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南區TOP10城市:成渝之外,西南城市階梯斷層如何解決

2021-01-16 山川行

山川網:截至昨日,2018年區域經濟復盤系列的分省篇,還有廣西、內蒙古、黑龍江、吉林、新疆、青海6省尚未推送,我和大家一樣還在持續關注這些省份的數據公布進度。

在等待以上這些省份分市經濟數據的過程中,我們另行安排的七大行政區系列,目前也已陸續推送了華東篇、華中篇和華北篇。同樣是受限於以上仍未公布分市區域經濟數據省份影響,東北、西北、華南篇也還需要繼續等待。所以今天能夠推送的,自然也就是西南篇了。

西南地區,中國地理分區之一,東臨中南地區,北依西北地區,包括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西藏自治區、重慶市共五個省市區。口語中提及的西南地區有時也只指老四川(含重慶不含川西高原)、雲南、貴州,即「西南三省」。

西南地區省區行政區劃代碼均以數字「5」開頭。西南地區曾多次調整,直至1955年形成穩定格局:川、黔、滇、藏四地合稱為「西南四省(區)」;1997年恢復設立重慶直轄市,四省一區區劃格局部分調整,在此之後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合稱為「西南五省(區、市)」。

自然區劃概念下的西南地區,主要包括四川盆地、雲貴高原、青藏高原南部、兩廣丘陵西部等地形單元,大致包括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聊聊西南大區的2018年。

2018年西南地區經濟體量及人口數據

為了更好地幫助大家了解西南各省的基本經濟情況,我們不妨現在一起回顧下2018年五省的經濟基礎數據。

四川:2018年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40678.1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增速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4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426.66億元,增長3.6%;第二產業增加值15322.72億元,增長7.5%;第三產業增加值20928.75億元,增長9.4%。

重慶:重慶2018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363.19億元,同比增長6.0%。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378.27億元,增長4.4%;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8328.79億元,增長3.0%;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0656.13億元,增長9.1%。另數據顯示,重慶工業「6+1」支柱行業中,電子製造行業增加值增長13.6%、材料行業增長11.0%、化醫行業增長4.9%、裝備製造業增長3.2%、消費品行業增長1.9%、能源工業增長1.7%,汽車製造業下降17.3%。

雲南:2018年,雲南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7881.12億元,同比增長8.9%,增速比全國(6.6%)高2.3個百分點,排全國第3位。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2498.86億元,同比增長6.3%,比全國(3.5%)高2.8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6957.44億元,同比增長11.3%,比全國(5.8%)高5.5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8424.82億元,同比增長7.6%,增速與全國持平。

貴州:2018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14806.45億元,比上年增長9.1%,增速高於全國(6.6%)2.5個百分點,連續8年位居全國前列。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159.54億元,比上年增長6.9%;第二產業增加值5755.54億元,增長9.5%;第三產業增加值6891.37億元,增長9.5%。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1244元,比上年增加3288元。

西藏:2018年,預計全區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400億元,增長10%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230.4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3%左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控制在2.0%。

按照2018年西南五省9.52萬億的總經濟體量,可以排在7大行政區的第5位。領先於第6位東北大區的5.67萬億和第7位西北大區的5.15萬億。

不過距離華北大區的11.92萬億,還有比較明顯的距離。即使目前西南地區經濟增速全國領先,華北地區經濟增速相對低迷,仍沒辦法在短期內進一步提升大區經濟體量排名。

但西南大區的最大潛力,在於體量超出2億的區域總人口。這一人口體量,可以排在全國7大行政區的第3位,僅次於華東的4.1萬億人口和華中的2.23億人口。

比華北的1.75億人口,華中的1.70億人口,東北的1.09億人口,西北的1.02億人口優勢都明顯。事實上,這也恰恰是西南版塊能夠在過去十年間經濟增速全國領先的根本原因所在。

