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春燕是南京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2017級博士研究生,今年2月剛剛飛往法國裡昂與法國國家農業食品與環境研究所(INRAE)進行聯合培養。博士、訪問學者、留學生,在秦春燕的身上有著諸多角色……其實在她的導師、南京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王備新教授的實驗室裡,大家都叫她「秦總」。
藏一份綠水青山的情懷
「秦總」是85後的秦春燕另一個重要的「角色」——南京博思科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公司主要承接的是一種叫「水質生物評價」的業務。據秦春燕介紹,這一技術近年來正逐步興起,這是相對於水質理化檢測而言的,這種檢測方法更加穩定,「因為不同的水質裡會生活著相對穩定的浮遊動植物、底棲動物,通過調查這些水生動物的『戶口』,便能夠很好地證明水資源汙染程度及水體保護情況。」
「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秦春燕說,這些年,自己都在和「水」打交道。14年前,高考後的秦春燕被調劑錄取到南京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專業。一臉不情願的她想要復讀,被父親生生拽了回來。
「你看看南農植物保護學院門口掛著這麼多金字『牌牌』,你就去讀讀試試。」沒想到,這一試,秦春燕執著地「試」了14年,一路本科畢業,保送研究生,創業當老闆,又回到母校繼續讀博……
秦春燕的專業是「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她的導師王備新教授是我國水生昆蟲研究領域的權威,其課題組主要對水體中的底棲動物進行實地調查和實驗室分析,通過物種鑑定和個體計數對水生物進行群落結構的組成和多樣性進行分析,評估水生物群落結構的穩定性。通過生物群落結構和理化綜合分析,全方面評價水質健康狀況,從而保護水源地、河湖的健康。
還記得第一次跟著王老師課題組去太湖源頭採樣,從小在平原長大,連丘陵都沒怎麼見過的秦春燕一下子被浙江臨安林間潺潺的溪水,幽靜的峽谷,青翠的山色「驚豔」到了。河裡的鮮活的螺螄、龍蝦、河蟹……還有書本上讀過,但從未見過——背著「卵」生活的負子蝽「爸爸」,簡直為秦春燕打開了另一個世界的大門。
此後的秦春燕跟著導師的課題組走南闖北,有著瑰麗奇特喀斯特地貌的桂林灕江,素有「動物王國」「植物王國」美稱的雲南瀾滄江,擁有108個五彩斑斕的「海子」的九寨溝……都留下了秦春燕和小夥伴們調研取樣的足跡。
「安徽有一處小溪,在我們採樣後的2個月後遭受地質災害,發生塌方,但幾個月後,那裡竟神奇地變成了一個小瀑布。」工作中的秦春燕時刻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打動著。
2013年,秦春燕即將碩士畢業,作為農科專業的畢業生,未來的方向在哪裡?用足跡丈量過祖國的秀美山河,親身感受過大自然的瑰麗神奇,這些經歷就像一份難以割捨的情懷藏在了她的心底。
行走大江大河 窺探微觀世界
2015年,積累了兩年相關工作經歷後的秦春燕發現,在「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發展契機下,保護水源地、河湖的健康水質保護的項目和工程越來越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正在逐漸成為全國的行動共識。
秦春燕暗下決心將這份熱愛變成自己的事業,真正去大幹一番。
「你勇敢去試試吧,有什麼需要幫忙的,我一定會全力支持你!」有了導師王備新教授的鼓勁,秦春燕下定了創業的決心。
「我就是想到什麼一定要去做!」但真正走上創業之路,箇中的艱辛只有秦春燕自己清楚。白手起家的她,通過自己紮實的專業技術,縝密的管理思維,一舉奪得「南京市大學生優秀創業項目」一等獎,這筆20萬的獎金不僅是秦春燕在創業路上的第一桶金,更幾乎是她公司的全部啟動資金。
次年,她的南京博思科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獲得「江蘇省級優秀創業項目」。在政府資金和政策的支持下,秦春燕加緊購置有體視顯微鏡、生物顯微鏡等精密設備。公司有了自己的實驗室,也有了獨立對外承接業務的能力。
「我們所進行的『水質生物評價』指標,是通過採集水域樣本,提取其中的相關生物數據。」打個比方,就是在水源中檢測石蠅、石蛾、蜻蜓、水甲蟲、水蚯蚓等長期生活在水中的水生生物,與水體理化指標形成對比。
他們將水域中採集到底泥和水體中的枯枝敗葉樣本帶回公司,進行篩選,通過肉眼或顯微鏡進行細緻觀測,在精密設備和機器上檢測分類,通過專業的數據分析,為相關機構提供翔實的報告,完成水生生物監測和河湖健康評價。
憑藉業務新穎、技術專業,秦春燕帶領公司參與了很多政府部門、科研機構及高校等有關環境資源的項目。幾年來,從長江水域保護,到黃山生物多樣性保護,從重慶梁灘河、瀨溪河流域健康評價,到浙江麗水飲用水源地藍藻科學預防和治理,從太湖、巢湖水系的東部平原,到桂黔滇的西南邊陲,再到雪域高原的青海,秦春燕和同事們的足跡遍布祖國的各大淡水水體,每年檢測樣本數千份,公司年均業務量已穩定在數百萬元。
科技「蓄航」環保創業路
「我的創業純粹走的是一條『科技』路線,是與我的植保專業充分相關的」,秦春燕說自己在本科、碩士學習期間紮實的知識儲備為公司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隨著公司的業務越來越成熟,秦春燕團隊的專業技術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信賴與認可。從最開始一兩項數據的檢測與呈現,到想要一起開展項目,參與國家重大課題……越來越多的客戶希望與她的公司實現更加深度的合作。
「這對於公司專業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此時的秦春燕還來不及高興,就明顯感到了 「不安」——自己的碩士學歷似乎已駕馭不了這些,自己的專業「老本」正在逐漸被「吃空」。
「公司未來得往『高精尖』方向走,所以我需要『充電』,我得回去繼續讀博!」一向行動派的秦春燕說到做到。經歷了緊張的備考,秦春燕如願又回到了再熟悉不過的導師王備新教授的實驗室。2020年2月,博士研究生在讀的第三年,剛剛適應了邊工作邊研究節奏的「秦總」又懷揣著不安於現狀的心,啟程飛往法國裡昂,繼續進行聯合培養博士學位的進修。
「我想到國外開拓些新的思路,未來在法國的這一年,希望能學得更多新的研究方法。」從中國到法國,從中國的水體研究到世界的水資源保護,通過參與國際生態合作項目,不斷拓展新的業務領域……就像十幾年前跟著導師第一次山間採樣一樣,十幾年後的秦春燕再次為自己打開了一個新的天地,對自己走出的環保事業之路又有了一份新的期待。
「被自然震撼著,也被世界的美好打動著。」如今,身在法國的秦春燕每天在「秦總」和博士生的角色裡不停切換,在北京時間與裡昂時間的時差中來回調整。她說,雖然身處疫情重災區,但自己「沒空」害怕,因為一想到自己所熱愛的那片大好河山、那方富饒桑田,她的內心總是充滿了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她每天都會忙到深夜。
「我正在參與一個阿爾卑斯山附近的水源項目,對我們的環境保護工作很有啟發。我要用力學習,用力工作,用力生活,把自己的專長和對這份事業的熱愛,用在我們國家最需要的地方,用科技之源滋養山水林田湖草,守護好祖國的綠水青山。」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徐華峰 王堯 通訊員/趙燁燁 編輯/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