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館:如果殲轟七退役,可以魔改殲11取代它嗎?

2020-12-08 騰訊網

怎樣天天看《踢館》?只要打開微信,進入添加朋友界面,在公眾號搜索裡輸入「講武堂」,就可以關注我們公號啦,第一個結果就是我們喲。

問:殲轟-7相比蘇-24性能如何?蘇-27、蘇-30壽命過半不能做劇烈動作時,改裝後用來取代殲轟-7是否划算?基本上飛行能力相差不多吧,蘇-24的可變後掠翼氣動效率理論上較高,但是單轉子渦噴的油耗這是沒救的,而且蘇聯航彈主要是高阻力航彈,掛載以後航程猛掉。所以綜合下來,雖然蘇-24是可變後掠翼,噸位還大了接近一半,但是實際上載彈量、載彈航程都是差不多的,並且變後掠翼還麻煩得要死。

圖:蘇-24空重22.3噸,最大起飛重量43.75噸,載油11.1噸,結果航程只有2775公裡,實在是無法理解變後掠翼飛機為何航程如此之小,哪怕用油耗1.0的發動機也不至於,只能說它的巡航升阻比肯定很低。

圖:蘇-24機翼翼展較小,這對高速飛行有利,但影響巡航。變後掠翼飛機的巡航升阻比應在14以上,發動機油耗1.0時,蘇-24航程應接近5000公裡,可實際只有6成,也就是巡航升阻比低於8,令人無法理解。

至於作戰性能那就不用比了,60年代水平和90年代水平航電,比紅白機跟PS5差距都大了,蘇-24的任務能力真的沒眼看,扔炸彈的精度完全都還是二戰水平。

圖:蘇-24的主打武器就是高阻炸彈和火箭彈,蘇式飛彈雖然也能帶,但實際很少見。

蘇-27這些就不要指望了……那航電跟蘇-24一個檔次,扔炸彈全靠蘇維埃信仰,要能用還得做大升級,單座飛機要執行對地任務航電還得很好才行。而且本身壽命就不行了,老老實實退役去各個景點展覽比較好。

圖:蘇-30MKK就屬於改裝為對地攻擊用途的蘇-27家族成員。老式蘇-27航電太差也沒有升級價值,無法對地攻擊,我軍改裝的殲-11B現在已經不適合做制空任務,它的航電也足夠用,拿來對地攻擊也算可以。

殲轟-7本身也屬於要淘汰的類型,未來對地打擊要麼是單發飛機近距離支援和遮斷,要麼就是隱身飛機縱深打擊,雙發大飛機做近距離任務成本太高,做縱深打擊等於送死,都不合適。

圖:殲轟-7的任務類型與A-12攻擊機相似,要替代就是類似的機型。但當前戰爭態勢正醞釀徹底革命,未來如何選擇還不好說,此類飛機未必還有必要存在。

問:不懂就問,印度在非洲影響力比我們大的表現有那些?//堂主,你說印度在非洲的影響力比我們大,那他影響力的基礎是什麼,經濟還是武力,難道他也有能力援助非洲搞基建嗎?在達伽馬航行到印度之前,葡萄牙人通過陸路派出的間諜,就在印度洋刺探到了決定世界命運的一個情報。這個情報是啥?就是貿易風,印度洋每年的東西向季風。這也是整個大航海印度洋航線開發的基礎。

圖:在冬、夏季風作用下,北印度洋形成獨特的季風環流。10月至來年3月~4月,亞洲大陸被強大的蒙古西伯利亞高壓所籠罩,北印度洋盛行東北季風,海水主要向西南流動。南赤道暖流的北分支和沿非洲海岸南下的東北季風海流匯合東轉,形成赤道逆流,形成北印度洋的逆時針環流。夏季在西南季風的影響下,形成順時針大洋環流圈。

在公元前,印度洋地區依賴貿易風進行的航運就形成規模了,而作為印度洋地區最大的經濟體,印度地區自然在這個貿易體系中佔據中心位置。從印度出發到非洲東海岸的貿易持續了兩千多年,印度和非洲的貿易循環規模非常大,而且深入。

圖:鄭和航線就是古代北印度洋的商業航線,沒有商人幾百年積累的海圖,誰敢直接把艦隊開過上千公裡的大海?

