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紀錄片《人生果實》:津端夫婦告訴我們慢下來的人生智慧

2020-12-03 叢林中的小苜蓿

席慕容說:「我一直想要,和你一起,走上那條美麗的小路。有柔風,有白雲,有你在我身旁,傾聽我快樂和感激的心。」

這也許就是愛情想要的模樣,有生活,有詩意,有遠方,有傾聽,有陪伴。

正在熱播的電視劇《安家》中有這樣一對老夫婦,宋老師和江奶奶在大學期間相遇,作為老師的宋老師和學生江奶奶走到了一起。這一走,便是一輩子。

他們一輩子沒有子女,但倆人的感情堅如磐石,無論經歷多少風雨,還是恩愛如初。

就在生命最後日子,倆人都互相為對方著想,宋爺爺告訴江奶奶要學會長大,要自立,凡事要靠自己。他放不下江奶奶,寵慣了,守護久了,突然離開,江奶奶是孤獨寂寞的。

同樣,江奶奶一輩子依靠宋爺爺,一輩子陪伴宋爺爺。看到宋爺爺病重,她哭著請求房似錦:幫她趕緊賣掉房子,花多少錢她都要給宋爺爺治病。哪怕宋爺爺成為植物人,她也可以陪伴在身邊。

好多人看到宋老夫婦的愛情,感慨頗多。快節奏的時代,什麼都會過期的年代,這樣的愛恆久,綿長,怎能不讓人羨慕。

看到宋老夫婦的愛情,讓我想到了日本的一部紀錄片《人生果實》,又名《積存時間的生活》,由日本導演伏原健之拍攝,真實地記錄了日本現代陶淵明津端夫婦的生活。

最好的愛情就是有人與你粥可溫,有人與你立黃昏

津端夫婦在一起走過了65個春秋,65年的風風雨雨,65年的花開花落,全部珍藏於他們心中。

60多年前,津端修一帶著帆船隊的隊員出行,由於沒地方住,於是找到英子家借宿,沒想到這次入住,卻讓他和英子相遇。

後來兩人在一個較冷的冬天,舉行了簡單的婚禮。

英子是釀酒廠的獨生女,家教嚴格,注重修養,她說:從小家人就告訴她要時常微笑。

當時的修一還是個穿著皺巴巴的褲子和草鞋的毛頭小子。修一想買一條大帆船,但錢根本不夠,英子立即把家裡的保險解約,而且把自己值錢的東西,衣服都拿到典當行當了。

修一和英子在一起65年,英子總是欣賞和鼓勵修一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她是修一最大的粉絲,尊重修一的選擇。

一屋兩人三餐四季,我要的愛都在這裡

修一是建築師和大學教師,曾經設計的建築和自然合二為一,可是,最終他的方案並沒有採納,最終建成了像魚糕排隊一樣的街區。

後來修一帶著英子到了日本的一個郊區,在那裡買了一塊地皮,他按照最喜歡的建造師安託尼·雷蒙德的房子建造的。

修一在這塊地建造了自己喜愛的房子,在周圍分了蔬菜區,花卉區,樹木去,果實區等,他們一年種70多種蔬菜,50多種水果,夫妻倆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不止如此,還常常把他們收穫的果實分享給別人。

津端英子是典型溫柔賢惠的妻子,她總會把家裡收拾的乾乾淨淨,為修一做各種各樣的美食,草莓蛋糕,土豆泥煲湯,櫻桃醬,甘果醬等,同時冰箱裡備了各種味道的湯料,都整整齊齊地用瓶子裝好。

英子是特別有智慧的女人,她全心照顧修一,想讓修一每頓飯都吃的有營養,有味道。她會定時去購物,買新鮮的肉食產品,回家為修一最美味的佳餚。

修一的頭不小心被樹枝掛了,英子小心地為修一塗膏藥。

修一的頭髮長了,英子彎著腰為丈夫剪髮。

偶爾,她也回去理髮店打理她掉的不多的頭髮。

當採訪問到死忙一事時,修一說道:「假如英子先不在了,我會像斷線的風箏一樣,不知道會飛到哪裡去。這方面我不要去想,也沒有辦法想。」

在2015年,修一爺爺在門前的菜園裡忙完後,回家睡著就沒有再醒來,英子在修一爺爺的床頭,一直平靜的英子奶奶,還是忍不住流下了眼淚。

奶奶摸著修一爺爺的頭,輕聲向自己的丈夫說:

「老頭子

之後的事我會努力活下去的 放心吧

那個 你等我

等我生命到盡頭變成骨灰的時候

我們一起週遊太平洋

等我到那個時候 說好了哦

一個人會很寂寞 但要好好的等著我」

突然想到了《安家》中的宋爺爺和江奶奶,宋爺爺走時說再會吧!

