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發現的最早的古人類信息是什麼?

2020-11-23 雲南網

在小龍潭發現的化石。雲南日報資料圖

  1956年,考古工作者在開遠小龍潭第三紀煤系中發現5枚森林古猿牙齒化石,根據地層和共生的哺乳動物判斷,其時代應為中新世晚期,約相當於1400萬年以前。開遠古猿化石的出土,首次揭露了雲南古人類發展的信息。

  元謀人牙齒化石是1965年,在雲南元謀縣上那蚌村發現的,經古地磁學方法測定,生活年代約為170萬年前左右。

  小龍潭古人類遺蹟化石的發現,可以說是一個意外之喜。小龍潭出產煤礦。誰都沒想到黑黝黝的煤層裡,居然隱藏著晚中新世(距今1500萬年前)時期的的臘瑪古猿下齒化石。一年後,小龍潭煤礦區又在煤層上部發現西瓦古猿下齒化石5枚。接二連三的喜訊,就像是打開了一扇通向遠古的大門,在小龍潭鎮,1980年發現臘瑪古猿臼齒化石3枚;1982年再次發現帶有12枚牙齒的古猿上頜骨化石。

在小龍潭發現的化石。雲南日報資料圖

  在發現臘瑪古猿化石的同時,在小龍潭鎮,人們還發現了慶義軛齒象化石、嵌齒象化石、四稜象化石等,以及河狸、小河豬、利齒豬、鹿、巨額嵌齒象、河馬、野牛等10多種與古猿同期生存的熱帶森林湖沼哺乳類動物化石。其中,中國四稜齒象、河馬是我國南方中新世地層中首次被發現, 為我國古人類以及古代生物環境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

  小龍潭古猿化石的發現,讓「正在形成的人」的活動時代又向上回溯了一千多萬年。

  1983年,小龍潭臘瑪古猿化石發現地被列為紅河州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開遠記憶客廳展覽館在開遠市建成開展,這些遠古遺蹟在展覽的「上古開遠」部分與世人相見。

