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年向未來:一座城市的創新基因圖譜

2020-12-05 新華社新媒體

新華社北京6月3日電(記者董小紅、李倩薇)6月3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跨越千年向未來:一座城市的創新基因圖譜》的報導。

2001年2月,人類剛剛跨入新千年,中國四川成都金沙遺址出土了一張舉世矚目的金箔——太陽神鳥。

這件來自商代晚期的文物,圖案精巧——四隻神鳥首足前後相接,圍著太陽逆時針飛行。作品表現了古蜀人對太陽的崇拜,其複雜的工藝更體現出古蜀人爐火純青的冶金技術。

18年後,2019年6月,還是成都,新一代的「人造太陽」——我國新一代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全面工程安裝在成都啟動。人類距離「人造太陽」的夢想又近了一步。

跨越幾千年的兩個「太陽」背後,是成都人對自然規律探索的不懈追求。科技創新跨越千年不斷延續,在新的時代呈現出旺盛生命力,奔向未來。

(小標題)歷史基因

科技創新的土壤不是一日培育而成的,它離不開經年累月的深耕細作。成都的科技創新擁有悠久的歷史基因:從天然氣的使用、交子(中國最早的紙幣)的發明再到雕版印刷術的普及,無一不體現著成都薪火相傳的科技創新基因。

遠在戰國時期,蜀人在鑿井獲取井鹽的過程中,就發現了天然氣井——火井。魏晉時,人們常利用火井照明和煮鹽。

「臨邛縣……有火井,夜時光映上昭。民欲其火,先以家火投之。頃許,如雷聲,火焰出,通耀數十裡,以竹筒盛其光藏之,可拽行終日不滅也。」 東晉常璩撰寫的地方志《華陽國志》如是記載。

關於天然氣井煮鹽的技術,明朝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這樣寫道:「西川有火井,事奇甚。其井居然冷水,絕無火氣。但以竹剖開去節,合縫漆布,一頭插入井底,其上曲接,以口緊對釜臍,注滷水釜中,只見火意烘烘,水即滾沸……」

事實上,英國於17世紀中期才發現天然氣,而中國在遙遠的兩千多年前就已發現並逐步科學利用天然氣。古蜀人的探索力和創造力可見一斑。

當然,古蜀人的科技創新不止於此,其不僅可以在自然科技領域取得突破,在金融領域亦敢為人先。

北宋時期,一種叫「交子鋪戶」的店鋪最先在成都出現。交子鋪戶類似現代的銀行。存款人把錢存入交子鋪戶,鋪戶就給開具出一張印著紅、黑兩色標記有秘密記號圖案的紙,以後這張紙的持有人就可以用它來取錢,創新性地解決了古代商品流通的瓶頸。

在宋代,成都還是全國著名的印刷科技中心,成都的雕版印刷術獨領風騷,有著「宋時蜀刻甲於天下」的美譽。當時的成都匯聚了大量雕版印刷的技術人才,逐步形成了家刻、官刻、坊刻三大體系。

成都科技創新的基因有著清晰的歷史脈絡。後來這樣的基因又逐漸融進了開放包容的天府文化,不斷塑造著後人勇於創新的精神。

(小標題)人文基因

人文環境是一座城市吸引人才、開拓創新的獨特優勢。

成都開放包容的文化和不斷改革創新的土壤令其人才發展指數在全國處於第一方陣,成為受年輕人青睞和中高端人才淨流入率領先的城市。記者了解到,「成都人才新政12條」實施2年多以來,全市累計落戶的青年人才達到了35萬人。

高端人才集聚,成為成都科技創新的生力軍。截至目前,成都擁有國家、省、市級重點人才計劃2938人、頂尖團隊167個,孕育出西南地區首家科創板上市企業以及18家獨角獸或準獨角獸企業。

