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下多個中國第一,走出270餘位院士,這4首歌藏著南京大學的秘密

2021-01-09 中國教育那些事

校歌,眾口傳唱的旋律中,濃縮了一所學校的歷史和文化,凝聚著學府的理想和追求,反映了大學與時俱新的時代特徵。"文以載道,歌以詠志",承載了大學之道的校歌,才變得更有力量。

一曲"大哉一誠天下動",跨越百十餘年的蒼茫,將南京大學的精神與品質用涵詠深邃、綿長悠遠的曲調緩緩詠唱,在每一位南大學子耳畔迴環。穿越百年的曲調,含納南大人的天地,歷史上四首氣勢巍峨、意象萬千的校歌,淺吟低唱著南大的故事……

如鼎三足兮,曰知、曰仁、曰勇

百年前,南大前身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時期,校長江謙先生以"誠"字為校訓,希望全校師生為人、為學皆要以誠為本。如今,南京大學的校歌沿用的正是南高師時期校歌——由江謙先生作詞,採用與楚辭相近的語言形式;而氣勢巍峨綿長、雄渾磅礴的曲調,則是出自中國音樂界一代宗師李叔同先生之手。當時李叔同應江謙之聘,兼任南高師音樂、圖畫教師,並於1916年譜曲南京大學歷史上第一首校歌。

"誠"之一字,奠定了南大百年的立世之基,"知、仁、勇"即智慧、仁愛和奮勇,支撐南京大學屹立於中國高教的史冊之中。

勇者不懼,與時進,南大用一腔奮勇立於時代潮頭之上。在那個民族危難、救亡圖存的年代,南大堅韌屹立。1947年5月20日,渴望和平解放中國的南大師生緊挽雙臂,與多所高校發起了五二〇愛國運動。戰火燒到鴨綠江邊,南大響應號召,師生們積極奔赴前線抗美援朝。作為中國師範學堂之嚆矢,南大創造了高教史上諸多第一:七年制醫科、四年制農林科、男女同校、新地學系、現代物理系、生物系、算學系、氣象系、影音科、牙醫專科、航空工程系、原子能科學、通識教育以及新中國最早的中美聯合辦學等……虎踞龍盤的金陵城中,南大人用奮勇書寫著歷史,引領著未來。

知者不惑,百年來,南大奔走在追求真理的不惑之路上。南京大學前身即"以科學名世",格物致知、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和傳統始終貫穿於南大的發展歷史中、埋在南大人的心底。從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一代核潛艇、世界最大水力發電工程和能源生產基地三峽大壩,到我國自主設計和集成研製的載人潛水器"蛟龍號"、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港珠澳大橋、史上首張黑洞照片、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天問一號",從宇宙蒼穹到蒼茫大海再到遼闊陸地,一個個中國乃至世界的巨大突破,都閃爍著"南大智慧",都離不開南大人孜孜求索、攀高攻堅的身影。

仁者不憂,盛世中,南大全力以仁愛之心換取人民無憂。2月8日上元佳節,南大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1個多小時便組建起新一批援鄂醫療隊,自帶設備和防護物資,整建制接管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的一個重症病區;中科院院士、南大教授蘇定強向學校教育發展基金會捐贈50萬元人民幣,設立"南京大學路慧明基金",支持武漢市抗擊新型肺炎相關工作;到2月16日,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鼓樓醫院就先後派出三批救援隊共計222名醫務人員支援武漢……仁者愛人,南大在求知創新的道路上,也從未忘卻巍巍學府當為國為民的使命擔當。

"大哉一誠天下動,如鼎三足兮,曰知、曰仁、曰勇……"短短73個字,卻有著跨越時空的魅力,讓每個南大人仿佛置身于波濤滾滾的長江之濱和領略到楚地吳越之風,金陵城中"千聖會歸"和"集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壯觀場面仿若就在眼前。

百年樹人,鬱鬱蔥蔥

中央大學時期的第一首校歌,是由著名文學家汪東作詞、著名音樂家程懋筠作曲,以騷體寫成的歌詞是與南高師校歌比較相似的一首。先述大學之地貌特徵,再敘大學之辦學理念,學府氣質、傳道重任流淌於詞曲之間。

大學之道,育人為本,為師之任,立德樹人。前輩艱苦辦校授業的篳路藍縷,烽煙戰火之間艱難辦學的弦歌不輟,在118年的風雨中日積月累:270多位校友當選兩院院士,6位"兩彈一星"元勳,5位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南大菁英輩出,不斷攀越世界科技發展的難題。

