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通過的桶裝水新國家標準,居然取消了『細菌總數』的檢測指標。」最近,一則關於「桶裝水不再檢細菌總數」的消息在網上瘋傳,看到這條消息的網友大多很震驚,紛紛留言稱這是拿老百姓的食品飲水安全開玩笑。
細菌是否真是百害無一利?審定通過《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包裝飲用水》新國家標準的第一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究竟又何用意?
根據對多位相關專家的採訪,獲悉真相是:與國際接軌,好細菌可以有,壞細菌0容忍!
細菌總數超標,土豪依雲也遭過
依雲礦泉水細菌超標的原因是裝卸運輸環節使個別蓋子鬆動漏氣,造成細菌總數超標。不過,細菌總數超標一說,也只存在於我國現行老國標中。世界衛生組織與歐盟等國際標準卻是:不檢細菌總數,只檢致病菌。
就是因為細菌總數,享譽世界,暢銷歐美數十個國家的依雲礦泉水在中國也數次被曝不合格。
華西教授: 好細菌可以有,壞細菌「0容忍」
華西專家譚建三教授介紹:人本就生活在與細菌共存的世界中,就連我們身體的一部分也由細菌構成,可以說沒有細菌人類就無法生存。細菌的種類繁多,但絕大多是對人體有益的,只有極少數「致病菌」才對人體有害。
譚教授打了個比方:如果把飲用水中的細菌總數比著人數,現行的舊國標是無論好人壞人,只要超過規定人數,一律不合格;新國標則是無論人數多少,好人不管,只抓壞人——對致病菌「0容忍」。
取消「細菌總數」,究竟是傷害還是保護?
中消協維權專家耿女士說:舊國標規定包裝飲用水每毫升細菌不超過50個,它就合格。即使這50個裡面含有致病菌,那也合格。這給消費者維權帶來極大的難度。而新國標規定:凡是致病菌,只要有1個,那也是不合格。這不僅是對消費者健康的維護,而且對消費者的維權也提供了有力支持。
擺脫「細菌門」的困擾,桶裝水最安全
對於新國標,著名飲水問題專家李復興教授認為:新國標將使桶裝水徹底擺脫「細菌門」的困擾,保持「最安全健康的飲水」的王者地位。在當前自來水無法根除各種汙染,淨水器越「淨」水越酸的現實面前,放眼全球,在現在,甚至未來數十年內,桶裝水,尤其是桶裝礦泉水依然是人們飲水健康最好的保證。
對於包裝飲用水新國標不再管細菌總數,只管致病菌的國際化變革,各位網友有什麼意見和看法,歡迎參與討論。
更多真相:藍劍自爆「家醜」 兩基地停產等待新國標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