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離子電芯在充放電過程中,隨著鋰離子的不斷嵌入和脫出,電芯內部會出現應力逐漸增加的現象,若應力累積到一定程度,會導致顆粒破碎或析鋰,降低電芯可使用容量和壽命1-2。電池在封裝至電動汽車或3C電子產品中時,由於外殼或其他部件的空間限制,使其受到不同程度的擠壓,從而影響電池在後續使用過程的性能變化。本文採用原位膨脹分析儀(SWE),對NCM523/石墨電芯(3446106,理論容量2400mAh)進行不同初始預緊力條件下(100N/1000N/5000N)的充放電應力測試,對比分析電芯膨脹行為。
圖1.顆粒破碎的幾種形式1
實驗設備與測試方法
1. 測試設備:原位膨脹分析儀,型號SWE2110(IEST元能科技),可施加壓力範圍50~10000N,設備外觀如圖2所示。
圖2. SWE2110設備外觀圖
2. 測試參數:
2.1 充放電流程:25℃ rest 5min; 0.5C CC to 4.35V, CV to 0.05C;rest 5min; 0.5C DC to 2.8V。
2.2電芯厚度膨脹測試:將待測電芯放入設備對應通道,開啟MISS軟體,設置各通道對應電芯編號,採樣頻率,測試壓力等參數,軟體自動讀取電芯厚度、厚度變化量、測試溫度、電流、電壓、容量等數據。
數據分析
1. 充放電過程電芯膨脹曲線
電芯在3種初始預緊力條件下進行0.5C充放電測試,膨脹曲線及微分容量曲線如圖3所示。隨著初始預緊力的增加,電芯在充放電過程中的應力變化量也增加,這主要是由於預緊力越大,電芯初始厚度越小,電池在脫嵌鋰過程中的結構膨脹會被限制的程度越大。從微分容量曲線可以看出,隨著預緊力的增加,充電時脫嵌鋰的峰位右移,極化增大,說明膨脹應力的增加會抑制鋰離子的脫嵌反應,影響電池動力學性能。
圖3.電芯在3種預緊力條件下(a)充放電曲線和膨脹曲線;(b)微分容量曲線
2. 充放電過程不可逆膨脹應力分析
電芯在3種預緊力條件下的應力變化與SOC曲線,如圖4。相同SOC條件下,充電過程的應力變化量大於放電過程,兩者之間的差值為可恢復的應力值,這可能是由於在恆壓階段,有部分沉積在負極表面的鋰進一步溶解進入負極結構中,從而減小了一部分電極表面應力。隨著預緊力的增加,也可看到應力變化量是增加的,這是造成電池極化增加的主要原因。
圖4.3種預緊力條件下不同SOC的應力變化曲線
總結
本文採用原位膨脹分析儀(SWE)對NCM523電芯在不同預緊力條件下充放電過程的膨脹應力進行分析。在5000N範圍內,隨著預緊力的增加,電芯的膨脹應力逐漸增大,從而導致了電芯極化增大,動力學性能變差,因此,在設計電芯封裝或使用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初始預緊力的影響。
參考資料
1.ThomasM. M. Heenan, Paul R. Shearing, Identifying the Origins of Microstructural Defects Such as Cracking within Ni-Rich NMC811 Cathode Particle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Adv. Energy Mater. 2020, 2002655.
2.DaiH, Yu C, Wei X, Sun Z, State of charge estimation for lithium-ion pouch batteriesbased on stress measurement, Energy (2017).