吳健雄,有"東方居裡夫人"之稱,在β衰變研究領域作出巨大貢獻,是世界公認的一流的物理學家;閔乃本,2006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獲得者,研究涉及介電體超晶格材料,在他獲獎前該類別的一等獎已經長期空缺,還是獎勵制度改革後內地高校獨立完成的第一個該類別的一等獎;上世紀80年代末,國內半導體研究幾乎是空白,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有炓歸國後全身心投入這個領域,用有限的資源,創造出無限的可能。

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中,南大校友星光閃閃:有"黃土之父"美譽的地球環境專家劉東生,"催化劑之父"兩院院士閔恩澤,建築學家、城鄉規劃學家吳良鏞,中國高能化學雷射奠基人張存浩,"兩彈一星"元勳程開甲院士……他們都在南大滋養的土壤裡耕種,成為各領域裡的佼佼者。

作為首開女禁、近代史上第一次正式招收女學生,實現男女同校的大學,南京大學優秀的女性校友也是代代輩出。中國科學院院士、聲學家張淑儀,國際民航組織第一位女性秘書長柳芳,現任中國外交部新聞司司長、外交部第五位女性發言人華春瑩,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第一位在斯坦福任系主任的亞裔女科學家鮑哲南,中國海軍第一位女副艦長、第一位女實習艦長韋慧曉……巾幗不讓鬚眉,百年來從南大走出的傑出女性,也在各個領域綻放光彩。

"幹戈永戢,弦誦斯崇。百年樹人,鬱鬱蔥蔥……"南大99級校友、作家張嘉佳曾這樣形容自己的母校:她很理性但是又很有激情,很厚重但是又很飄逸,這所大學就是包納百川,虛懷若谷,是一所了不起的大學;但是她給你的感覺又像一個普通人。

國學堂堂,多士蹌蹌

1932年9月5日,羅家倫接任中央大學校長一職。在他的十年任期內,國內的局勢很不安定,但是中央大學在此間並未傷筋動骨,而且還有新的發展。他於30年代親自撰詞,由唐學詠作曲,完成了中央大學的又一首校歌。

這首歌詞的創作時間稍後,所以文白夾雜,它也沒有像之前兩首校歌那樣突出學校的個性特徵,但卻顯出了鮮明的時代特色。南大今天"誠樸雄偉,勵學敦行"的校訓即出於這個時候。

羅家倫認為當時中國的危機不僅是政治和社會的腐敗,最重要者在於沒有一種"足以振起整個的民族精神"的文化。中央大學的使命應該是"為中國建立有機體的民族文化"。 他認為大學校長的首要之舉是聘人,因此格外重視。南京大學發展至今日,廣納賢才的傳統始終未變,從教授名師到院士大儒,群賢畢至。

1984年,曲欽嶽接過前人接力棒成為新任校長。他的身上有南大人深深的烙印——1953年,18歲的曲欽嶽考入南京大學天文系,成為我國最早從事高能天體物理研究的學者;1978年破格提升為教授。為了南京大學的建設發展,他北上匯報工作,已經是院士的曲欽嶽不用專車,自己擠公交,為等接待室開門,直接在路邊石階上席地而坐。

像曲欽嶽一樣的教授在南大校園裡隨處可見。馮端院士在凝聚態物理領域做出卓越貢獻,深耕南大,不重物慾,作為學術領域的佼佼者,沒有一點點架子。馮院士和妻子相濡以沫60餘年,兩人結婚時沒有戒指,沒有禮金,一切從簡。少年時期曾是下鄉知青和工廠工人的祝世寧,坐上國家恢復高考的第一班車,考入南大物理系。如今,已是中科院院士、南大教授的他設計並成功實現了全球首次基於無人機的全天候量子密鑰分發實驗,成果還獲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高度評價。

我國文學界最高獎項魯迅文學獎和茅盾文學獎獲得者、著名作家畢飛宇,曾著有《青衣》、《平原》、《推拿》等。2013年,畢飛宇受聘為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他說:"在當今中國高校,南京大學這種精神(兼容並包;自由之精神、獨立之人格)珍貴而罕有,也最吸引我,讓我渴望融入到南京大學的傳統。"

5歲上小學,16歲考進南京大學,25歲博士畢業,醫院最年輕的副主任醫師,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南大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腫瘤科行政副主任、臨床腫瘤學研究所副所長魏嘉,和團隊經過10多年努力,創立的新型個體化選藥模式已經應用於臨床,將晚期胃癌治療有效率提高14%。

