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分子克隆工作剛剛興起,二維(2D)平面上的圖像都是靠放射自顯影獲得的。在放射自顯影過程中,放射性樣本激發產生的β粒子射線可顯示在X射線片上並形成潛在影像,進而可通過X射線片的顯影和定影獲得真實的影像。
放射自顯影實驗既有樂趣又有煩惱。人們通常會急躁而又興奮地想知道實驗結果如何,於是會把新曝光的X射線片移到暗室光源下觀察,而洗片殘留的水會倒流到他們的胳膊上,弄髒衣服和鞋子。正因為如此,20 世紀90年代末感光影像儀進入市場後,放射自顯影技術很快被拋棄就不足為怪了。
1.按下述方法之一來準備用於放射自顯影的凝膠:
i.將含有3P、3S、l4C或'H得SDS-聚丙烯醯胺凝膠按方案5所描述的方法固定。使用商品化的幹膠機將置於Whatman 3MM濾紙上的凝膠做幹膠處理。
ii.為獲得最高的靈敏度和解析度,將含有3p的聚丙烯醯胺凝膠固定在一張襯墊紙上。將溼的、未經固定的凝膠用塑膠袋封好或包裹後在X射線片上曝光也可得到令人滿意的自顯影圖像(參見方案5)。
瓊脂糖凝膠中"p標記的核酸也可在溼膠狀態下(用Saran Wrap包裹)採用x射線進行曝光。但是,為獲得最高的靈敏度和解析度,可按方案8的方法將放射性標記的核酸轉移到固相載體上(如硝酸纖維素膜或尼龍膜)。將固相載體乾燥並用保鮮膜覆蓋以防止汙染增感屏及膠片暗盒。
2.在背襯紙或保鮮膜上沿樣品邊緣放置數張攜帶放射性墨水標記的紙條做標籤,用透明膠帶封住紙條以防止放射性墨水汙染暗盒或增感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