公元前時代,非洲東岸就有大量的印度商館了。哪怕到大航海時代,由於歐洲人在印度洋人員和船隻不足,大宗商品貿易實際上都還是被印度商人控制,一直持續到現代。所以現在東非地區深入民間的大量小銀行,實際上往往都是印度人開的,東非到印度的僑匯也是印度非常重要的外匯來源。

圖:英國在非洲佔據大片殖民地,因為本國人口不足,也從印度徵兵去維持秩序,這又帶去一批印度人。

圖:非洲最窮的國家之一馬拉威,其經濟中心布蘭太爾附近的小鎮,九成以上的店鋪都是印度人的,這是很有代表性的情況,因為印度人在非洲像溫州人在國內一樣到處屯房炒房。

我們在非洲是非常新的後來者,而印度人早就已經是非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我們和印度不是兩個外來人的競爭,而是外來人和土著的競爭關係。

問:堂主,淮海戰役中黃百韜兵團作為一個非黃埔嫡系的兵團,士氣和裝備在國軍中也不算一流,其戰鬥力應該不能算很強,為何在碾莊表現出與其不符的戰力,造成華野六萬多的傷亡,快佔淮海戰役我軍傷亡總數的一半了?而黃維兵團實力無論哪方面都比黃伯韜兵團強,為何打黃維我軍的傷亡要小的多?淮海戰役第一二階段結束,也就是打完雙堆集準備徹底殲滅陳官莊杜聿明集團的時候,華東野戰軍總傷亡是7.33萬,而網上說碾莊就損失了六萬多,難道其他戰場加起來就幾千?

圖:淮海戰役自1948年11月6日開始,至1949年1月10日結束,共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殲滅了黃百韜兵團,第二階段殲滅了黃維兵團,共消滅國民黨34個師。

而且單純在碾莊,除了吃掉黃百韜以外,還有李彌他們的十六萬部隊來救黃百韜啊……淮海戰役一、二階段,華東野戰軍的作戰行動包括了圍殲黃百韜、阻止李彌等援軍救援黃百韜、阻擊杜聿明集團和李延年劉汝明集團救援黃維、協助解決黃維集團、堵截包圍杜聿明集團、殲滅杜聿明集團的孫元良兵團等一大堆任務。

圖:淮海戰役第一階段經過圖。黃百韜兵團在圖中部偏右位置,也就是包圍圈的中心,同時李彌兵團、邱清泉兵團、孫元良兵團、李延年兵團和徐州剿總也都在行動,並不是只有黃百韜自己打仗。

我是嚴重懷疑這六萬多傷亡,是把很多外延戰鬥全算在黃百韜名下了,甚至把黃兵團滅亡後的很多作戰也全算上了。反正國軍英勇戰鬥,敵軍傷亡慘重這種,從大戰役角度就沒法吹,只能集中吹一個小局部,再把一堆不相干的傷亡數字也算上。

圖:黃百韜的逃跑路線。淮海戰役第一個打的就是黃百韜,華東野戰軍於1948年11月6日夜間發起淮海戰役,黃百韜第7兵團因奉令等海州第9綏靖區的第44軍西撤,推遲至7日向徐州撤退。華東野戰軍藉此延誤,追上正在渡大運河的第7兵團,其第63軍、第100軍83師被迅速殲滅。10日,解放軍先頭部隊殲滅第7兵團西撤先頭師,迫使黃百韜計劃在碾莊決戰。隨後華東野戰軍3個縱隊攻佔碾莊與徐州之間曹八集等各據點要道,11日將第7兵團合圍於碾莊。黃百韜分明是走走不了,跑跑不掉,行動遲緩才被消滅,這哪有強軍的架子。

圖:黃百韜兵團被殲滅後,由蚌埠進軍的李延年第6兵團、劉汝明第8兵團畏戰拖延北進,造成向宿縣進軍的黃維第12兵團突出孤立,於是被選為目標。黃維兵團突圍時,85軍110師師長、中共地下黨員廖運周率部起義,黃維想走也走不了。

問:堂堂,現在經常有人抱怨德國在二戰中動員的過晚,沒有全力投入軍事工業,不僅婦女勞動較少,時間上也不足,您是如何看待此事的,什麼原因導致這種情況?實際上德國只是單純的坦克產量少而已,其他武器產量都不低,炮彈消耗比蘇聯大得多,加上西方盟軍也不怕。

