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鄉「布穀鳥」吳春月:好日子放在歌裡過

2021-01-09 廣西民族報

▲吳春月參加第二屆深圳非物質文化遺產周開幕式

她的青春,在熱愛大歌的家庭中綻放;她的愛情,在「行歌坐夜」中收穫;她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把侗族大歌唱出村寨,唱出三江,唱出廣西,唱響全國。她,就是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土生土長的侗妹吳春月,年輕有為的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侗族大歌代表性傳承人。

01

青春最美的風景:在侗族大歌中綻放芳華

「喲啷,嗚嗚,喲啷,嗚嗚,幹啦,嗚嗚!」華燈初上,在三江縣城一家名叫「月也三江」的油茶體驗店裡,只要老闆吳春月坐鎮店裡,就會為到店的遊客唱起高山流水敬酒歌和侗族大歌,展示侗族傳統音樂文化。她的歌聲如翠鳥彈水,如黃鶯吟鳴,如清晨帶著微點露珠的樟樹葉,悠揚,清亮,悅耳。

吳春月1986年出生在三江侗族自治縣梅林鄉新民村的中寨屯。這個位於美麗的榕江河畔的小村寨可不簡單,它是三江侗族大歌的發源地,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這裡的男女老少都會唱侗歌,也愛唱侗歌。當地農曆二月初二的侗族大歌節比春節還熱鬧。這項當地侗族百姓自發組織的民俗活動有200多年的歷史,迄今已舉辦128屆。每年「二月二」這天,在悠揚的蘆笙聲中,侗族大歌此起彼伏,氣氛熱烈。

可以說,吳春月出身「歌香門第」:出生在文藝之鄉,父母喜歡唱侗族大歌,2004年曾跟隨梅林侗族大歌隊赴北京錄製侗族大歌節目;她的姑父吳光祖是2008年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侗族大歌代表性傳承人,嬸嬸吳探花是2009年第二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侗族大歌代表性傳承人。

從小耳濡目染,吳春月也很喜歡唱歌,一顆種子悄悄在她心中生根發芽:「我要做一名出色的侗歌歌手!」

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很骨感。

除了種田,吳春月家沒有其他的經濟收入,而吳春月上有姐姐下有弟弟,三個孩子讀書的費用是一筆巨大開銷,加上姐姐小時候身體不好,經常吃藥打針,一家人的花銷壓得吳家父母喘不過氣來。

雪上加霜的是,1992年,寨上發生火災,吳春月家祖輩留下來的一棟吊腳木樓一夜之間化為灰燼。父母本想帶著姐弟仨去親朋家借住,但一聽說是一家五口全來借住,大家都很為難。吳家父母只好一邊建房子一邊供孩子們上學。貧困讓這個家庭陷入困境:重新建房和讀書,只能二選一。看著父親頭上的白髮,母親眼角的淚痕,姐姐小學未讀完就輟學了,而吳春月苦挨著讀完初中,家裡就再也無力供她升學了。

早在2002年,小吳春月就拜了嬸嬸吳探花為師,開始系統地學習侗族大歌。初中畢業後,無處可去的她就全身心撲在學侗歌上。吳探花既是師父又是嬸嬸,對吳春月的要求自然更高,也更為嚴厲。

侗族沒有自己的文字,侗族大歌靠口傳心授世代傳承下來,侗族大歌的語言大都是古老的侗話,深奧晦澀,很多吳春月根本聽不懂。

但年少的吳春月對自己非常有信心,認為自己能學好,然而,她很快遭遇了挫折。

《高山歌》對吳春月來說難度頗大,不但語言深奧,音調還特別高,還要求咬音準確。有幾次,她低著頭,小心翼翼地和師父說學不下去了,師父就耐心地開導她:「春月啊,我們家世代傳承侗族大歌,不能讓它斷在你們這一代啊!不管多難多苦,你一定要把它學會啊!我這一肚子的歌就交給你了,你要接好啦,把它好好傳下去!」

像霜打的茄子一樣耷拉小腦袋的吳春月一聽,頓時有了動力,在師父的耐心講解下又認真地學唱起來。

功夫不負有心人,兩年下來,吳春月進步很大,憑藉清脆的嗓音在鄉裡的歌會上嶄露頭角。侗族大歌的種類很多,按民間分類可以分為鼓樓大歌、聲音大歌、敘事大歌、戲曲大歌等,其中她會唱的有《鬧堂歌》《松鼠歌》《蟬歌》《高山歌》《撒網歌》等50多首。