這些人才活躍於成都科技創新的各個領域,無論是「人造太陽」,還是國產大型客機C919、「鯤龍」AG600……在全國重大科技創新成果中隨處可見成都人才的身影。

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和敢為天下先的精神,令這座城市迸發出巨大的改革創新活力。以成都自貿試驗區為例,三年多以來,「公證最多跑一次」等兩項改革試點經驗獲國務院批准向全國複製推廣,「智慧財產權類型化案件快審機制」等三項成果入選全國自貿試驗區第三批最佳實踐案例。

(小標題)時代基因

今年初,中央正式提出加快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使成渝地區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其中,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是雙城經濟圈重要的戰略定位之一。在此契機下,以「一城多園」模式共建的西部科學城走到了時代舞臺的中央。

在西南財經大學成渝經濟區發展研究院楊繼瑞教授看來:「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競爭,已經轉換為城市群和城市群、都市圈與都市圈的競爭。」而縱觀世界,科技創新是城市群參與競爭的「制勝法寶」。

從成渝經濟區、成渝城市群再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西部科學城擔負起特殊的歷史使命,其規劃建設也擁有更開闊的視野和更宏大的格局。未來,西部科學城將為成渝兩地科技創新,雙城經濟圈建設,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貢獻出巨大的創新動能。

集聚了成渝兩地科技創新要素的西部科學城建設正如火如荼地展開,在新時代將助力在中國西部形成一個新的科技增長極,交出一份亮眼的「時代答卷」。

(小標題)奔向未來

打造西部科學城,成都的目光始終著眼於未來。

記者了解到,未來,西部科學城將突出協同創新發展,以「一城多園」模式合作共建,堅持「營城」與「謀勢」相結合,努力把這裡打造成為創新策源地和科研主陣地。同時聚焦產業功能區建設,結合主導產業,大力構建創新生態圈,吸引創新要素人才集聚,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運用。

對任何想要成為世界級水準的科學城而言,產學研的融合一直是關鍵所在。在建設成渝雙城經濟圈的時代機遇下,成渝正充分發揮兩地高校的科研優勢,將科技研發與市場需求相結合,探索產學研融合之路。

未來,西部科學城還將全力搭建其原始創新平臺、全球技術交易平臺、產學研技術轉化平臺和全球創新資源引入平臺,打通基礎研究、原始創新的「最先一公裡」和科技成果轉化、市場化應用的「最後一公裡」,不斷向著世界級科學城邁進。(完)

