》明確了田園城市保護的理念和原則。昌寧田園城市保護理念和原則為:遵循城鎮村落一體化、山水田園一幅畫的理念,堅持保護優先、嚴控規劃、損害擔責、公眾參與、社會監督的原則。

《條例》明確了田園城市保護的範圍規劃。根據《條例》規定,昌寧縣城市規劃區域範圍內,實行分區域保護管理。保護範圍按照一、二、三級保護區實行分區保護。一級保護區是展現田園景觀的重點區域,反而是郊區,這個區域是襯託田園城市重要景觀。二級保護區是一級保護區與城市開發建設區的緩衝地帶。三級保護區是城市規劃區、建成區及外圍城鄉接合部村落。

《條例》明確了田園城市的保護和管理機構。條例規定了縣鎮兩級政府及有關部門的職責,昌寧縣人民政府及其行政主管部門、保護區內的鎮人民政府按照法定職責依法做好田園城市的保護工作。昌寧縣綜合行政執法部門按照批准的權限開展田園城市保護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工作。這樣的規定,一方面杜絕了因地方性立法導致機構增設、部門臃腫的現象,另一方面也避免了田園城市保護、管理和建設工作主體不明、管理缺位的問題。

《條例》明確了田園城市的規劃與建設、保護和管理。條例規定,昌寧縣人民政府應當依據昌寧縣城市總體規劃編制昌寧縣田園城市保護專項規劃,並突出了在田園城市保護、管理和建設活動中的重點工作,選擇了既發展經濟又在一定範圍內保護環境的方式。

《條例》明確了田園城市保護措施和禁止行為。條例規定了保護區禁止十五類行為:如建設不符合田園城市風貌規劃的建築物、構築物等,還規定了礦產開採、磚瓦燒制、新建改建、秸稈焚燒、規模養殖、侵佔水域、修建墓穴、設置廣告、荒蕪農田、傾倒垃圾、雜物堆放等禁止行為。

《條例》明確了法律責任的設置。在法律責任的設置中,國家法律法規有規定的依照有關規定,國家法律法規未做規定的結合實際進行設置。為了加大監督檢查力度,促進依法行政,條例對履行監督管理職責人員的行為進行了規範,將違反條例規定的行為進行分類,對法律責任逐一進行了設置。

冬日「秋色」荷塘鷺

傳統與現代

詩和遠方有法護航

2020年1月23日,《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命名雲南省美麗縣城的通知》發布,在獲命名的20個縣城裡,昌寧縣位列其中。這是對《條例》實施以來作用發揮的充分肯定。

《條例》實施以來對加強昌寧田園城市保護,規範昌寧田園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髮揮了有效作用。昌寧縣始終堅持以《條例》為引領,以條例為遵循,山水田園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逐步進入規範化、法制化軌道。在規劃方面,將田園城市保護工作納入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始終堅持「增綠量、建精品、創特色」的原則,搞好規劃頂層設計,強化了規劃的系統性、科學性和嚴肅性。

在建設方面,著力建設城市重點工程。按照「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突出特點、打造亮點」的思路,大力實施「綠化、美化、彩化、香化」為主要內容的「碧水藍天」工程,全力打造最宜人居山水田園城市,先後獲「國家園林縣城」「國家衛生縣城」「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雲南省文明城市」等稱號,在「山、水、田、園、城」5大方面取得良好效果,實現了山更綠、水更清、田更美、園更靚、城更宜居的目標。

在功能方面,配套基礎設施不斷夯實。近年來,縣城共建成市政道路19條,綠化景觀提升工程大力實施,城市道路綠化普及率有效提高,深入推進「廁所革命」,升級縣城電網建設,網際網路建設迅速鋪開,「光網昌寧」建設成效明顯,4G網絡實現城區全覆蓋,加強大氣汙染防治和建築施工揚塵治理,環境空氣品質優良率達100%。

在管理方面,綜合管理基礎不斷強化。按照「管理手段法制化、管理機制市場化、管理方式科學化」的思路,用法治思維實行昌寧田園城市治理,城市管理短板不斷補齊,管理手段持續創新,管理機制不斷完善,管理方式科學有效,城市安全得到高效運行。

在美麗縣城建設過程中,昌寧縣認真貫徹落實《條例》,遵循生態是標籤、底色是綠色的標準,做好田園綜合體這篇大文章,通過田園景觀化、城市生態化、生態產業化,將美麗縣城建設作為重大民生工程不斷向縱深推進,走出了一條讓「美麗」更實惠、更普惠的路子。在設計理念上堅持水利、水環境和水生態三位一體,同時植入海綿城市和城市生態化的理念,把農田變成城市的空間,真正做到環山脈水、田城相擁。

昌寧縣注重將「美麗」的實踐成果向民生傾斜,先後投入5000多萬元對縣城44座公廁、4個農貿市場、44棟老舊小區進行提升改造,讓老百姓在「美麗」的蛻變中享受「美麗」帶來的實惠。截至目前,共實施項目37個,計劃總投資18.38億元,目前已累計完成投資11.69億元。

