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轟7老當益壯,服役30年還沒有退役,原因非常簡單

2020-12-08 騰訊網

現如今,空軍戰機更新換代的速度非常快,然而有一種戰機卻非常不一般。它從上世紀90年代服役到今天,依然活躍在最前沿,承擔著對海對地打擊的中堅任務。它就是著名的殲轟-7,也就是「飛豹」戰機。飛豹戰機為什麼到今天還沒有退役?

作為一款功勳戰鬥機,飛豹戰機在上世紀90年代無疑是中流砥柱,它屬於第三代戰機,在當時只有它能夠發射中距離空空飛彈,後面還有我們從俄羅斯引進的蘇-27UBK戰機。到了蘇-30MKK/2裝備後,這款戰機就成為了主力制空戰機,而飛豹戰機的主要任務,則成為了對海和對地打擊。

飛豹的命運其實比較坎坷。作為一款海空軍聯合研發的戰機項目,雙方在具體性能上的要求差別很大,後來空軍基本退出了飛豹項目,海軍的堅持讓飛豹終於從圖紙成為了現實,現在飛豹戰機主要交付給海軍,它有著航程和載彈量方面的優勢,是上世紀90年代空軍戰機中作戰半徑最大的戰機,再加上有良好的空中格鬥能力,所以飛豹也被稱為「殲擊轟炸機」。

21世紀初,飛豹戰機迎來了航電領域的升級,隨後出現的殲轟-7A戰機,擁有的航電系統是當時我們戰鬥機當中最複雜的,到這個時候,飛豹才得到了空軍的認可,開始大批裝備空軍部隊。殲轟-7A和殲轟-7最大的不同點,就是雷達罩的配色換成了黑色,同時在起飛重量和作戰半徑上都有提高。殲轟-7A最多能夠攜帶9噸彈藥,作戰半徑超過1800公裡。這個成績放在今天都毫不遜色。當然,當殲轟-7A滿載彈藥的時候,其機動性也會有所下降,需要其他戰機進行護航。

更加難能可貴的是,殲轟-7A戰機非常便宜。當時的售價只有2000多萬美元,只有當時蘇-30MKK引進價格的一半。所以飛豹戰機的規模迅速增長到了幾百架,成為了真正的對海對地攻擊的中堅力量,真正能夠替代它的,還是前幾年才出現的殲-16戰機。

可以預見的是,在殲16戰機形成規模優勢之前,飛豹戰機依然會擔負著重要的任務,站好最好一班崗!

