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智商更重要,還是情商更重要?這曾經是一個討論了很長時間的話題。最終人們得出結論,說一個人能取得多大成就,更大程度上取決於情商,而不是智商。這種說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成立的,但有一種情況例外,那就是領導者。
來 源 | 真知部落格(ID:ZhenQingBlog)
對於一個領導者來說,情商固然很重要,但是智商比情商更加重要。這話可不是我說的,這個觀點來自於情商大師丹尼爾·戈爾曼。
有一次戈爾曼來中國訪問,有個商業記者對他進行了專訪,請他為中國的管理者以及職業經理人提一些管理方面的建議。你知道戈爾曼提了一個什麼建議嗎?
他認為,中國的領導者應該首先提高智商,因為智商是成為一個領導者的先決條件。
智商其實有很多種類型,也分三六九等。今天我們要討論的就最高級的智商——整合思考。整合思考是最高級、也是最成熟的心智模式。
那到底什麼是整合思考呢?要想理解這種高級別的心智模式,你首先要知道什麼是低層次的心智模式。
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認為,最低層次的心智模式,是一種叫做『二元對立』的心智模式。
比如,認為這個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好人,一種是壞人;當兩個相互衝突的觀念同時出現的時候,一定有一種是對的,有一種是錯的;具有這種心智模式的人認為這個世界是非黑即白的,簡單說就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二者只能選其一。
其實五歲的孩子就是用這種方式看世界的,因此也做『五歲兒童的心智模式』,可很多人一直到成年之後,這種心智依然沒有改變。
比如當你到批發市場裡的小商販那裡去買東西的時候,如果你說他的產品質量不夠好,他可能會這麼回答你:「什麼東西都是一分價錢一分貨,你要想買好的,到大商場花高價格去買,我的東西雖然不夠好,但是他便宜啊。」言下之意就是,質量和價格,你只能二選一。這樣的人一輩子也只能擺個地攤兒了。
再比如,總有人認為,重產品還是重營銷,只能二選一;削減成本,還是大力創新,只能二選一;學歷和能力哪個更重要,好像也只能二選一......這都是低層次的心智模式。
整合思考的心智模式和二元對立完全相反,說白了就是既要這樣,又要那樣,魚和熊掌我都要。
也許你會說,這怎麼可能呢......
其實就是因為不容易,很少有人能做到,那些真正做到的人,才成為了卓越的領袖,打造出偉大的企業。
舉幾個例子,當大多數人都還堅定地相信一分錢一分貨的時候,就有另外一些人不相信這個道理,一定要做出質量好、價格低的產品,比如日本的服裝品牌優衣庫,中國的小米、華為等等,就是因為做到了這一點而迅速成長為世界級的企業。據說優衣庫創始人柳井正2019年的個人財富已經超過了孫正義,成為日本首富。
寶潔公司以前有個CEO叫雷富禮,被公認為是寶潔公司歷史上最成功的CEO之一。他曾經講過這樣一段話:「如果是二選一的話,我們就不會成功,每個人都能做到二選一。倘若總是為了得到這個而犧牲那個,那麼你將永遠無法成為行業中的翹楚。」
以上這些通過整合思考而獲得成功的領導者和企業,並不是個別案例。基本上所有卓越的領導者、偉大的企業,都是整合思考的。
《基業長青》的作者柯林斯在寫這本書之前,深入研究了18家百年企業,包括花旗銀行、沃爾瑪、萬豪集團等,都是世界頂尖級跨國公司。發現這些企業的管理者們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善於整合思考。這18家企業之所以能夠做到基業長青,是因為他們做到了四個既這樣、又那樣:
第一,他們既務實地追求利潤,又有超越利潤的目的。
第二,他們既有固定的核心價值觀,又勇敢地追求變革。
第三,他們既有清晰的願景和方向,又進行機會主義的摸索與實驗。
第四,他們既制定膽大包天的目標,又通過漸進式的演變和進步來實現它。
那如何才能做到整合思考呢?給你兩個小建議:
第一個建議是,你要改變對衝突的態度。
無論任何形式的衝突和矛盾發生,都不是災難,而是機會。它讓創新成為可能,從而產生新的事物。就像兩塊石頭經過摩擦之後才有了火,手指和琴弦碰撞在碰撞的過程中才產生出音樂一樣,當你成功地化解了矛盾和衝突,也就意味著你做到了整合思考。
正如《了不起的蓋茨比》的作者傑茨菲拉德所說的:「同時保有兩種全然相反的觀念,還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標誌。」
第二個建議是,你要改變對資源的態度。
如果不懂得整合思考,資源永遠都是稀缺的。其實如果你做的事情是正確的,做成這件事所需要資源就一定是夠用的,你真正要做的只是運用整合思考把它找出來而已。
正如雕塑家羅丹所說的:「生活中並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