昌寧縣還注重突出千年茶鄉特色,將茶元素作為山水田園城市建設的主題元素,促進茶文化繁榮、茶產業發展。通過保護資源、控量提質、培育品牌等措施,不斷提升茶葉產業質量、產業效益和產業內涵,全縣種植茶葉面積達31.33萬畝,涉茶種茶人口增至18.3萬人。茶葉農業產值達到11.1億元,工業產值達16.4億元,茶葉產業真正成為全縣脫貧攻堅的支柱產業,讓老百姓享受到了生態的紅利,真正體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昌寧城區和郊區沒有太大區別,城內綠樹成蔭,過一條馬路就是田畦流水,說是天然公園也名副其實。」這是一位作家在看到昌寧的田園風光保護後寫下的。的確,秀美的田園風光是大自然留給昌寧人民的寶貴財富,也是昌寧的一張重要名片。昌寧縣將嚴格按照《條例》規定,依法保護田園風光,依法開展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讓寫滿鄉愁的田園和環山脈水、田城相擁的縣城,成為更多人鄉愁的皈依。

本報記者 吳再忠 裕民 曼華 寶潔 張爽

責編:蔣建國

相關焦點

  • 《遵義市海龍屯保護條例》將於7月1日正式頒布實施
    6月28日下午,由遵義市人大常委會主辦,匯川區委、區人大常委會、區政府承辦的「保護世界遺產·守護精神家園」《遵義市海龍屯保護條例》宣傳系列活動在海龍屯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區舉行。  活動分《遵義市海龍屯保護條例》新聞發布會、碑刻揭幕儀式、頒布實施主題宣傳系列活動三部分進行。  範元平、李蓮娜共同為《遵義市海龍屯保護條例》碑刻揭幕,標誌著海龍屯世界文化遺產管理正式步入法治化保護軌道。  羅青松在致辭中強調,《遵義市海龍屯保護條例》的正式施行,意味著海龍屯土司遺址保護的各項管理工作有法可依。
  • 聚焦地市|《漢中市大氣汙染防治條例》即將實施 用法治力量守護...
    聚焦地市|《漢中市大氣汙染防治條例》即將實施 用法治力量守護藍天白雲 2020-07-12 10: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實施辦法》新聞通氣會
    歡迎各位參加今天的《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實施辦法》新聞通氣會。    為了加強對古生物化石的保護,促進古生物化石的科學研究和合理利用,2010年,國務院頒布了《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國務院令第580號),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條例》頒布實施以來,國土資源部會同相關部門,積極推動推動古生物化石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 三海保護管理條例實施辦法政策解讀
    3月31日,州人大常委會組織召開《條例》施行座談會,州委書記姚國華出席會議並講話,要求:「州人民政府要加強組織領導,全面統籌實施,牽頭研究制定三海條例實施辦法,形成具體可行的執法機制,推動依法規範執法,切實提高執法效率和質量,確保條例每項規定都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 雲南保山昌寧紅外相機拍到多種珍稀野生動物
    近日,雲南保山市昌寧瀾滄江縣級自然保護區江邊管護所工作人員進山收集紅外相機監測數據時,驚喜的發現相機拍攝到了麂子、豹貓、白鷳等多種野生動物的珍貴影像。它叫豹貓,是夜行動物,在昌寧瀾滄江縣級自然保護區內屬於首次拍攝發現。視頻裡豹貓膽子挺大,紅外相機拍攝時的閃光並沒有嚇到它,反而抬起頭,用寶石般的眼睛注視了相機數秒,才繼續前行。據保山市昌寧瀾滄江縣級自然保護區江邊管護所所長楊文良介紹,視頻中出現的豹貓以前因為沒有設備所以並沒有發現過。
  • 北京實施「史上最嚴」野生動物保護法規 保動物「安居」
    鴛鴦、紅隼、夜鷺、雀鷹等經過救護康復後的11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被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工作人員放歸自然,在美麗河畔開啟了新旅程。當天,新版《北京市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簡稱《條例》)正式實施。《條例》將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工作納入生態文明建設考核體系,規定北京全域全年禁獵,加大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被稱為「史上最嚴」京版野生動物保護法規。
  • 兩部城市管理法規實施成效顯著 地方立法促進城市治理水平提升
    兩部法規實施成效顯著,目前三區已全部完成環衛「一體化」改革。 羅霈 攝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戶外廣告設施和招牌設置管理,是與市民群眾日常工作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生工作。行使地方立法權後,我市分別於2017年、2018年的12月1日施行《江門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江門市戶外廣告設施和招牌設置管理條例》。
  • 江蘇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守護田園 讓鄉村「回歸」
    Harry William Hoser曾為杭州雲棲小鎮等量身定製規劃,在江蘇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的設計師推薦名錄上,記者也看到了他的名字。「希望在時代的變遷中留住沉澱的美麗,同時賦予它更多的內容。  像觀音殿這樣的鄉村,已具備了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的良好基礎。而對更多鄉村而言,「耕讀傳家」景象正在漸漸喪失,已難以承載質樸、清雅、幽淡的鄉愁。  宿遷市副市長李榮錦並不掩飾當前城鄉反差的巨大:宿遷建市21年來,中心城市、三個縣城建設發生巨大變化,即便與蘇中、蘇南一些城市、縣城相比,也不顯落後。
  • 【視頻】雲南昌寧:紅外相機拍到多種珍稀野生動物
    近日,保山市昌寧瀾滄江縣級自然保護區江邊管護所工作人員進山收集紅外相機監測數據時,驚喜地發現相機拍攝到了麂子、豹貓、白鷳等多種野生動物的珍貴影像。  近年來,昌寧縣採取強化宣傳教育、完善監測制度、加大執法力度等有效措施,切實做好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森林覆蓋率達67.01%,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目前,昌寧縣境內發現有陸生野生動物60科24屬181種,被列為國家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42種;野生植物197科806屬1920種,被列為國家級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有19種,珍稀瀕危物種21種。