圖:納粹黨上臺前的主要對手是德共,而納粹接手的魏瑪共和國是基爾港水兵起義後建立的,第二帝國也是因此而停戰垮臺,因此納粹德國很怕再來一次起義。怎麼辦呢?那就只好不停地收買群眾,戰爭動員這種必然嚴重影響群眾生活的事情是不敢幹的。

德國主要問題不是武器不足,而是資源不足,缺汽油啊……德國在42年只能維持1200左右單引擎戰鬥機規模,但是產量都過萬了,缺的是汽油來增加飛行員人數和架次,而不是缺戰鬥機。

圖:德國空軍的二戰回憶錄裡,提到43、44、45年的戰局,就是盟軍轟炸如何鋪天蓋地,而自己的新手飛行員只有十幾、幾十小時飛行經驗,什麼都不會就得上陣,然後以更快的速度掛掉,最後整個大隊沒幾個人還活著……但凡有兩千萬噸石油年產量,德國人也不會這麼慘。

圖:ME262到戰爭後期不允許自己開發動機滑行去跑道,而是要用拖車拖到跑道上,再自己開發動機起飛作戰,燃油缺到這程度,訓練什麼的就別想了。

限制德國部隊規模的關鍵就是合成汽油的供應量,沒有汽油的話,再多的飛機、坦克、大炮都是虛的。41年德國人打了半年仗,靠消耗庫存有253萬噸的車用汽油消費,而42年全年都在打就只有215萬噸了,43年新的合成汽油廠投產才增加到239萬噸,也沒回到41年的高點。

圖:納粹德國燃料油總產量,43年通過合成油工廠達到巔峰。

汽油的不足,讓德國人現有部隊都沒法發揮戰鬥力,要是武器再多了根本就耍不動。實際上43年合成汽油產量上去,德國人的武器生產就大爆發了,雖然已經沒啥用了,但是那一年幾萬戰鬥機還是很嚇人的。

圖:二戰對德國最重要的戰場是蘇德戰場,入侵蘇聯時德軍只有3400輛坦克突擊炮可以參戰。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德國早期坦克產量太低,40年1590輛,41年3041輛,42年2357輛,43年7652輛,44年7903輛,後面還主要是中/重型坦克。同時期德國人生產了大量牽引車和裝甲車,所以顯得坦克數量少。

問:我記得有一期,堂主說轟炸機對現代空軍的重要性是不斷提高的,但是現實是裝備轟炸機的國家卻越來越少,連五大流氓裡的英法都不玩了,請教一下堂主這是錢的原因還是需求的原因?轟炸機再貴也貴不過戰略核潛艇吧,而且轟炸機的使用靈活性比核潛艇高多了,什麼樣的國家或者什麼樣的戰略才需要轟炸機?航空母艦對於海軍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現在真有艦隊航空母艦的有幾家?沒錢,玩不下去而已……就像堂主我也想有個庫裡南啊,沒人送啊。

戰略核潛艇屬於壓箱底的,對於大國來說是必須要有,這樣才能有大國地位。所以戰略核潛艇再貴,而且平時沒用,甚至可能影響有用的常規力量執行日常任務,但是這個沒用的東西砸鍋賣鐵也得養。

圖:英國前衛級彈道飛彈核潛艇。對美英法三國而言,地理決定了海基核力量具有最強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因此是戰略核威懾的首選。核轟炸機只是中途可以召回,便於實施威懾,實際突防能力差得遠。

有核武器就是能說話的國家,而大國就是有挨了核突擊還能反擊的國家,超級大國就是能主動發起核突擊的國家,戰略武器的層次某種意義上代表了國家的層次。

圖:核武器很昂貴,冷戰後各國大裁軍砍了很多。法國幻影4轟炸機,專門用於攜帶ASMO核飛彈執行戰役核打擊任務,冷戰後已經退役,只保留凱旋級核潛艇執行核威懾任務,戰術和打擊由幻影2000和陣風接替。

圖:英國TSR-2轟炸機。英國放棄轟炸機更早,3V這種亞音速轟炸機早就沒有打擊能力,而能做低空突防的TSR-2被取消,二戰皇家空軍就直接降檔。英國也放棄了其它核力量,只保留前衛級彈道飛彈核潛艇。

