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科技的飛速發展,目前也是有很多的"未來科技"走進了我們的生活,比如人體冷凍技術、腦機接口、太空觀光、全透明顯示屏等都令我們驚奇不已,雖然當前的這些技術還只能被小部分人享受到,但是相信再過若干年大家都可以拿到這些黑科技所帶來的紅利。此外,還有一項"未來科技"一直被人所探討著到底屬不屬於"未來",這就是"載人航天航空"。
其實要說"載人航天航空"是"未來科技"吧,但是早在上世紀,蘇聯M國兩者就已經實現的載人環球太空飛行並且成功返回地球,甚者M國還成功的進行了人類史上的首次月球漫步。但是要說"載人航天航空"不是"未來科技"吧,這幾年來馬斯克又首先實現了太空商業化,實現承載遊客外太空旅遊,預計在2024年運送一批太空人去火星定居。所以只能說關於"載人航天航空"是一直在未來,從來在發展。
目前關於這方面的探討最火的肯定就是關於"國際空間站在軌時長"和"中國空間站"的話題了吧。其實這件事在去年開始就已經被網友們風風火火的討論,時間到了現在,距離中國空間站正式上天組裝只有不到一年半,話題的探討熱度又是上升起來。也就是預計2022年到2024年左右,國際空間站將完成它的使命墜入大氣層化為灰燼,屆時在整個太陽系內外太空只有我國這一個空間站"獨苗"!
要知道,當初建造國際空間站的時候,很多國家都參與了建設,那時我國也想盡一份綿薄之力,但是遭到了M國的嚴詞拒絕,無奈我們只能搞自己的航空航天技術。到了今天也是解了一口氣,眼看國際空間站服役到期,我國空間站發射在即,很多國家也是紛紛表示要來參觀,為此我國也是同意了他們的申請,並且這些通過申請的太空人們目前也在抓緊學習中文當中,其中就有M國的位置,你說M國打不打臉。
其實按理說國際空間站只要錢給的足,撐到2035年也不是不無可能,但是眾所周知,作為空間站最大的"股東"M國現在一堆破事要處理,根本沒有錢來維持空間站的運轉。本來馬斯克作為私人航空航天企業先鋒者要盤下國際空間站作自家太空旅遊酒店使用,但是面對天文數字般的維護費用其也不得不放棄。起先布裡登斯汀表示要NASA與馬斯克合作包下國際空間站,但是NASA沒有錢合作,這不明顯的坑馬斯克,所以這個計劃也被告吹。
目前從各方面官方透露消息看來,國際空間站將在2022-2024年報廢的可能性基本上有八成,而當前我國對於自己的空間站也是明確表示向全球開放,17個國家也已經紛紛和我國達成合作,當2024年我國空間站上天組裝後相信在地球低軌道上將僅剩我國這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