02

愛情最美的樣子:你歌在我耳畔最動聽

唱歌水平漸入佳境,愛情也悄悄來臨。吳春月的愛人叫吳巖山,比她大8歲,也在新民村中寨屯出生長大,中專畢業的他是村裡為數不多的文化人,2000年通過考試到新民村當村幹部。他的爺爺吳公壯是當地有名的「桑嘎」(歌師),還是吳春月的姑父吳光祖的師父。相似的成長環境讓兩個人從小就心有靈犀。小時候,吳春月經常跟隨吳巖山穿行於歌會熱鬧的人群,在侗族大歌的「天籟之音」中一起快樂成長。

侗家有個婚俗,新郎迎娶新娘當天晚上,村裡的姑娘們都結伴到新郎和新娘家去唱整夜的大歌,而村裡的男青年會來「行歌坐夜」(也稱「行歌坐月」,即結伴坐夜)。

兩人漸漸長大後一起參加過幾次「行歌坐夜」。吳巖山一表人才,笑容燦爛,唱起歌來很大氣,音調從低到高起伏很大,唱得盪氣迴腸,繞梁三日,讓人沉醉其中。

本來從小就對吳巖山有好感,「行歌坐夜」中,看著唱歌的他,情竇初開的吳春月更是被迷倒了,但羞答答的心事只在心口靜悄悄地開,她可不敢表露心中的秘密。

而吳春月不知道的是,她早已經悄悄「擁有」了吳巖山,「你在我眼中最迷人,你歌在我耳畔最動聽」,「行歌坐夜」中,只要吳春月開口唱歌,他就「只覺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五臟六腑裡,像熨鬥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當意識到這就是傳說中的愛情時,吳巖山大著膽向吳春月表心跡。

▲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平臺(生產性保護示範戶)掛牌

吳春月自然是喜不自勝,接過了情哥哥拋過來的繡球。從此,兩人的好日子就放在歌裡過——在《蟬之歌》《撒網歌》《琵琶歌》等歌曲裡相戀相愛。

2006年春天,他們牽手走進了婚姻的殿堂。婚後的日子甜如蜜——或相約鼓樓或圍坐火塘,或以歌會友或以歌傳情,或抒發感情或讚美大自然,總之,小兩口的生活中時常飄起「噶老」(侗語,意為「大歌」)的悅耳旋律。

03

最美現在進行時:立志傳承侗族大歌

2004年,吳春月有了展示自己特長的舞臺——和愛人訂婚後,她和村裡的幾位姐妹到柳州市龍潭公園打工,在公園裡的民族村為遊客表演侗族大歌。2006年,生下第一個孩子後,在家帶孩子的她一有空就和寨上的姐妹們學歌唱歌。2007年,吳巖山去深圳打工,吳春月帶著孩子也一起去了深圳。雖然大城市流光溢彩,但對吳春月來說,沒人一起唱大歌的日子很難過。她的心裡像被人挖了一個洞,生疼,又空落落的。

在深圳待了幾個月,吳春月接到侗族大歌縣級傳承人、梅林中學石彥輝老師的電話,石老師在電話裡說,他們正組織侗族大歌隊備戰全國第十三屆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問吳春月參不參加。這電話仿佛一縷暖陽,照亮了她的臉龐。

原來,2006年,「侗族大歌」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縣裡對侗族大歌更加重視,經常組織歌手參加全國比賽。

這麼好的機會吳春月豈能放過?不過,愛人卻投了反對票,他說:「你再折騰也折騰不出啥,還是安心過我們的小日子吧!」主意已定的吳春月再三向愛人許諾:「唱完這次青歌賽我就回來安心陪你,不再總是想著唱歌的事了。」

2008年,夢想照進了吳春月的現實:她參加了第十三屆CCTV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經過激烈角逐,她和侗族姐妹組成的「三江組合」先後榮獲市級選拔賽個人一等獎、自治區選拔賽個人三等獎、團體優秀獎,並一路過關斬將把侗族大歌唱到了北京。

2010年,吳春月被邀請到上海融安金桔推介會演唱侗族大歌,這也是她人生中最難忘的一次經歷,因為這次她們是飛去上海的。如果沒有侗族大歌,只有初中文化的她怎麼能去到北京、上海,又怎能登上國家級的大舞臺?!這讓她從心底感謝侗族大歌,也是在這一刻,她下了決心:一定要把侗族大歌傳承下去!

