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要更像一門科學而非藝術,MetaMed為患者打開個性化醫療新世界...

2021-01-10 虎嗅APP


MetaMed是一家醫療研究公司,承諾將向客戶提供個性化的衛生保健研究及醫療狀況分析服務。


據有關資料統計,在過去的30年中,每年都有10萬左右的病人因為一些本可避免的醫療事故而喪生。而這些醫療事故的發生,經常是因為患者無法得到真正及時和合適的治療,大多數的患者能獲得的是一種「放之四海皆準」的治療方法。


位於美國紐約的MetaMed,希望患者在這些千篇一律的治療方法外,能夠有更多的選擇,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個性化的治療方案。簡單來說,MetaMed就是一個比多數全科醫生更細緻、研究更徹底的第二醫療意見。


為什麼需要個性化醫療?


現在人們如果患病需要治療,無非有兩個途徑,第一當然是去醫院,第二則是自診。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自診並不太現實,不僅因為網絡上的信息可信度難以辨別區分,很多真正有用的信息都需要付費,而且很難找到真正需要的信息。


而醫學是如此的複雜,更新如此的迅速,即使是醫學專家,也並不能保證一定能跟上最新的發展進度。比如在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每個月都會引進34000種新的醫學文獻;市面上有10萬種流行的醫學期刊,每年都會有56萬多篇新的醫學論文被發表,對一個全科醫生來說,這樣的信息量實在太大,肯定是無法消化的。


因為這樣的原因,有超過一半的患者並沒有得到真正適合他們自身情況的治療,有4000萬的患者由於缺乏足夠的如病史、醫學報告等信息而無法接受及時有效的治療,在過去的20年中,誤診的情況始終得不到真正的改變。


而對許多的病人,尤其是重病患者來說,普通的「放之四海皆準」的治療方法不僅對他們沒有什麼療效,甚至有時候會對他們的生命造成危險。因此,由於個體的差異,即使是同一種疾病,有時也不應該採用相同的治療方法。


                                       MetaMed為一位中風患者制定的飲食金字塔


大數據、人工智慧以及眾多專家打造個性化醫療


MetaMed成立於2012年9月,總部位於美國紐約。成立之初便獲得了來自矽谷天使投資人Peter Thiel提供的50萬美元的天使投資。Skype和Kazaa的聯合創始人賈恩•塔裡恩(Jaan Tallinn)是該公司董事長,主要成員為CEO Zvi Mowshowitz、首席科學家Michael Vassar。


當一個病人和MetaMed取得聯繫時,他或她會提供有關其疾患的信息,工作人員把數據錄入到一個分析和協作系統裡,這個系統聚集了一個40人的醫療顧問團隊,這個規模還在增大。除了醫生和醫學專家,這個團隊裡還有藥劑師、分子生物學家、數據科學家、圖書館員等等——其中一些專家是領薪水的,還有一些會按每次諮詢收費。研究人員會藉助谷歌和頂尖大學的幫助,用最新的科學研究、醫學期刊、健康數據和病例做比對,找到康復機率最高的治療手段和醫院,讓病人對自己的治療選項有更廣泛的了解,比只看一個醫生多得多。


目前,MetaMed提供疾病篩查和治療方案分析服務的收費起步價為5000美元。許多用戶都表示,在多家醫院進行檢查之後,發現MetaMed提供的個性化的治療方案才是最有療效的。



個性化醫療的未來


MetaMed公司的服務主要定位於高端用戶和重病患者,個性化醫療也顯得比較小眾。MetaMed也並沒有通過FDA的核准,創始人Michael Vassar也表示並不會尋求把該服務納入保險範圍。


也有人表示,那些有錢請醫療顧問的人,大概也有能力為了某個狀況去頂級的醫院,而且醫生們在做診斷和治療的時候通常還是有足夠的依據的,因此MetaMed的服務並沒有足夠的吸引力。


儘管如此,許多MetaMed的用戶依然表示,進行個性化的醫療和諮詢服務是物超所值的。因為這不僅僅可以直接針對疾病的治療,也可以對如何保持健康等起到針對性的指導作用。


MetaMed目前依靠的是客戶的正面評價和推薦。兩名不願意公開談論個人健康問題的人士說,他們推薦這個服務,但收費不菲。其中一人得了一種和紫外線無關的特殊皮膚癌,他向MetaMed支付了8000美元,得到一份10頁的報告,還有一系列諮詢;另一個人花5000美元做了心臟問題的分析。


前一個病人說,在一段心理脆弱的時期裡,MetaMed幫他從醫學術語、大量的研究以及網際網路庸醫中進行分辨篩選。他說當人們剛剛被診斷為癌症時,大量的信息紛紛湧向他們,他們要在10到20天裡決定接下來該怎麼做,同時他還說自己感覺需要一個沒有偏見的評估。


後一個病人是倫敦的一名投資銀行家,他說MetaMed幫他決定用支架來應對他的心臟病。它圈出了幾個重點的地方,指明了其他的醫生在診斷他時所依據的研究並不符合他的情況。他說醫療系統的目標是讓儘可能多的人得到儘可能多的益處,它會去努力將成本最小化,相比之下他更關心的是將他的壽命最大化。