"國學堂堂,多士蹌蹌;勵學敦行,期副舉世所屬望……"院士、傑青、優青、首席科學家、領軍人才、教學名師……南大穿越百年風塵而來,悠長的歲月中儘是靜默卻宏偉的力量;南大以更年輕的姿態走向未來,以百年的鐘聲呼喚更多大學之士前來。

三院嵯峨,藝術之宮,文理與林農

金陵大學時期的老校歌創作於1931年,從匯文書院算起,當時金大已走過四十餘載,為進一步凝聚師生的愛校情感,學校決定徵集校歌。最後校歌由著名學者胡小石先生作詞,譜上了美國康奈爾大學校歌的曲。歌曲言簡意賅,深邃雋永,感心動耳,盪氣迴腸,中西合璧,有著教會大學的特色。

金陵大學肇始於美國教會1888年創辦的匯文書院,是20世紀上半葉中國最著名的教會大學之一,所舉辦的文、理、農三大學院各有千秋,名重一時。

在1929年之前,金大還只設有2個科,即文理科和農林科,各科下設若干系。1927年校長陳裕光接掌金大,對各類科系加以整合:將文理科改建為文學院和理學院,農林科改為農學院。1930年春,金陵大學"三院嵯峨,文理與林農"的格局基本定型;同年,學院一級的中國文化研究所成立。三院一所,堪稱是當年中國乃至於世界上的一流學院、一流研究所。

百年同根,一脈相承,南大英才輩出,是因為這裡始終有優秀的學科。

這裡有全國高校中,歷史最悠久的天文學專業院系,擁有目前國內唯一的天文學一級重點學科,在歷次學科評估中位居國內高校天文學專業第一,是國家第一個天文學基礎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第一個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

這裡有九十多年歷史的地質學科,在教育部多輪學科評估中始終名列前茅,2017年全國高校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南大地質學科榮獲A+好成績,先後有29位兩院院士從這裡走出。

這裡有全國頂尖的信息管理學科,努力探索知識科技與創新經濟的奧秘;這裡有人文薈萃的外國語學院,是我國最重要的外國語專業教學和研究基地之一;這裡新建立的人工智慧學院,形成了一支以周志華教授為首的在人工智慧領域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優勢團隊,學校文理工醫學科形成的交叉優勢,讓其未來可期。有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的15個學科,也有17個ESI世界前1%學科、4個前1‰學科……

南京大學一流學科

這裡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8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3個,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三期項目立項學科19個,江蘇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18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40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點(不含一級學科覆蓋點)1個,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點3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4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28個,博士後流動站38個……

"……三院嵯峨,藝術之宮,文理與林農。思如潮,氣如虹,永為南國雄。"不足50字的校歌,唱出了南大敢於為先、力求進步之志。當年的"文理與林農"早已蓬勃為多學科全面發展的綜合性大學,但求科學之進步、重學科之發展的目標從未改變。

百年之後再回首,這些雄渾壯闊、傳唱不絕的校歌見證了一段段輝煌、苦難、奮起。竺可楨先生曾言:"校歌是一校精神之所附麗。"校歌之於學校,不只是一曲悠揚旋律、一簇象徵符號,它更是一種靈魂與精神,跨越著歷史蒼茫,旋律間縈繞、彌散著每一位學子心中的憧憬和夢想。