這時候,愛人不再反對吳春月痴迷侗族大歌,轉而大力支持她。

2014年,為了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環境,吳春月舉家遷到縣城。到了縣城,她還是在折騰唱歌的事兒。因為他們村有不少鄉親在縣城定居創業,吳春月組織了一個侗族大歌隊,叫「新民組合」,夥伴們白天忙自己的生意,晚上就集中在一起唱侗族大歌。每次縣裡搞文藝活動都少不了新民組合的參與,慢慢地,新民組合變得小有名氣,隊伍也不斷壯大。

▲中國、柳州三江侗族多耶節-侗族大歌賽指導侗族大歌隊榮獲一二等獎

2015年,新民組合與縣文化館、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中心組隊排演的侗族大歌《知了叫碎妹的心》,代表柳州市參加全區基層文藝匯演獲聲樂類一等獎。同年,吳春月赴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參加「全國優秀少數民族聲樂作品展演惠民演出」。同年11月,以《侗族大歌》為代表的多彩非遺樂章全景展演「木樓歌海多耶情」在上海梅隴文化館拉開帷幕。吳春月站在閃亮的舞臺上,身穿美麗的侗族服飾,和夥伴們把三江侗族原生態的《蟬之歌》《撒網歌》《琵琶歌》奉獻給上海的觀眾。

吳春月分別於2015年12月、2016年12月、2019年12月被評為非遺項目侗族大歌縣級、市級、自治區級代表性傳承人。從被評為傳承人開始,她就在三江古宜鎮通過指導業餘歌隊、民族文化進校園以及開展文化展演等多種形式,為傳承侗族大歌貢獻力量。

現在,吳春月被聘請為柳州市群眾藝術館、三江文化館侗族大歌免費培訓班授課教師,參與三江非遺中心侗族文化進校園、進社區活動,向三江黨政機關幹部、企事業單位人員、街道(社區)群眾、中小學生傳授侗族大歌。據統計,吳春月先後參與培訓班48期,培訓學員1800人次。特別是以她為代表的新一代侗族大歌傳承人走進中小學校,開展「一校一品」特色民族文化進校園活動,目前已普及全縣20多所學校,參加侗族大歌興趣班的學生累計上千人。

在吳春月的影響下,12歲的兒子和5歲的女兒也喜歡上了侗族大歌,她希望他們能把侗族大歌傳承下去,把侗族文化發揚光大。

來源:廣西民族報(漢文版)