雖然真正要發揮大國地位需要的是常規力量---航母和轟炸機,但是現在要維持這個真實大國地位,實際上只有美國實現了,其他家都是湊合搭個架子。反正英美也是在美國卵翼之下行動,稍微大點的常規行動都有美國轟炸機解決問題,剩下自己能獨立自主的也就是毆打下黑叔叔,裝甲部隊都用不著了,何況轟炸機。

圖:美國B-2和B-21(效果圖)。當前轟炸機這種大載荷航程的巨型平臺性價比低,無可替代的就是深入敵方空域獵殺高價值機動目標,比如核彈道飛彈機動發射車、核彈道飛彈機動發射車、核彈道飛彈機動發射車……其它都得靠後站。有能力搞這種戰略任務的,也就是中美兩家了,其他人都玩不起,包括毛子。

圖:空射型俱樂部巡航飛彈的奇葩發射方式。轟炸機空射巡航飛彈雖然犀利,但大多數國家不需要特別巨大的打擊範圍,戰鬥機也能帶巡航飛彈打上千公裡的目標,這就足夠用了,因此並不需要專門的轟炸機。

問:堂堂講講一戰德國公海艦隊吧,為啥日本聯合艦隊需要聯合還會解散,好像還有《聯合艦隊解散之辭》。公海艦隊也是兩洋艦隊(北海、波羅的海),他們從編制上啥事沒有啊?有評論說一戰,英國海軍打敗德二海軍是石油對煤炭的勝利,您怎麼看?之前堂主也說到過這個問題,聯合艦隊的意思,就是主要作戰方向上把各個編號艦隊集中起來指揮。因為當時無線電還不夠發達,就算無線電發達了也要有無線電靜默問題,所以必須靠前指揮,不能指望海軍省和軍令部遙控。

圖:比如說中途島海戰,需要日本海軍傾巢出動,這時候就需要統一指揮。海軍軍令部負責岸上管理,聯合艦隊負責海上作戰指揮

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主要戰鬥就是黃海水域,所以只需要一個派出艦隊機構指揮就行了,這個機構就是聯合艦隊。當然為了日本海方向作戰,還搞了個獨立行動的第二艦隊出來。聯合艦隊之後在平時也作為一個管理機構存在,但平時都是各個鎮守府和編號艦隊分散管理,所以打完就要解散回去。

圖:二戰時聯合艦隊下轄6個艦隊、2個航空艦隊和南遣艦隊,就像美國太平洋艦隊下面還要分第7和第3艦隊一樣,蘇聯太平洋艦隊也下轄多個分艦隊,我軍艦隊下面有水警區,都是適應海區分布的分頭管理。

大洋艦隊無論在北海方向還是在波羅的海,那都在基爾港貓著,本身其實就是一個艦隊,自然用不著解散了。

圖:基爾港在日德蘭半島南部東側,也就是波羅的海的西側,通過基爾運河或斯卡格拉克海峽可直接進入北海,二者都很方便。

一戰艦艇石油有影響,但是沒想像中那麼大,尤其是德國人活動範圍小,煤油混燒也是可以接受的。

圖:一戰德國失敗主要是德國人腦子有病。威廉二世皇帝推崇黃禍論,這是他的宣傳畫。德國陸軍非在西線打法國人,拼消耗拼到本國大饑荒。德國海軍搞存在艦隊,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他們要是在西線搞防禦,集中主力去東線打俄國人,在東歐扶持一堆附庸國過來,海軍一開戰就跟英國人拼命,怎麼也不能餓的自己鬧革命。

迷你踢館

問:萬能的堂主,請問遼瀋戰役時,為什麼說攻佔錦州就封閉了東北的大門?還有西邊可以走啊,為什麼大家都不提西邊,再難走也是一條路啊,勝過被封閉。在沒有鐵路的情況下,部隊運動需要的運力是幾何級數增加的,二倍的距離需要的就是四倍甚至十倍的運力。

如果往西邊走,路程極大增加,那幾十萬部隊和家眷需要的糧食怎麼帶?如果全部攜行的話,那這個隊伍的規模可就嚇死人了。

問:殲-10未來改進可以更改機翼設計翼尖掛架和側杆嗎?畢竟殲-7我們都可以改成花,殲-10還是我們自己設計的。這個問題堂主2016年就解答過了,殲-10的體格你要把它理解成在翼尖掛點外加了一段機翼,而不是要改機翼再加掛點。

