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樞
(2006年6月6日)
一、關於2005年院士增選工作
截止2005年4月30日,地學部共收到56位院士候選人的推薦材料。2005年5月到8月,以通信評審方式從53位有效候選人中投票產生了25位初步候選人。隨後組成覆審小組對初步候選人進行覆審並提交覆審報告。在11月第一周召開的評審暨選舉會議上,通過評審,投票產生了14位正式候選人。11月10日再一次投票選舉產生了7名新院士。其中年齡最大的新院士69歲,最小的48歲,平均62.43歲,60歲(含)以下的新院士1人;按所屬系統分,中國科學院4位,教育部2人,國土資源部1人。7位新院士今年首次出席院士大會,讓我們向他們表示熱烈的祝賀和歡迎。
二、關於外籍院士候選人推薦工作
2004年和2006年,地學部院士根據《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選舉辦法》,積極參加外籍院士候選人推薦工作。本次院士大會將選舉產生外籍院士。
三、關於諮詢評議工作
自2004年院士大會以來,地學部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為主線,積極開展諮詢評議、院士建議和學術活動等項工作,取得了明顯的績效。兩年來共完成並上報了6份諮詢報告,正在進行的諮詢項目有8項。
四、院士建議
兩年來,地學部院士積極在《中國科學院院士建議》上發表建議,積極為國家和地方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獻計獻策。據統計發表院士建議的院士有:符淙斌、葉篤正、葉嘉安、孫鴻烈、陳述彭、劉嘉麒、劉昌明、陸大道、滕吉文和殷鴻福。
五、關於學術活動工作
1.「科學與中國」科普報告
2004年6月以來,地學部院士參與「科學與中國」巡講和學部學術活動處組織的科普活動相當積極,據統計參與學術活動做學術報告的院士有:秦大河、許志琴、歐陽自遠、陸大道、李吉均、鄭度、王水、張彌曼、陳運泰、符淙斌、童慶禧、李德仁、劉寶珺、戎嘉餘、趙其國、王穎、施雅風、張國偉、程國棟、劉昌明和劉光鼎。
2.組織「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紀念:回顧與思考」研討會
2005年適逢世界航海史上的偉大壯舉:鄭和下西洋600周年。從地球科學角度,地學部聯合中國工程院農業、輕紡與環境工程學部舉辦了學術研討會,於2005年3月20-22日地學部十二屆四次常委會在深圳召開期間舉行。研討會由深圳中國科學院院士活動基地和深圳中國工程院院士活動基地協辦。蘇紀蘭和王穎院士發起並組織了會議。來自臺灣、香港和大陸的專家學者60多人出席了研討會,其中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16人。會後由蘇紀蘭主編出版了《鄭和下西洋的回顧與思考》研討會論文集。
3.《地學與社會:學部的視野》編輯出版
2004年初,由孫樞、安芷生、陳顒、李廷棟和吳國雄擔任主編,匯集了地學部1987年-2004年初的諮詢報告、院士建議和學科發展戰略研究報告,定名為《地學與社會:學部的視野》,共69萬字,承蒙路甬祥院長作序,於2005年學部成立50周年前夕問世。該書的出版有利於進一步發揮院士們諮詢和建議的作用。
六、參加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及其專門委員會的工作
擔任學部主席團成員的地學部院士有李廷棟、歐陽自遠和孫樞,諮詢評議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陳運泰、成員葉大年和蘇紀蘭,道德建設委員會成員鄭度和張彌曼。他們積極完成各項有關工作,列席地學部常委會會議,很好地發揮了學部主席團及其專門委員會同地學部常委會之間的溝通作用。
七、完成本年度陳嘉庚地球科學獎的評獎工作
在學部主席團和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的安排下,地學部成立了陳嘉庚地球科學獎評獎委員會,由陳顒院士擔任主任,安芷生院士擔任副主任,成員有醜紀範、吳國雄、張彌曼、李吉均、李廷棟、巢紀平、童慶禧。根據評獎條件的規定,通過認真評審,委員會投票產生了正式候選項目。在此基礎上,地學部常委會審議並投票產生了建議獲獎項目,報陳嘉庚科學獎理事會審批。
八、關於地學部常委會換屆準備工作
今年院士大會期間,各學部常委會將進行換屆工作。根據《中國科學院各學部常委會換屆選舉辦法》的有關規定,地學部辦公室於2006年3月2日發出《關於提名中國科學院地學部第十三屆常委會委員候選人的通知》共119份,收回提名68份,有效提名67份。根據提名意見統計結果,經過4月17日地學部常委會討論並無記名投票,確定了地學部十三屆常委會委員候選人,常委會研究擬訂了地學部十三屆常委會主任和副主任建議候選人選,並報學部主席團和院黨組審議通過。地學部常委會的正式選舉即將舉行。
九、對下屆常委會工作的建議
1.每一次的增選新院士工作都是學部的重點工作,地學部全體院士和常委會對此都很重視、認真。本次院士大會,會對院士章程有所修改,明年的增選工作要注意修改後的辦法。2005年增選工作中投訴信件的處理辦法有些地方有待進一步完善。
2.諮詢工作在地學部工作中佔有很重要的分量,而且開始較早,形成了自己的傳統。在1987-2004年8月的18個年頭,地學部平均每年完成兩份諮詢報告。最近有增加趨勢。同過去不同的是,最近兩年的諮詢,有地學部常委會討論報諮委會立項和諮委會討論立項兩類。發揮兩類立項的積極性,把兩類立項結合好,有利於拓寬諮詢工作的視野。
3.黨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紀頭20年,集中力量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全國科技大會明確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而努力奮鬥。因此,我們面臨科技創新和推動發展學科前沿的艱巨任務,同時面臨解決礦產資源、化石能源、水資源、環境和生態、災害和地球信息等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
4.在學部主席團下目前設有諮委會、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即將設立科普和出版委員會,此外還有資深院士聯誼會。同這些組織的聯繫和配合,目前我們的做法是,在常委會上請有關院士和院士工作局負責同志介紹各個組織的工作情況,達到互相溝通的目的。事實證明,這種相互溝通是必要的,有利於常委會工作的開展。今後仍需要加強相互間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