作者:麗 君 石 峰 鄭 磊

責編:韋穎琛 王新穎

審核:蒙樹起 唐 龍

監製:韋尚雄

相關焦點

  • 你抱過布穀鳥的蛋嗎?
    *布穀鳥是生活在溫帶和熱帶的一種鳥,它還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叫杜鵑。布穀鳥有個特性,它會趁著其他鳥不注意時,把自己蛋快速地下到像知更鳥、刺嘴鶯等那些比它小的鳥類的巢中,因為蛋上的斑紋同它混入的其他鳥的蛋非常相似,所以不易被分辨出來。
  • 布穀鳥的9枚蛋
    5月13日午飯剛過,新疆博樂市達勒特鎮呼熱布呼村哈薩克族婦女坎加古麗·奴斯布漢準備在院子裡打饢,她剛一掀開饢坑的蓋子,唰地一聲,一隻鳥從饢坑裡飛出來,落在牛棚上,遠遠地看著她。正在院子裡澆樹的丈夫達吾來提江·艾來木跑過來看,是鳥蛋,小小的和葡萄一樣大的鳥蛋。
  • 布穀鳥的叫聲是從田野裡傳來的
    《在楊巷村聽布穀鳥》 布穀鳥的叫聲是從田野裡傳來的田野,環布於村莊四周 許多次我走進其深處在去年的稻茬和裸露的泥土之間,尋找布穀鳥卻從未找到過 由此我曾疑惑布穀、布穀……這些來自于田野的神諭到底是由那些鳥兒還是由土地自己發出的 這疑惑迄今沒有答案而楊巷村,於我也漸成一隻尋不見的布穀鳥隱身於大平原和漫歲月
  • 侗鄉奏響「新時代鄉村振興」之歌
    此次活動以「新時代鄉村振興」為主題,以蘆笙文化藝術節為載體,把「新時代鄉村振興」讀書活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宣傳和「三區」文化人才匯報演出辦成侗鄉盛會。坪坦鄉是文化部命名的「蘆笙藝術之鄉」,村村寨寨有蘆笙隊。
  • 胡群敏:布穀鳥與算黃算割
    同事問是啥鳥這樣叫,我說是布穀鳥叫。他又問:「不是杜鵑嗎?」「平時聽到的不是算黃算割嗎?」我說:「是,又不是。」我生長在農村,對布穀鳥和算黃算割還是比較了解的。從度娘那裡得到的信息往往是說不清,有人儘管查詢了,到底還是不太明白,越看越說不清。其實,簡單地說,布穀鳥和算黃算割都是一個總類的鳥兒,是不同的鳥種。
  • 雷小紅:神奇的布穀鳥
    天地遼闊,原以為布穀鳥是一種。聽的多了,竟聽出了不同季節或相同季節的幾種布穀鳴叫。 時常, 過了正月十五,陽氣回升,每日便可聽見布穀使勁的大聲鳴叫。先後有三聲,二聲,四聲。三聲的節奏緊促悽厲,二聲的婉轉緩慢 ,四聲的嘹亮動人。
  • 散文:布穀鳥又叫了(上)
    散文:布穀鳥又叫了(上)胡埠懷《白浪情》群友*咕咕咕咕。每當春夏之交,布穀鳥的叫聲總會在小樹林的深處響起,那低沉而又渾厚的聲音,透出一股股濃濃的鄉情。今年,布穀鳥叫聲來得特別的早,二月春風三花時,咕咕之聲己從不知名的樹林之中傳出。
  • 【童年記憶】《布穀鳥叫聲》
    因為,畢竟是已經過了穀雨好幾天了。俗話說「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父老鄉親們是深知這個道理的,要不抓緊播種就真的不趕趟了,過了芒種,不可強種的。這時你看,大田裡的人們忙碌著,有的整壠,有的施肥,有的播種,有的掩埋,井然有序。累了,大家就聚在田間地頭的大樹下,有說有笑,或躺或坐,用汗水揮灑著一幅幅美麗的田園風光。
  • 【布穀鳥的叫聲】
    〖20120518〗明明白白,聽見了布穀鳥的叫聲,那般奇妙,震耳動容;令我心曠神怡,催我寧靜致遠。
  • 布穀鳥的叫聲||周國利
    偶爾在路邊可以聽到遠遠傳來幾聲布穀鳥的鳴叫,非常悠長、清亮、悅耳。這吉祥的候鳥的叫聲,就像一把鑰匙,一下把我心裡兒時的北方麥收時節田野風光的門打開來,蕩漾在眼前。五月底,北方的天氣開始乾燥炎熱,進入了麥子成熟收割期。「麥黃一晌」,麥穗已經沉甸甸的麥田,一陣熱風吹過就連片整塊的快速泛黃。
  • 為什麼說布穀鳥很殘忍?