  • 垃圾分類規定和溼地保護條例7月1日起施行
    會議審議了《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廣州市溼地保護規定》實施準備情況的報告。會議指出,《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和《廣州市溼地保護規定》的頒布實施,對推動我市生態環境保護和汙染防治,營造乾淨整潔平安有序城市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條例》政策問答
    原標題:推動環境保護費改稅 保障環保稅法順利實施——四部門有關負責人就《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條例》答記者問  2017年12月2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籤署國務院令,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實施條例),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 《大連市海洋環境保護條例》正式施行
    《條例》是在國務院生態環境機構改革,即海洋環境保護職責劃歸生態環境部後,制定並出臺的第一部海洋環境保護地方性法規,全面規範了大連行政區域內的海洋環境保護工作,在強化大連市海洋環境監督管理,促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法治保障和統領作用。
  • 《廣東省溼地保護條例》明年起實施
    日前,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布公告,《廣東省溼地保護條例》(以下簡稱為《條例》)已由廣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六次會議於2020年11月27日修訂通過,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關於《杭州西溪國家溼地公園保護管理條例》貫徹實施情況的報告...
    2011年10月17日,市人大常委會頒布了《杭州西溪國家溼地公園保護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於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這是西溪溼地保護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裡程碑,標誌著西溪溼地保護管理正式步入了法制化、規範化軌道,為西溪溼地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法治保障,對推動我國溼地資源的保護和利用發揮著重要的引領示範作用。一、《條例》貫徹實施情況(一)積極推進規劃修編。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溼地保護條例
    〉等十二部地方性法規的決定》修正)  第一條 為了加強溼地生態系統保護和管理,維護溼地生態功能和生物多樣性,促進溼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在自治區行政區域內從事溼地保護、利用和管理等活動,應當遵守本條例。  第三條 本條例所稱溼地,是指依據本條例規定確定的,具有重要生態功能的天然或者人工的、常年或者季節性的沼澤地、泥炭地、鹽澤地、灘涂或者水域地帶。  溼地分為重要溼地和一般溼地。重要溼地,是指列入國際重要溼地、國家重要溼地和自治區重要溼地名錄的溼地,其他溼地為一般溼地。
  • 《廣東省溼地保護條例》發布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北極星環境修復網獲悉,近日,廣東發布了《廣東省溼地保護條例》,詳情如下:《廣東省溼地保護條例》已由廣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六次會議於2020年11月27日修訂通過,現將修訂後的《廣東省溼地保護條例》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深圳經濟特區生態環境保護條例(草案)》公開徵求意見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構建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相適應的生態環境保護法規制度,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典範,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市人民政府組織起草了《深圳經濟特區生態環境保護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並經市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六次會議第一次審議。
  • 雲南昌寧首次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
    新華社昆明1月15日電(記者張雯、姚兵)記者從雲南省昌寧瀾滄江縣級自然保護區獲悉,該保護區近日通過紅外相機首次拍攝到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的活動影像。  影像顯示,2020年12月30日凌晨3點多,一隻偶蹄目動物眼睛明亮,警惕地豎著耳朵覓食。經專業技術人員仔細辨認,這是一隻成年的雄性林麝。
  • 保護秦嶺 | 《陝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解讀
    第二條在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範圍內進行自然資源保護、利用、開發等活動適用本條例。本條例所稱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範圍(以下簡稱秦嶺範圍),是指本省行政區域內秦嶺山體東西以省界為界、南北以秦嶺山體坡底為界的區域,包括商洛市全部行政區域以及西安市、寶雞市、渭南市、漢中市、安康市的部分行政區域。
  • ...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大屯海 長橋海 三角海保護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的...
    長橋海  三角海保護管理條例實施辦法》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2020年11月30日  (此件公開發布)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大屯海  長橋海  三角海保護管理條例實施辦法  第一條 為依法加強大屯海(含中海)、長橋海、三角海(以下簡稱三海)的保護管理,防治水汙染,改善生態環境,提升城鄉人居環境,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