相關焦點

  • 斯皮策望遠鏡才服役了16年,說退役就退役了,難道另有隱情?
    斯皮策太空望遠鏡最近,美國宇航局(NASA)宣布2003年開始服役的斯皮策太空望遠鏡(Spitzer Space Telescope,縮寫為SST)在2020年1月30號完成太空任務,人為進行關閉。因此,當美國宇航局(NASA)宣布斯皮策太空望遠鏡退役時,引發了眾多天文工作者和愛好者的惋惜。那你可能要問了,一臺好好的望遠鏡咋說退役就退役了呢?斯皮策太空望遠鏡為什麼退役了?實際上,斯皮策退役並不是什麼特別意外的事情。原因也很簡單,我們都知道,只要是溫度高於絕對零度的物體,都會發出熱輻射。
  • 踢館:如果殲轟七退役,可以魔改殲11取代它嗎?
    問:殲轟-7相比蘇-24性能如何?蘇-27、蘇-30壽命過半不能做劇烈動作時,改裝後用來取代殲轟-7是否划算?基本上飛行能力相差不多吧,蘇-24的可變後掠翼氣動效率理論上較高,但是單轉子渦噴的油耗這是沒救的,而且蘇聯航彈主要是高阻力航彈,掛載以後航程猛掉。
  • 殲-16服役之後,「飛豹」還有存在的必要嗎?它還要服役多久?
    飛豹戰鬥機就是就是的殲轟-7,綽號「飛豹」,北約代號:Flounder,這是中國研製的第一款殲擊轟炸機。目前,飛豹戰鬥機承擔的戰術任務相對比較簡單,沒有像以前那樣承擔一些比較複雜的戰術任務。雖然說任務比較簡單,但是飛豹戰鬥機在在中國空軍還沒有大規模開展對海攻擊課目訓練之前,那個時候殲-16戰機也沒有裝備海軍航空兵.所以在那個時候飛豹戰鬥機在海軍中的戰術地位可以說是無法取代的,任何一輛戰機都不能做到他所承擔的戰術任務。目前的話,飛豹戰鬥機還承擔著一些空軍方面的戰術任務比較多,包括一些空中支援、後勤補助、攜帶飛彈藥攻擊敵軍戰場後方的行軍等等。
  • 中國第一代內燃雙層動車組神舟號服役13年退役(圖)
    中國第一代內燃雙層動車組神舟號服役13年退役(圖)   我國第一代內燃雙層動車組服役13年昨退役  昨日起,黃石東—赤壁T6786/7次、赤壁—武昌T6788次兩趟鐵路線停運,執行此條線的我國第一代內燃雙層動車組——「神州號」退役,徹底告別歷史舞臺。
  • 民航客機服役20年必須退役,除了拆解售賣,還有哪些處理方式
    民航飛機服役的年限是20年,到時間之後就必須要退役。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飛機的安全性,舒適度降低,油耗維修成本提升,再讓飛機繼續服役,勢必會拉高整體的成本。當然根據實際情況來考慮,一般民航飛機服役的時間根本達不到20年,退役之後仍然有飛行時間和壽命。那麼這些民航飛機退役之後,會被放置到哪裡呢?
  • 蘇-25至今還在服役,我國的強5為何退役了?三個方面不足
    俄羅斯的蘇-25仍在使用,但強5已經退役 但是強擊機有非常明顯的弱點,就是很容易受到戰損,生存力較弱,近年來隨著多用途戰鬥機的現世,許多國家已經在逐漸退役強擊機。
  • 殲轟7攜實彈上演大象漫步,鷹擊83K受矚目:一枚可重創5000噸巨艦
    而我們也經常性的看到美國的F-22以及F-35上演大象漫步,這本身就是實力的象徵,畢竟美國依然是全世界唯一一個擁有兩款五代戰機的國家,而全世界也只有3個國家能夠研發出五代戰機,但是相對於F-22和F-35來說,殲20和蘇57短時間內還很難上演大規模數量的大象漫步,不管是戰機數量還是戰機的成熟度,顯然還需要一些時間!
  • 北京天文館老館今起閉館重修 30年天象儀退役
    設備:30年天象儀退役  外觀:整體結構基本不變  展望:2008年重新開放  天文館老館今起閉館重修  本報訊 (記者 康菁菁) 昨天,北京天文館老館站完了它49年來的「最後一班崗」,從今天起正式閉館重修。
  • 全歐洲未來沒有驅逐艦了?英國宣布17年內退役所有45型驅逐艦
    2038年退役全部的6艘45型驅逐艦。而作為未來主力的26型護衛艦,第一艘還沒能服役。另外,26型護衛艦的VLS發射裝置雖然增加了,但是配用的「海上攔截者」防空飛彈只有25公裡射程,不具備區域防空能力,還不如「紫菀30」飛彈。 也就是說,英國皇家海軍的總體質量必然會再下一個臺階。甚至於,英國航母編隊喪失區域防空能力後,生存能力已經令人非常質疑。
  • 2020年菏澤市定陶區退役士兵安置公告
    根據退役軍人事務部(退役軍人部發〔2018〕27號)、省退役軍人事務廳(魯退役軍人廳發〔2020〕10號)和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菏退役軍人發〔2020〕38號)等文件精神,現將2020年定陶區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條件退役士兵服役表現量化評分標準、檔案賦分表和安置計劃予以公布。