    布穀鳥就是「鳩佔鵲巢」的主角。雌性布穀鳥會把蛋產在其他鳥類的巢穴裡,讓其他鳥類幫它孵蛋,為了迷惑宿主,布穀鳥的蛋和宿主的蛋大小花紋都很像,它還會吃掉一枚或數枚蛋以便順利的偷梁換柱。孵化出來的布穀鳥雛鳥也狠辣異常,它會本能地把宿主的蛋或者雛鳥推出巢穴,直到巢穴裡只剩它一個,然後張著嘴巴等待宿主的餵食。不明真相的宿主就這樣幫著「仇人」撫養雛鳥,而自己這一個繁殖季節的努力都付之東流。布穀鳥學名叫大杜鵑,拉丁學名Cuculus canorus。
  • 楊紫被送七夕青蛙是怎麼回事 七夕青蛙和七夕布穀鳥是什麼意思
    關於七夕青蛙和七夕布穀鳥是什麼意思什麼梗,這邊給大家做個介紹吧。七夕節到了,這是一個令部分人快樂的節日,因為他們又要開始「秀恩愛」了,但今年的七夕與往年的有所不同,有一種神秘的生物它空降網絡,很快的,朋友圈等等重要的秀恩愛地點就被他們佔領了,甚至還以此在惡搞中催生出了一種新的服務,沒錯,就是「蛙叫服務」。
  • 在農村,布穀鳥叫,代表這些事兒要發生了
    布穀鳥是農村人最熟悉不過的一種鳥了,很多農村人都熟悉它的叫聲。農曆小滿節氣一過,農人便可在清晨聽見了布穀鳥的叫聲。在農村,布穀鳥叫代表什麼呢?在農村,聽到布穀鳥叫,這些農事要做了布穀鳥叫,一般是快到麥秋的時節。
  • 布穀鳥是怎麼繁殖後代的?好霸道
    穀雨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古人說,這時候「鳴鳩拂其羽」,布穀鳥開始提醒人們「快快布穀」了。這其實是它們求偶的叫聲。不過你知道布穀鳥是怎麼繁育後代嗎?方式有點特別哦!有些鳥自己不築巢、不孵卵、不育雛,而是依賴其他鳥完成繁殖後代的任務,杜鵑(俗稱布穀鳥)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 鳥語花香之布穀鳥的叫聲
    圖片來源於網絡小滿過後,布穀鳥來了,說明開鐮割麥的季節到了,你知道嗎?布穀鳥有一個特點,它邊飛邊叫,邊飛邊叫的鳥好像不多。布穀鳥人們都稱它為:報春鳥,吉祥鳥,幸福鳥。你觀察過沒有,布穀鳥的叫聲,只有在春天初夏豐收的季節才有,因而代表著:春天,希望,幸福。布穀~布穀,這是人們普遍認同的一種叫法,其實它的叫法不止於此,我們不懂鳥語,但是,鳥它懂我。
  • 布穀鳥真的很殘忍嗎?有何依據?
    布穀鳥是大家最熟悉又最陌生的鳥類之一,熟悉是因為每年的4-6月份,在我國的許多地方都能聽到布穀鳥「布穀~布穀」的叫聲,陌生是因為大都人只聽過布穀鳥叫,沒有見過真正的布穀鳥。有人說:布穀鳥是一種非常殘忍的鳥。
  • 布穀鳥之死
    當他們再為自己的「行為藝術」喝彩的時候,我決定要站出來,哪怕爭個面紅耳赤也不為過。我,一事無成,在我看來,現在的我只不過在追尋藝術的大道上轉圈圈罷了,對於最終達到藝術只是時間上的問題,小丑共同體又怎會理解呢。
  • [俯仰天地]布穀鳥的叫聲
    [俯仰天地]布穀鳥的叫聲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22日 23:46 來源: 來源:湖北日報高池爸爸,快來看,我家窗臺上有一隻鳥。
  • 為什麼說布穀鳥是一種很「殘忍」的鳥?
    布穀鳥其實是杜鵑科鳥類的一種,生物學上被稱為「大杜鵑」。由於在夏季6月份麥子成熟快要收割時,這種鳥就會發出有規律性的「布穀-布穀」嘹亮的叫聲,因而得名「布穀鳥」。  布穀鳥身上的羽毛,性別不同、不同部位都有一定的差別,比如雌鳥腹部羽毛紅棕色、背部灰褐色、翅膀暗褐色、尾部黑色、頭部和頸部淺灰色;而雄鳥的腹部基本為白色、背部暗灰色,與雌鳥有所差別。因此,布穀鳥看起來,羽毛顏色雖然不是那麼華麗,但是也是變化多姿。
  • 《布穀鳥的呼喚》:J.K.羅琳
    2013年,一部名叫《布穀鳥的呼喚》的小說震動了英國的推理文學評論界。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冬季夜晚,倫敦高級公寓裡,有一位藝名為「布穀鳥」 的超級模特,突然從白雪覆蓋的陽臺上摔下身亡。這位模特最近麻煩纏身,警方認定她是自殺。但模特的表哥堅信妹妹不會自殺,於是僱傭了私家偵探克爾科莫蘭斯特萊克進行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