江奶奶摸著宋爺爺的手,流著淚說:你說我們再會,我們在哪裡再會啊!你等著我啊,我很快會來陪你的。

不論是津端夫婦還是宋老夫婦的愛情,都是令人嚮往的。

正如尼古拉斯·斯帕克思在《戀戀筆記本》中所寫的:「最好的愛能喚醒我們的靈魂,激勵我們追求理想,點燃我們心中的激情之火,也能給我們的內心帶來安寧。」

你越是認真生活,你的生活就會越美好

修一和英子是一對熱愛生活的夫婦,他們對所有的事物都用愛來填滿,滋養著身邊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

他們相信自然循環的規律,「風落了枯葉,枯葉滋養了土壤,土壤幫助果實,緩慢而堅定地生長。」

像極了我們人生,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行走,才能細水長流。

夫婦倆自從買下那塊地皮,就開始建造,規劃,鬆土,施肥,種植。他們拒絕直接移栽樹木,而是親手種下一棵棵小樹苗,一粒粒花籽,蔬菜籽,讓其慢慢生長。

在他們可愛又豐富的園子裡,有長達40年的櫻桃樹,有常年給鳥喝水的盆子,給每一朵花,每一棵樹都寫了名字,比如:「櫻桃樹」「中國牡丹,很美吧」「小心碰,會斷」就連鳥盆也寫著:「請自便。」

修一為了醒目,將白色木牌都塗上了黃色,並且標註了數字,一個數字代表一種蔬菜區。

這像極了羅晉飾演的徐姑姑在《安家》中說:要對食物有敬畏之心,每個食物都是有靈魂和生命的。

津端夫婦也是把愛融進了大自然,融進了柴米油鹽中。看起來他們緩慢的生活,其實是充實和有意義的。

春耕秋收,待到黃葉落時,他們會把所有的落葉都裝在袋子裡,合適的時間倒進土壤裡,這不就是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寫照嗎?

就像修一所說:「我們不能為後代留下錢財,但如果我們製作肥沃的土壤,它們就能滋養作物,我們必須把這些能出產作物的土地保留下去。」

生活就像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就會對你笑,你對它露出猙獰的面孔,同樣也會回你。你若愛,生活哪裡都可愛,你若恨,生活哪裡都可恨。

《人生果實》被評為評分最高的紀錄片,沒有刻意渲染,沒有極度煽情,用一種平緩的節奏,將津端夫婦的生活向我們娓娓道來,有些事,不必說,就十分美好。

小津安二郎曾說:電影的好壞,是以餘味定輸贏。

的確如此,《人生果實》就是一部百看不厭的影片,在浮躁快節奏的時代,像一股清泉,緩緩地流進我們的心裡,潤人心脾,醇甘美味。

寫在最後:

《人生果實》不止是一部生活紀錄片,更是一部體現人生的哲理片。影片中所折射出愛情的美好,生活的智慧,婚姻的經營,都是值得我們探究的。

導演伏原健之幾次請求津端夫婦拍攝,最終爭得同意拍下此紀錄片,沒有轟轟烈烈的愛情,沒有好萊塢的風格,但平緩的鏡頭,安靜地為我們展示了一對老夫婦美好的日常生活。

生活不只是急匆匆地追趕,不只是成天講著如何成功,如何家財萬貫,能在平淡的生活中細數花開花落,靜看雲捲雲舒,就已經十分美好。

津端夫婦明確指出:人比錢重要。這也是讓我們深受啟發的。

好的電影,可以給人啟發,甚至改變對生活的點滴看法,津端夫婦的生活是豐富又美好的,他們的愛情使我們感動,他們生活的態度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相關焦點