估計不會了,你說的這兩種改裝都夠重新啟動個新型號了,未來殲-20產量上來,殲-10會很快減產甚至停產。

圖:殲-10A已經大量服役15年,又需要大改了,這次就看會不會普遍配備保形油箱。如果配了,就意味著三代機放棄空戰任務全力對地,對空全部交給殲-20。

問:據說宇通公司的客車設計軟體就是達索公司的飛機設計軟體,真的假的?CATIA現在是全世界工業設計-製造領域的主流軟體,不光宇通,其他做數位化製造的基本也是這玩意。

問:前面居然還有人說殲-10立項時候雙風還ppt狀態,是反過來了吧。雙風八十年代中後期就頻繁參加大型航展了,那時咱們派出去的是殲-7M和殲-8-2,殲-10首飛都還有十幾年呢殲-10立項時陣風確實還沒首飛,颱風94年才首飛,要不是歐洲冷戰後祖傳的拖延症犯了,隱身機也不至於現在還沒有眉目。

圖:1986年8月8日EF2000的前身EAP驗證機首飛,到1991年5月1日退役時共進行了259次試飛。殲-10是1984年立項,1998年首飛,2004年服役。

問:堂主同志,美國的KC-10加油機除了硬管加油外,還能進行軟管加油,不過它的軟管是從硬管裡面直接伸出來的,這個場景我們大家應該有印象,這樣一來豈不是會妨礙硬管加油的作業了?關鍵是那個軟管的錐套是最大的障礙,為什麼不在KC-10的翼下加掛軟管吊倉呢?KC-10是可以加裝翼下加油吊艙的,給硬管裝轉接頭是為了給軟管加油時能多加個飛機,真要兼顧軟管硬管把轉接頭拆了就行。

圖:帶空中加油吊艙的KC-135,KC-10也一樣可以帶。只有海軍飛機用軟管加油,空軍自己的飛機都是硬管。

問:堂主好,昨晚做夢夢見自己身臨戰場有槍無彈,緊急情況下好像有個軍官樣子的人塞給我一個彈夾,說5.56子彈湊合著用,我端著AK就衝鋒了。請問現實情況下槍能用小一點口徑的子彈嗎,比如5.8的用5.56的?不可以,這幾種子彈的彈殼尺寸和彈匣接口都不一樣,完全沒可能混用。

可以湊合混用的,都是像毛瑟7.62和託卡列夫7.62,英國的7.7*56和日本的7.7*58這種抄來的有直接血緣關係的彈藥,但是也要經過土法改造並且故障率超高,屬於毀槍的做法。

圖:小野田寬郎在熱帶雨林裡打遊擊的時候曾經把英軍的子彈改造成可供99步槍發射的子彈,但是這種改裝是極不靠譜的,不光彈道性能有區別,搞不好還分分鐘炸膛給你看,也就是他自己槍打得少,換成抗日神劇那個打法恐怕他會死於炸膛受傷引發的傷口感染。

問:堂主,看現代戰鬥機座艙,飛飛的腿都是插到控制臺下面,座椅前沒有空間放腿的位置,彈射時不是飛飛的腿被咔嚓了嗎?彈射座椅有綁腿帶,彈射前會把人體收攏固定好才彈射。

圖:A-4飛行員彈射。彈射的時候,座椅下方的收腿帶會收緊,避免碰到腳。

圖:這個圖上就能看到,雙腳被支架綁帶帶著向後卷。

問:堂主你好!戰機有敵我識別應答系統這個大家都知道,但飛彈有沒有我不清楚。記得當年《航空知識》報導,以色列和敘利亞在貝卡谷地空戰時,敘利亞空軍很多戰機是被自己發射的地空飛彈擊落。我就想能不能讓飛彈也有敵我識別系統,在敵我空戰時採用盲射,讓飛彈在空中自己尋找敵人目標進行攻擊,就算不幸對準了自己人還可以遙控轉向或提前自爆。防空飛彈有敵我識別系統,不過都是在發射前由人工控制進行,而不是飛彈在末端實施。

圖:道爾防空飛彈的識別程序。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軍事微信公眾號《講武堂》獨家稿件,禁止商業轉載,歡迎朋友圈分享。

