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清華美女教授,國內評選院士落選,為何在美國能成功當選?

2020-12-04 小鵬學長A

親,閱讀本文前,請您動動發財的手指點點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小編碼字不易,喜歡的話關注分享一下哦!

身為我們科學界的頂梁柱和領軍人物,傑出的科學家就像巍巍大廈的棟梁,離開了他們,只剩下一堆亂七八糟的磚瓦;離開了他們,只剩下滔滔大江的河床;離開了他們,只剩下洶湧澎湃的浪花;離開了他們,只剩下一把冰塊;離開了他們,只剩下癱瘓的巨型支架。

對我國絕大多數的科研工作者來說,院士這個稱號不僅是最高的科研學術榮譽,而且是對自己科研實力的有力肯定。在中國,對院士的選拔要求可以說非常之高,每年都有許多科研大咖爭相入選,可最終入選院士的卻很少。而有些著名的科學家在我國沒有取得院士的稱號,但卻在美國被授予院士稱號了。

清華大學女教授李飛飛

說到人工智慧,不能不提李飛飛,他是史丹福大學人工智慧實驗室的主任。是她對計算機視覺的卓越研究,推動了人工智慧在相關領域的發展。但是,比起媒體爭相報導的成就,這位傑出學者背後的人生故事卻是毫不遜色的。

出生於北京四川的李飛飛,16歲時隨父母移居美國。1999年獲普林斯頓大學學士學位,2005年獲加州理工學院電子工程學博士學位,獲得最高榮譽。在被伊利諾伊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香檳分校錄取後,她於2009年加入史丹福大學,2012年成為副教授(終身教授)。

作為圖像識別領域最著名的科學家之一,李飛飛現在是史丹福大學計算機系的終身教授,人工智慧和視覺實驗室主任,深度學習領域重要資料庫 ImageNet的創建者。2016年11月,谷歌宣布李飛飛和李佳,兩個人工智慧領域的重量級專家加入谷歌人工智慧管理團隊。在谷歌擔任 VP訪問官期間,李飛飛利用美國大學教授們每六年獲得的一年學術假期,在谷歌擔任高級職位,這是目前谷歌華人的最高職位。李飛飛教授成為2020年度入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名單中唯一當選為中國籍教授。

清華大學女教授:顏寧

談到著名的清華大學女教授顏寧,在國內的知名度很高,大家不僅對顏寧教授的印象,也不只是停留在她強大的科研實力上,更因為她超強的外表,被國內許多網友稱為清華最美的教授。

而且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的教授,既有才華橫溢又有科學研究能力,在國內院士評選中,也與李飛飛教授不相上下。顏寧教授作為國內分子生物學領域的權威人物,也多次參加國內院士評選,同樣是第二次入選。2017年,顏寧教授因種種原因,離開清華大學,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任教授,在美國工作兩年後,他也參加了美國院士評選,最終成功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事實上,中國科學家在美國並不少見,為什麼顏寧會再一次贏得國人的眼球?最近,普林斯頓大學顏寧隊與新南威爾斯大學楊洪遠隊合作,發表了題為《低 pH依賴溶酶體膽固醇外向運輸的結構基礎》的研究論文,這是顏寧隊第二次登上國際頂級期刊,首次揭示了NPC1蛋白功能對 pH的依賴。

顏寧離開清華後,學術界爭論不休,都認為是顏寧因為沒有評上中科院院士,所以去美國,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任教,顏寧只好向外解釋,只想換個環境。大眾的猜測並不杜撰,因為以顏寧的研究能力和成就,完全可以被選為中科院院士,所以2017年的落選,是顏寧,也是很多人沒有想到的。

為什麼清華的兩個女教授,在國內評不上院士,在美國卻能當選呢?

第一,美國院士評選不需要主動申請,直接由各院士評選機構自動進行,而中國院士評選每年都是由科研人員自己申請,然後進行競爭評選。第二,美國和中國在評選院士的指標上也存在差異,美國更重視個人的科研水平和研究能力,而中國院士評選院士的科研成果對社會的貢獻價值。但是不管怎麼樣,這些頂尖人才的流失對我國來說都是巨大的損失。

伴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對人才的吸引與支持日益增多。很多城市也推出了人才落戶和人才扶持計劃,其實,很多人都希望有顏寧這樣的優秀人才在國外有所建樹,讓祖國更加強大。