  • 《人生果實》:活得越久的人生,就是愈加美好的果實
    生命屬於我們只有一次。那麼,人的一生應當怎樣度過?  2017年,一部極其感人的日本紀錄電影《人生果實》的上映,讓無數人在感慨萬千的同時,也在思索著這個天問。  這部由日本已故著名影后樹木希林擔任旁白,以一對年長壽高的普通民眾為拍攝對象的紀錄影片,在上映後引起熱烈反響。
  • 這10部「人生必看」的神級紀錄片,我必須安利給你
    這個系列的紀錄片分五集:太陽帝國、從混沌到秩序、蔚藍色的大氣層、 生與死、未知世界。從我們已知的太陽,到地球的形成,又到大氣層的奇觀,再到生命的輪迴,以及我們所想像的宇宙邊界,這部紀錄片層層遞進,恰到好處的讓我們嘆為觀止。
  • 日本電影照見人生的另一種方式:慢、真、家庭
    它們淡而有味,慢而生動,以獨特韻致引起觀眾的強烈共鳴。除了《千與千尋》之外,《漫長的告別》是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最快被影迷「秒殺」的作品;北京電影節首場片《日日是好日》引得不少影迷在開場前一小時就趕到現場;從坎城載譽而歸的《小偷家族》中國票房喜人。
  • 紀錄片《人生第一次》再出發
    目前該紀錄片已播出完畢。作為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的典範,這部讓很多人「追著看」的紀錄片不論是在CCTV4中文國際頻道、東方衛視、紀實人文頻道等大屏端,還是央視網、騰訊視頻、B站、優酷視頻等網絡端都收穫了亮眼的播出成績:豆瓣評分高達9.2分,全系列海內外播放量超5億,不僅CCTV4和東方衛視的實時收視率穩居前列,同時《新聞聯播》也對《人生第一次》的播出進行了報導。
  • 2018年評分最高的10部紀錄片
    2018年10佳紀錄片 Top 10 documentaries in 2018 01 《人生果實》
  • 這對華裔夫婦拍出奧斯卡最佳紀錄片
    這對華裔夫婦拍出奧斯卡最佳紀錄片 原標題: 紀錄片中的主人公亞歷克斯已成為創造歷史的人物,他的堅韌勇敢和用生命賭博的瘋狂既讓人欽佩,又讓人覺得難以理解,但也正是這種絕壁上的孤身懸命和無所依託,才會更深地刺激到人們的內心,去思索生命更豐富的層次和更多的可能性。  於普通影迷,而非攀巖專業人士或者愛好者來說,人們要感謝《徒手攀巖》的製作團隊,如果沒有他們的拍攝,我們恐怕無緣得見這個不可思議的冒險行為。
  • 2018年評分最高的十部紀錄片,五部為美國參與製作
    ▍2018年10佳紀錄片Top 10 documentaries in 201801《人生果實》人生フルーツ豆瓣評分:9.6分導演: 伏原健之製片國家/地區: 日本>語言: 日語片長: 91分鐘一部極其感人的紀錄電影《積存時間的生活》,日本導演伏原健之拍攝,由日本影后樹木希林擔任旁白,日本現代陶淵明津端夫婦生活紀錄片。
  • 那些紀錄片裡的婚姻和愛情
    從我和你變成我們,是困難的,是脆弱的,如履薄冰,所以需要更加珍貴。而更珍貴的是在無數次瀕臨極端幸福與毀滅的邊緣後,我們仍選擇不分開。或許這樣的幸福永遠都存在於追尋的過程,沒有終點,更無法定格。」這是導演沈可尚為紀錄片《幸福定格》寫的介紹。他帶著對愛情、婚姻、家庭的好奇,採訪了多位夫婦,試圖搞清這一切,但答案仍然模糊。
  • 基隆鎮的慢,原來,讓人生的節奏慢下來,也是一種慵懶的幸福
    不像我們內地人走路行色匆匆的。我覺得這小鎮的人說話做事都慢慢騰騰的,就算我們去商鋪買東西,店主接待的也很懶散。對了,就連藏式餐廳和川菜館上菜都很慢……吉隆鎮人最多的地方要數帕巴寺門口的廣場啦。好多藏民和尼泊爾人坐在廣場上嗮太陽,有的人都曬睡著了。帕巴寺有600多年歷史了,據說是當年松贊幹布迎娶尼泊爾公主的時候而建造的。寺廟建在山腳下,柳樹環抱綠草茵茵。
  • 《捨得智慧講堂》對話侶行夫婦:我們只是把銀行裡的數字變成了另一...
    本期《捨得智慧講堂》對話侶行夫婦,了解他們旅行背後所追尋的生命意義。短短的一年之內,放了一百萬在自己面前,然後很短的時間內,又眼睜睜看著這一百萬沒了,張昕宇夫婦談起當時的大起大落,很淡定地說這就是人生。
  • 《禪門七日》獲好萊塢最佳紀錄片獎,向世界展現中國禪的智慧
