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可網上登記拒絕捐獻器官 除此之外都將被默認成捐獻者

2020-11-26 環球網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經過修改的法國器官捐獻法從今年1月1日起開始生效,該法推定「所有死去的成年人都同意捐獻器官」。《巴黎人報》22日稱,除選擇在官方渠道的《拒絕名冊》上登記為「拒絕捐贈」的人外,所有人都將被默認成為器官捐獻者,醫生只需通知死者家屬要摘取什麼器官,以及摘除器官的用途,家屬的口頭反對將不再有效。為方便拒絕捐贈者,本周一起,凡年滿13周歲的法國公民都可直接在網上進行註冊和修改。

報導稱,讓公民自己決定是否拒絕捐贈可避免家屬幹預。法國每年等待器官捐贈的人數多達2萬,而最終實施的移植約為5千多例,有很大缺口。「器官自動捐贈」遇到的主要問題是,即便死者生前表明同意捐贈,仍有約1 /3的死者親屬會表示反對而導致無法進行移植。目前通過傳統書信方式登記的拒絕捐贈者約有15萬人。(潘亮)

相關焦點

  • 法國出臺「預先默認同意」器官捐獻制度 你怎麼看?
    從2017年1月1日起,法國的器官捐獻新法正式生效。根據新規,除了選擇在官方渠道註冊為「主動退出」的人外,所有人都將默認成為器官捐獻者,不管家屬是否同意捐贈死者器官。」捐獻制度,即一個人除非以書面形式表示自己不願提供器官,否則將被默認為「同意捐助」。
  • 支付寶器官捐獻在哪裡登記?怎樣申請及器官捐獻的意義
    最近兩天,全國人大代表通過手機完成身後捐獻器官登記的新聞引發關注,很多願意在身後捐獻器官,卻又不知到哪登記的人們發現,原來手機就可以完成器官志願捐獻登記。僅僅3月6日和3月7日兩天,我國就新增登記了兩千名器官捐獻志願者。據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統計,我國完成器官捐獻志願登記的人數已達21萬餘人。
  • 每年30萬患者等器官源 捐獻器官志願年內可在線登記
    全國已實施人體器官捐獻整700例,僅1/3捐獻器官同步進入中國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中進行分配今年6月底,中國人體器官捐獻信息管理系統有望上線運行,首步啟動器官捐獻志願者的在線登記註冊功能。這意味著,今後,中國公民可在線登記自己在身後自願無償捐獻器官的志願。
  •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網站開通 志願捐器官 網上可報名
    4月2日,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網站正式開通,今後志願捐贈器官的公眾可上網報名登記。  長期以來,受「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死留全屍」等傳統觀念影響,人們有些忌諱器官捐贈。正是因為供體器官不足,不少患者醫治無效,失去生命。據中國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趙白鴿介紹,目前,我國面臨嚴重的器官短缺。
  • 13人組團登記人體器官捐獻:為了人生更有意義
    遺體器官捐獻,生命精彩謝幕!在自己去世之後將器官捐獻出來,讓生命以另一種形式綻放,無論是去幫助他人,還是促進奉獻醫療事業,都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  介紹完情況後,蘇曉東還現場回答了志願者們的疑問,有人問,「我只願意捐獻某一種器官,其他器官會被摘取嗎?」蘇曉東說,願意捐獻器官的人,可在器官捐獻登記表上表明自願捐出的器官種類,在捐獻手術進行前,捐獻志願者家屬需籤署一份知情同意書,再次明確捐獻的器官或組織,醫生會嚴格按照捐獻意願摘取器官。  還有人問,是否可以指定捐獻給某位特定人員?
  • 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開通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平臺
    ,成為中國第四家可以在官網進行人體器官捐獻登記的醫院。圖為登記平臺正式啟動 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供圖  為了推動雲南省人體器官捐獻工作的發展,使更多終末期器官衰竭患者贏得生的希望,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經過近十年的努力,其器官捐獻工作漸入佳境,走在了全省前列。
  • 器官捐獻可網上登記 曾志偉成志願者
    【財新網】(記者 任波 王婧)2014年3月19日下午,香港影星曾志偉點開一個名為「施予受」的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網(www.savelife.org.cn),填寫並提交了自己的身份證件資料和聯繫方式,成為了該網站的第一名志願者。
  • 衛生部:考慮給器官捐獻者人道救助經濟補償
    昨日,武警總醫院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醫師劉煜,市政協常委、首都醫科大學放射科主任李昆成透露,目前,我國每年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已經達到了100萬左右,而真正能夠做上移植手術的只有1萬人,其中需要做肝移植的患者是每年20萬到30萬,但是達到願望的人只有3000到4000人。很多需要心臟、肝臟、肺臟這些器官的患者都在等待中就不在了。
  • 一對母女同時登記捐獻遺體 遺體器官捐獻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
    近期,泉州網報導了市民無私捐獻遺體或登記成為捐獻器官遺體志願者的新聞,引起廣泛關注。昨日上午,村務工作者洪如萍主動來到南安市紅十字會辦公室辦理登記器官捐獻。而在9月4日,市民黃女士與女兒也一同到南安市紅十字會填寫了《福建省自願捐獻遺體登記表》,並完成了網上遺體捐獻志願登記。她們是南安市今年線下登記捐獻器官或遺體的第13位、14位、15位志願者。
  • 支付寶上線「器官捐獻登記」功能 10秒速成可自願取消
    央廣網北京12月23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2015年,我國公民逝世後捐獻器官2776例,完成10057例器官移植手術,這已經是歷史最高紀錄。2016年,我國器官捐獻和移植數量又增長了50%。但另一方面,受制於人們對於捐獻器官的心懷恐懼和程序上的不了解,目前我國器官捐獻者和醫療領域的實際需求之間仍然存在鴻溝。