相關焦點

  • 涵碧紫金灣文旅酒店涵碧樓發布會:一場跨越千年的對話
    我希望我們之間會有一場來自千年的對話,留下一座屬於標誌著金華的建築。  「得益於八婺文化的滋養與孕育,在金華的許多建築中,我們仍能看到許多石材和木質的運用。這正是源自於江南傳統的建築體系,木構架、內天井,以民居建築為主,有著江南文人內省的精神特徵。」溫子先說,所謂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的意境。
  • 廣州科技創新軸:通向城市新未來
    廣州,第一中軸線(北起越秀山中山紀念碑,南至海珠廣場),帶來了千年商都的文化底蘊,見證了「近代革命的搖籃」向一線城市的進化;第二中軸線(北起燕嶺公園,經中信大廈、天河體育中心、珠江新城,跨過珠江至琶洲塔、洛溪新客運港口),造就了美麗花城的財富神話,目睹了國家中心城市向國際化大都市的邁進。
  • 一座城市文化基因的生成與綻放——深圳讀書月20屆回眸和展望
    在第二十屆深圳讀書月啟動之際,本報刊出藝衡撰寫的《一座城市文化基因的生成與綻放》,對20屆讀書月進行回眸和展望,探討閱讀與市民、城市、創新之間的關係,展示深圳在閱讀上高貴的堅持,展望「全球全民閱讀典範城市」的美好發展前景。今年是深圳建市40周年,也是深圳讀書月走過的第20個年頭。
  • 鄭州智慧島攜手華為以城市生命體理念踐行未來城市創新
    城市生命體的「象限」,究竟有多大?如何去規劃?碧波盈目,人才薈萃。鄭東新區龍子湖畔,一座以數字科技澆築而成的「智慧島」,正以勃勃生命體的姿態,勾勒著未來城市發展全景圖。2019年3月,智慧島大數據試驗區管理委員會將「智慧城市」理念延伸,提出了「八個一流」的建設標準,攜手華為著力打造基於現實、面向未來的「智慧島·未來城市全景實驗室」。
  • 成都三岔湖,水底竟然沉了一座千年古鎮!
    翻開成都的地理衛星圖跨越龍泉山,再向東手指劃開,放大可以看到有一顆藍色的「寶石」鑲嵌在東部新區這顆「寶石」就是被譽為「天府明珠」的三岔湖三岔湖,四川省第二大湖泊,成都人的後花園。湖邊層巒疊嶂,山光水色。
  • 基因研究院稱:個人繪製基因圖譜需近千萬元
    全球首個黃種人基因圖譜在第九屆高交會上揭開神秘面紗後,迅速成為社會輿論的焦點。昨日,成功繪製出該圖譜的華大基因研究院再次傳出一條爆炸性消息:只要你花費999.9萬元人民幣,將可以收到一份你個人的基因組序列圖譜和詳細的相關分析報告。這筆錢的60%用來測繪出資者的基因圖譜,40%將捐助到中國基金健康事業。
  • 深圳創新成長的文化基因
    深圳這個曾經的小漁村,在短短40年的時間裡奇蹟般地成長為一座創新之城,被描述為「史詩級巨變」。深圳為什麼能?【經濟特區40年@治理現代化】198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橫空出世。深圳這個曾經的小漁村,在短短40年的時間裡奇蹟般地成長為一座創新之城,被描述為「史詩級巨變」。深圳為什麼能?歷史機遇論、地域優勢論、政策支持論、舉國支援論等,眾說紛紜。
  • 基因圖譜技術VS第三代測序技術,誰是贏家?
    它之所以高效,是因為其平行測序的功能,同時測序多個基因片段,再組合。第三代單分子測序技術也已經來臨。第三代測序是具有革命性質的DNA單分子測序系統,測序時,不需要經過PCR擴增,實現了對每一條DNA分子的單獨測序。那麼,第三代測序在臨床上的應用是怎樣的呢?它的優勢和未來發展方向是怎樣的? 除了傳統的測序技術,單分子長片段基因圖譜技術也在市場上開始嶄露頭角。
  • 如何打造一座美好城市?融創交出「答卷」
    如何打造一座美好城市?知名房地產企業融創交出了自己的「答卷」。作為「美好城市共建者」,融創始終以共築城市價值共同體為初心,並給予城市全維度發展動力,助力城市同頻率高質量發展。17載與城市相識共生,融創始終致力於促進城市經濟發展與進步,為城市帶來活力與歡樂,更多元參與到城市的構建與運營之中,承託城市有機的生命活力;致力於生活方式的引領與創新,持續升級產品設計,延伸歸心服務的觸角,推動城市文明傳承與新生,以地產為核心,依託融創服務、文旅、文化、醫療康養、會議會展等板塊強大資源背書,與城市共建更具想像力的未來。
  • 世界人種基因圖譜
    圖譜簡介人類起源白種人黃種人世界人種基因圖譜是不同的人體內含有不同人類基因的數據分析圖譜。基本信息中文名世界人種基因圖譜外文名World racial gene mapping定義不同人類基因的數據分析圖黑種人基因A、B白種人基因E、F、G、H、I、J、K、L、M、R黃種人基因C、D、N、O、Q收起
  • 「未來東京」濱海城市設計