    導讀 《禪門七日》是首部獲得國際電影節大獎的關於中國禪文化的紀錄片,也是首部在美國的電影節上獲獎的中國紀錄片。截圖為電影節官方網站公布獲獎影片名單美國好萊塢洛杉磯電影節組委會當地時間6月27日公布,來自中國大陸的《禪門七日》(7Days in Bailin Temple)獲得最佳紀錄片獎(Best Documentary Feature)。
  • 奇遇人生--今年最喜歡的紀錄片
    地球五億一千萬平方公裡人類七十四億四千萬當我們凝視世界時世界也凝視著我們當我們遇見他們時我們也遇見了自己只有出發才是一切的開始圖源:《奇遇人生》截圖文字來源:《奇遇人生》開篇詞  很多人在每年初會立下一個flag,「我今年要看十部紀錄片」,轉眼已經是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了,你的flag倒了麼?
  • 《科學家的臉書狂想》:科學家告訴我們的人生百態
    上公車交後,發現每排靠窗的位置都已經有人,不死心地往最後一排走去,終於看到有一個位置是空的,我鬆了一口氣,滿足地坐下來,心裡說真是幸運。說不上來為什麼,搭公交車就喜歡一個靠窗。在書中,我們可以看到愛因斯坦、牛頓等不同時期的科學家同時在臉書上線。
  • 人生要聽老人言:「鬧裡有錢,靜處安身」告訴你的人生奧秘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裡,老人的話往往備受尊敬和認可,在中國的傳統家庭觀念裡,老人的話往往代表著含金量十足的「人生經驗」,雖然有些老人的話只是順著上一輩的教誨說習慣了的口頭禪,但有時卻真的很有實際意義和實用意義,雖然有些老人的話只是祖輩們傳下來的順口溜,但有時其價值卻真的會讓你瞬間醒悟,深感前人的智慧和經驗不只是語言那麼簡單。
  • 《人生七年》導演去世,人生能有多少個七年?
    英國著名電影製作人、紀錄片導演麥可·艾普特(Michael Apted)於上周去世,享年79歲。艾普特曾多次獲得奧斯卡的提名,也是英國那一代最高產的電影導演之一。提起他的名字,或許很多人並不熟悉,但他拍攝的紀錄片《人生七年》系列,應該給很多代人都帶來了人生啟發。
  • BBC紀錄片|《人生七年》,跨越半個世紀的巨作!
    半個多世紀下來,麥可本人成了世界著名的導演,他執導的《7Up》也被評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50部紀錄片」之首。談到人生七年,人們往往想到社會階層固化、寒門再難出貴子、孩子都是原生家庭的縮影等話題,然而隨著故事的推進,人們顯然低估了這部片子承載的含義,它所表達的主題已經遠遠高於「階極」這兩個字眼。某種程度上,《人生七年》系列更像是一次對「人生終極意義」的拷問。
  • 《人生第一次》中國人的人生圖鑑
    我們每個人都是人生的「菜鳥」:出生、成長、工作、結婚,以致退休、患疾、告別。每一個「第一次」都是一道選擇題,做完它,不論喜歡與否,都將構成一幅完整的人生圖鑑。央視網與SMG紀錄片中心聯合製作的紀錄片《人生第一次》就是十二個關於選擇的故事。
  • 混沌理論告訴我,接受焦慮便是對抗人生焦慮無序的方法
    劇裡其中有個情節是著急上班的男主先打到計程車,這時一對新婚夫婦邊說邊笑牽手來到車旁,看著他們幸福的樣子,男主好心地把計程車讓給了新婚夫婦。沒料到計程車剛開出去幾步,旁邊大樓的巨型廣告牌子掉下來壓扁了車,新婚夫婦登時死亡。在後面計程車的男主目睹了一切,震驚之餘慶幸自己命大,剛剛差點死的就是自己。回家之後,他無法抑制地感到不安焦慮,眼睛不受控制的不停眨。
  • 剛出生就被遺棄的「藍眼睛」中國女嬰,被美國夫婦收養,終改變人生
    孩子是一個家庭的未來,也是維持一個家庭繼續發展下去的動力,大部分的父母都會將自己的孩子視為掌中寶,從嗷嗷待哺的嬰兒到將他們撫養長大,寶寶人生中的每一段歷程都有父母的身影。
  • 《我是餘歡水》:告訴我們的人生哲理
    這部劇也讓我悟出了一些人生哲理。一、你的善良要有點鋒芒我們從小到大,父母告訴我們要與人為善,我們也一直是這樣做的,但有的時候你的善良要給對的人。《我是餘歡水》中的餘歡水,一個中年男人,老老實實的工作,愛妻子,愛兒子,可就是這樣的他,天天挨老闆罵,天天受妻子的氣,就連兒子都覺得他窩囊。在他誤診癌症時,他決定重新活一次,活過來的他才是最好的他,他無所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