在GDP總量超一萬億的十餘個新一線城市中,來自西南版塊的重慶和成都,人口總量高居第一第二位。重慶人口超3000萬,成都人口超1600萬。而其餘上榜新一線城市人口體量,往往集中在一千萬左右。

2018年西南地區經濟體量十強城市

由於西南地區遠離東部,所以很多朋友對於西南地區的了解更多是關於旅遊資源,比如近幾年來伴隨著短視頻的爆發,西南地區的重慶、成都、大理、麗江、拉薩都是炙手可熱的網紅城市。

但西南地區作為中國21世紀以來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發展區域之一,該地區不僅是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發展和戰略儲備的重要基地,更是中國重要的工業聚集區。關於這點,我們可以從五省支柱產業中發現端倪。

重慶: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通用設備製造業。

四川:農副食品加工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通用設備製造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飲料製造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

貴州: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煤炭開採和洗選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飲料製造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菸草製品業。

雲南:菸草製品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

西藏:非金屬礦物製品業、有色金屬礦採選業、飲料製造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醫藥製造業、黑色金屬礦採選業。

關於西南版塊十強城市的介紹,下文中還會出現,所以這裡我們暫且一筆帶過。

西南大區54市,入圍全國百強僅5城

西南版塊是近幾年來中國經濟增速最快的地區。2018年,西南五省經濟增速分別為:四川8.0%,重慶6.0%,雲南8.9%,貴州9.1%,西藏10.0%,區域平均增速高達8.4%。

西南版塊在7大行政區中,不僅經濟增速繼續蟬聯2018年冠軍,且比亞軍的華中版塊的7.7%,高出0.7個百分點,領先優勢十分明顯。

與此同時,西南版塊城市在中國城市經濟體量總排名上,同樣十分突出。2018年,中國十強城市榜單上,西南城市上榜2席——重慶,GDP總量20363億元,全國第5位;成都,GDP總量15342億元,全國第8位。

要知道,十強城市中,綜合實力全國最強的華東(長三角)和華南(珠三角)兩地,亦不過是分別上榜了三城和二城,華北和華中再各上榜兩城和一城即名額全部「佔定」。東北、西北兩地區域經濟最強市還在全國二十強排名前後徘徊。

但是,截至2018年,西南地區合計54個地級行政區中(含直轄市、地級市、州、地區),能夠排進全國城市百強名單的,有且僅有5城。這5城之中,還包括上文中提到的重慶和成都。

如果除去此兩城後,西南版塊還稱得上「能打」的城市,便僅剩下了昆明、貴陽和遵義。2018年中國百強城市經濟總量門檻大致是2400億元,而想要站穩百強席位不會隨風飄搖,起碼要有3000億元左右的體量。目前,西南版塊第6位的綿陽年度經濟總量,剛過2300億元。

看上去僅一步之遙,但是每年的全國百強市入圍門檻都在水漲創高。如果繼續保持既有的經濟增速,那只有等待目前的百強城市中誰「馬失前蹄」,經濟增速開始擠水分,西南版塊城市入圍機會才會比較明顯。

在西南版塊十強城市中的第6到第10位中,四川城市佔到了4席之多。而這些城市的經濟體量又高度接近,換而言之,就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但對於四川地級市而言,經濟發展一直都是一件頗為「艱辛」的事情。而艱辛的理由,除去既有經濟體量的薄弱和身居西南的區位劣勢。更在於身側的龐然大物——成都。

成都,西南版塊未來破解僵局之關鍵

欲速則不達,這句話應該送給2018年的成都。作為過去幾年中國炙手可熱的明星城市成都,偏偏十分缺乏明星企業的加持。一言以蔽之,成都苦無獨角獸企業久矣。

既然本地孵化太慢,那麼乾脆就砸錢引進。據成都財政局公布的《成都年鑑》(2018年卷)顯示,2018年成都市科技與產業發展財政投入達到了27.91億元,為歷史最高,去年同期的投入為16.4億元。這其中,就包括大手筆砸入錘子科技和人人車兩家網際網路公司的投資。