  • 遺體和器官捐獻人 有權變更或撤銷相關登記
    原標題:遺體和器官捐獻人 有權變更或撤銷相關登記 南京為遺體和器官捐獻條例公開徵求意見近日,南京市人大公布了《南京市遺體和器官捐獻條例(徵求意見稿)》。經過南京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和市人大立法機構幾番論證,修改後的《條例(徵求意見稿)》明確,相關捐獻工作遵循自願、無償的原則,登記器官捐獻後捐獻人有權變更或撤銷登記;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獻遺體、器官的自然人身故後,其配偶、父母、成年子女以書面文件一致同意後才可代申請捐獻。
  • 湖州今年新增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近千人
    5月27日,湖州市民馬女士因病醫治無效去世,按照她的遺願,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和志願者為她辦理了角膜捐獻相關手續。目前,馬女士捐獻的角膜分別移植給了一名中年女性和一名中年男性,移植手術順利,病人術後恢復良好。就像馬女士一樣,人體器官捐獻者給需要的人帶去了光明與希望。
  • 加拿大是否應該補償器官捐獻者?
    在發達國家中,加拿大登記在冊的器官捐獻者數量僅處於中遊水平。9月份發表的一篇研究文章指出了一種可能的方法————採用經濟補償的方式鼓勵器官捐獻。可惜有證據表明這種措施效果並不好。加拿大在器官捐獻領域表現平平,雖不是最差的,但也無法和其他很多國家相比。目前,加拿大人們通過利他主義的精神成為活體器官的捐獻者,並且在捐獻時不求回報。
  • 在支付寶中可完成器官捐獻登記 過程不到10秒
    1一鍵完成器官捐獻志願登記直接在支付寶主頁面搜索「器官捐獻」就可快速進入登記頁面。進入器官捐獻者界面以後,就可以看到志願者登記的入口了。點擊「我願意登記」,由於支付寶已登記過信息,大家只需要確認信息。此外,支付寶用戶完成器官捐獻登記後,還允許「反悔」、取消,也可取消後再登記,完全自願。同時,記者從「收集個人信息聲明」中了解到,為了保證器官分配的公正,法律規定,中國捐獻的所有器官,都必須經過COTRS系統,由計算機嚴格遵照醫學參數和政策進行分配,杜絕了人為幹涉的可能。
  • 如何進行器官捐獻?
    一、捐獻器官,需要符合哪些標準?儘管捐獻器官,拯救他人生命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但並不是人人都可以參與捐贈。我國對器官、捐贈人、被捐贈人都有著明確且嚴格的要求。先說器官,主要包括捐獻器官的範圍與分類、器官狀態、貯藏方法。
  • 器官捐獻登記系統啟動 曾志偉成首名登記志願者
    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系統昨啟動新快報訊 今後有捐獻器官意願的市民可直接網上登記了。昨日,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網啟動儀式暨2014器官捐獻國際合作論壇在廣州召開,會上正式啟動了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系統(www.savelife.org.cn),器官捐獻宣傳大使、香港著名演員曾志偉成為第一個登記的器官捐獻志願者。據了解,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的統計,我國每年約有30萬人需要器官移植,但只有約1萬人能夠真正完成移植,器官捐獻不足是主要原因之一。
  • 內蒙古: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累計25951人
    據悉,內蒙古人體器官捐獻工作開展以來,發展迅速,截至2020 年10月20日,全區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累計25951人。內蒙古人體器官捐獻工作開展以來,發展迅速,一個科學公正、符合倫理的公民逝世後無償器官捐獻體系在我區已初步建立並穩步發展,截止2020 年10月20日,全區遺體(角膜)和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累計25951人,其中,實現遺體捐獻累計137例,實現人體器官捐獻累計78例,實現眼角膜累計76例。2016年內蒙古自治區紅十字會成立關愛生命基金,其中就包括對捐獻者家庭的撫慰金和困難家庭的救助金。
  • 我國累計器官捐獻志願登記251萬人 挽救生命9萬餘人
    十年來全國累計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已達251萬人,完成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3萬餘人,捐獻器官挽救了9萬多人的生命,目前中國人體器官捐獻數量位居世界第2位。梁惠玲說,器官捐獻志願者中有公務員、紅十字工作者、醫護人員,有人民教師、在校學生、現役軍人、快遞小哥等等,這是平凡的人在生命遭遇不幸時留下的珍貴的生命禮物;接受移植的患者,帶著捐獻者的大愛投入新的生活,他們也成為人體器官捐獻工作的志願者,一起推動人體器官捐獻事業的發展。人體器官捐獻事業需要全社會的參與和支持。
  • 來到世上僅十幾天,卻成為鶴壁最小的器官捐獻者……
    我市首例人體器官捐獻者李陽的母親,成為一名器官捐獻宣講員,希望通過宣講李陽的故事能夠感染更多人,引起更多人關注。「器官捐獻神聖而偉大,在我協調的案例中,有不少家屬因為習俗放棄捐獻,造成器官資源的浪費。相關內容據了解,人體器官捐獻是指公民不幸逝世後,根據本人或家屬意願,將其功能良好器官,以自願無償的方式,捐獻給因器官功能衰竭急需器官移植的患者,讓他們能夠延續生命,改善未來生活質量,並且能繼續為社會做貢獻。
  •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十年累計志願登記251萬人
    中國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梁惠玲在活動中表示,參與推動人體器官捐獻是中國紅十字會的法定職責。十年來,中國紅十字會大力開展宣傳動員、報名登記、捐獻見證、救助激勵、緬懷紀念等工作,打造生命接力就在身邊的紅十字工作平臺,逐步探索和建立了符合中國國情和中國文化的人體器官捐獻的中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