    Kohn Pederson Fox 事務所和 Leslie E.「未來東京」想像的是一座可以在2045年適應氣候變化的城市。在那個時候,海平面上升、地殼運動頻繁,以及颱風的威脅使大家開始關注海灣地區低海拔的區域。設計提供了一種發展策略,增強了海灣地區對於這些自然災害的預防能力,其中有一座具有可行性的一公裡高的公交導向的居住塔樓。  「未來東京」提供了一個跨越整個海灣地區的基礎設施網絡,成為了東京灣海岸線的緩衝地帶。
  • 被基因圖譜改變的生活
    另一個便是2001年2月12日,這一天,美國《自然》雜誌上赫然出現了一張類似化學元素周期表的人類基因組草圖——由美、英、法、德、日和中國6國科學家共同完成的國際人類基因組,正式公布了人類基因組圖譜以及初步分析結果。
  • 將來看病要帶基因圖譜
    南京日報報導(通訊員 羅靜 記者 談潔)「未來,醫生在為病人診斷時可能先會問:『你的基因圖譜帶來了嗎?』」前天是南京大學醫學院建院20周年慶典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院長巴德年院士在南大「院士論壇」上說。  巴德年當天的科普報告圍繞「基因與疾病的關係」展開。
  • 跨越千年的悲劇《海市蜃樓之館》即將登陸Switch平臺
    《海市蜃樓之館》講述的是一個以被詛咒的洋館為背景的哥德式懸疑故事,是一部講述跨越千年的悲劇  遊戲介紹:  當「你」回過神時,發現自己身處在一座破舊的古宅。眼前有一位將「你」當作老爺敬慕的翡翠色瞳的女僕。可是「你」沒有記憶,不知道自己是何人。就連自己是否還活著,都無從知曉。為了取回「你」的記憶,女僕提議帶「你」一覽曾在這座古宅裡所發生的悲劇。在那裡,也許會有關於「你」的線索……  最初的門扉發生在1603年。
  • 陳松林手繪魚類基因圖譜 國內率先建立「魚類精子庫」
    為了實現這一宏大的奮鬥目標,青島正在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科技創新中心、國際先進的海洋發展中心、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海洋對外開放先行區,在全國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率先走在前列,當好海洋強國、海洋強省建設生力軍。人才是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
  • 跨越千年友好的豐碑——那爛陀玄奘紀念堂
    跨越千年友好的豐碑——那爛陀玄奘紀念堂 2021-01-06 09: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南京創新周:服務企業全生命周期!南京生物醫藥谷發布創新圖譜
    如果你是醫藥企業創業者,那麼這些疑惑都可以從南京今天(22號)發布的生物醫藥谷科技創新圖譜上找到答案。南京江北新區生命健康辦主任陳洪介紹,這是生物醫藥谷經過3年積澱,「首創性」地以企業發展生命周期為主線,分為入駐-初創-發展-成熟四個階段,以結果為溯源繪製而成的圖譜。對照圖譜,企業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公司所處的階段,能夠獲得什麼樣的政策支持,還將有專人指導,讓企業能夠更加精準預判、有的放矢地運用好各項政策,實現創新能力的提升。
  • 《不思議迷宮》基因圖譜怎麼玩 基因圖譜玩法技巧教學
    導 讀 不思議迷宮基因圖譜怎麼玩?這是不思議迷宮新上線的玩法,小編這裡帶來了不思議迷宮基因圖譜玩法攻略,想要了解的玩家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 蘭大教授南極科考之旅:跨越萬裡繪「南極植物圖譜」
    中新社蘭州3月9日電 題:蘭大教授南極科考之旅:跨越萬裡繪「南極植物圖譜」作者 孔子俊提起南極,人們大多會想到寒冷、企鵝、海豹、冰川……如果說南極有植物,許多人的心裡都會有一個大大的問號。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肖灑和副教授陳書燕近期跨越萬裡繪製「南極植物圖譜」,並發現「南極不僅有如藻類、地衣、苔蘚和被子植物等,且其類型很有代表性。」蘭州大學9日發布消息稱,1月13日,肖灑和陳書燕受邀參加中國第36次南極科學考察。
  • 北方一座低調的名城,曾有龍城美譽,如今卻被省內其他城市趕超
    現在網絡上比較火爆的城市,西安,就是一座古典城市,現在因為「大唐不夜城」吸引了許多的遊客前往,在這座城市裡四處散發著漢唐文化的魅力,而西安的經濟發展也是在全國十二強,被評為經濟發展最前沿,最具科技創新的城市。北方還有一座人盡皆知的城市,那就是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