2017年8月,錘子科技完成近10億元融資,本輪融資中,成都市成華區區屬國有企業「成都東方廣益投資有限公司」出資6億元,隨後,錘子與成都的關係日漸密切,創始人羅永浩多次在發布會上以「成都企業」自居。但2018年10月開始,媒體上關於錘子的倒閉報導一浪接著一浪。成立不到一年的錘子科技成都分公司,在燒光來自成都市政府方面6億投資之後,早已名存實亡。後續不斷有財經媒體跟蹤報導錘子科技下架商品,清空寫字樓,遣散員工,賣身今日頭條,坐實創業失敗真相。

2019年1月下旬,媒體報導人人車將在成都建立第二總部,搭建「北京—成都雙總部」的運營體系,地址選定金牛區。1月18日,人人車創始人李健更是在其朋友圈表示,「感謝金牛區政府為人人車提供了40億資金支持,極大助力了人人車的發展。」但時間尚不過一個月,2月18日,網絡即傳出「人人車正式宣布破產」「通知所有人離職」的新聞,還有消息表示人人車正在大規模的清退線下業務團隊。

2018年,成都市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342.77億元,排名全國第8位,省會城市中更是僅次於廣州高居第2位。成都龐大的顯然不僅僅是GDP總量,財力水平更是富甲西南。2017年成都財政收入高達1275.5億元,總量排名全國第10位,增速排名全國第2位。

2018年成都市經濟總量15342.77億元背後,是成都經濟總量佔比全省已超過37.7%,接近四成。這樣的省會首位度,即使是有「中西部地區優先發展壯大省會」這樣的旗幟在,同樣也是令人咋舌的。

成都市政府手上,確實有錢,但是這個錢的來源,並不局限於1600多萬成都市民,而應該算在8300多萬全川人口身上。四川,是全國所有省份中,在區域經濟建設上最「畢其功於一役」的代表。

中國經濟增長看西南,西南經濟增長看成渝。毫無疑問,下個十年中國西南大區經濟增長究竟能夠發展到怎樣的高度,歸根結底應在成渝都市群身上。

按照官方解釋,成渝城市群具體範圍包括重慶市的絕大部分區縣,四川省的成都、自貢、瀘州、德陽、綿陽、遂寧、內江、樂山、南充、眉山、宜賓、廣安、達州、雅安、資陽等15個市,總面積18.5萬平方公裡。

一個健康成熟的城市圈的,對於成員城市的基本要求,即是要一超(兩超)多強,一二三四線城市呈階梯狀分布。而目前的成渝都市圈中,成渝兩座新一線城市之後,二三甚至四線城市全部斷檔,直接跟上的是一大堆經濟體量僅一兩千億的五線城市,如何成圈?

對於未來幾年,坐穩中國新一線城市前列多年的成都,應該好好想一想取之於全川的財政收入,未來如何用之於全川(而且,這其中還有不少來自財政轉移,更不應過量於成都一城)。起碼要儘快打造出至少2座4000億元GDP+體量的準三線城市,切實提高成渝都市圈的含金量。

把求急求快燒在錘子科技、人人車這種偽「獨角獸」企業上的冤枉錢,扎紮實實花在為綿陽、德陽、宜賓、南充等省內小兄弟提高基礎建設上面,好生自己培養川派原生企業。

單憑成都一城一市,無論經濟和人口體量如何龐大,都遠不足以支撐一家真獨角獸企業的潛在市場需求。而整個川渝和西南版塊整體的綜合消費能力,才是未來成都真正的想像空間所在。