  • 這型戰機號稱國產戰鬥機第二強 為何要在2020年之後停產
    中國空軍現役主力遠程打擊飛機包括蘇-30MKK、殲轟-7A兩個型號,蘇-30MKK在2000年裝備部隊,現役大約70架左右,殲轟-7A從2005年開始交付,現役大約150架,這兩種飛機飛行小時都在3000小時左右,考慮到大修維護,還可以延長到5000小時,中國空軍三代機部隊年平均飛行小時一般在200小時左右,這樣的話第1架蘇-30MKK大約在2025需要淘汰,殲轟
  • 為何還不退役?竟與這些優勢有關
    那麼服役了這麼多年後為什麼還不退役,其實這是因為該戰機目前的綜合優勢非常明顯,不僅在操作上簡單好用,而且在升級改造中所花費的價格也很少。B-52「同溫層堡壘」轟炸機雖然服役的時間已經不短了,不過美國現在並沒有讓它退役的打算。
  • 西部首名退役軍人事務廳廳長擬任人選亮相,他曾在部隊服役
    西部首名退役軍人事務廳廳長擬任人選亮相,他曾在部隊服役 澎湃新聞記者 嶽懷讓 2018-10-15 21:41 來源:
  • B52戰略轟炸機已經很老了,但為何美軍選擇將其服役至2050年呢?
    B52轟炸機是美軍1955年就服役的一款大型戰略轟炸機,至今已經服役65年,如果從1952年10月2日首飛算起,現在已經68歲了。目前美軍仍有76架B52H扔在服役。而根據美國空軍的消息,在B21新型隱身轟炸機服役後,B-1B、B2就會陸續退役,但是更老的B52卻被要求服役到2050年,甚至可能還會延期,到時候B52就能達到至少95年的服役生涯,稱「100歲戰略轟炸機」一點不為過,那麼為什麼美國將晚服役且更先進的B-1B、B2都退役了,卻仍保留技術落後的B52呢?
  • 1996年到2020年,中國兩棲登陸水平,到底有多大進步?
    截止1996年,我國總計發展了30多艘073型和072型坦克登陸艦。這些坦克登陸艦的噸位沒有超過4000噸,一次性最多只能運輸3000/4000人進行登陸作戰。請注意,由於是坦克登陸艦,艦艇必須靠近海岸,這就大大增加了艦艇的危險性。此外,在島嶼的四周,由於地形的限制,真正能夠滿足坦克登陸艦貼近登岸的區域並不多。
  • B-52H轟炸機:即將作延壽處理,將服役到2050年
    B-52轟炸機,於1948年研發製造,1952年第一架原型機首飛,1955年生產型開始交付使用,先後服役了A、B、C、D、E、F、G、H等8種型別,1962年停止生產,總共生產了744架。現在,美國戰略空軍中,只剩下了B-52H一種機型,且服役數量銳減到了76架,儘管B-2隱形轟炸機已經成軍21架,據悉更先進的B-21隱形轟炸機,也即將橫空出世,但美國戰略空軍似乎並不打算徹底退役老舊的B-52H轟炸機。目前,美國戰略空軍還在將B-52H作延壽化處理,決心將其服役到2050年,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麼B-52還真將成為一架百年轟炸機。
  • 服役20年安全問題依舊嚴峻,新一代戰機蓄勢待發,飛豹何去何從
    了解我國軍事發展的軍迷朋友們都清楚,我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推出的殲轟-7「飛豹」戰機性能如何。這款多用途、全天候、超音速殲擊轟炸機從設計、研製到生產完全由我國科研人員獨立完成。迄今為止,仍然可以稱得上是我國國產戰機系列中比較先進的一種機型,填補了我國殲擊轟炸機這一領域的空白,表現出優秀的對陸、對空、對海作戰能力。
  • 國際空間站即將退役,讓400噸的龐然大物安全墜毀成難題
    國際空間站是多個國家和組織合作建立起來的,總耗資超過1600億美元,按照計劃,國際空間站至少要到2024年12月份退役,而NASA宣稱國際空間站最晚到2028年退役。,雖然這個高度下空氣密度非常微薄,但是空間站以7.7公裡/秒速度在其中飛行,必定會損失動能,隨著國際空間站的退役,不再有燃料為空間站維持軌道高度後,空間站墜毀是早晚的事,而且還有空間碎片和隕石撞擊的可能,都會嚴重威脅到未來軌道器的運行。
  • 美國空軍屢次欲退役A-10失敗,只能升級再用20年
    美國空軍屢次欲退役A-10失敗,幾乎在該機投入現役之後,有關替代型號的問題就已經出現在美國空軍的日程當中,可惜有關的計劃一再的失敗,不管是F-16,還是F-35都沒有能夠完成替代該機的任務,如今現役數量確實有所減少,但是依然保持著200架以上的服役數量,且現役的機群只能升級再用20年,至少要使用到2040年代,也許要被第6代戰機代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