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家最終建立了量子X射線設備

2020-11-25 科技觀視界

一組研究人員剛剛在實際的X光機中展示了量子增強,實現了消除背景噪聲以實現精確檢測的理想目標。

量子尺度上的光子對之間的關係可以被利用來創建比經典光學更清晰,更高解析度的圖像。這個新興領域被稱為量子成像,它具有一些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潛力。特別是因為使用光學光,它可以用來顯示通常看不到的物體,如骨骼和器官。

量子相關描述了光子對之間的許多不同關係。量子糾纏是其中之一,並且應用於光學量子成像。

但是,在X射線波長中產生糾纏光子的技術挑戰遠遠大於光學光,因此在量子X射線的構建中,團隊採取了不同的方法。

他們使用稱為量子照明的技術來最小化背景噪音。通常,這使用糾纏光子,但相關性較弱也有效。研究人員使用稱為參數下轉換(PDC)的過程將高能量或「泵浦」光子分成兩個低能光子,稱為信號光子和閒散光子。

研究人員用鑽石晶體實現了他們的X射線PDC。晶體的非線性結構將一束泵浦X射線光子分成信號和閒散光束,每個光束具有泵浦光束能量的一半。

通常情況下,這個過程使用X射線非常低效,因此團隊擴大了功率。他們在日本使用SPring-8同步加速器,在他們的晶體上拍攝了22 KeV的X射線束,分成兩束,每束帶有11 KeV。

信號光束被發送到要成像的物體 - 在這項研究的情況下,一小塊金屬有三個狹縫 - 另一側有探測器。閒散光束直接發送到不同的探測器。這被設置為使得每個光束在相同的位置同時擊中其相應的檢測器。

為了下一步,研究人員比較了他們的檢測結果。圖像中每個點只有大約100個相關光子,並且大約有10,000個背景光子。但是研究人員可以將每個閒人與一個信號相匹配,這樣他們就能真正分辨出圖像中的那些光子來自光束,從而輕鬆地分離出背景噪聲。

然後,他們將這些圖像與使用規則的非相關光子拍攝的圖像進行比較,相關光子清晰地產生了更清晰的圖像。

現在還處於早期階段,但這絕對是邁向正確方向的一步,這可能是一個非常令人興奮的工具。量子X射線成像可以在當前X射線技術範圍之外具有許多用途。

可以確定的是它可以降低X射線成像所需的輻射量。這意味著可以成像X射線容易損壞的樣品,或者需要低溫的樣品; 輻射越少意味著熱量越少。它還可以使物理學家能夠通過X射線原子核看到內部的物質。