近年來,人才流失十分嚴重。所以對這些有才幹的青年,我們要給予一定的肯定和支持,要盡力使我們的祖國更富強、更發達,使科學技術更先進。

相關焦點

  • 兩位清華美女教授,國內評選院士落選,為何在美國能成功當選?
    在谷歌擔任 VP訪問官期間,李飛飛利用美國大學教授們每六年獲得的一年學術假期,在谷歌擔任高級職位,這是目前谷歌華人的最高職位。李飛飛教授成為2020年度入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名單中唯一當選為中國籍教授。
  • 清華教授顏寧中國院士落選,出走美國2年就當選院士,原因為何?
    對於科研、學術工作者而言,院士這個頭銜是大家努力奮鬥的目標,不僅象徵著地位、身份,更多的是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認可,為社會做出了應有的貢獻。於是,每年的院士評選都是聚集了國內一流的科研學術工作者,優中選優。然而並非所有人都能當選,其中部分人難免經歷落選的命運。
  • 清華才女顏寧落選國內院士,去美國2年就當選院士,原因主要有3點
    一時間大家議論紛紛,有人猜測她是工作不順利,也有人說是因為評院士落選,所以負氣出走,但更傳奇的是, 去美國兩年之後她就被評為了美國院士,這是為什麼呢? 巧合的是那一年她參與了中國科學院院士的評選,而且恰巧落選,所以網友們紛紛猜測她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才選擇出走美國,要知道如果當年她評上了中國科學院院士,那麼她就會是中國最年輕的院士,但顏寧對此給出了否定的答案,她說很感謝清華提供給她的一切,她也並非落敗而逃,而是想換一個環境,踏出舒適圈,讓自己進一步成長。
  • 清華施一公當選美國雙院院士 曾落選中科院院士
    鄧興旺等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當地時間30日消息,清華大學施一公教授當選2013年該院外籍院士。此前25日,他還當選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外籍院士。耶魯大學終身冠名教授鄧興旺和陳雪梅、YangWei等三名華裔美籍科學家,當選美國科學院新科院士。
  • 顏寧國內院士落選,出走美國2年就當選院士,主要是4點原因
    ,同年國內落選院士2017年對於顏寧而言是一個具有轉折意義的一年。那麼大家可能會好奇,為什麼顏寧在國內評選院士就落選了,到美國才過了2年就被評選為外籍院士呢其實主要是以下4點原因:1、評選方式差異中國院士和美國外籍院士的評選方式存在著較大的區別。首先國內的院士需要自己提出申請,同時還需要其他院士的推薦。這兒就體現了人脈的重要性。當然,這樣設置的目的也是為了增加一些評選門檻,提高院士的含金量。此外,參與推薦的院士中還不能全部都是自己相關專業的,會控制一定的比例。
  • 顏寧離開清華大學,施一公辭去清華副校長,師徒2人都曾落選院士
    在2017年,顏寧教授成功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的候選人,憑藉著她顯著的科研成果,我們都認為顏寧教授能夠成功當選院士,但是結果出人意料,顏寧教授落選了。顏寧教授當選外籍院士在顏寧教授落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的2年後,顏寧教授成功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從落選國內院士到當選外籍院士,只有短短的兩年。有人認為是顏寧教授的才華在國內得不到認可,落選院士,因此她才「負氣出走」清華大學。
  • 清華女神級教授,落選中科院赴美擔任教授,如今成美國院士
    很多人認為,博士都是天資聰穎,學富五車的天才,能夠成為博士就已經是一輩子要追逐的夢想,但如果把科研界比作一個金字塔,那麼博士就是金字塔的最底層,兩院院士就是金字塔的最高端。兩院院士,就是科學家裡面最厲害的人物,也是我國科學家的最高榮譽。當然,我國對評選兩院院士的要求非常嚴格,除了本身科研實力強大外,還需要獲得兩院院士的認同才行。
  • 為何顏寧會三次落選院士?我國科學院院士到底是如何評選的?
    顏寧在去年成為了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引起轟動,有網友扒了她的歷史發現這位清華才女曾三次落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一下便在網絡上引起多番討論,其討論內容無非是顏寧是否夠格,或者是科學院院士的評判標準是否存在漏洞。那麼為何顏寧會三次落選院士呢?看看我國科學院院士是如何評選的或許就能得到答案了!
  • 為何顏寧會三次落選院士?我國科學院院士到底是如何評選的?
    顏寧在去年成為了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引起轟動,有網友扒了她的歷史發現這位清華才女曾三次落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一下便在網絡上引起多番討論,其討論內容無非是顏寧是否夠格,或者是科學院院士的評判標準是否存在漏洞。那麼為何顏寧會三次落選院士呢?
  • 師徒兩人相繼落選院士,施一公辭去清華副校長,顏寧當選美國院士
    網絡上經常看到有人拿舒紅兵院士和施一公院士做比較,拿王延軼所長和顏寧教授做比較,筆者在這主要講的是施一公和顏寧。首先顏寧是施一公的弟子,兩人都是清華畢業的,施一公是在1984年高中畢業的時候獲得了全國高中數學聯賽一等獎(河南省第一名),所以保送至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顏寧則是1996年考進的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
