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學部成立大會

2020-12-06 中國科學院

中國科學院學部成立大會

中國科學院學部成立大會於1955年6月1日至10日在北京召開。出席大會的學部委員199名,有34名學部委員請假。黨和國家領導人周恩來、董必武、陳毅、陸定一、李濟深等出席會議並講話。國務院各部委負責人、蘇聯科學院代表團、波蘭科學院代表團,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國、蒙古、匈牙利和日本等國科學家以及幫助我國建設的蘇聯專家,國內有關研究單位、高等院校和中國科學院各研究機構的負責人應邀出席了大會。

郭沫若院長致開幕詞,並作關於中國科學院工作的報告。報告回顧了我國建國以來自然科學以及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工作的發展分析了我國科學工作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明確提出今後科學工作的方針任務及應採取的主要措施。提出了第一個五年計劃期問中國科學院的十項重點工作: 原子能和平利用的研究;配合新鋼鐵基地的設計研究;石油地質和石油問題的研究; 地震的研究;配合流域規划進行調查研究;熱帶植物源的調查和研究;中國自然區劃和經濟區劃的研究;抗生素的研究:我國過渡時期基本理論問題的研究; 我國近代、現代史和近代、現代思想史的研究。

吳有訓副院長、竺可楨副院長、嚴濟慈主任、潘梓年副主任分別代表物理學數學化學部、生物學地學部、技術科學部和哲學社會科學部作了工作報告。

會議期間,張稼夫副院長作了關於中國科學院第一個五年計劃綱要草案的說明報告。蘇、波兩國科學院代表團團長分別作學術報告。國務院陳毅副總理、中共中央宣傳部陸定一部長分別作政治報告。國家計委張璽主任作關於發展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報告。

周恩來總理在大會上講話。指出從憲法通過以後,中國科學院已不是國務院的組成機構,而成為獨立的學術研究和領導機構。周恩來總理鼓勵中國科學工作者要團結起來,學習世界各國的先進科學技術,努力提高科學研究工作的水平,為實現國家在過渡時期的總任務而奮鬥。  會議宣告正式成立物理學數學化學部、生物學地學部、技術科學部、哲學社會科學部四個學部,選出了各學部的常務委員會;討論了郭沫若院長和各學部的工作報告、中國科學院五年計劃綱要草案及各學部1955年工作計劃要點;宣讀和討論了39篇學術論文。會議就學部委員名單、有關科學組織和計劃工作、有關實行院士制度及中國科學院院務委員會的領導問題提出了中肯的意見。與會人員一致通過了《中國科學院學部成立大會總決議》。

