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選院士!從遼寧走出,他公司成為"世界唯一",被美國授予"最高榮譽"!

2020-12-23 大連海事大學招生辦

近日,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Inventors, NAI)公布了2020年新當選院士名單,今年共有175位學術發明人當選,其中,包括大連海事大學校友馬鴻斌在內的20位華人學者當選。今年新當選的院士已擁有美國授權專利超過4700項,涵蓋了生物醫學工程,計算機工程,材料科學和物理學等領域。

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成立於2010年,是由美國和國際大學、政府和非盈利研究機構組成的非盈利會員組織,現有4000餘名個人發明家會員,分布在全球250餘所機構中。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院士(NAI Fellow)是美國授予學術創新發明家的最高榮譽。

馬鴻斌本碩畢業於大連海事大學,美國德克薩斯農工大學博士,長期從事強化傳熱以及相變傳熱方面研究工作。他的研究得到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英特爾公司、戴爾(DELL)、奧託昆普(OutoKumpu)、富士康(Foxconn)、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 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NorthropGrumman)、海軍研究辦公室(ONR)、倫納德伍德研究所(Leonard Wood Institute)、羅克韋爾自動化公司(Rockwell Automation)、戈爾德州公司(Gore Tex)的支持。

馬鴻斌作為聯合創始人創辦Therm Avant Technologies(TAT)和ThermAvant International(TAI)兩家公司,將研究成果落地轉化。目前,TAT已經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家生產和銷售高性能振蕩熱管(OHP)冷卻設備的公司,並因此獲得了2018年R&D100創新獎。TAI研發出一款叫做Burnout和Lexo Tumblers的溫控咖啡杯,可以將熱飲冷卻到完美的飲用溫度,並保持這個溫度數小時。馬鴻斌是美國機械工程學會(ASME)會員,美國機械工程學會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Transfer Research雜誌的副主編。

作為"航海家的搖籃",百十年來,大連海事大學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20餘萬名高素質專業人才。陳幹青、馬家駿、周啟新、貝漢廷、鮑浩賢、方枕流、王亞夫等航運先輩,為新中國航運事業的建立和發展傾注了畢生心血。錢永昌、陳政高、潘立剛、萬立駿等優秀校友,始終在為國家事業發展不遺餘力貢獻力量。新生代的大批校友正活躍在現代化強國建設一線,遍布政經管理、港航企業、科研創新、軍隊國防、人文社科等領域。

未來,大連海事大學將緊緊圍繞建設世界一流海事大學的奮鬥目標,全面提升海事人才培養質量與水平。為國家積極培養優秀海事人才,繼續發揮學校在國際海事大學聯合會中的骨幹作用,不斷提升自身影響力和話語權。


關注"大連海事大學招生辦"頭條號,獲取關於國家"211工程"、國家"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大連海事大學的最新精彩資訊!

本文素材來源:大連海事大學新聞網、TOP大學來了、遼寧省高校網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