素材來源:南京大學

相關焦點

  • 先後走出270多位院士!又一項榜單發布,江蘇這所高校實力超群!
    近日,中國科學網以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科學、農業科學、醫學科學和管理科學領域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不含外籍院士)為依據,梳理分析了1949年(本科畢業年)至今1065位院士的本科院校數據,形成了"基於院士成長數據的一流本科教育排行榜",南京大學以總分
  • 先後走出270多位兩院院士,6位"兩彈一星"元勳,江蘇這所高校實力雄厚
    1914年,國立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成立,開創了我國高等教育史上的多個第一。 在共和國的發展歷程中,有270多位校友當選兩院院士,6位"兩彈一星"元勳和5位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曾在南京大學汲取知識的營養
  • 從中國到全球,長安凱程RF70走出了國門
    評論:0從中國到全球,長安凱程RF70走出了國門1/ 4從中國到全球,長安凱程RF70走出了國門[車友頭條-車友號-車知事]  曾經中國汽車都是引進來,所以很多的進口車型,而買車貴,買不起車,成為阻擋人們買車的攔路虎,而今,中國自主品牌崛起,甚至開始「走出去」,不免讓所有人都感到驕傲和自豪。
  • 容中爾甲《牧人之歌》:追尋藏民族的心靈之歌
    容中爾甲《牧人之歌》:追尋藏民族的心靈之歌   歲末年終,檢視自己一年來的聆聽感受,忘不了藏族歌手容中爾甲《牧人之歌》帶給我的震撼與啟示,我認為這是中國流行歌壇今年在民族流行音樂方面最美的收穫之一。
  • 中國首個、國際先進,這9位女院士竟都畢業於江蘇同一名校
    一個多世紀以來,南大菁英輩出,走出了270多位兩院院士,6位"兩彈一星"元勳,5位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這些英才之中也不乏傑出女性的身影。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看看那些南大走出的女院士——(按照院士當選年份)尹文英尹文英,昆蟲學家,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47年畢業於中央大學(現南京大學)生物系。
  • 2020中國自動化大會開幕 20餘位院士專家與會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1月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今天,由中國自動化學會主辦,同濟大學、上海自主智能無人系統科學中心承辦的2020中國自動化大會開幕,國內科技領域的20餘位院士、百餘位長江傑青、3000名科技工作者與會,共話「自主智能 創享未來」。
  • 硬核高校:藏有三大謎題,參與UFO研究,走出近百位院士和名人
    6個學科入選教育部建設世界一流學科,4個學科入選ESI全球前1‰。一直以來,學校匯聚著多學科優勢,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從學校走出的這些英烈豪傑從未隨歷史遠去,他們存在於課本裡,存在於學子心中。而數十年前,這種研究不明物體的"好奇心",也一直活躍在學校的發展歷程中,經過全體川大人的努力,逐漸演變為學校現在雄厚的科技攻堅力量:如今,川大擁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4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國家應用數學中心1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2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現有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16人,四川大學傑出教授7人,國家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51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入選者
  • 電商助力藏區脫貧 藏雪茶走出高原
    新華社西寧11月24日電(記者王浡)剛過「雙十一」,來自阿里巴巴的電商運營專家李翔一行人匆匆趕往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為班瑪藏雪茶走出高原出謀劃策。  在素有「果洛小江南」之稱的班瑪縣,有著「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的說法,當地群眾平日喜愛飲用的藏雪茶是用花葉海棠和變葉海棠的葉子加工而成。
  • 中國科學院第一名門,貧苦之家走出三個院士,他們是如何逆襲的
    在19世紀20年代的浙江紹興,有這樣一個貧苦的家庭,一家四兄妹,卻走出了三位院士,影響了中國半個世紀。今天,我們就以其中,唯一健在的馮端先生為主人公,揭開這個窮苦家庭終「逆襲」成名門的秘密!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1991年起任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1993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第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科協主席,中國物理學會常務理事。
  • 四川"超神秘"高校:藏有三大謎題,參與UFO研究,走出近百位院士和名人