相關焦點

  • 殲轟7老當益壯,服役30年還沒有退役,原因非常簡單
    它從上世紀90年代服役到今天,依然活躍在最前沿,承擔著對海對地打擊的中堅任務。它就是著名的殲轟-7,也就是「飛豹」戰機。飛豹戰機為什麼到今天還沒有退役? 作為一款功勳戰鬥機,飛豹戰機在上世紀90年代無疑是中流砥柱,它屬於第三代戰機,在當時只有它能夠發射中距離空空飛彈
  • 踢館:日本新建的30FFM護衛艦性能如何?對我軍052D威脅大嗎?
    怎樣天天看《踢館》?只要打開微信,進入添加朋友界面,在公眾號搜索裡輸入「講武堂」,就可以關注我們公號啦,第一個結果就是我們喲。 問:最近30FFM經常出現在媒體報導中,還說威脅很大。我就不明白了,就是一艘五千噸級的護衛艦,至於這麼緊張嗎?
  • 殲-16服役之後,「飛豹」還有存在的必要嗎?它還要服役多久?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按照目前的情況下,飛豹戰鬥機還是有存在的必要的,因為它的特殊性決定了它還有特定的作用。飛豹戰鬥機就是就是的殲轟-7,綽號「飛豹」,北約代號:Flounder,這是中國研製的第一款殲擊轟炸機。目前,飛豹戰鬥機承擔的戰術任務相對比較簡單,沒有像以前那樣承擔一些比較複雜的戰術任務。
  • 亞洲現役第二強戰機將殲20尺寸全曝光了
    從圖上基本可以判斷出殲20戰機尺寸參數,這在以前都算洩密,如今高清圖滿天飛,可以說空軍對自己裝備的充滿自信。殲-16,是中國瀋陽飛機公司基於殲11系列發展而來的新型第四代多用途雙座雙發殲擊轟炸機,被稱為是亞洲現役第二強戰機。該機外形參考機型為俄式蘇-30MKK殲擊轟炸機。殲-16具有對空對地攻擊能力。裝備自動電子掃描相控陣雷達(AESA),可同時攻擊多個目標並識別目標的相關信息。
  • 殲轟7攜實彈上演大象漫步,鷹擊83K受矚目:一枚可重創5000噸巨艦
    雖然我們短時間內還看不到大規模數量的殲20上演大象漫步,但是我們其他戰機顯然可以上演類似的大象漫步,而殲轟7就是最好的例子,這款戰機可不止一次上演過大象漫步!殲轟7的代號是飛豹,大家可沒少聽說過,雖然說是上個世紀80年代的產物,但是現在依然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
  • 踢館:096核潛艇可否一艇兩用?既裝洲際飛彈,又可用巡航飛彈?
    怎樣天天看《踢館》?只要打開微信,進入添加朋友界面,在公眾號搜索裡輸入「講武堂」,就可以關注我們公號啦,第一個結果就是我們喲。 問:堂主,俄亥俄前四艘用作巡航飛彈核潛艇,對美軍來說很重要嗎,為何美軍對於該艇的老化十分介意?
  • 僅飛了8年就退役,首架殲20歷經無數磨鍊,機體壽命達到極限
    遙想當初我國的五代戰機殲-20立項之時,可是沒少遭受西方發達國家的質疑,甚至連俄羅斯專家都有說過,沒有俄羅斯航發的幫助中國是沒法造出殲20的。可是很快打臉就來了。中國不僅將五代機殲20研發出來了,還趕在俄羅斯之前成功服役,並且列裝於中國空軍編隊中。
  • ...殲-10叫「棍子」,殲-20叫「黑絲帶」,中國戰鬥機為啥有這些稱呼?
    「鶻鷹」戰鬥機一些媒體將其稱為「殲-31」,這種說法似乎言之過早,迄今為止,該型戰鬥機尚未獲得解放軍空軍正式立項。如果一定要將它歸於某個「型號」,確切地說,應該是航空工業公司在珠海航展上公布的「FC-31」。為什麼這麼說?我國的戰鬥機是如何命名的呢?
  • 空戰僅遜殲20,強悍的殲11D最後被取代,弱一級的殲16是怎麼贏的?