顯然,由於這些量子X射線需要硬核粒子加速器,醫療應用目前尚未開始。該團隊已證明可以完成,但縮小規模將變得棘手。

目前,確定光子是否糾纏是下一步。這將要求光子到達探測器的距離在阿秒級內進行測量,這超出了我們目前的技術範圍。

不過,這是一項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正在開發量子X射線顯微鏡
    因此,X射線顯微鏡會曝光膠片或使用電荷耦合器件(CCD)檢測器來檢測穿過樣品的X射線,是一種對比成像技術。X射線顯微成像技術在醫學、生物學、材料、安全檢測等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美國布魯克黑文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現在開始在國家同步加速器光源II(NSLS-II)上構建量子增強X射線顯微鏡。
  • 物理學家倫琴發現了X射線,引發了一場醫學革命
    在這篇德文論文中,倫琴把這種新射線命名為X射線(X就經常用來表示未知的麼)。Wilhelm Rontgen1896年1月5日,這個大發現被奧地利的一家報紙報導了[1]。很快,這個爆炸性新聞就經由電報傳遍了世界各地,人們知道德國的物理學家發現了一種新射線,可以穿透人體看到骨骼,這簡直太神奇了!
  • 物理學家:找到控制伽瑪射線的方法
    伽瑪射線,或γ射線,是原子衰變裂解時釋放出的射線之一。此種電磁波波長在0.01納米以下,穿透力很強,又攜帶高能量,工業中可用來探傷或流水線的自動控制。γ射線對細胞有殺傷力,醫療上用來治療腫瘤。該研究論文描述了一種光學「開關」,一種能夠通過切換聲場來通過或阻止伽馬量子的設備。
  • 「X射線」真是耶穌之光嗎?
    在羅馬人和希臘世界建立密切聯繫後,用表示ks的X來代表希臘語字母Χ(chi)顯然並不合適,於是羅馬人就採用ch的拼寫予以對應。未知的X事實上,X射線叫X射線,和耶穌基督的關係微乎其微。德國物理學家倫琴於1895年發現了X射線。他是第一個系統研究X射線的人,也正是倫琴將這項劃時代的新發現命名為X射線的。而他用X表示這種新發現,則是因為X被普遍用來表示未知的事物。
  • 量子X射線顯微鏡,即將問世!
    美國能源部的布魯克黑文國家實驗室(BNL)開始建造使用量子特性改進的X射線顯微鏡。這項新研究的負責人之一麥克斯威尼(Sean McSweeney)說:「如果我們成功造出一個量子X射線顯微鏡,就能夠用很少量的X射線,完成高解析度的生物分子成像。
  • 量子X射線顯微鏡即將問世
    美國能源部的布魯克黑文國家實驗室(BNL)開始建造使用量子特性改進的X射線顯微鏡。研究者表示,這是顯微鏡技術突破性的飛躍,實現使用少量的X射線,在不損傷敏感樣品的基礎上達到和現有一樣的高精確度透視。
  • 量子理論的發展與建立
    量子理論的發展與建立  摘要該文回顧了從量子理論提出到量子力學建立的一段歷史,詳細敘述了在量子理論  發展過程中每一種新的思想提出的曲折經過.,為量子理論  的建立打響了第一炮.  分割的能量子組成的.愛因斯坦把這一個個能量子稱為"光量子",1926年被美國物理學家路  易斯定名為"光子".
  • X射線探傷原理詳解
    X射線探傷原理詳解 X射線探傷原理 通過實踐證明:X射線探傷應用在生產過程中,作為先進的檢測手段為產品品質的提高,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使現場檢測從外觀目視提升到了內部探傷微觀檢測,使我公司的產品品質進人新的階段
  • 沒想到『燈泡』是量子設備,它是如何一步步打開量子世界的大門的
    老式燈泡:量子世界的黎明第一個燈泡是白熾的,這是物理學家的說法,它們發光是因為它們達到了一定的溫度。事實上,所有熱的東西都以同樣的方式發光。把一些東西——餘燼、玻璃、粘土、鋼鐵、燈泡裡的小絲,任何東西——加熱到800攝氏度,它就會發出紅光。加熱到1100°C,它會變成黃色。1300°C—白色。為什麼在相同的溫度下,所有物體都會發出相同的顏色光?
  • 水窗波段X射線的新發現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開發出一個高重複頻率的雷射源,該雷射源會產生跨越整個「水窗」波段的相干軟X射線。這項技術突破可以推動對生物,化學和材料科學以及物理學的廣泛研究。大約20年前首次證明的產生亞飛秒持續時間的光脈衝的能力已經引發了一個全新的領域:原子秒科學和技術。
  • 科學(普)有道:X射線天文學