  雲南網編輯整理,素材來源於雲南日報、雲南網

相關焦點

  • 巫山發現我國最早古人類化石(組圖)
    重慶巫山古人類化石出土現場「巫山人」左側下頜骨  我國科學家在重慶市巫山縣龍骨坡發現的一顆牙齒化石經過年代測定,距今204萬年,這是我國發現的最早的古人類化石。近日,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等單位主辦的「巫山龍骨坡遠祖之謎」研討會上,記者獲悉,這項研究結果改寫了科學界先前對人類演化史的認識。  中國最早人類生活在三峽  10月27日下午,中法考古隊在「巫山人」發現者、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黃萬波教授的帶領下,第三次進駐巫山縣廟宇鎮龍骨坡古人類遺址。
  • 發現最早古人類,尋找生命的希望
    迄今所知最早古人類化石圖邁(資料圖)尋找生命的希望——訪發現最早古人類的團隊負責人布呂內■新華社記者 陳晨「曾有人對我說:『我相信你將什麼也找不到。』」
  • 揭秘200萬年前,中華文明最早的古人類
    巫山人想像圖巫山人這是目前為止我國發現的古人類化石>的測定數據中年代最早的古人類。在中國境內,同一地質環境之中發現如此眾多的靈長類化石是很少見的。因此,那時候的古人類仍然和其他靈長類動物生活在一起,只是古人類進化的較快,而且聰明,善於思考,使用石器嫻熟,捕獵切肉塊,採集野果等。
  • 揭秘200萬年前,中華文明最早的古人類
    龍骨坡牙床化石1985年和1986年,考古專家在重慶市巫山縣的龍骨坡,發現了古人類的下頜骨化石和牙床化石巫山人想像圖巫山人這是目前為止我國發現的古人類化石的測定數據中年代最早的古人類。在中國境內,同一地質環境之中發現如此眾多的靈長類化石是很少見的。因此,那時候的古人類仍然和其他靈長類動物生活在一起,只是古人類進化的較快,而且聰明,善於思考,使用石器嫻熟,捕獵切肉塊,採集野果等。
  • "重慶發現我國最早古人類化石"引發爭議
    在1985年10月13日被發現前,它們深埋在8米之下的鈣質黏土中,地點是重慶市巫山縣宇鎮龍坪村的一個小山坡。  兩塊看似不起眼的齒骨,近日成為科學界和輿論關注的焦點。半個月前,不少媒體以「重慶發現我國最早古人類化石」為題進行了報導:發掘者是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黃萬波,兩個齒骨經過北京大學考古系教授陳鐵梅的測定,有204萬年的歷史。
  • 科學家發現中國最早古人類活動的證據
    這一發現表明,古人類可能很早就出現在非洲以外的地方——比此前認為的更早。資料圖片  迄今最早的非洲以外古人類證據來自喬治亞的德馬尼斯,該區域發現了185萬年前直立人的化石及其使用的工具。其他在中國和印尼爪哇島發現的早期古人類化石可以上溯至150萬年至170萬年前。不過,一些科學家表示,有證據顯示古人類活動從200萬年前就開始了。
  • "中國最早古人類"遭質疑:巫山標本是猿不是人
    [內容速覽]在中科院院士吳新智看來,幾百萬年前的人,在中國來講,無論是人類化石也罷,還是什麼其他遺蹟也罷,都沒有證據。    11月12日,在北京西苑飯店,由重慶市委、市政府和中科院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等單位主辦的「巫山龍骨坡遠祖之謎」研討會上,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龍骨坡巫山古人類研究所所長黃萬波說,中國科學家1985年在重慶市巫山縣龍骨坡發現的一顆牙齒化石經過年代測定,距今204萬年,這是我國發現的最早的古人類化石,由此將我國人類起源的時間往前推進了100萬年!
  • 【雲南日報】昭通發現最早的中華乳齒象化石 改寫中華乳齒象起源和...
    【雲南日報】昭通發現最早的中華乳齒象化石 改寫中華乳齒象起源和遷移史 2015-11-04 雲南日報 陳雲芬 【字體:大 中 小】
  • 尋找生命的希望——訪發現最早古人類的團隊負責人布呂內
    (新華社記者高靜攝)新華社巴黎8月18日電(記者陳晨)「曾有人對我說:『我相信你將什麼也找不到。』」法國法蘭西公學院教授米歇爾·布呂內在回憶發現迄今所知最早古人類化石圖邁的歷程時,經常提起考古路上的艱辛。
  • 人類的起源,誰是最早的古人類?
    當你還是一名學生時,人類學界還沒有發現有用的化石記錄可以反映人類進化最初上百萬年間發生的事情。由於缺乏數據,許多專家別無選擇,只能假設當時已知的最古老化石可以代替缺乏證據支持的較早古人類,比如生活在約320萬年前的露西化石,而有時這種假設是輕率的。