    殲11D和殲16都是中航工業沈飛的產品,它們的性能和成飛的殲10C一樣,都位居四代半的水平,只是殲11D和殲16都是重型戰機,對殲10C這樣的中型戰機構成了一些方面的基礎優勢,但總體來看,重型戰機和中型戰機是共存關係,誰也無法從根本上取代誰。
  • 中國版「鴨嘴獸」戰機大批服役:和殲20同樣重要 要造幾百架
    據俄羅斯「軍事資料」網站日前報導,在近期中東戰事中,俄羅斯空天軍蘇-34「鴨嘴獸」戰鬥轟炸機表現十分搶眼,蘇-34是近年研發的一款專用戰鬥轟炸機,該機取代了蘇-24的地位,是目前俄羅斯空天軍的對地支援飛機。
  • 試飛院宣傳視頻曝光殲11D原型機
    從試飛院的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出,該機機頭部位雷達罩明顯「上翹」,明顯是採用了傾斜安裝雷達天線陣列的方式,這是近年來我軍「四代半改進型」有源相控陣雷達系統的典型標誌。毫無疑問,這款試飛院中曝光的戰機就是神秘的「殲-11D」了。
  • 踢館:中東戰場無人機鋪天蓋地,調高炮來打會不會比飛彈省點錢?
    以成飛的能力,用RD-33發動機能開發出一款中國的「鷹獅」嗎?請賜教 因為成飛本身要分611和132,611是開發殲-10和殲-20的研究所,132是造殲-7起家的飛機廠。最早梟龍這個項目開始,是80年代的時候小巴找過來,要求在米格-21基礎上開發一個配合F-16作戰的便宜戰鬥機,當時叫做超七計劃,是跟132廠合作的。
  • 盤點:中國殲系戰機大全,從殲1到殲31
    它曾經是裝備數量最多,服役時間最長,實戰當中擊落敵機最多的國產噴氣式超音速戰鬥機。從1964年到1968年,殲6戰機共擊落20多架各型戰機。2010年6月12日,國產殲-6飛機正式退出空軍編制序列。殲-8Ⅱ殲-8Ⅱ殲擊機是瀋陽飛機工業公司研發的殲-8改進型高空高速戰鬥機。
  • 殲10攜帶這款神秘飛彈能幹啥?反導雷達以後都不好開機
    就在近日,一張殲-10戰鬥機掛載新型反輻射飛彈的照片引起了廣泛關注。從外觀上觀察,這一型反輻射飛彈與我國之前列裝的鷹擊-91飛彈略有不同。鷹擊-91飛彈採用衝壓發動機作為動力,由於衝壓發動機需要較高的吸氣量和進氣速度,所以鷹擊-91的尺寸相較常規的固體火箭發動機動力飛彈就要大上不少。而本次曝光的反輻射飛彈並沒有如此之大的尺寸,由此可以推斷這型反輻射飛彈是我國全新研製的固體火箭發動機反輻射飛彈。
  • 踢館:國產汽車品牌誰更有潛力?怎樣才能有日德車系的輝煌?
    問:堂主,你的踢館我可是每期都不落,包括付費版的。最近在學考研政治,堂主大大能具體講講洋務運動在軍事上有哪些成就嗎 洋務運動要看中前後期。 問:堂主老是說造3代機不如大量造殲-20,問題是如果造了1000架使用渦扇10的殲-20,渦扇15出來後怎嘛辦,再造1000架還是把原來的換新發動機?堂主也曾說過,換發可不是件簡單的事。 那用渦扇10的殲-20戰鬥力強,還是用渦扇10的殲-11/殲-16戰鬥力強?
  • 殲20服役意味著什麼?F35不是對手,東亞制空權爭奪塵埃落定
    它是用來取代日本的最後一批F4鬼怪戰機,F4鬼怪今年已經全部退役。  (F4鬼怪戰鬥機今年全部退役,F35戰鬥機會取代它的位置)  日本F35戰機在交付完畢以後,不會馬上回國。也可以說空中優勢已經顛倒過來了。1997年,日本航空自衛隊使用F2戰鬥機,中國的殲10還沒露面,只有一些進口的蘇27是核心裝備。1981年,日本人使用F15J戰鬥機的時候,中國空軍比較有檔次的只有殲7戰鬥機,主力是非常落後的殲6(米格19),當時殲8還在試飛研製中,殲7還沒有很熟練的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