    在離地球較近的地方,我們的太陽會發出x射線,彗星遇到太陽風時也會發出x射線。x射線天文學幫助天文學家了解宇宙的其他地方正在發生什麼。>宇宙的x射線觀測和x射線數據的解釋是天文學中一個相對年輕的分支。由於x射線在很大程度上被地球的大氣層所吸收,直到科學家們能夠將探空火箭和載滿儀器的氣球送入大氣層,他們才能夠對x射線進行詳細的測量。第一批探測器在1949年搭載V-2火箭升空,該火箭是二戰結束時從德國繳獲的。它探測到了來自太陽的x射線。
  • 基於探測星系異常X射線輻射的暗物質新理論
    英仙座星系群的x射線圖像,距離地球約2.4億光年。星系和星系團發出的x射線輻射仍然給天體物理學家帶來了許多難題。特別是可能為神秘暗物質的性質提供線索。圖片版權:Photo courtesy of NASA根據共同理論暗物質必須存在,否則恆星就不會像事實上那樣繼續圍繞星系中心旋轉。
  • 黑白X射線變彩色 醫學彩色成像讓醫學診斷向新技術邁進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phys.org 2018年7月12日消息,紐西蘭科學家首次使用了採用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大型強子對撞機的粒子跟蹤技術改造的MARS光譜X射線掃描儀對人類進行了3D彩色X光檢查。
  • X射線的魔力|與諾貝爾獎的不解之緣
    X射線標識譜線對建立原子結構理論極為重要。巴克拉由於發現標識X射線在1917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51924年,西格班因在X射線光譜學方面的貢獻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1914年,英國物理學家莫塞萊(HenryMoseley)用布拉格X射線光譜儀研究不同元素的X射線,取得了重大成果。
  • 德國科學家利用X射線使鐵原子核變透明
    中國科技網訊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2月9日(北京時間)報導,德國科學家首次利用能提供高亮度X射線同步輻射光源的第三代正負電子串聯環形加速器(PETRA Ⅲ),證明X射線也存在電磁感應透明(EIT)效應,能使鐵-57的原子核變得透明。
  • 【測試方法】X射線螢光光譜介紹(XRF)
    X射線螢光的簡介:當一束高能粒子與原子相互作用時,如果其能量大於或等於原子某一軌道電子的結合能,將該軌道電子逐出,對應的形成一個空穴,使原子處於激發狀態。當較外層的電子躍遷(符合量子力學理論)至內層空穴所釋放的能量以輻射的形式放出,便產生了X螢光。X螢光的能量與入射的能量無關,它只等於原子兩能級之間的能量差。
  • 為木乃伊拍「快照」 了不起的X射線
    但在一些場合,攝影仍然需要專業的儀器設備來完成,這個儀器設備甚至不是傳統觀念裡相機。《科學報告》雜誌近日發表了一項研究,其中提到英國科學家通過新的三維X射線成像技術對古埃及的三隻動物木乃伊進行了拍攝以及分析工作,在深入了解這些動物的飼養條件、死因及木乃伊化過程的同時,沒有對標本造成破壞。
  • 光學「鑷子」與X射線結合,可分析液體中的晶體!
    利用相干x射線衍射技術,科學家可以高精度地測量納米晶材料的表面形貌和應變。然而,進行這樣的測量需要精確控制微小晶體相對於入射x射線的位置和角度。傳統上,這意味著將晶體粘在表面上,從而使晶體變形,而改變其結構,並可能影響反應活性。阿貢傑出研究員琳達楊(Linda Young)表示:用光學鑷子,可以捕捉到溶液中單個粒子的原始狀態,並觀察它的結構演變。
  • 科學思想引領下的新科學時代:X射線、鐳、電子等新發現
    後來在巴黎與皮埃爾·居裡(Pierre Curie,1859—1906,法國著名物理學家)相識相愛而結合。居裡夫人注意到法國物理學家貝克勒爾的研究工作,自從倫琴發現X射線之後,貝克勒爾在檢查一種稀有礦物質鈾鹽時,又發現了一種鈾射線,朋友們都叫它貝克勒爾射線。
  • 首次: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設備獲得分子分裂的光電子衍射成像
    來自法蘭克福大學(又稱歌德大學)的研究人員的研究表明,X射線光電子衍射——一種X射線吸收照射分子結構的時候發射出的光電子發射,可以在X射線誘導O2分子裂變時利用影像來增加(原子)核間(的)距離。通過測量兩個光子序貫K殼層在裂變時離子的離子化時光電子發射的分子框架模式,依據測量的動能釋放來對數據進行排序,研究人員可以解決在一個X射線脈衝時大約1.2 a.u的分子鍵合能的延伸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