這次大會總結了5年來科學工作的基本經驗,明確提出了今後科學工作的方針任務及應採取的主要措施。建立了學術領導機構,加強了中國科學院的領導。通過這次會議,使到會的科學家對黨和政府的政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從而增進了科學家的團結。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院學部和院士
    一、學部的發展歷程  中國科學院學部成立於1955年,是中國科學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諮詢機構。  中國科學院學部的最高組織形式是院士大會,中國科學院院士是國家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  中國科學院成立後,十分注意依靠國內高水平科學家參與學術領導,在經歷了評議會、科學工作委員會、專門委員會等方案幾度討論與演變後確定了建立專門委員制度。1953年初專門委員人數達253人,這為建立學部打下了基礎。
  • 中國科學院地學部工作報告(摘要)
    其中年齡最大的新院士69歲,最小的48歲,平均62.43歲,60歲(含)以下的新院士1人;按所屬系統分,中國科學院4位,教育部2人,國土資源部1人。7位新院士今年首次出席院士大會,讓我們向他們表示熱烈的祝賀和歡迎。
  • 1992---中國科學院
    頒布《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章程(試行)》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大會第六次會議,於4月20日至25日在北京舉行,22日通過了《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章程(試行)》,經國務院同意由中國科學院發布。它是學部成立以來第一個全面指導學部工作的基本文件。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地學部院士
    中國科學院院士 · 地學部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下面看看有哪些地學部院士吧!安芷生第四紀地質學家安院士長期從事黃土、第四紀地質與全球變化研究。
  • 廣州大學舉行天文系成立大會
    廣州大學舉行天文系成立大會http://www.huaue.com  2020年11月20日  來源:廣州大學   11月8日,廣州大學舉行天文系成立大會暨合併組建
  • 聯盟成員單位——清華大學微電子學研究所成立40周年紀念大會成功舉行
    12月12日上午,清華大學微納電子系/微電子所於清華大學新清華學堂舉辦微電子學研究所成立40周年紀念大會。
  • 中國科學院建院65周年大事記
    中國科學院學部成立   1954年1月28日,周恩來總理主持政務院第204次政務會議,決定建立中國科學院學部並實行學部委員制度。1955年6月1日,中科院學部成立。233名優秀科學家為中國科學院首批學部委員,其中物理學數學化學部48人、生物學地學部84人、技術科學部40人、哲學社會科學部61人。
  • 中國科學院章程---中國科學院
    第十條  中國科學院實行院務會議、院士大會、學部主席團會議和院長辦公會議制度。第十一條  院務會議由院長、副院長、其他院領導、秘書長、副秘書長、學部主席團領導和院機關各部門負責人組成。院務會議由院長召集和主持,院長因特殊原因不能與會時,由院長指定的副院長或者其他院領導召集和主持,實行充分討論基礎上的院長決策制。
  • 中國科學院
    中科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的主要任務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著眼世界科技前沿發展趨勢,聚焦國家創新發展戰略需求,積極發揮創新第一動力、人才第一資源的作用,凝心聚智,開拓進取,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而奮鬥
  • 中國科學院章程
    (中國科學院黨組會議修訂,2019年7月25日通過)     序  言   中國科學院由中央人民政府根據1949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第十八條設立,於1949年11月1日成立。1955年成立中國科學院學部,並逐步建立了院士制度。   建院初期,中國科學院匯集了當時中國最優秀的科學家和一批在海外學有成就的科學家,成為領導全國提高科學水平、培養新生力量的火車頭。改革開放初期,我國迎來科學的春天,中國科學院側重基礎、側重提高,大力加強應用研究,服務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
  • 哈工大反擊:成立計算學部!清北沉默,BAT太忙了……
    5、面對美國的制裁,在計算機軟體方面的霸凌,哈工大反擊了7月5日,哈爾濱工業大學在線舉行計算學部成立大會,同時也慶祝了計算學部校友會成立。大會莊重給予了計算學部繼續乘風破浪、披荊斬棘,打造國之重器的殷切希望。
  • 幾經挫折,多次申請,師昌緒助力中國工程院成立
    早在1919年,瑞典就成立了瑞典皇家工程院,其後,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相繼成立了國家工程院,1987年,國際上還成立了「工程與技術科學理事會(CAETS)」。但是一直到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都還沒有單獨成立的工程院,僅有1955年成立的中國科學院學部,這種狀態不利於我國在工程及技術科學上的快速發展。
  • 中國科學院大學科學技術協會成立
    新華網北京10月29日電 28日,中國科學院大學科學技術協會(以下簡稱「國科大科協」)正式成立。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組織人事部部長李坤平、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局長周德進參加會議。北京市科協二級巡視員陳維成宣讀《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關於中國科學院大學成立科學技術協會的批覆》。
  •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兩院院士:中國科學院_數學物理學部_155人
    我國科技體系的頂層無疑是兩院:中國科學院: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展中心。其中,學部是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諮詢機構,學部的核心是院士。一、中國科學院院士1、數學物理學部(155人)蔡榮根
  • 丁穎丨茂名籍中國科學院院士、農業家
    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從事稻作科學研究、農業教育事業40 餘年,曾被周恩來總理譽為&34;。2009 年被授予新中國成立60 周年&34;模範人物榮譽稱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校方醞釀再次遷校到海南島時,丁穎為了維護教育事業和國家財產便毅然加入了地下黨領導的護校行列,反對遷校,並不顧身家安危出面保釋為此而被捕的同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丁穎受被任命為中山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農學院院長,並當選為廣東省政治協商會議副主席。1945-1950年,任中山大學農學院教授。
  • 1990---中國科學院
    接到委託任務之後,中國科學院和各學部及時召開學部主任聯席會議,布置各學部組織全體學部委員對有關材料進行審議和討論,從規劃和計劃的指導思想,整體布局、項目選定等方面提出許多意見和建議,寫出書面材料10多萬字。  中國科學院將組織諮詢活動的情況、學部委員的諮詢意見匯總後,分別於1990年3月和1991年初報送給國家科委和國家計委。其中很多意見已被採納,在有關決策中發揮了作用。
  • 饒毅、陳薇等入選,中國醫學科學院增補28名學部委員
    中國醫學科學院學術諮詢委員會2020年增聘學部委員名單按學部順序排列,同一學部內按學部委員姓名拼音字母順序排列。臨床醫學部(12人)口腔學部(2人)基礎醫學與生物學部(6人)藥學部(5人)衛生健康與環境學部(2人)生物醫學工程與信息學部(1人)2019年8月,中國醫學科學院成立學術諮詢委員會,邀請在醫學衛生健康領域取得傑出成就、享有卓著聲譽的專家作為學部委員,為國家醫學科技創新體系與核心基地的建設、國家醫學衛生健康事業的發展提供戰略諮詢和智力支撐
  • 1954---中國科學院
    為加強學術領導,對院部機構作重大調整  為加強科學院的領導,郭沫若於1月28日在政務院政務會議上的報告中提出:將在院務會議下成立秘書處,遴選科學家若干人充任秘書,成為院務會議在學術領導方面的有力助手;院對各研究所分學部領導,學部由有關專家組織學部委員會,只管學術領導,不管行政事務;增設人事局,加強對科學幹部的管理與培養工作;增設編譯出版委員會
  • 廣州大學成立了天文系
    11月8日,廣州大學舉行天文系成立大會暨合併組建20周年學術活動之天文學科論壇,成為國內高校中成建製成立的第16個天文系(學院)。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應用系統總指揮和總設計師顧逸東院士、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崔向群院士、中國天文學會理事長景益鵬院士、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韓佔文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數理學部董國軒常務副主任、天文處劉強處長、中科院國家天文臺趙剛書記、中科院上海天文臺沈志強臺長、我校周雲副校長、物理與材料科學學院張靖儀院長
  • 天津大學成立數據科學研究院
    5月4日,天津大學成立了數據科學研究院,數據科學學科發展圓桌會議同時在該校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