相關焦點

  • 成渝合辦2032年奧運會?留給這兩座城市準備的時間不多了
    >原標題:成渝合辦2032年奧運會?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獲悉,若這一計劃獲得重慶和國家相關方面的支持,則這兩座城市首先需要應對的是兩年後的啟動工作,而作為從未舉辦過全球性綜合賽事的成渝兩地而言,亦將面臨一系列的考驗。
  • 在西南醫科類大學中排名如何?
    川北醫學院校園秋色,圖片源自官網。川北醫學院的前身是1951年創辦的西南區川北醫士學校,1985年更名為川北醫學院,是一所以醫學為主的多學科省屬高等醫學院校。是衛生部腹腔鏡手術普外培訓基地和四川醫學影像學、臨床醫學本科人才培養基地。
  • 中國城市海外網絡傳播力如何?北師大報告:成渝逐步成西部「領頭羊」
    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1月3日,《2020中國城市海外網絡傳播力建設報告》(以下簡稱為《報告》)在北京師範大學發布。《報告》顯示,海外傳播力綜合指數排名中,成都和重慶分別排在第6位和第8位,體現成都和重慶成為北上廣之外的第四級經濟圈,在近幾年一直是中國西部地區的雙增長引擎。
  •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入題四川大學生辯論賽
    本屆辯論賽邀請了西安交通大學哲學教授、國際國內辯論比賽資深評委韓鵬傑,中國人民大學傑出學者特聘教授何豔玲,重慶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邦輝,央視四川記者站站長朱興建,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儲殷擔任評委,2010年第三屆世界大專華語辯論邀請賽冠軍、全程最佳辯手、當代少年西南區副總裁羅淼擔任賽會主席。
  • 千城千面,什麼樣的「未來合伙人」更懂城市?
    同時,目前成渝經濟圈城鎮化率只有54%左右,低於60.6%的全國水平,有探索新型城鎮化的充分餘地。巨大的發展潛力和高速的發展背後,成渝經濟圈對資源的強力整合、產業的賦能激活以及消費場景的重塑創新等需求不斷升級。如何利用機遇進一步煥新城市活力,實現高質量發展?成渝破題的方法之一是——搭好「大舞臺」讓「定製化」的城市共建者協同參與到城市建設中來。
  • 大咖論成渝丨李曉江:國之重器——成渝「雙城經濟圈」再認識
    作者 李曉江(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專家)2020年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國家區域戰略,使成渝地區成為全國首個中西部區域經濟發展戰略核心地區,以長三角、大灣區、京津冀和成渝雙城構成的國家戰略核心地區的「鑽石結構」由此形成。
  • 藍天上的城市競爭 成都如何突破?
    感染率最低的城市之一 在《2019年民航機場生產統計公報》中,北京首都、上海浦東、廣州白雲位列前三,成都則排在第四。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北京與成都年吞吐量的差距為4415.51萬人次。 民航業內專家、高級經濟師鄒茂功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與其他地區相比,西南地區疫情沒有那麼嚴重,旅客出行更有信心。
  • 成都「十四五」:成為「人民城市」幸福樣本
    西南民族大學商學院教授劉德昌認為,以「十大工程」為代表的「十四五」規劃編制突出了民生的維度,更加強調從市民的真切感受和現實體驗來制定政策,「立足成都數千年的原生態文化脈絡,從宏觀著眼、從微觀著力、體現成都個性」,這是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最好體現。
  • 成渝地區探討雙城經濟圈與城鄉高質量發展
    袁昕院長認為2008年、2016年、2020年是清華同衡在成渝地區三個重要的裡程牌,並講述了從08年汶川災後重建至今,清華同衡與成渝地區的深厚淵源,在這一地區的大量工作使得同衡人對這個區域有更多的了解和思考。他進一步闡釋了將成都作為此次清華同衡學術周分論壇舉辦地的初衷,希望能更貼近前線,與各位專家和領導加強交流與合作,共同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 下一個,在成渝?成渝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已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成渝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聚集這些重大科學裝置和平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是國家科技領域競爭的重要平臺,也是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基礎平臺。截至2020年3月,我國擁有四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 2021年中考地理知識點:西南三省一市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地理知識點:西南三省一市,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西南三省一市   1.位置   西南三省一市包括川、貴、滇、渝,是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地區,雲南是我國少數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