相關焦點

  • 彭淑牖成為美國外科學院榮譽院士
    彭淑牖成為美國外科學院榮譽院士 www.zjol.com.cn 2003年12月15日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日前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二院外科教授彭淑牖,經過美國外科學院的投票
  • 莊小威等華人當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院士,王辰當選外籍院士
    來源:未來論壇綜合自Bio生物世界、高分子科學前沿、新智元等2020年10月19日,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NAM)增選100位新院士,其中90名常規成員和10名國際成員。新增後,NAM院士總數超過2200人,其中國際院士為175人。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被認為是健康和醫學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
  • 星光中國芯工程總指揮鄧中翰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集微網消息,當地時間 2020 年 2 月 6 日,美國工程院公布了新增院士名單,其中,中星微電子集團創建人、首席科學家鄧中翰當選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著名人工智慧學家、史丹福大學教授李飛飛當選美國工程院院士。
  • 美國又一最高榮譽!超70位華人當選!當選率不超過1‰
    1996年被評為電子部有突出貢獻專家,2001年獲863有重要貢獻的先進個人,2002年擔任美國康奈爾大學訪問教授,同年獲得教育部"青年教師獎",2004年入選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07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2008年被授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09 年獲得"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
  • 最高榮譽!美國又一重要名單:超70位華人當選!當選率不超過1‰!
    李純明分別於1993年和1996年在福建師範大學和復旦大學獲得數學專業學士與碩士學位,2005年畢業於美國康乃狄克大學,獲得電子工程博士學位。2005年至2009年在美國範德堡大學醫學成像研究所做博士後研究。
  • 湖南大學校友鍾傳建教授當選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院士
    近日,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Inventors, NAI)公布了2019當選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院士(NAI Fellow)名單。我校77級化學班校友、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大學化學系教授鍾傳建當選為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院士。
  • 【新華網】三名華人科學家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5月3日公布了今年新增選的院士和外籍院士名單,華人科學家楊培東、戴宏傑與孟祥金三人當選院士,中國科學院環境地質學家安芷生當選外籍院士。他1971年出生於中國江蘇蘇州,1988年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應用化學系,1993年赴美國哈佛大學留學。1999年,他成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助理教授,5年後被聘為終身教授。他獲得過很多獎項,包括2015年度的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天才獎」。2014年,英國湯森路透公司預測楊培東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獎。
  • 謝曉亮教授當選美國醫學科學院院士—新聞—科學網
    此前,謝曉亮曾於2011年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美國科學院由美國國家科學院(NAS)、美國國家工程院(NAE)以及美國國家醫學院(IOM)三院組成,美國科學院院士、工程院院士、醫學院院士,代表了這三個領域的最高榮譽。此前華人學者錢煦是唯一一位華人三院院士。謝曉亮此次成為美國「兩院院士」,在華人學者中亦屬少有。
  • 清華教授顏寧中國院士落選,出走美國2年就當選院士,原因為何?
    近日,美國國家工程院對外發布消息公布了2020年新當選院士、外籍院士名單。此次共增選了87名新院士以及18名外籍院士。在這18位外籍院士中,華人佔有7席,分別是:李飛飛、劉鎮欽、範欽強、俞久平、曾亮、張捷以及鄧中翰,而鄧中翰唯一一位中國籍學者,被選為國際院士。
  • 美國工程院新增院士名單公布:李飛飛、鄧中翰等7位華人當選
    其中共有7位華人科學家當選,包括人工智慧領域著名學者、史丹福大學教授李飛飛,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士;中星微電子集團創始人、首席科學家鄧中翰當選為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增選後,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人總人數達到2309位,外籍院士數量達到281位。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是工程師獲得的最高專業榮譽之一。
  • 榮譽!北航4位教授、2位校友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榮譽!北航4位教授、2位校友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宮聲凱教授、電子信息工程學院蘇東林教授、無人系統研究院向錦武教授等3位教師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北航大數據科學與腦機智能高精尖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樊文飛教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我校校友曹建國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校友楊威迦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 三名華人科學家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新華社華盛頓5月3日電(記者林小春)美國國家科學院3日公布了今年新增選的院士和外籍院士名單,華人科學家楊培東、戴宏傑與孟祥金三人當選院士,中國科學院環境地質學家安芷生當選外籍院士。  楊培東是納米材料學家,現為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
  • 沈志勳的美國院士含金量有多高? 僅次於諾貝爾獎
    林多樑今年85歲,早在1961年就獲得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在美國生活了50多年,擔任博士生導師40年,曾擔任美國耶魯大學研究員、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物理系教授,2002年退休後,被授予榮譽教授。他在美國科學界交往廣泛,他在中美尚未建交的1973年回溫州探親,還是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美籍華人楊振寧出高招促成的。
  • 兩位清華美女教授,國內評選院士落選,為何在美國能成功當選?
    在中國,對院士的選拔要求可以說非常之高,每年都有許多科研大咖爭相入選,可最終入選院士的卻很少。而有些著名的科學家在我國沒有取得院士的稱號,但卻在美國被授予院士稱號了。出生於北京四川的李飛飛,16歲時隨父母移居美國。1999年獲普林斯頓大學學士學位,2005年獲加州理工學院電子工程學博士學位,獲得最高榮譽。在被伊利諾伊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香檳分校錄取後,她於2009年加入史丹福大學,2012年成為副教授(終身教授)。
  • 兩位清華美女教授,國內評選院士落選,為何在美國能成功當選?
    對我國絕大多數的科研工作者來說,院士這個稱號不僅是最高的科研學術榮譽,而且是對自己科研實力的有力肯定。在中國,對院士的選拔要求可以說非常之高,每年都有許多科研大咖爭相入選,可最終入選院士的卻很少。而有些著名的科學家在我國沒有取得院士的稱號,但卻在美國被授予院士稱號了。
  • 楊培東等四名華人科學家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楊培東等四名華人科學家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林小春/新華網 2016-05-04 13:26 來源:澎湃新聞
  • 顏寧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做獨一無二的自己!
    在顏寧落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的兩年,於2019年4月30日,她當選了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獲得如此多榮譽的顏寧到底是研究什麼領域的,為什麼能夠當上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呢?顏寧不僅成為世界上首次成功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和工作機理的科學家,同時她在蛋白質結構的研究方面,遠遠超過了在過去50年內所從事這個領域結構研究的所有科學家。在顏寧的不斷努力和研究成果下,使得清華大學的生命科學院成為了現在世界頂級的科研所。
  • 外籍院士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揭秘院士制度是怎麼來的
    其中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當選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備受關注,中國工程院黨組書記李曉紅告訴記者,比爾·蓋茨當選的三個原因,一是比爾·蓋茨本身就是美國工程院的院士,這足以說明美國乃至國際工程科技界對他的認可;二是他本人是一位代表新興產業的領軍人物;三是他與中國在工程科技方面有很多合作,還聯合投資了一個核電站。院士遴選,最看重學術成就,同時對道德學風也有很高要求。
  • 袁隆平為什麼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卻是美國科學院院士?
    拋開成就貢獻不說,光他在科研路上的幹勁就十分令人敬佩。當袁隆平到了90歲的高齡時,他還率領他的科研團隊在青海柴達木盆地試種高寒耐鹽鹼水稻(又稱海水稻)。 袁隆平於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並於2000年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之一。他還於2006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這是老美主動評的。
  • 連線2013年新當選院士:珍惜榮譽 力學篤行
    2013年兩院院士增選工作順利結束。獲得學術界的最高榮譽對於新當選院士來說意味著一個新的起點。本報特別連線採訪了7位新當選院士,第一時間傾聽他們繼續求索前行的心聲。在他看來,既然院士是中國學術界的最高榮譽稱號,就應在日常工作中時常思考國際水平有多高、中國是否有差距以及面對差距怎麼辦。另外,施一公並不贊同社會上關於院士在申請科研基金等方面佔有便利條件的說法。「我今後在申請基金時,如果跟年輕人水平相當,希望評委能更多地考慮給年輕人機會,也希望國內的學術評價在同等水平下能更多地支持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