  • 84歲老人連續四次「意外」落選國內院士,卻被當選美國院士
    而「轟動」的時刻在於,她先後4次申請中科院的院士,先後慘遭落選。但是2007年5月,李愛珍卻被美國國家科學院評選為院士,這也相當的滑稽。李愛珍早期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化學系,尤其早在1989年就批准成為了博士生導師,而且2003年夜成功當選為亞洲太平洋材料科學院院士。
  • 落選中國院士的顏寧兩年後當選美國外籍院士,是實力還是運氣?
    她1977年時出生在山東濟南市章丘區,6歲時和父母搬到了北京,19歲考入了清華大學生物系,2000年畢業後她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繼續攻讀博士學位,2007年入職清華,成為全中國最年輕的女性教授之一。二、2019年遺憾落選中國院士關於顏寧教授的落選,產生的爭議似乎要遠遠大於屠呦呦先生。
  • 屠呦呦和顏寧為何不能當選中科院院士?
    顏寧 關於顏寧院士的情況,似乎爭議要遠遠大於屠呦呦先生。因為顏寧並不是沒有參與中國科學院院士的評選,只是非常意外的落榜了。 一則「顏寧落選中科院院士負氣出走清華」的消息刷遍了學術界的論壇。
  • 施一公當選美國院士能說明什麼
    美國科學院當地時間4月30日消息,清華大學施一公教授當選2013年該院外籍院士。此前25日,他還當選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外籍院士。耶魯大學終身冠名教授鄧興旺和陳雪梅、YangWei等三名華裔美籍科學家,當選美國科學院新科院士(據5月1日《人民日報》)。
  • 這些牛人都曾「落選」中科院院士,院士是怎麼評出來的?
    近日,中科院新增院士名單公布,在157名院士候選人中,有61名學者成功當選中科院院士。在世界膜蛋白結構生物學領域,頗有盛名的39歲年輕美女科學家顏寧遺憾落選,目前,顏寧已是普林斯頓大學的終身講席教授。其實,曾經落選中科院院士也不乏一些我們所熟知的「牛人」,例如:袁隆平:從小我們就是知道,袁隆平是「世界雜交水稻之父」,對我國的糧食安全做出了傑出的貢獻,獲得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然而袁隆平曾經三次落選中科院院士,後來卻成了美國科學院院士。為什麼袁隆平評不上國內的院士?當年的討論可謂非常激烈,而袁隆平本人卻看得很淡,認為:當院士不是目的。
  • 屠呦呦再次落選兩院院士?中國工程院:消息不實。真實情況怎樣?
    比如「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1994年以前曾經三次申報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但均落選。直到1994年中國工程院成立後,袁老才在1995年最終當選。2011年饒毅和施一公落選,饒毅之後公開發布聲明,稱今後永遠不再參選院士。
  • 她是施一公得意弟子,落選中科院院士,出走美國當選美國院士
    憑藉著豐富的履歷以及突出的貢獻,當選中科院院士,後為了創建一流的新型國際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他選擇辭去清華大學副校長職務,專心擔任西湖大學校長,希望為中國高校建設以及人才培養做出一些改變。 隨著兩年博士後研究的結束,她選擇回到母校清華大學擔任教授和博士生導師,要知道當時她可是創造了清華大學最年輕博導和教授的紀錄,讓人敬佩不已。在清華任教期間,她不僅在人才培養上費心費力,在科研學術上也是碩果頻出,在清華任職期間先後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59篇,其中以通訊作者在世界頂級期刊《Nature》、《Science》、《Cell》上發表學術論文22篇。
  • 離開清華大學後,顏寧教授獲評美國外籍院士,是榮譽還是挑撥?
    ,顏寧教授也被譽為是一位傑出的女科學家,但是在她的身上卻存在著一定的爭議性,這是為何呢? 而在顏寧回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擔任教授兩年以後,她成功被評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也算是終於實現了自己的院士夢想,獲得了院士的榮譽頭銜。
  • 女科學家胡海嵐,科研成果拯救3.5億抑鬱患者,評選院士卻落選
    在中國,兩院院士是對科研工作者最高程度的認可,每年的院士評選,都有上百位科研工作者參與,2019年,我國有181位科研工作者參與可軒轅院士評選,最終卻只有64位科研工作者成為院士,入選人數只有三分之一,可見成為院士有多難。在這些落選的科研工作者當中,有一位美女科學家,叫做胡海嵐,她的落選,讓無數人感到惋惜。
  • 清華顏寧留學之後回國,落選中科院又出國,入選美國科學院
    顏寧在評選兩院院士的終審時沒有通過。同一年,顏寧選擇離開清華大學,離開祖國,前往美國自己攻讀博士學位的普林斯頓大學任教,受聘為普林斯頓大學終身講席教授。2019年,顏寧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稱其身為「清華才女」,卻在連續3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後,「最終離棄祖國,花落美國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