  •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怎樣邁向廣闊天地
    2016年4月,國家批覆發布的《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將成渝定位為國家中心城市,要求加強重要的經濟中心、科技中心、文化創意中心等功能,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目標。2020年10月16日,中央審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明確了目標,提出了要求,這片土地未來的發展有了新定位和新路徑。
  • 如何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來看看今天這場論壇的大咖怎麼說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有利於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優化國家區域經濟布局;有利於打造內陸開放戰略高地,優化國家對外開放格局。今日,由四川省社科聯、重慶市社科聯、西南財經大學、四川天府新區成都管理委員會、重慶兩江新區管理委員會、成都市社科聯等聯合主辦的首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論壇,在位於四川天府新區成都片區的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成功舉辦。
  • 論道成渝地區經濟圈建設 來看川大與電子科大學霸們的辯論
    本屆辯論賽邀請了西安交通大學哲學教授、國際國內辯論比賽資深評委韓鵬傑,中國人民大學傑出學者特聘教授何豔玲,重慶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邦輝,央視四川記者站站長朱興建,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儲殷擔任評委,2010年第三屆世界大專華語辯論邀請賽冠軍、全程最佳辯手、當代少年西南區副總裁羅淼擔任賽會主席。
  • 安徽地震局:郯廬斷裂帶多個城市將探測活動斷層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記者今天從省地震局了解到,我省今年將繼續實施長三角城市群和郯廬斷裂帶沿線城市地震活動斷層探測項目。據介紹,目前合肥市已全面完成活動斷層探測,成果已在國民經濟建設及城市規劃之中加以運用。
  • 成都市發改委:新發展理念引領城市能級上臺階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空間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城市中心綜合交通規劃院院長張國華認為,圍繞這些地區構建高質量發展動力系統,成渝將是中國經濟的「第四極」。成都市圍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積極布局,連續推出重大舉措。
  • 煥新西南品牌戰略 弘陽集團佔位四大經濟圈
    西南區域各界精英和主流媒體,一起見證了弘陽地產煥新西南品牌戰略的高光時刻。弘陽地產集團副總裁李亮在盛典上表示:「弘陽發展的每一步,從不畏懼挑戰,一直勇於創新。此新無畏,是我們在品牌開發商林立的西南區域,敢於迎接挑戰的決心;是堅持雙輪驅動、全系產品落地西南的魄力;也是未來以川渝城市群為核心,拓展西南區域其他城市的堅定信心。」
  • 跨越千年向未來:一座城市的創新基因圖譜
    新華社北京6月3日電(記者董小紅、李倩薇)6月3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跨越千年向未來:一座城市的創新基因圖譜》的報導。2001年2月,人類剛剛跨入新千年,中國四川成都金沙遺址出土了一張舉世矚目的金箔——太陽神鳥。
  • 地震局專家稱21城市斷層帶報告及分布圖未發布
    當各城市完成活動斷層探測與地震危險性評價工作後,我們就會與地方政府相關部門進行溝通,相關部門在土地規划過程中也會吸收活動斷層探測成果,使城市規劃更為科學、合理。記者:報導稱,按照這些城市斷層帶的指示,如果建房時能夠避開,就可以有效防震。請問這些報告數據是否對相關城市建設規劃發揮過決策作用?請舉例簡要介紹說明。
  • 西部大開發之下的盆地新格局,誰是繼成渝之後的第3城呢?
    盆地競爭新格局暴雨來臨之前總是寧靜的,2019年以前成渝之間的競爭要遠比我們想像的激烈,從文化、產業、交通等多重領域下成渝都展開了交鋒,雖然國家在2011年的成渝經濟區規劃中就未雨綢繆的要成都和重慶相向發展,這也改變了成渝兩地的發展的重心,但雙方的競爭局面依舊沒有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