相關焦點

  • 醫學要更像一門科學而非藝術,MetaMed為患者打開個性化醫療新世界
    而這些醫療事故的發生,經常是因為患者無法得到真正及時和合適的治療,大多數的患者能獲得的是一種「放之四海皆準」的治療方法。位於美國紐約的MetaMed,希望患者在這些千篇一律的治療方法外,能夠有更多的選擇,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個性化的治療方案。簡單來說,MetaMed就是一個比多數全科醫生更細緻、研究更徹底的第二醫療意見。
  • 功能醫學—打開身體長壽秘訣的鑰匙
    只有轉變我們的思維,才可能有出路——我們要站在高處總覽整個疾病的進程,全面的認識和了解疾病對我們的生理和機體功能活動所造成的影響,而不是一味的只關注病人患病後的狀態和情況,特別是不要僅僅關注一些指標。對於慢性病,我們首先要了解它的形成過程,在亞健康、亞疾病最佳幹預時間進行功能醫療幹預。
  • 全省公開招募「銀屑病」患者100名,享受精準醫學項目治療...
    視頻來源:張錫寶解讀《中國銀屑診療指南》根據《中國銀屑病診療指南》整理如下:銀屑病治療原則① 規範:強調使用目前皮膚科學界公認的治療藥物和方法;② 安全:各種治療方法均應以確保患者的安全為首要原則,不能為追求近期療效而忽略嚴重不良反應發生的可能;③ 個體化:在選擇治療方案時,要全面考慮銀屑病患者的病情、需求、耐受性、
  • 生命皆可貴 和正醫療為「絕處逢生」的患者帶來暖意 ——獨特的...
    在和正醫療創始人蔣金妍醫生看來,「心理關」其實是一種平和的心態,無論是在生病前還是生病後,都要坦然面對,用一個時尚一些的詞來說,有點像「佛系」態度。她曾在西南醫院腫瘤科工作十餘年,赴新加坡進修時,發現新加坡有一些醫療機構的服務人群就是針對患癌患者的康復服務的,這讓她萌生了開辦一個類似機構的想法。
  • 精準醫療:醫學發展的新變革
    據國家衛計委消息,我國目前正在制定「精準醫療」戰略規劃,該規劃或將被納入到「十三·五」重大科技專項。精準醫療將利用先進的科學理論和技術手段,改變傳統的疾病診斷、治療模式,將醫學發展水平推向新的高峰。2015年初歐巴馬提出精準醫療計劃以來,精準醫療在美國如火如荼地開展,國內外也紛紛將目光聚焦精準醫療。
  •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精準醫療分會在京成立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寧迪)近日,由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籌備的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精準醫療分會在京成立。    精準醫療是通過基因組、 蛋白質組等組學技術和醫學前沿技術,對於大樣本人群與特定疾病類型進行生物標記物的分析與鑑定、驗證與應用,從而最終實現對於疾病和特定患者進行個性化精準治療的目的,提高疾病診治與預防的效益。
  • 個性化醫療有多遠?看美國人奧爾森尋找治療癌症的基因數據歷程
    有時他對這個世界感到憤怒,有時他坐在窗前的沙發上,看著人們走過,知道他們正在計劃周末和暑假,他被悲傷淹沒了。他對平凡的細節感到好奇:如果他只穿一個季節,他應該買新的冬裝嗎?像刷牙這些事情,讓他感覺像是荒謬地浪費時間。 奧爾森認為他臀部的劇痛意味著癌症也在那裡擴散。他對下一個推薦的治療方法不感興趣。
  • 湘雅二院:擬打造國家精神醫學中心
    健康界持續追蹤中國知名醫院,精選其在學科建設、服務創新、醫療改革、人事變動等方面的信息,每周推出一期《名院周報》,供業界參考和借鑑。科技⊙ 北京協和醫院:向世界分享疫情期間睡眠醫療照護的中國經驗新冠肺炎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密切接觸及封閉環境中高濃度氣溶膠傳播。
  • 醫學MDT,為患者「私人定製」診療方案
    醫學MDT,為患者「私人定製」診療方案 2020-08-26 14: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冠病毒肺炎患者如何快速篩查診斷?來看華西醫院精準醫療模式
    四川新聞網成都2月5日訊(記者 胡旭陽)2月5日,四川新聞網記者從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獲悉,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李為民教授和應斌武教授共同在PCM發表研究論文:一種針對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精準醫療模式(A Precision Medicine Approach to Managing 2019-novel Coronavirus
  • 海南省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魏志霞精準醫療 開啟腫瘤患者希望之門
    精準醫療是指以個人基因組信息為基礎,結合蛋白質組、代謝組等相關內環境信息,為患者量身設計出個體化治療方案,以期達到治療效益最大化和副作用最小化的一門定製醫療模式。魏志霞說:「要實現腫瘤『精準醫療』,第一步是基因檢測;第二步是基因大資料庫的建立;第三步是選擇精準的靶向治療藥物。」