  • 重慶發現我國最早古人類化石 國人祖先源於三峽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 黃萬波/供圖  晨報訊(記者王大鵬)我國科學家在重慶市巫山縣龍骨坡發現的一顆牙齒化石經過年代測定,距今204萬年,這是我國發現的最早的古人類化石,由此將我國人類起源的時間往前推進了100萬年!
  • 找尋最早中國古人類的活動蹤跡
    原標題:找尋最早中國古人類的活動蹤跡   上陳舊石器遺址發現的動物骨骼化石朱照宇通過古地磁測年等科學手段,將在藍田縣上陳村發現的96件古人類遺物的年限鎖定在距今約212萬年前。這一發現,也刷新了世界範圍內關於古人類活動的認知,成為非洲以外發現的最早古人類遺址,比目前世界上公認的德馬尼西古人類遺址要早27萬年,將中國人類史向前推進約40萬年。
  • 地球最早的古人類被發現,距今約320萬年,她的一生極其悲慘
    人類進化過程現代的人類可以建造龐大的城市、先進的飛機飛彈、發達的醫學……這一切都是用智慧創造出來的,所以說人類是極其幸運的,同時人類也是一種極具好奇心的生物,作為可以獨立思考的生物,人類一種想弄明白自己是怎麼來的,人類是什麼時候在地球上誕生的。
  • 科普:世界各地最早的古人類都是誰
    新華社北京8月18日電(記者黃堃 眭黎曦 傅博)說起人類祖先,許多人印象中「輩分」最高的可能是著名的「人類老祖母」露西,但實際上在非洲發現的另一個古人類圖邁的「年紀」約是露西的兩倍。在中國,北京猿人聞名遐邇,但要論輩分也坐不上頭把交椅。那麼,世界各地最早的古人類都是誰呢?
  • 我國最早的人類並非「北京人」,雲南雖然偏,卻見證了人類的崛起
    說到中國境內發現最早的人類,估計有不少人會說大名鼎鼎的「北京人」,其實不然。根據現在考古挖掘發現,遠在西南邊陲的雲南省出土的「直立人」化石是出現在我國最早的古人類。因為發掘地在元謀縣境內的一個小個小山村內,因此也稱為「元謀人」。那麼研究距離我們數萬年之前的古人類有什麼價值呢?
  • 解密中國古人類演化
    這些不同時代的古人類,他們的生活是什麼樣的?我們去他們的遺址發現地看看吧。重慶巫山龍骨坡和雲南元謀分布在長江流域和西南地區的亞熱帶地區,而向東、北、西方向似乎時代遞減,亦即古人類的生活區域隨時間遞進而逐漸擴大至暖溫帶和寒溫帶。
  • 迄今所知最早古人類「圖邁」距今700萬年
    說起人類祖先,許多人印象中「輩分」最高的可能是著名的「人類老祖母」露西,但實際上在非洲發現的另一個古人類圖邁的年代更早。在中國,北京猿人聞名遐邇,但要論輩分也坐不上頭把交椅。那麼,世界各地最早的古人類都是誰呢?  新華社記者就此採訪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吳秀傑,她介紹了迄今在世界各地發現的最早古人類。
  • 爆炸消息,雲南昭通發現最早中華乳齒象化石,將改寫其起源和遷移史!
    該研究是由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美國賓夕法利亞大學、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昭通市文物管理所、昭陽區博物館等單位的20多人組成的專家團隊合作完成的系列成果之一。(中華乳齒象頭骨,吉學平 攝) 項目第一作者,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王世騏研究員認為:中華乳齒象是東亞和東南亞地區一種獨特的長鼻類化石,上新世和早更新世時期在該地區廣泛分布,之前最早發現於中國山西的榆社盆地
  • 迄今最早人類化石在哪裡發現的?是什麼時候的?
    原標題:迄今最早人類化石在哪裡發現的?是什麼時候的? 據報導,中國科學院多名研究員表示發現了迄今最早人類化石,據了解,這些化石是在湖南省道縣發現的,牙齒屬於距今約8萬至12萬年前的現代人祖先。
  • 雲南發現最早的「解剖學意義上的現代型空棘魚」化石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朱敏研究員等於4月10日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在古生物學與演化生物學領域取得的新進展。他們報導了最早的空棘魚頭顱化石,這一發現將「解剖學意義上的現代型空棘魚」記錄前推了約1700萬年,為研究空棘魚類的早期快速分化以及隨後的演化停滯現象提供了更為準確的參照時間,進一步支持了肉鰭魚類起源於中國南方古地理區域的假說。作為現生肉鰭魚類的兩支代表,空棘魚類和肺魚類與陸生脊椎動物有著密切的親緣關係,在四足動物起源研究中扮演著著關鍵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