    川大之"謎"二:生於19世紀末,何以"永葆青春"起始於19世紀末,四川大學作為中國歷史最悠久、學科最齊全、辦學規模最大的現代大學之一,在124年的辦學歷程中,培養了70多萬名各類人才,產生了近100位兩院院士和文化名人,吳玉章、張瀾等曾執掌校務
  • 培養出3位院士,吉林大學教授創下多個國際"第一",捐出500萬畢生積蓄
    他首開我國無機合成化學課程,建立了無機合成化學博士點及首個無機化學國家重點學科,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科學家和優秀專業人才,其中有三位中科院院士……他就是我國著名分子篩與多孔材料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吉林大學教授徐如人。
  • 這首歌背後的故事這麼心酸?
    《修煉愛情》收錄於2003年林俊傑發行的專輯《因你而在》中,這首歌背後其實是一段悲傷的愛情故事,真實的發生在林俊傑身上,對於林俊傑來說,這首歌蘊含了對好友離去的心酸,以及對好友的思念之情。這首歌的mv以動畫的形式描述了在愛情裡失去一個人的心痛,最強悍的第三者不是別人,而是命運,當那個愛自己的人離開的時候,原來一切都變得毫無意義。
  • 2019年優秀青年科學基金地球科學類項目統計:南大位列第一!
    統計得出:地球科學類2019年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按照單位依託單位統計:南京大學共計7人,位列第一。南京大學獲得者名單2017年教育部公布的該學科的評估結果:南京大學評估為「A+」,無疑是該領域的霸主,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在本次地質科學類的「優青」入選人數眾多。
  • 第一首歌頌毛澤東的歌是誰寫的?
    [摘要]中共歷史上第一首歌頌毛澤東的歌,《毛澤東頌歌》的歌詞,是張春橋寫的。1942年張春橋才20多歲。1937年他從上海到延安,1942年在張家口華北聯大當宣傳科長時,寫了這個詞。「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一提大家就會想到這一句。但大家很少知道,《東方紅》其實是1943年以後才出現的,甚至直至1944年、1945年,這首歌才在全黨全軍廣泛唱起來。為什麼在1943年以前沒有這首歌?因為歌唱某一個領袖個人的現象,始自1943年、1944年。這裡面的歷史背景是「延安整風」。
  • 南京大學化學學科迎百歲華誕:50餘位院士在此求學或任教
    南京大學化學學科迎百歲華誕:50餘位院士在此求學或任教 2020-10-25 09:47:01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孫靜波 責任編輯:
  • 長到懷疑人生的4首歌,初音的圓周率不算什麼,第一首直接叫爸爸
    上次說了很短的歌曲,不知道大家還知道哪些很長的歌曲,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推薦幾首時長長到懷疑人生的幾首歌,不知道大家有聽過嗎?1、Organ2/ASLSP這首歌應該很少的人聽過,是一首純音樂,這首歌是根絕原曲改編的,原曲有20分鐘,於是就有人把這首歌變慢,現在已經有了32分鐘,而且歌曲中的旋律不是後期做成的,而是人演奏的,所以還是一個很厲害的歌曲了,但是這首歌就沒有什麼欣賞價值了,聽上去挺難受的。2、圓周率之歌這首歌大家應該是很熟悉的吧!
  • 盤點中國傑出校友最多的八大高校,北大居首,個個都是名校
    今天筆者就為大家盤點下國內傑出校友最多的八大高校,看看這八所高校的校友天團到底有多強大。第一名:北京大學北京大學乃是我國近代高等教育的「開山鼻祖」,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學府。建校一百多年來,清華大學孕育了無數大師、大咖,59位清華學子當選為解放前的中央研究院院士,550多位校友(含協和)當選為兩院院士,21名校友當選美國國家院士;現在約有1/4的中國科學院院士,1/5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是清華校友;在國家表彰的23位兩彈一星勳章獲得者中,有14位是清華校友;在國家表彰的20位「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中,有8位是清華校友。
  • 男不聽七友,女不聽鍾無豔,你真的了解七友這首歌嗎?
    《七友》這首歌,是香港歌手梁漢文演唱的粵語歌曲,收錄於專輯《10號》,曾獲得過第26屆香港十大金曲獎,是一首膾炙人口的歌。大家都說男不聽七友,女不聽鍾無豔,那麼大家真的了解這首歌嗎?結果我是學院第一她是第二。我們舉止親暱無話不談,我們是別人眼中的情侶。後來呢她實習時輕而易舉地被別人追到。」人們都說,暗戀是一個人的兵荒馬亂,可又何嘗不是自己一個人的內心戲爆發呢?上面的故事後續,可能有人不理解為何這樣做,我也問過我的這個朋友,能得到的安慰是失戀者得救後很感激忠誠的狗。她問他會不會離開?他說會。
  • TWICE又創造了新的歷史,這首歌在日本,播放超過1億次!
    而最近呢,她們又突破了一個小小的紀錄,TWICE成為在日本Billboard中的流媒體數量播放突破了1億條,這是除了EdSheeran和BTS之外的第三大藝術家。「亞洲第一女團」TWICE創造了新的歷史這是第一個在日本獲得了1億個流媒體的K-pop女團!不得不說,這樣的成績是值得慶祝的,尤其是ONCE應該是歡欣鼓舞的,因為她們的偶像又獲得了一項新的紀錄。
  • 為什麼《沙漠駱駝》這首歌火了?
    走出黑暗就能逍遙又快活夢裡回到最初,浪潮起起伏伏彷徨著未來又彷徨著孤獨漫長人生旅途,花開花落無數沸騰的時光怎能被荒蕪清晨又到日暮,天邊飛鳥群逐搖曳著蒼穹又描摹著黃土東方魚肚白出,烈日綻放吐露放下塵浮我已踏上歸途微博、朋友圈裡,全都是演繹這首歌的不同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