  • 綠葉醫療克利夫蘭醫學聯合項目 2019 年的那些事兒
    在本次大會上,Delaney 教授就使用精準技術來實現完美吻合和如何幫助患者術後恢復腸胃功能、改善其生活質量進行了分享,聚焦微創手術、個性化治療以及多學科綜合診療,為患者提供全面系統的診斷與治療服務。Conor Delaney子宮移植  孕育希望7 月,克利夫蘭醫學中心成功接生一名嬰兒,孕育該嬰兒的子宮移植於一名已故捐獻者。此為北美首例及世界第二例。移植和分娩是克利夫蘭醫學中心正在進行的臨床試驗的一部分 —— 通過子宮移植治療子宮因素不孕症 ——這為全世界因子宮因素而無法生育的女性帶來希望。
  • 個性化醫學的障礙快速消失
    作者:《科學美國人》自定義媒體,翻譯:《升華洞察》馮升華結合3D列印的虛擬環境正在打破個性化醫學的障礙,從外科手術到具有觸覺反饋功能的假肢。僅僅一周後,他們就與他一起工作,為他開發格倫和其他數百名兒童的定製義肢。伊斯頓使用3D掃描儀捕獲了佐伊缺失肢體的末端的圖像和尺寸以及功能臂的尺寸,直至指尖寬度。通過生物識別傳感器,他收集了肌肉數據,然後使用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讓她的大腦試圖告訴缺失的手臂的肌肉進行解碼。他使用由法國技術公司達索系統的軟體驅動的3D印表機創建了新手臂。
  • 4位大佬解讀:「醫療人工智慧、信息化、政策與科研」的新風向與新...
    樊代明:不要盲目崇拜新技術、新理論,醫學需要系統論和整合觀樊代明院士談到,在新技術和新研究層出不窮時,不能單純盲目崇拜新技術,更應該注重多元素、多方向的整合,以下是樊院士的主體內容:劍橋大學的醫學史教授羅伊·波特說,人類從來沒有活這麼長,活這麼健康,醫學從來沒有這麼成績斐然,但是醫學受到的質疑卻越來越嚴重。這是為什麼?
  • 打開臨床診療與醫學科研「數據通路」——大數據於臨床醫學價值的...
    隨著醫療大數據領域技術的進步和實際應用的快速發展,這一矛盾能否解決,並充分的互相反哺和促進?基於這樣的問題,動脈網與醫療工作者和大數據領域專家進行了對話,希望能從他們那裡,探索新形式下的思考和方向。這些新技術要用於比臨床研究中受試患者更廣泛的人群,還面臨著很多實際應用的問題。因為真實世界人群要遠遠大於藥物、器械等研究環節的人群。因此如何放大到RWS(真實世界研究),還困難重重。」如藥物聯合其他治療手段的可行性、藥物的治療周期、符合中國人群的劑量等,這些都是臨床醫生每天面臨的問題。
  • 院士談「新基建+醫療」:大健康為人工智慧提供價值潛力
    中新社杭州11月14日電 (張煜歡)14日在浙江杭州舉行的2020年浙江省醫院大會上,多名院士專家就「新基建+醫療」未來展開探討,提出大健康為人工智慧提供價值潛力,應推動人工智慧、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在醫療治理領域的新應用,在「老藥新用」的科研攻關中引入人工智慧等技術。
  • 2012.06:統計學是一門藝術(習勤)
    其實不然,在英國《大不列顛百科全書》中這樣描述:統計學是一門藝術,它是對令人困惑費解的問題作出數字設想的藝術。是收集、分析、列示和解釋數據的一門藝術和科學。   統計學作為一門探索事物間數量關係一般規律的方法論科學,既有它的科學性,更有它的藝術性。
  • 空——一次藝術與醫學的跨界實驗
    拉普教授的解剖課 倫勃朗針灸十四經穴位歌圖版醫學是基於科學的藝術。一直是一預防和治療疾病,守護人類健康和生命的自然科學,醫學通過藝術得到了充實與完善。藝術 通過醫學發展了自身,得到了升華。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曾 說:醫生的藝術包括疾病、患者和醫生三件大事。醫生是藝術的僕人,治療藝術的最高職責就是治好病人,醫療藝術乃是一切藝術之中最為卓越的藝術。
  • 德勤2019全球生命科學展望:醫療保健將佔GDP的10.5% 美國仍為全球...
    2019年,沒有醫療保險的美國人將不會面臨罰款,私營保險公司可能會將重點轉向更年輕、更健康的客戶和低成本的保單。據預測,公共部門將難以負擔為老年人和低收入家庭提供的昂貴醫療費用。在美國,心臟病和癌症是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日本: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藥物市場。預計老齡化人口將繼續推動對治療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其他與年齡有關疾病的藥物需求。
  • 解析蛋白質是個性化精準醫療的未來
    ,該手段同時實現了檢測技術快速化、規模化和高成本效益,是目前世界上其他公司所無法比擬的,也使從學術界到商界的研究人員,都能像測量核酸一樣簡單地測量蛋白質。今後,SomaLogic將和碳雲智能在華成立合資企業,為中國的研究與健康應用產業,提供SOMAscan?蛋白質組學檢測技術,同時提供構建數字生命生態系統所需的蛋白質基礎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